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论述

孝敬论述

发布时间:2023-06-28 23:23:56

① 结合《论语》中“孝”的内涵,谈谈你是如何孝顺父母

孝就是出自内心的爱与敬、孝就是要每天微笑面对父母、孝顺就是做好自己。

孔子告诉子游,真正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发自内心地敬父母。如果没有内心的真诚,我们抚养父母,和养小狗、小猫等宠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简介

孔子告诉子夏,真正的大孝,不是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而是要让他们内心高兴。如何高兴呢就是要每天给父母好心情好脸色。所以孔子说“色难”。孔子点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死穴。我们往往把最温暖的微笑给了陌生人,但对我们最亲近的人,却吝啬那一点微笑。


孟武伯是个官二代,或许还是一个顽劣的、整天做坏事的孩子。孔子告诉他,你们家什么也不缺,你要是孝顺,你就做最好的自己,让你的父母不担心你做坏事,而是担心你是否生了病。


做最好的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你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要让父母蒙羞丢脸,要让父母脸上有光,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②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论语中关于孝的章节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为。”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行竖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3.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对“孝”的论述篇幅多,观点鲜明。可见我们老祖宗在2500年前就对“档返大孝道”有了系统的论述,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根本。我们的文明进步就是基于对祖先的感恩,一步步积累经验而来的,所以没有孝道,就是忘本,我们人类也就走不到今天,也就是本立而道生了。

    有了孝心还不够,如何行孝、尽孝?《论语》也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和方法,给我们世做当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孝,还要真正做到“孝敬,孝顺”,有礼有节,“能养、无违、几谏、有方、不改道、无疾忧、劳无怨、莫色难。”

③ 谈孝顺议论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议论好逗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思路?以下是我帮大家升歼整理的谈孝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孝顺议论文1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流传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孝顺”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字中,却有着十分强大的力量。它能化解父母与孩子之间那道深深的代沟,它也能让一个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变得充满幸福的味道。一个和谐的家庭必定得有一个孝顺的儿女,难道不是吗?

孝顺父母要从身边做起,要从一件小事做起。也许许多人会说:“我们现在还小,孝顺什么父母呀!玩好自己的就够了!”我要完全否定这句话,如果你现在不开始孝顺父母,也许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讲述过自己的一个故事:因为职业的原因,作者很少跟自己的父母见面,根本不知道她的父母有多想她。她在厦门买了一套房子,打算接父母过去住。可是又有一件事情让她不得不推迟这项接父母进城的计划。到了作者想要接父母进城、尽自己的孝心的时候,却接到了噩耗:她的父亲因为哮喘病突发而失去了生命,她十分后悔,后悔当初不多陪一陪父母,后悔……是啊!有些事情只有到失去后才懂得它的珍贵。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尽自己的全力,去孝顺父母。那么,很有可能那场悲剧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你不想你父母担心,请每到一个地方给他们打个电话说:“我很平安。”;如果你想他们快乐的话,请每天给予他们一个拥抱,让他们知道:儿女永远是你们的靠山……其实,这些小小的动作,也能表现你对父母的孝顺。

歌星周杰伦,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曾以自己母亲的名字为自己的专辑名字。还说了一番话,让我感动不已。她说:“你可以不记得我的名字,但请不要忘记我母亲的名字:叶惠美!”一个名人都能如此孝顺自己的父母,那为何我们就不能端一杯暖暖的茶给父母,表示自己的孝心呢?其实,父母并不是希望你有多大权力,多少钱财,只要你有那份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孝顺就够了!

一位作家说过:“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界上的有些东西是可以弥补的,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弥补的。”世界上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父母在一起。在来得及的时候,给父母倒一杯暖暖的开水,说一句动人的话语,送一个大大的拥抱。请让所有的爱都来得及,请让所有的孝心都来得及,不要在美好的人生上留下遗憾!

