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哪里人过重阳节

哪里人过重阳节

发布时间:2023-06-16 15:30:59

㈠ 九月九重阳节快到了,全国各地哪里最热闹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的第九天。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全国各地,但它是最活跃的江西省石原县。

根据现存的史料和考据,崇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收、祭祖等活动。”据《吕氏春秋》记载,九月份庄稼丰收时,古人为感谢天皇和先祖的恩情,向天皇和先祖献祭。这是重阳节作为秋收祭祀活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始于古代,西汉盛行,唐以后兴盛。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结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一直延续至今。崇阳祭祖的民俗,几千年来有着深远的意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七月中旬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

可见,当时有一种祭祀活动,就是在9月份秋收庄稼的时候,向皇帝和祖先献祭,感谢皇帝和祖先的恩情。这是古代重阳节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宴会,是先秦时期为庆祝丰收而发展起来的宴会。崇神拜祖、求寿、饮酒宴请等是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㈡ 重阳节贵州人怎么过

重阳节来临时,除了一些登高、赏菊等过法外,贵州人还有以下的过法:

1、打糯米粑粑

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重阳节,重阳节时要打糯米粑粑,磨豆腐,祭“家虎”,重庆不少地方还流传着“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的民谚呢。

另外,贵州一些地方有将米花、黄豆、茶叶、炒米等一锅煮,做成“豆茶”的习俗,听说种类颇多,如清豆茶、红豆茶、白豆茶等。

㈢ 贵州镇宁人是过怎样重阳节的

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重阳节,重阳节时要打糯米粑粑,磨豆腐,祭“家虎”,不少地方还流传着“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的民谚呢。
贵州一些地方也有将米花、黄豆、茶叶、炒米等一锅煮,做成“豆茶”的习俗,种类颇多,有清豆茶、红豆茶、白豆茶等。
投料下药酿酒
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
重阳节仁怀人有个独特的习俗——祭水。民间流传有“重阳下沙芳满缸,重阳酿酒香满江”的民谚,寓意重阳节是最适宜取水下沙酿酒的好时机,因此这天也就成了仁怀市祭水的日子。

重阳节,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侗寨200多户有成年女孩的人家都要杀鸡宰鸭,如同过年。按当地的习俗,这一天,四方才子佳人都要委托媒人到茨洞侗寨提亲,有成年女孩的人家杀鸡宰鸭,就是要款待这些说媒提亲者

重阳节还是传统的尊老敬贤的日子,又称“老人节”。所以大家能够回家的要尽量回家陪陪老人呦~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㈣ 香港人怎么过重阳节

香港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开埠以来,节日一般依据华人风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阳放假,顺理成章作为秋祭,故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风俗。
重阳到,香港市民或举家登高,或扫墓祭祖。由于香港的主要墓园都在山上,扫墓的同时也实现了登高,颇切合时节。
在重阳节前几日,香港市民就陆续开始扫墓,特区政府也提前公布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并提醒市民注意防火。
这些扫墓人士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带上丰富的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
据笔者的香港朋友介绍,许多香港人扫完墓、看望过先人之后,再举家带上吃喝,去野外郊游。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别拥挤。
重阳祭祖习俗源于原居民
据史料记载,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廖族时至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不过,在参与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资料记载,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㈤ 四川成都10位百岁老人欢聚重阳节,老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个节日的

引言: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个节日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在古代,它是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表现形式。不过随着朝代的发展,这个节日也传承至今,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四川成都10位百岁老人欢聚重阳节,那么老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个节日的呢?

三、坐在一起聊天

重阳佳节的两大重要主题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在这一天有很多的志愿者也会去一些养老院看望老人,和他们聊聊天,这种公益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重阳节的历史非常悠久,能够传承至今,它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大家也都对它比较重视。

㈥ 重阳节的发源地!

发源于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6)哪里人过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习俗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什么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习俗是:插茱萸,这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
茱萸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汉族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
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㈧ 你知道重阳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稿陪配妻子儿女、乡键指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乱好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有的地方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阅读全文

与哪里人过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共有多少种长寿花 浏览:776
父母离婚该如何写声明 浏览:476
养老保险历年缴费基数统计 浏览:171
灵活就业只交养老保险大概多少钱 浏览:459
谈孝敬作文800字 浏览:84
什么面条可以做甜的长寿面 浏览:731
长寿到重庆汽车多久 浏览:123
50岁女人还很纯情 浏览:526
扬州哪里招55岁电焊工不体检 浏览:409
临洮养老院在什么地方 浏览:146
杭州市养老金上调的方案和补发时间 浏览:852
有没有长寿的操盘手 浏览:71
西湖社区养老驿站有哪些 浏览:22
养老金打了吗 浏览:118
养老金一卡通怎么激活 浏览:607
如何体谅父母的唠叨 浏览:612
20女孩和50岁男结婚生子 浏览:363
市区养老保险 浏览:79
预防老年痴呆新药 浏览:834
东莞南城哪个医院可以驾照体检 浏览: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