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幼儿园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3-07-29 00:14:47

『壹』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重阳节历史悠久,用美好的文字去对这个节日进行描述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一)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灶郑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告别仙长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有记载。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二)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3、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三)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1、登高“辞青”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2、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5]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渗轿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隐喊颂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6、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贰』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如下:

1、今日九月九,老人节,关爱老人你我做起。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6、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7、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15、这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只有爱不能等,孝不能迟,愿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平安。

16、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17、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

18、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19、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你。祝重阳节愉快!

20、九九艳阳天,秋高气爽,正是枫叶最艳时,我们结伴去香山看红叶,好吗?

『叁』 2021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本文整理了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习俗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2、吃糕吃面: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3、尊老敬老: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4、赏菊: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九九重阳节的诗句

1、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2、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3、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重阳日即事》

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5、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8、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9、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100、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

『肆』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重阳佳节也是去旧翻新的节日,下面是我这整理的一些重阳节的内容,这些可以当做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欢迎阅读借鉴。

【重阳节来历】

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丸日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纳陆茱萸囊是也。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而在这些文学家的故事里,包含着重阳节的各种风俗,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等。这些故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所以这些风俗也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与重阳节有关的文人故事,恐怕要算孟嘉落帽和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最有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了。

首扮诗文中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可称节令诗中的大宗。唐朝诗人工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咏重阳的诗,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杜甫的重阳诗也很多,很有名,如“醉把茱萸仔细看”等,特别提到茱萸。其他不少诗人,凡写重阳诗,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洞芹顷带)的茱萸质量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这是一种小乔木,树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树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西晋初期的周处在他所写的《风土记》中,曾说到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宴会;把它称作“茱萸会”。周处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所记的风俗是江南风俗。

【重阳节诗词】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我精心推荐

『伍』 2021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重阳节快到了,那么是时候要做一份重阳节手抄报了,那么手抄报内容都给你准备好了哦!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重阳节的演变过程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馀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兄瞎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3、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5、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贺让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羡拍空”,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诗句

1. 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陈著《重五有感》

2. 病思渐轻重九近,又将乌帽插黄花。——陆游《自咏·宦游畴昔偏天涯》

3.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5.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6.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8. 重阳虽已过,篱菊有残花。——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9.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杜荀鹤《重阳日有作》

10.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赵嘏《重阳》

11. 定是登高九月头,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吴潜《南乡子·黄耳讯初收》

12. 何须一醉独重九,但是相过多几回。——陈著《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危时时节已难得》

13.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4.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15.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重阳节的祝福语精选

1.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喝菊花美酒,为你祈福健康!吃花糕、吃菊糕、吃五色糕,为你祈福寿高!

2. 香醇的菊酒,九重的粟糕,重阳节日为您献歌,老人的欢庆,父母的节日,儿女此刻为您献礼,九九重阳,祝愿天下父母、老人节日快乐!

3.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4. 九月九重阳节,想约你一起来过节,祝你重阳过得轻松愉快!

5.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佳节,不要忘记给自己的父母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愿所有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早日归家。

6. 久久重阳民族节,登高插茱赏菊花,天高气爽金九月,劝君回家顾爹娘,万事当崇孝为先,事业才能更辉煌,我辈当顺民族义,继往开来发大财!

7. 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请珍惜我们的父母都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今天过了,明天就少了一天孝敬的机会!又是九九重阳了,孝敬老人是中华美德!

8. 九月九是重阳,秋风送来秋高气爽,登高望远神清气爽,丹桂带来十里飘香,菊花斗丽竞相开放,祝福短信纷纷来送上,祝你重阳快乐,身体安康!

9. 重阳节,登高行。鲜花旁,笑脸映。空气朗,伴清风。吉祥茶,如意饼。邀亲朋,相思情。若怀念,望荧屏。问候语,表心声。遥祝愿,笑不停。祝重阳快乐!

10. 轻轻的'一声问候,不想惊忧你!只想真切知道你的一切是否安好。 重阳快乐!

11. 空调冷却不了青春的火焰,彩电演绎不了年青的色彩,MP3播放不了青春的音色,电影远比不上生命的精彩,短信却能寄托我真诚的祝福:重阳节快乐!

12. 风是我激情的号角,雨是我昂扬的战鼓,月亮代表我真诚的心声,太阳代表我燃烧的热情。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地,我的祝福如影随行:重阳节快乐!