谈孝顺议论文2

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就是告诉我们孝顺是一切美德善行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孝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也会被其他的人看不起,所以,孝顺是做人的基础。

中国古代有许多孝顺的故事,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像是“卧冰求鲤”、“搧枕温席”等故事流传到现在,都是因为这些人能孝顺父母,所以能万古流芳;“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连动物也知道孝顺,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如果不孝顺的话,就会连禽兽都不如。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孝顺的重要,那要怎样做才算孝顺呢?我认为孝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惜自己的身体: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见孝顺父母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避免父母亲担心,我们如果不爱护自己,生病或受伤了,爸爸、妈妈都会很担心,吃不好、睡不好,一直到我们的病好了为止,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才算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二、体贴父母的心意:父母如果要我们帮他做事,就要赶快答应,并且立刻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的,甚至故意装作没听友笑卖到,这样就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三、努力求学、修养品德: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供给我们读书求学,就是希望我们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听从师长的教导,让父母高兴,就算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四、爱国家:孝顺的最高表现就是爱国,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长大以后想必也会爱自己的国家,古人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忠臣,他们也都是孝子,像宋朝的岳飞就是一个例子,他是一个孝子,也为国家打了许多的胜仗,虽然他最后被害死了,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孝顺的典范。

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初中学生,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一定是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谈孝顺议论文3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注重孝顺,有的甚至以孝治天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自由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孝顺就不那么看重了。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忙着追逐自己的物质财富,孝顺的观念更是越来越淡了。

“孝”字,是老在上,子在下,而“孝顺”则是“考”与“顺”。这在古代造字时,人们就认为晚辈一定要尊重长辈。但我从电视上经常看到,家有多少个子女,却没有人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因为一些经济纠纷而翻脸,更有甚者,子女殴打父母。当人们看到这些现象时,都很愤慨。其实,自己心中的那份孝顺也不是那么坚强,至于子女应不应该孝顺长辈,我想这在以前不是个问题,但现在变得有那么一些模糊。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人,自然有一颗孝心,但比较有主见和想法,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心底有些发虚,很容易将不顺归为不孝。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辛辛苦苦养大,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养老送终,但是每个生命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都应该收获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百善孝为先”对于一个人来讲,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人能比父母对自己的恩大,如果对于这样的恩,我们不能报之以孝,至于自己其他的善为就有点虚伪或不可信了。

其实,孝与顺可以不在一个层面,作为晚辈一段时间内可以孝而不顺,但绝对不可以不孝。

谈孝顺议论文4

你曾孝顺过父母吗?或许有或许没有,那就让我们来谈谈“孝顺”吧!

大家应该都读过三十六孝,里面写了很多有关孝顺的故事,每一则都让我印象深刻,那本书说明了自古以来“孝”就非常重要。有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今天的最新消息,常常都有些关于“不孝子”的报导,不是子杀双亲,就是为了父母亲 的财产,兄弟姐妹间争得你死我活,这样又何苦呢?一个家和乐融融的不是很好吗?

虽然有时候父母也有些不对,或者是叨咕我们,但是这不都是为了我们吗?当父母还在时,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孝顺他们,而不是等到父母已经不在了,才后悔莫及。

你付出了多少?你是否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呢?父母的付出是你无法想像的,或许有时候觉得他们很烦、很讨厌,但是他们始终是我们最亲爱的爸妈,也许是关心我们,为我们好,也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压力,才把情绪发泄在我们身上的,所以就不用放在心上了,如果在这时候能端杯热茶给他们,那他们也许会给你个大拥抱呢!

我的父母从小就很爱我们,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也感谢我的家人,还有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如果事事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这个世界则会更美好,“孝顺就是当父母需要你时,能够欢喜付出”是一句我很我很喜欢的话,如果大家都非常的孝顺,相信社会的治安也会好很多,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到孝,那么每个父母走在街上一定是笑容满面的,大家不但要孝顺父母,也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喔!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加油!

