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甥侄孝顺

甥侄孝顺

发布时间:2023-07-07 19:55:51

㈠ 关于中国带孝的习俗

戴孝
为亡故的长辈戴孝是传统的丧葬礼仪中最明显最具有标志性的礼节之一。一般亲戚中和近支家族中的晚辈不论男女都要戴孝。子女更要戴重孝。重孝,按照古老的仪俗,要从头到脚一片白,孝衣用麻布做成,衣服不锁边,腰扎麻绳,即所谓“披麻戴孝”。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孝衣用白粗布(土布),如今都用普通白布。现在戴孝,虽然没有了原来意义上的“麻”,但“孝”则是实实在在的。按习俗,儿子要穿孝衣(袍),戴孝帽,鞔白鞋(将白布鞔在鞋的表面);女儿要穿孝裤子、孝褂子,戴孝包头,鞔白鞋。近些年,习俗渐改,孝子已大多不再穿孝衣,也不鞔鞋,只是戴孝帽,女儿除了不再鞔鞋外,仍是一身孝。
破孝,即丧家向应戴孝的人发放孝布。此事涉及到的人多,关系复杂,常常因为人头遗漏或孝布多寡而发生礼仪上的纠纷,甚至亲戚间还会为此闹出意见来,所以丧主常结合“管事的”,对“破孝”一事周密安排,慎重对待。一般“破孝”都是以当时当地的习俗,同时要兼顾以往在丧事上与亲戚家族中所保持的往来关系,讲究礼尚往来,还要考虑经济条件等因素,先划出人员范围,定出发放标准,然后委托本族中与丧家关系紧密且有办事能力的一两名中年妇女具体办理。
关于戴孝人的范围和戴孝的轻重,各地说法也不尽统一。约定俗成的规矩是:首先亲生女儿要穿一身大孝,哪怕再俭朴的丧葬礼仪也不例外,且有出嫁的女儿一身大孝“白穿”之说,缘由是不管出嫁的女儿上不上礼,也不管其他别人孝重孝轻,出嫁女的大孝是无条件的,必须的。儿女当重孝,族中亲戚晚辈不能与之看齐。死者的侄孙们和一般亲戚晚辈皆戴孝帽为丧。女婿,包括侄婿、孙婿、内侄婿、外甥婿、姨甥婿、外甥孙婿等,如果吊孝来送了挽幛,则都要给一丈五尺的孝布。其他如死者的内侄、姨侄等辈,如以往丧事中有较重的来往,则以同等礼遇回敬,若一般来往,则以普通晚辈待之。死者儿媳的戴孝轻重至关要紧,它是除女儿以外同辈戴孝人的丧服标准。若儿媳穿大孝,即孝裤子孝褂子都有,则要给侄女、侄媳、内侄女、内侄媳、外甥女等以同样的孝衣。若儿媳只穿孝裤子,则以上同辈人也只给孝裤子。在所有的女性戴孝人中孝包头是每人都有的。孙、重孙除孝服外,还有些特别的标志,如孙子、孙女孝衣肩头钉一块红布,重孙钉两块;如果亡者是外祖父母,则钉蓝布。在五、六十年代,服孝者穿白鞋是必须的,不管男女长幼,要在吊唁后立即将自己穿的鞋用白布鞔起来,而且要穿到一百天。也有的为图省事,奔丧时就带着自己的白运动鞋、白球鞋等。鞔鞋也有讲究:若双亲中有一人健在,鞔鞋时鞋后跟处留口不包严,若父母双亡,鞔鞋时则要鞔严,不再留口。近些年来,服丧者已不再鞔鞋,只在办理丧事期间穿孝衣,戴孝帽、孝包头而已。夫妻之间一般不戴孝。
佩戴黑纱是公职人员参加丧葬活动戴孝的一种形式,而且在办完丧事回机关上班后仍然佩戴一段时间,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如今,公职人员戴孝又有戴印有“孝”字的塑料胸章的,比起戴黑纱更简便。
需要提及的是,在外工作多年而回农村老家为自己的父母办理丧事的人,不管官儿多大,地位多高,在灵前也要做到乡俗上的“披麻戴孝”,也就是说一定要穿孝衣,戴孝帽,不能西装革履只戴黑袖纱,否则将受乡亲指责,说洋了,阔了,忘了祖宗了。

