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民间歌谣: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虽则系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
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九月九,个个都去登高,你睇个班嫩仔,走得气嘈嘈。放起个只纸鹞在高处舞,扶汉声声(响弓声),唤起个的懦夫,总系企在个处风头,须要努力正好。虽有声威,可惜你未满羽毛,怕只怕失足云霄,个阵就遗恨万古。
咪估个条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个佬流灾流难,边处唔流到。唉!难把身世顾,只望得天怜悯,俾你有点功劳。
⑵ 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说起传统节日,我们就会想到节日里的习俗活动和传统美食,还有一些禁忌事项,就比如重阳节,你知道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秋、赏菊、佩茱萸、放纸鸢、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是根据上古时代,秋季丰收后祭祀演变而来的。
登高是重阳节的悠久风俗。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因为古人对山岳是十分崇拜的,所以在重阳节当天都会去登高。关于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因为古代有菊文化,人们认为菊本是天然花卉,于是慢慢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此外,重阳节还可以称为重九节、祭祖节、登高节、晒秋节等。
茱萸是一种中药的果实,因为在吴越地出产的茱萸质量是最好的,所以又叫吴茱萸。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登山时插上茱萸就可以驱虫去湿,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身上。放纸鸢是我国南方过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据民间传说放纸鸢就相当于“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那么晦气也会离人远远的。而且风筝飞得越好,那么福气就越浓。
重阳糕又叫菊糕、五色糕。在重阳节当天,用此糕搭在儿女的头额,即可祝愿子女万事顺意。古代的重阳糕有九层,形状像宝塔一样,在上面还做了两只小羊。其中“羊”通“阳”有谐音之意。饮菊花酒是因为菊花本身是有一定的养生成分。所以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必饮的吉祥酒。
重阳节各地风俗习惯是什么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2、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3、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4、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5、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祭祖等。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⑶ 高铁上开展重阳节活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哟,今天这个车厢好漂亮,是要搞什么活动吧!”“就是,你看这些气球摆成的造型好别致,千纸鹤也折得很精美……”,10月14日上午11点05分,万州北开往重庆北的C6409次列车上,来自万州的吴先生和朋友坐在4号车的座位上,发出由衷的感叹。
刘先生他们称赞的4号车,是重庆客运段担当的渝万动车车厢,今天,该段趁重阳节前夕,将在这里开展“温馨动车,情暖重阳”为主题的敬老孝老活动。
11点30分,C6409次列车始发后不久,值乘该次动车的乘务员王婷婷对前来参加活动的旅客致欢迎辞,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她首当其冲地朗诵了《采桑子重阳》,为后面的活动抛砖引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王婷婷满怀深情的朗诵赢得了满堂的喝彩。
随后列车长马悠密一曲《九月九的酒》,嗨翻了全场,随着音乐强劲的节奏,再加上马车长饱满的情绪,不少旅客在现场气氛的带动下跟着唱起来,“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音乐将完之时,列车乘务员用手推车送上了今天的节日祝福,他们为现场老人递上香甜可口的蛋糕,为白发老年送上暖心的菊花茶,这孝老的场面温暖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后,车厢内开始了“重阳话孝道”的重要环节,列车邀请几位年轻的旅客,用手机拨通了家中老人的电话,表达这个传统佳节对父母的爱。大学毕业不久的李女士对电话那头说:“妈,我现在赚钱了,你和爸不要太节约,该吃吃,该穿穿,有空我就回家看你们!”李女士的话引起了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其实,现在人手一部的手机也能表达对自己老人的敬意。
最后,列车乘务员为现场老人送上了一支支开得正艳的康乃馨,那层层叠叠的花瓣,紧致典雅的花型,清新淡雅的味道,无不传达出列车对老人们美好的祝愿。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以传统佳节为载体,开展主题服务活动,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重庆客运段动车三队党总支书记缪培云总结道。
⑷ 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敬老,对此你怎么看
重阳节成了敬老节,意义深远。我国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就是为了敬老。当然也是因为重阳节的寓意其实是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象征。
时至今日,在古代,重阳节期间人们对老人的爱戴和尊敬也一直是传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也要求全社会形成更好的尊老爱老传统,因为尊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⑸ 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重阳节的相关习俗
1、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 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⑹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⑺ 重阳节都是有什么习俗
“重阳敬老”的节俗在古代并不突出,而是到了现代社会才逐渐被强调的。每逢氏游重阳,很多人会走进社区或敬老院,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年人的关爱。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如今重阳节最鲜明的主题。所以,今天人们又把这个古老的节日称作“敬老节”。那么,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一般来说有三项: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酒。
1、登高
重阳登高的习俗大约形成于汉代,它最初和佩戴茱萸一样,都带有消灾避祸的意味。成书于南朝梁的《续齐谐记》中就记载了一个关于重阳登高避祸的故事:
一个叫桓景的人跟着方士费长房学习。一天,费长房忽然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遭遇灾祸。快点回家,让家里每个人都缝一个布袋,在布袋里装上茱萸,然后登上高处喝酒,可以免灾。”九月九日那天,桓景照着费长房的劝告,带着全家逃到了山上。晚上回家后,他看到圈养的家禽家畜果然都死了燃核虚,自己和家人躲过一劫。
这个故事虽然想象的成分居多,但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相信重阳登高可以远离灾祸。到了后世,登高消灾避祸的意味变淡了,渐渐演变为一项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活动。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正适合登高望远,放松身心。这一天,人们或登高山,或登楼台,尽情观赏秋色。文人雅士往往诗兴大发,将登高的情思化为优美的诗句。
2、佩戴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椒科植物,在秋季成熟。它的气味辛辣芳香,具有杀虫驱寒的功效。古人在重阳这天将成熟的茱萸果实装在香囊中,或插在头上,据说是能够抵御九月的初寒,防止染病。
另外,在古人的观念中,茱萸还有“辟邪”的功能。他们认为在屋舍周围栽种几棵茱萸,能够“增年益寿,除患害”。而将茱萸悬挂在室内,则能达到“鬼畏不入”的效果。所以茱萸又称为“辟邪翁”,佩戴茱萸连同登高,便成为古人重阳消灾避祸的主要方式。
王维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见在唐代,重阳节登高,茱萸插头的习俗十分流行。不过到了后世,插茱萸的习俗慢慢变得少见了,这可能与重阳节俗的重心从消灾避祸转向其他方面有关。
3、赏菊饮酒
和茱萸一样,菊花在重阳备受青睐,也是缘于其显著的药用价值。
菊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肝明目、解毒散热的功效,能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等病症。因而,古人相信将菊花泡酒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甚至能达到延年益寿、“令人不老”的效果,所以菊花又有“延寿客”的别称。重阳饮菊花酒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风俗。
古人往往会在秋天采菊,将其与黍米一起酿制成酒。来皮燃年的重阳节,取出已经酿熟的菊花酒,约上三两好友,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交流感情的同时还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从上面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重阳习俗可以看出,传统重阳节其实偏重于趋吉避害、祈求健康平安,包含着我们祖先对于生命的珍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