谈孝顺议论文5

世界上有无数多的事等着我们,我们需要用尽脑汁,拼命的想,才能化解困难,但有一件事不用花费时间和劳力,也有好的结果,那就是——孝顺。

孝顺是好的种子,也是好的成果,每个父母亲都希望孩子要孝顺,要用功,要聪明!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同时拥有这三样东西,有的人拥有聪明才智,有些人很用功,常常考第一名,但每个人的心里几乎都没有——孝顺,这种东西。

孝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们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不用花费半点时间和劳力,就可以令人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孝顺在我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在父母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爱情.友情,和无数的包容与感激,是人人渴望的东西呀!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只要日行一善,时时关心父母,友爱同学,相信一定会让你自己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所有的人都像你看齐。孝,就是听从父母的话,不违反.不违抗。而顺,就是当父母心情不开朗,不开心时,可 让他们诉苦,心甘情愿替他们解决困难,且顺从他们的意思去做,而当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时,就成了人间最温馨,最快乐的东西,那就是——孝顺。我们常常都说 ︰﹁每天要孝顺,孝顺,孝顺!﹂但却没有一次做到,这并不只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可贵,最真实的宝物!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听从最爱的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多采多姿!最重要的,孝顺的第一步骤,就是从自身做起,接着在慢慢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虽然没有真正做到孝顺的基本定义,可是我只要更努力,更用功,更加关心同学,就一定可以做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可是却被我们染成恶毒且冷眼旁观的心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计谋,充满恶毒的气息!大家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过不久,大家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谈孝顺议论文6

世界上有无数多的事等着我们,我们需要用尽脑汁,拼命的想,才能化解困难,但有一件事不用花费时间和劳力,也有好的结果,那就是——孝顺。

孝顺是好的种子,也是好的成果,每个父母亲都希望孩子要孝顺,要用功,要聪明!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同时拥有这三样东西,有的人拥有聪明才智,有些人很用功,常常考第一名,但每个人的心里几乎都没有——孝顺,这种东西。

孝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们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不用花费半点时间和劳力,就可以令人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孝顺在我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在父母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爱情。友情,和无数的包容与感激,是人人渴望的东西呀!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只要日行一善,时时关心父母,友爱同学,相信一定会让你自己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所有的人都像你看齐。孝,就是听从父母的话,不违反。不违抗。而顺,就是当父母心情不开朗,不开心时,可让他们诉苦,心甘情愿替他们解决困难,且顺从他们的意思去做,而当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时,就成了人间最温馨,最快乐的东西,那就是——孝顺。我们常常都说︰﹁每天要孝顺,孝顺,孝顺!﹂但却没有一次做到,这并不只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可贵,最真实的宝物!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听从最爱的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多采多姿!最重要的,孝顺的第一步骤,就是从自身做起,接着在慢慢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虽然没有真正做到孝顺的基本定义,可是我只要更努力,更用功,更加关心同学,就一定可以做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可是却被我们染成恶毒且冷眼旁观的心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计谋,充满恶毒的气息!大家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过不久,大家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谈孝顺议论文7

大家一定都听过“孟宗哭笋”的故事:三国时代有一个孝子名叫孟宗,有一年冬天,他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了,吃什么东西都没胃口,只想吃新鲜的竹笋。但是冬天的竹笋还没有长成,孟宗就在竹林里痛哭,没想到这时竹笋突然长了出来,原来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可见孝顺是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来的固有美德,所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顺就是尊敬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思。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呢?因为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赚钱供我们受教育,这种养育之恩,就必须孝顺父母。

现在的社会,父母子女间相处时间大大减少了,因此冲淡了亲情,许多人长大之后都不愿意何父母同住,使父母生活缺乏照顾,非常可怜。据说乌鸦会反哺;小羊吃奶时,总是跪着的,所以不孝顺的人,真是连动物都不如了。

