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山东人的孝顺

山东人的孝顺

发布时间:2023-08-07 10:46:35

⑴ 山东烟台宋女士花2万元买新手机送父母!对父母真正的孝顺是什么

买手机也是孝顺,这份贵重的礼物足以让父母自豪很久,逢人就炫耀,满足了虚荣心。父母空灶嘴上说浪费钱,但心里无比高兴。

父母要的并不多,三言两语就足矣。网友们不必学该女子,同时买两部苹果手机不便宜,孝顺父母要量力而拿塌行,先保证自己的生活,然后在能力范围内给双亲送礼物。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该女子平时就一直给家人买东西,本来是要用这些钱犒劳自己的,但考虑到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她才选择买手机。父母抚养我们长大,希望我们过得好,经济能力暂时不足的朋友,不用打肿脸充胖子,给爸妈斗敏扮花太多钱,平时多打打电话就行。

1、不要反驳他们,多听父母话。

即使双方观点相悖,也不要正面起冲突,表面上先答应老人,然后再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这样既可以避免家庭矛盾,又能不让他们担心。

你给爸妈送过东西吗?他们是什么反应呢?

⑵ 山东人风俗习惯是什么对父母如何尽孝的

山东是孔孟之道发源地,山东人骨子里烙印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对于孝道又是倍加推崇,所以山东人很孝顺受儒家文化的很大影响。

在《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从孔子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孝道的重视,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边孝敬他们,但孔老夫子也并不反对有目标有目的的外出奋斗,这种思想牢记在了每一个山东人心中。

20180919-DSC_0272_爱奇艺.jpg

除了孔子之外,山东还有一个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孝圣”,这个人就是琅琊王氏的王祥,今山东临沂人。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对于继母的打骂欺压,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加尽心尽力的照顾他的继母,这份孝心感动了上苍,也感动了他的继母。

山东人之所以这么孝顺离不开这些历史名人的熏陶,《二十四孝》故事中,山东占了十个,每一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孝文化对山东人的影响。

20180925-DSC_0625_爱奇艺.jpg

山东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非常重视,每逢佳节的时候在外的游子们都会带上丰盛的礼物,回家和父母欢聚一堂,这是孝道。

而且山东小伙喜欢带媳妇回老家,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让父母在街坊四邻面前脸上有光,这也是孝道。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父母都想让儿女们早点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山东人即使是在大城市定居结婚了,也要回老家摆酒席宴请宾朋,让父母感受一下亲朋好友送来的祝福,这就是最好的尽孝。

⑶ 山东的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他根据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这24个人物成为中华民族“孝”的代表,而其中有10个山东人。□

郭巨墓石祠与孝堂山的故事

西出济南50来里有个长清区孝里镇,让这个小镇声名鹊起的是座小山——孝堂山。这孝堂山高不过30米实为土坡一座,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此“仙”谓谁?郭巨。

郦道元《水经注》载文,埋儿事母、位列二十四孝中的大孝子郭巨死后就葬在这里。故事中说郭巨家贫,有子3岁,母尝减食与之。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挨饿,郭巨和妻商量将自己的孩子埋掉,省下食物给母亲吃。就在他们挖坑准备将孩子埋掉的时候,突然挖到了一罐金子,里面还有用朱砂写着的一张帖子,上书:“今赐孝子,官不得侵,私不许取”。郭巨因此抱着孩子和这罐金子回了家,从此一家人再不为衣食发愁,而郭巨的孝名也由此传遍天下。

东汉之初,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建了一座石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于是,此山便被改称为孝堂山。不为世人所知的孝里镇亦因此扬名。

根据古书记载,郭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封建社会宣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典型人物。

鲁迅在《旧事重提》中谈到郭巨时写道:“我最初实在替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从现代人角度看,郭巨埋儿实在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倒是石祠的艺术价值不可小觑。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认为:孝堂石祠画像“孝堂山与武梁祠为吾国古雕塑两大高峰,不可不加注意”;“那种宽袍大袖、简洁有力的线条、浑合的轮廓、古朴的屋宇车辆、强劲雄壮的马匹,已使我看了怦然心动,神游于二千年以前的天地中去了。”

二十四孝的首席位置

除了郭巨,济南还有二十四孝里两个重要人物的传说:舜和闵子骞。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他根据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这24个人物是中华民族“孝”的代表,其中有10个山东人:虞舜、曾参、闵损、仲由、剡子、老莱子、董永、江革、王祥、杨香。

这二十四孝的首席位置,一直被一个山东人占据着,他就是大舜。据我国最早的典籍《尚书·尧典》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尧帝在选择接班人虞舜时,就特别注意到虞舜的“克谐以孝”。也就是说,尧帝是因为舜的孝仁之德,而把帝位传给他的。

舜是孝的化身。他幼年丧母,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在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济南有一条闵子骞路,还有一个闵子骞墓,记载着另一个山东人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的传说已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史书记载: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孔子首批弟子,德与颜渊齐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同时,作为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对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列为圣门十二哲之首,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里,把闵子骞排在第三位。

