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弟子规孝篇 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专
有了这份仁慈心,才属是人们行善业的开始。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
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
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② 弟子规 中,有关孝敬父母的语句有哪些
比如: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③ 关于弟子规内容(孝敬父母等等)演讲稿
习《弟子规》所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习弟子规所思》,首先,《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以及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等。
善事父母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看看这个孝字,是一个“老”,再加一个儿子的“子”字,也就是孩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意义就是要代代相传,所以我们要效法父母,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想一想,父母就像树,子女就像是枝干,我们不和父母不亲,又亲谁呢?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懂得孝,要行孝,要行悌。
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就是看到别人好的一面,我们应该要向他学习,希望自己也能达到像他一样的水平,上升到这样好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具有“见贤思齐”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且反省自己我尽心了吗?我尽力了吗?我是不是不够努力?如果没有就应该向他人学习、请教。古人云:“好学近乎智。”也只有做到“见贤思齐”,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知书识礼
《弟子规》中讲究社交礼节。就像长者如果没有坐下来,晚辈就不能够坐下;主人没有坐下,客人就不能坐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并且我们在家里,也要注意讲话的音量,但是不能够说话紧张或是声音过小,面对长辈或是家里有客人来时,我们应当落落大方,行仪自然。这样,懂得尊重长辈,做事彬彬有礼,温文儒雅,才会深得大家喜欢,前途一片光明。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弟子规》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中,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弟子规》中的哲理在我们的心中开花结果!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④ 弟子规一书中孝敬父母的句子有哪些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⑤ 弟子规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来 应勿缓 父母命自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⑥ 《弟子规》中写孝敬长辈的句子。
或饮食 或左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版能 路遇长 疾趋权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退恭立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⑦ 弟子规入则孝的十个行为规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他们纷纷地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再看看现代的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一个两个。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就是宝贝,从小就惯他。大家宠他,父母宠他,爷爷奶奶宠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从小他就养成骄慢、目中无人的这种态度,等到七八岁这个时候要来教他,都已经相当困难了。因为他在童年当中,在四五年当中,从两三岁到七八岁,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不短的时间,他已经养成自大、骄慢的这种态度,所以就很难及时地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们也晓得,现在的子女功课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劳。像在冬天,也曾经问过小朋友:会自己叠棉被的,请举手?几乎非常少,微乎其微。为什么?因为从小就是父母帮他叠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这么小,几乎一生出来他就在享受,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学习。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难免就没有办法服从。怎么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叫我做,现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难免就会反抗。也有很多家长都纷纷感慨说,孩子真的是叫不动,叫他写功课不写,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电视、打电动样样都行。放弃这一段宝贵的时光;这一段时光他们没有好好建立这种家庭教育,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⑧ 最好的孝敬父母的故事传说
每天清晨5时,城市里绝大多数人还在酣睡。可是在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两张单人床之间的一根细细的绿色尼龙绳动了动。于是,一个小女孩醒了,她是被系在脚腕上的绳子拉醒的。女孩强迫自己睁开惺忪的双眼,利索地穿衣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她熟练地浇水做饭,服侍爸爸洗漱完毕,吃好早饭,准备好爸爸服用的药物和午饭,然后有匆匆忙忙地去上学。
那位女孩叫小利,和我一样是一个五年级学生。她的童年是痛苦的,爸爸卧病在床,妈妈又悄悄地离家出走,抛弃了她。从此,李根就担当起了照顾爸爸的重任,那细细的尼龙绳传递着父女之间的信息。
但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阻止李根学习的步伐。5年来,从第一学期到第九学期,她捧回了9张“年级第一名”的奖状和9个各种项目的的荣誉证书......
在老师们眼里,李根是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尽管她学习、家庭条件很差,但是她的成绩很好,虽然她的衣服旧,但是她洗得很干净。同学们记得放学路上有几个水果店,几个卡通屋,而她心里印的最清楚的是经过几个垃圾箱。
李根不但要照顾爸爸的起居,而且要做爸爸的护士。去年的夏天格外热,由于烈日当头,火辣辣的,所以李根爸爸身上长了疮,她一天几遍为爸爸擦身,一刻不停地用蒲扇替爸爸降温,有一天早晨,爸爸从病痛中醒来,刚想拉那根细绳,却发现女儿很累几乎处于昏迷状态,可手中的扇子却一直摇着......那天,李根意外迟到了,为赶走瞌睡,她竟然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鲜血浸湿了她的裤子,也浸湿了学校师生的眼眶......
她,一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李根。啊,李根!在平凡中隐藏神圣的名字。多么伟大的女孩!她拥有着人们高尚的品德——孝顺父母。我们要学习李根,孝敬自己的长辈。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⑨ 求《弟子规》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⑩ 如何反驳弟子规关于孝顺
对于弟子规的孝顺,我认为不用反驳,但也不能执着,随缘就好,
随缘虽不是佛教的本法,但是做为居士时,才会用到,就当是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