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本分。我们现在孝顺父母,以后子女才会孝顺我们。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不能学乌鸦反哺,但是我要认真求学,听父母的话,保重身体,不要让父母操心,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标签: 议论文 孝顺

④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做事情谨慎诚信,爱护众人,亲近有才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还有精力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

品评:孔子认为孝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德,而年轻人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习知识,这一点和现在的很多主流教育观恰好相反。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了。

2)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翻译: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对待自己的父母,一定要竭尽全力;对待君主,就要做到能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品评: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做到竭尽全力,不能敷衍了事,用心不诚。现在虽然没有君主,但可以以国比君,对待自己的祖国,也要有必要时献身祖国的觉悟。在父母没有过分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是孝的基本原则。如果父母做错了,还需要完全响应和满足么?下面一条回答你。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婉转地规劝;如果父母没有听从的意思,仍应当恭敬侍奉,不要冒犯他们。尽管心内忧虑,但不要怨恨。

品评:孔子并不提倡愚孝,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是可以劝解的,不规劝是陷父母于不义。即使没有听从,也要等待机会再次规劝,中间不要发脾气,更不能心生怨恨。如果我们的子女都能做到这一点,家庭应该会和谐幸福吧。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怎样做才叫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算孝。你想想那些狗和马之类的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待父母不尊敬,那和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

品评:所谓孝敬,孝由敬生,不敬何来孝?养育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敬,如果不尊敬,那与养牛马无异。见过不少只给饭吃,各方面虐待或者是不管不问的子女,能够想想自己如何长大的么?这几碗饭真的能“报答三春晖”么?

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孔子说: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真要出,则一定要有特定的地方。

品评: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就是,父母还在世的时候,要尽力尽孝,不能随便就远游,让父母牵挂担忧。如果实在要去则要确定目的地,并做到”归必有期“。这里虽不着孝字,但字字皆是孝。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孝敬长辈的时候要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情要做的时候,是你去做。有好的食物时,要首先拿来孝敬。你认为这就是孝么?品评: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给上辈师长孝敬酒食,也是应当的。这些都不是孝道中最难的地方。最难的地方是在要这一过程中保持和颜悦色和恭敬的态度。如果不是心悦诚服,那就只有传说中的”戏精“才能做到了。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品评:父母年纪大后,光有丰衣足食和恭敬的态度还不够,为人子,还必须想到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实时关注,并适当提醒他们运动,供给他们补品,定时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这些是成年子女在尽孝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

⑤ 儒家大义:孔子如何教我们孝顺父母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建树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的孝道,孔子对于这方面也有他自己的论述。
归纳起来有如下12条:
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7.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学习过了。
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10.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11.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⑥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呢

作者:姚九思,buds创始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公众号:buds2016、新浪微博:姚九思、媒体合作:[email protected]

⑦ 以孝为话题的议论文,有立意新颖一点的观点么

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拒绝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灵的抉择。
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风雨中求生的人,会奋不顾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会毅然解下腰间最后一壶水给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骑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个孝子蜕化成逆子;有人为省钱使老人变劳力;有人为分房分田,打老人,骂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错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那么多干嘛呢?到头来,反而一无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过,又赚得了几把同情泪?也没有人再来帮助你。
雄鹰,就选择敬老;如果你是沙鸥,就懂得赡养;如果你是麻雀,就会自觉服侍长辈;如果你是一个人,就更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孝敬老人。
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无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净、漂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变为传统,世界将更美好。你会发现,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会知道,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选择孝敬老人吧!行动就是证明!