闵子骞与济南孝文化

闵子骞的墓地位于济南市百花公园西邻,又称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走进大门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再往北走20多米,就是一座突起的坟墓。只见该坟墓呈圆形,高约3米,封土直径约5米,上面长满了稀疏的杂草。它四周有多尊石羊、石马等石像,还有两棵古树,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

最能体现闵子骞孝心的,是一个“鞭打芦花”的故事。宋朝《说苑》里收入的《闵子骞单衣记》说:闵子骞小时候,他的后母待他不好,冬天做棉衣,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衬,而对闵子骞却用不能御寒的芦花。闵子骞终日冻得打寒颤。

有一次,闵子骞驾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冻僵了双手,屡次把拉车的皮带掉在地上,被父亲呵斥鞭打,结果衣破露出芦花。其父猛然省悟,回家想休妻,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规劝父亲不要休继母,而抛下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见儿子如此知礼,就去掉休妻的念头,继母也非常感动,痛改前非,从此视闵子骞为己出。有人做诗称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孔子对闵子骞极力赞赏,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朱熹《论语集注》。闵子骞很重视道德修养,淡漠仕途名利。鲁国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他不同意,认为季氏是通过篡夺才当上国君的,如果做了他的官,就违背了忠信。后来经孔子劝说,他任了费邑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因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还是毅然辞官,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最后病死于山东长清县境内。

据当地一位老人说:闵子骞墓十分庞大,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墓冢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尊。另外,还有闵子骞铜像一尊,可供人凭吊。可惜,文革期间,这一切均遭破坏,墓地冷落萧条。而现在的闵子骞墓,已经是济南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⑷ 山东一位106岁奶奶被儿女抢着照顾,在你看来真正的孝顺该是什么样子

山东一位106岁的奶奶被儿女抢着照顾,引来网友一片赞美之声。大家纷纷称赞这位老奶奶的儿女非常孝顺,也为这些儿女能有一位百岁的母亲感到幸福。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也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也要给他们做榜样,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言传身教,那么孩子也会以我们为榜样,更懂得什么是孝顺。

⑸ 山东人民因春节给长辈磕头出名,你认为这种习俗该保留吗为何

任何习俗在不影响到他人的前提或者对社会未构成危害之下,个人觉得是无伤大雅的。

像有些婚闹陋习,经过网上传播发酵,对当事人产生了恶劣影响,对我国的文化以及对外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个人觉得是不应该保留的。

所以。山东人民因春节给长辈磕头,这样的习俗只要不带来负面影响,未妨碍到他人,保留下来又如何?

⑹ 山东106岁老人被儿女抢着照顾,孝顺老人应该从何做起

山东有一位106岁的老人被儿女抢着照顾,大家也都觉得这是非常孝顺的做法。有很多网友也是引起了关注,大家也都觉得这么孝顺的子女很少见。还有很多网友也是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家也都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好的。有很多人也都觉得照顾老人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这也是给大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孝顺老人也是应该从平时当中的小事做起,也应该关照老人的一言一行。因为父母养我们小,我们也是应该照顾父母老。

孝顺父母很重要

所以说很多人也是应该学会照顾父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表现,也会让大家感觉到很温暖。因为照顾老人也是应该从这些小事做起,这样也是能够体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希望大家也都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样也能够给孩子做一个更好的榜样。

⑺ 山东106岁老人被儿女照顾,这种孝心应该如何传递下去

我认为,当代社会的亲子关系中根本不应该有"孝"这个义务。年过而立,有时免不了思考与未来孩子有关的问题。我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大概是这样的:设想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神奇的面纱,戴上它之后,我的孩子就会忘记我是TA的爸爸,同样我也会忘记TA是我的孩子。假如我们分别戴着神奇面纱在世界的某一角相遇,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我想,要实现这个理想,首先得把“孝”这个道德义务从孩子身上解除。正所谓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让父母永远感到自己有用,还能给孩子帮忙,而不是一个让人操心的累赘,这才是让他们晚年快乐的支柱。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当父母年长,我们应该尽力照顾好父母而不要让他们独居,即便不能一起住也要经常前去照看、打电话报平安。爱父母,让他们尊严的享受快乐的老年时光。这样可以把爱心逐渐传递下去。

阅读全文

与山东人的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二七路附近老年大学 浏览:64
为什么父母老实本份孩子却不听话 浏览:999
体检肝癌怎么做 浏览:991
老年痴呆前兆测试题 浏览:739
乙肝体检到哪里查 浏览:819
高端男人去养生馆做什么 浏览:838
药店重阳节营销 浏览:641
浅谈养老金问题 浏览:580
河北手机怎么缴纳个人养老保险 浏览:297
报父母恩经文有哪些 浏览:63
老人的衣服怎么样才能洗干净 浏览:233
养老金在哪儿取 浏览:503
老年痴呆的学名叫什么病 浏览:237
父母沉默怎么沟通 浏览:710
重庆市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浏览:154
养生馆如何招股东分成怎么分 浏览:778
企业雇佣退休人员怎么付工资 浏览:796
老年人看报纸用什么手串 浏览:937
南京养生堂有什么用 浏览:650
普兰店交养老保险在哪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