㈡ 民俗中戴孝期间要注意什么

首先说孝男。孝男身穿麻衣,头戴麻帽,脚穿草履,腰扎草绳。如果这孝男已送给别人做继子,则不戴麻帽扎头白,腰扎白带加一条红带以示区别,如果有孝子外出不在家,应将这一套放在竹箩中,以示亲临。
孝孙穿黄麻衣,戴黄帽,腰扎白带;侄孙也是黄衣不戴帽;曾孙穿绿衣、戴绿帽;侄孙也是绿衣,不戴帽;玄孙一辈因很少有,就不大讲究了。女婿奔丧,早先岳家要为他剪制一件白袍。闽剧小方卿唱道里唱道:“侬丈夫身体又高又大,白袍要有七尺剪。”现在简化得多了,每人剪一块六尺白布挂在身上就算是白袍了。白布拿回去还可作为别用。其他如外甥、内侄辈,视丧家能力,可剪可不剪。男人中长辈不能为小辈带孝,只有妻子死了,丈夫可为他掏长杖。这长杖长度齐眉,所以又叫齐眉杖。女人能得到丈夫拿长杖送终的,要有一定资格:已为公婆送终,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无缺,本人已上寿。说明是福寿双全,可显耀于邻里了。 男人带孝的时间:孝男三年(实足两年),孝孙一年,曾孙五月;女人带孝的时间:孝媳与孝男同,孝女一年,妻为夫带孝三年(两年足),其他如孙女、侄女、侄媳等没有那么严格,一般都在周年除服(俗谓之“脱孝”)。 女人方面,要分为出嫁女子和未出嫁女子,未出嫁女子在家为父母带孝,只是穿白衫,扎蓝带,头戴黄花;已出嫁的为父母戴孝,穿白衫扎白带,头戴黄花;为翁姑带孝,要随丈夫穿白衫加罩麻衣,腰扎白带,戴白花;为丈夫带孝要全身缟素(即全白)。孙女、曾孙女只需戴花,孙女绿花,曾孙女白花、白带。已出嫁的一律白带,未出嫁的全用蓝带,以示区别。侄女、侄媳、孙媳、曾孙媳等除穿白衫之外,还要参照同辈戴黄花、绿花等。
怎样孝敬父母,孔夫子说过三句话,对于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实际上对父母生前应以礼事之,死后按礼俗给予安葬,忌辰家祭纪念就可以了。上述的传统的丧葬穿戴习俗,现在福州市内也简化多了。简化改革实在好,但让后人了解旧俗,并从传统的丧葬穿戴文化去理解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㈢ 孙女 守孝

根据中国古传统,只要是本姓儿孙辈都必须守孝,而外姓子孙辈可以不守孝或守孝时间不长。
所谓本姓儿孙辈,就是指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直系血亲,而外姓子孙辈是指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外孙子、外孙女等有血缘关系但不是直系血亲的子孙辈。中国重孝,所以一般老人去世时,直系血亲必须守孝,古时旧制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其余儿孙则不此之列。
守孝期间,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
(一)科举时代,不得参加考试。
(二)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
(三)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办生日)、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
(四)新年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并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有于过“破五”方往贺,但不拜叩的)。汉人过年时,在门楣上贴上蓝灯花纸的挂签,贴蓝对联,上书哀挽行孝之词,如“未尽三年孝,常怀一片心”。有门心的一律贴蓝纸,上书“思齐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类的对联。
不过当今社会一般都不这样守孝了,根据地域不同,守孝时间在七天到一个月之间。此时间内是禁止做一些喜庆的事情的。

阅读全文

与甥侄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带孩子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吗 浏览:798
如何继承父母的车子 浏览:741
公建民营养老院房租怎么算 浏览:303
朋友50岁生日主持稿 浏览:392
三亚是长寿市区吗 浏览:478
退休工资单 浏览:331
2018年退休金鲁人发文件信息6 浏览:615
养老金公司给缴纳多少 浏览:509
2016养老保险新政策出台 浏览:892
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高怎么体现 浏览:157
祈福敬老院 浏览:859
细雨春风花落时老年大学开学 浏览:202
皖事通上养老保险注销是什么意思 浏览:300
徐州市老年大学在哪里 浏览:136
老年人尿不畅是什么病 浏览:483
雨湖养老院怎么样 浏览:93
脑洞大师之寻找圣诞老人怎么玩 浏览:31
如何做好按摩养生店 浏览:565
50岁以上的男性需要补什么 浏览:298
社保缴纳25万元退休金是多少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