⑧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浅谈《论语》中的“孝”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就已有“孝”字。在“百善孝为先”这样的传统价值观浸润下的中国人,对“孝”推崇备至。《论语》对中国人“孝道观”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论语》中共有约二十条与“孝”有关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孔子第一次将人类的孝行为加以理论概括,并将之具体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1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论语》中,孝的地位是极高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它在第一章便给了孝一个“仁之本”的高度肯定。本,即为根本,由此可见,孝可谓是孔子“仁学”的基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蓼莪》
“孝”一直是流淌在中国人骨血中的公理,从出生时,每个人都毫不怀疑地认定了孝的正确性,对于为什么要遵从孝道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思考过。《论语》中给出了一部分解释。宰我在询问孔子君子为什么要守三年孝时,孔子是这样解释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孝经》也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孔子认为“孝”这种情感是顺从人的天性的。父母对于我们的体贴呵护照顾来自于一种血脉相通的情意,而我们感念这份情意,便自然有了“天经地义”的“孝”。之所以无人探讨孝的正确性,就是因为作为“人”的我们拥有这样诚挚而朴素的本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儒家思想中的“孝”是“愚孝”,但实际上,通读论语后,我认为孔子在论语中所解释的孝是很正常的一种情感表达,与当今社会并无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儿女的孝不应仅限于供养父母,让父母有吃有穿,而是应该对父母抱有一种纯乎天然的敬爱之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吃穿用度,而是发自内心的慈爱。以敬爱报慈爱,是非常合理的。
其次孔子认为儿女应该体贴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出门在外,应该让父母知道自己在何方。除了像疾病这种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偶发事件,不应该做出让父母担忧的举动。其实,不难想到,儿女应该做到这些正是建立在父母关心我们的基础上,除了父母,又有何人会时时刻刻在乎我们去往哪里,是否平安呢?我们又怎能去伤害这些真心爱护我们的人呢?
还有,儿女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这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正如《小戴记·祭法》所言:“孝子之忧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忍不住发脾气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父母会永远纵容我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们。但实际上,孔子告诉我们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我们能够与父母相见的岁月并没有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子女来说是多么无奈。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对父母的态度好一点,让每次相聚都是美好的回忆,这是孔子想要告诫我们的。
最有争议的一点便是对于父母的过错问题。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有人认为孔子在宣传一种对于父母的无条件的顺从,由此引申到臣子到君主的一种无条件的服从,以之为“愚孝”“愚忠”。但我认为孔子的本意并非如此。对于父母的应该劝谏,但正如上文所说,应当和颜悦色。至于“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则是表达对于父母的一种缅怀之情,就类似于今天我们在亲人去世后会常常会在节日时吃他们平时爱吃的东西。而且,若是孔子真的认为应该无条件服从,又何必要劝谏,又何必强调三年。
最后,就是关于祭祀。我认为孔子所提倡的三年守孝,也是从情出发。守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寝食难安才用守孝这种方式寄托哀思,并非强迫,因此三年并非固定,地点也并不一定在父母的墓旁,心中有父母,时时可守孝,处处可守孝。正如《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所以后人将守孝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戒律森严的形式,反而是误解了孔子的本意。

父子之道,天性也 ——《孝经·圣治篇第九》 总而言之,我认为《论语》中孔子所倡导的“孝”是一种真性情的“孝”,是单纯而朴素的情感表达,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全文

与孝敬论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痴呆卧床不死 浏览:983
养生锅里面放哪些药材 浏览:747
养儿不易孝敬父母 浏览:501
广州市政府老年痴呆老人专项服务 浏览:242
个人帐户养老金基数包括哪些 浏览:938
省厅退休金 浏览:147
有退休证还要交社保吗 浏览:914
换证色弱体检没过可以看多少次 浏览:471
孝敬父母英语名言警句 浏览:585
海螺敬老院 浏览:389
北京幸福之家老年公寓 浏览:348
孝顺高中电话号码 浏览:528
米家养生壶为什么水溢出 浏览:633
宁波养老保险怎么转移 浏览:555
70岁内地男演员照片 浏览:343
你这辈子为什么能长寿 浏览:221
山西大鼓孝敬 浏览:451
财务体检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997
老年痴呆新药何时上市 浏览:219
大亚湾澳头敬老院联系电话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