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闵子骞孝顺品质

闵子骞孝顺品质

发布时间:2020-12-14 10:29:16

㈠ 闵子骞孝顺阅读答案

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爱护兄弟顾全大局。

㈡ 闵子骞单衣顺母中的闵子蹇有怎样的品质

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大概是闵子骞的后母有两个儿子。后母给自己生的儿子穿上版棉絮做权的冬衣。后母妒恨闵损,给他穿的是芦花填充的冬衣。父让闵损驾车,闵损因为身上寒冷不堪而失控,连驾车的皮带子都掉了。父亲察知了中的缘故,便想要休掉后母。闵损说:“母亲若在,只是我一个儿子寒冷;母若离去,三个儿子都寒衣单薄。”其母听到后,后悔不已,从而改过。
道理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又或者“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再者可以说宽容,以一份大爱包容不公总会结有善果。等等。

㈢ 闵子骞兄弟二人品质

闵子骞:讲究孝道、兄友弟恭。

闵子骞
闵子骞兄专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属二子。子骞为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㈣ 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他身上有何品质

中国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闵子骞不仅是七十二贤人,而且还是二十四孝图之一,是咱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顺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所以他身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孝顺。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其孝顺可谓家喻户晓。故事发生在闵子骞的少年时期,闵子骞是家里的大儿子,但是自己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后母。因为闵子骞毕竟不是自己亲生儿子,而是家里的大儿子,很有可能会继承家里的所有。所以这个后母就很看不惯他,曾多次虐待闵子骞。但是闵子骞也从未向自己的父亲告状。

相比于闵子骞,现在的孩子可谓是娇生惯养,可是一旦不如意,甚至有的孩子会骂自己的母亲父亲,更有甚者会出手打。现在应该相当重视,孝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这个东西不能丢,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多多注意。

㈤ 论语第十一章原文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乡下人啊;后来学习礼乐,君子啊。如用的,那么我们从前辈。”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道德修养好的人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学生有冉有和季路(子路)。文学才华突出的有子游和子夏。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啊!对于我说的话没有不高兴。”

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啊!人们从来不挑剔和怀疑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

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的好学,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颜路请求你的车来为他买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啊。鲤死,有棺无椁。我不步行来为他买椁。因为我从大夫的后代,不可能步行的。“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天灭我啊!苍天灭我啊!"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儿子哭得悲痛。随从的人说:“你哭了!”他说:“有痛吗!不是他自己的是悲痛,谁是!”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学生想厚葬的,孔子说:“不可。“守门人厚葬的。孔子说:“颜回把我像父亲一样,我不能看还你的。这不是我的过错呀,那你们呢。”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季路问侍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怎么能侍奉鬼神?”他说:“请问死?”他说:“我不知道生,焉知死?”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译文:闵子骞侍奉在孔子一侧,恭敬和悦的样子;子路表现出刚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体现出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样子。孔子很高兴。又说道:"像子路这个样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鲁国人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开口说话就很中肯。"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的这手瑟,怎么是我的门徒呢?"因为这个,学生们便不尊敬子路。孔子说:"子路的水平已经进入厅堂了,但还没有进入室内罢了。"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有些不足。"子贡接着说:"那么说就是子张要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作为季孙氏的家臣的冉求还帮助季孙氏聚敛搜刮更进一步增加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他。"

11-18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

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赐没有禀受天命,而做买卖;行情多次中。”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做好人。孔子说:"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就很难进入很高的境界。"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许他为善人,但还要进一步判断,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出来的呢?"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就去做呢?"冉有也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问老师:"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听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不前,所以我就鼓励他大胆地做;子路胆子太大,好勇争胜,所以我要约束他。"

(5)闵子骞孝顺品质扩展阅读:

论语第十一章是整部《论语》中较长的一章,集中谈论的是师徒五人的愿望。有述有评,人物个性鲜明,画中有画。曾点的回答很有道家的意味,儒道两家文化,很值得细细品味。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人做人做事一直都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就是分寸,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时间有分寸,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有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人,做事更应该懂得分寸,把握分寸。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㈥ 孔子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

孔子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孔子是按照学生的专不同的品属行与才性施以教育,培养出参政与从教的不同人才,如德行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修养最高;政事以冉有、季路最出色;言语有宰我、子贡;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像冉求、子路、宰我、子游等,曾为列国大夫或邑宰,子贡常相鲁、卫,在施政上很有政绩。

㈦ 论语描写颜渊的句子(衣食住 品质等)

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憾,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8.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逊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10.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12.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

㈧ 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

孝悌之道,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做人的基础,闵子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都做到位了回。

子骞对后母并不记答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
母亲
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阅读全文

与闵子骞孝顺品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逾期交养老金为何要收利息 浏览:42
老年大学提供二胡吗 浏览:181
东明县老年大学网站 浏览:307
中学生表格填写父母经商怎么填写 浏览:650
浙江省2021年退休养老金领多少 浏览:666
7旬老人问什么时候生活会变好 浏览:506
关于4050养老金补贴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533
老人应多吃什么食物好 浏览:822
十堰市老年大学管网 浏览:428
宝宝长寿花怎么养 浏览:113
养老保险打折 浏览:470
驾驶证自助体检一般在哪里 浏览:536
宜春老年大学有人说不要养老金 浏览:505
女60岁失地保险 浏览:55
长春市开养老院政策 浏览:792
四川绵阳万人养老院 浏览:654
慰问敬老院活动简介 浏览:831
养老金企业和个人 浏览:70
关于重阳节的口诀 浏览: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长辈们的作文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