13. 祝你理想幻想梦想心想事成;公事私事心事事事称心;财路运路人生路路路畅通;晴天雪天天天开心,亲情友情爱情情情似海;中秋国庆重阳节节节快乐!

14.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睡觉。重阳已到,朋友要快乐哦!

15. 重阳好,重阳妙,重阳的天气呱呱叫,喝点小酒吃花糕,朋友登高皆欢笑,义气都能冲云霄!祝你重阳节快乐,真挚的祝福如期到!

16. 既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愿你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节日!秋风徐徐,重阳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备好香醇的菊酒,等着与你分享。

17. 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祝你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18. 在这里,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今年的重阳节你放风筝了吗?悠悠的风筝线正是代表了我对你的思念。祝重阳节快乐!

19. 唱九首情歌邀明月倾听,洒九丝浪漫送予清风,寄九份相思拜托繁星,将九片柔情放入信中,盼久久快乐天天上映,祝你笑容久久不停,重阳节“久”是幸福!

20. 走到九月九,情意更长久。佳节又重阳,幸福像太阳。重阳酒,甜又甜。重阳糕,香又香。重阳思挚友,祝您年年福寿年年有,年年健康又长久。

21. 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你知道吗?重阳节快乐!

22. 九九重阳到,登高望远,集体出动;三五成群,结伴出行;快乐出动,祝福出动,朋友问候随你而动:重阳节快乐!

『陆』 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文字可以写什么

九月九日重阳节快到了,下面我整理了关于重阳节手抄报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重阳节的手抄报文字内容

1.节日简介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2.名称释义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3.演变过程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关于重阳节的祝福语

1、一张桌,两人饭,三番五次把你念;四季过,五味品,六神无主只因你;妻(七)儿想,爸(八)妈盼,九九重阳望团圆!

2、重阳未至,祝福先至,愿您生活喜阳阳,职场收获成双,爱情沐浴阳光,幸福总在身边荡漾,家庭幸福美满,身体永远健康!预祝重阳节快乐!

3、重阳节到了,又是一年登高季,借此祝你爱情步步高,薪水步步高,事业步步高,健康步步高,幸福步步高!

4、考考你:木+木=林;口+口=吕;日+日=昌;阳+阳=?嘿嘿,重阳呗!九九重阳节,祝你:收获满满,快乐重重,好运长长,幸福久久!重阳节快乐!

5、插茱萸,赏菊花,九九时,陪家人,过重阳。重阳节送你祝福,想你陪着家人边,谈天谈地谈思念,要你开开心心每一刻,幸福快乐每一天。

『柒』 重阳节小报内容资料资料精选

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老师会布置一些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那么手抄报的内容资料有哪些?

重阳节小报内容资料

1、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沁心扉,宛如心声。祝愿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祝愿遥远的朋友们快乐平安。

2、一片菊花香,朋友不会忘;一杯重阳酒,友谊天长地久;一声短信响,问候思念长。重阳节到了,远方的你可否安康?

3、漫山红叶铺彩云,又是重阳秋色深,登高望远思亲友,遍插茱萸少一人。摘片红叶写书信,托与秋风寄亲人,霜重色更浓,久别的思念比海深。

4、重阳节来到,登高望远不可少。一为健身体,有氧运动身体好;二为祈福运,事事顺利节节高;三为发祝愿,合家团圆常欢笑。愿你快快乐乐过重阳!

5、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又至,问候送上。品浓酒之香,念远方老友,送真心祝福,愿你年年岁岁,无忧无愁!

重阳节由来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幼儿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立秋了吃什么肉食物养生 浏览:766
阿克塞哪里有养生按摩 浏览:872
60岁普通人 浏览:650
国庆节和重阳节合体手抄报 浏览:830
现在国企职工退休年龄6 浏览:460
如何才能不介意自己父母的粗俗 浏览:882
发现父母的情绪该怎么办 浏览:505
养老改革后退休金计算方法 浏览:537
为什么父母总认为孩子撒谎 浏览:41
老人便盆消毒方法是什么 浏览:1
上黄骅高中体检要多少钱 浏览:23
你知道的养生知识有哪些 浏览:28
老人医疗保险买什么好 浏览:451
父母如何给孩子做出倾听的示范 浏览:876
老公的表弟叫女方的父母怎么称呼 浏览:90
云南老年大学报名 浏览:586
黑养老院存在的问题 浏览:326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论文 浏览:100
西宁养生食材哪里有卖 浏览:339
长寿不衰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