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慧,什么意思
侍奉父母: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婚礼的意义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除了教育好下一代,我们还要尽心尽力侍奉父母,“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个角度?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身体也比较虚弱,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比如说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一通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他能感受到你的孝心。
父母的健康要时时能够去关怀,而关怀父母的健康还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行。我们来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么办?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么医生?其实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的是养生,绝对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看医生,那就很辛苦。我们思考一下,有哪一个人高血压送到医院去,然后高血压好了?有没有哪一个糖尿病患者去看西医,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
有没有哪一个癌症病患去看西医后来说癌症好了?西医都是把你的症状解除掉。比方说高血压,高血压因为血管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药一吃下去,血管马上扩张,血流就稍微畅通了。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心脏病患者一发病都怎么样?赶快拿药来。药吃下去是症状解除了,但是血管一天一天松弛。假如你四五十岁就开始吃西药,药要吃多久?要吃一辈子。所以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包里面会放什么?东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药。当我们的父母晚年都是伴随着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更多正确的养生之道,让父母的身体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然后让他了解要多吃蔬菜水果,健康的身体是弱碱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摄入过多,久而久之体质就酸化。有一句话叫“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根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父母正确的养生之道,让身体慢慢趋于弱碱性,身体状况才会好。不然,所有的内脏都泡在酸的液体里面会怎么样?很快就会退化掉。所以父母这些养身的正确观念,也要通过我们点点滴滴的引导,他们才懂得如何养身。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只有治标。但现在这个时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去看一个中医,他把你的脉把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你要调养半年才能够把身体调好。很多人一听半年,怎么样?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调养!结果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舒服,他很高兴,但是往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副作用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健康,也才能够让父母身体健康。
再来,养父母之心。就是你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妈妈打一通电话给你,然后东聊西聊,你也听出来母亲是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还想念小孙子,这个时候我们要能够体恤到父母的这一份心。
我们有一个老师,听了中国文化的课程,她非常欢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只要讲到一些圣贤的故事,她马上奋笔疾书把它记下来。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走向前来,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我就问她:“您听课三个月了,怎么从来没跟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您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扰您。”我一听很感动,她的心时时能体恤别人。她说她听了三个月,自己还有家庭很受益,她觉得不能只有她家里的人受益,还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教一些失学的孩子,也让他们有学习圣贤智慧的机会。
我们一听很高兴,也很随喜她的这份发心,所以我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然后很多老师了解到她这种存心,也把他们很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教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八个月了。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你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这个行为很认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女儿做出来之后他觉得很欢喜也很欣慰。这也是我们继父母的志向去回馈社会。
有一次,这位老师教孩子《弟子规》中的一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位老师非常用心,她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带回去。教完这一句教诲,她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讲完之后,这位老师就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去做到,所以就让小孩拿着荔枝到乡里去送给一些长者。一群孩子在乡里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一个顶点。隔天她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个老师,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辈讲了一句话,说我们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她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心情非常地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心里也很欣慰。
诸位朋友,她父亲这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给他一不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快乐一下,女儿的行为让他觉得光荣,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孝经》里面说“立身行道”,用自己的德行去帮助这个社会,让所有人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养育出这么好的孩子,这个孩子才这么有成就,为社会付出,所以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因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肯定父母对你的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两千万,有了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轻人)最忌讳的,“戒之在色”。《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结果现在很多的媒体都是暴力跟色情,孩子受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难清澈。父母要懂得替孩子抵挡这些污染,电视节目也要替孩子选择,不能让他接触太多暴力色情的东西。“壮者戒之在斗”,年轻力壮,很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当然我们假如从小告诉孩子懂得处处替人着想,懂得扩宽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最后一条是“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说白一点,就是贪,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还不就躺六尺而已。
所以人生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们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引导下,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的晚年能如此的话,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
在中国几千年的孝道中,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扛回来让他的父母吃。后来他当了大官,每天吃得非常丰盛,都很多道菜,结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么样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说,这一些饭菜比不上我去帮父母扛了一百里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吃这么丰盛的菜肴。他能够替父母分忧,能够奉养父母,这种日子他觉得非常踏实、非常欢喜。所以行孝一定要实时去做,人生在报恩、在行孝当中,你会走得很踏实。
2. 如何智慧的孝敬父母求解
在这个地方,我接触过很多的朋友,他们在劝说父母学佛的时候都非常的积极,发心非常好。因为他知道有一个非常好的宝贝,然后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拼命的跟父母说着这个问题,但多数不得法。哈哈,即使释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时候,也请了一位菩萨帮忙,来演示这部《地藏经》,请了哪一位菩萨,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演绎了地狱是个什么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这是善巧方便。 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难的。你比如说,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贪心特重的话,落到饿鬼道,贪心就重。然后当中,你如果给他钱,给他两万块钱,他会考虑到“你是不是还有五万”;如果送五十万块钱,他会考虑到“你是不是还有一百万”。你这样的话,并不是在“广设方便,劝诱父母”。
第一条:你应该有智慧。
何谓有智,需在无我相,无我见,无我的境界上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你没有智慧的话,就不可能到达“无我”的境界当中。
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父母学佛,在佛陀所教育的范围内,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维模式应该是“无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须到达“无我”的境界。,否则就是麻烦,就会因你着他们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们;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们,不见他们),你仍然度不了他们。这一点,我也试过很多次。而且多数的情况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们的父母是逆缘,很少有几个善缘的。(烦恼即菩提)而在这个逆缘的时候,你如何帮你的父母去修行,学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无我”的境界。如不这样,你就会因与你的父母们同时着情执心,(情重理智就会下降)不可能处理好父母的关系,就会根本帮不了他们,你更闹心。这是第一条,首先要有无我般若智慧。
第二条:你要符合“人事”,符合我们现在当代社会的人伦道德,符合孝顺子孙的人伦要求去做任何事。
你首先,该孝敬父母的时候孝敬父母,该称念父母的时候称念父母,该请父母吃饭的时候请父母吃饭。该给父母洗脚时就给父母洗脚,只要是人,就应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点,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点,但这一切的东西,处在第一条的那个“无我”的境界当中,就好像你在演戏一样。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后,你还叫林心如,不要与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们穿一身戏服。在这个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场戏似的。我并没有感觉“啊,今天来了50个人听,明天来了5个人听”。如果那样的话,怎么样,我就掉进去了。我只在演戏,众生因他们因缘而生的。所以,这一点,做好人事,做好演戏这方面,无非我们演的技巧如何了,这第二条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条: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时候,你非常的爱你父母,你跟他们说“父母,学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缘的话,他就会因你挂念的这种情执,反而就不去学。我见过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他的父亲得了一个病。他因为修行,知道父亲的寿命非常麻烦。但是他想了一些办法,为父亲续命,做了很多的事情。当中,他又回去劝他的母亲“母亲,如果是父亲身体好了,你学佛吧”。他母亲就说“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钱,一定让你父亲身体好了”。日后,因机缘成熟了,他父亲的病好了,而且没有花很多的钱。后来他就过去问他母亲了;“母亲,你这回学佛了吧,要讲信用”。他母亲回头就告诉他“我本身是佛,学什么佛”。这个事情我是亲眼见到过的,这位朋友,当时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儿去。但是最后发现,他为什么这样生气,就是因为他太爱他的父母了,太挂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道,就他这种挂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当他们不符合他的这种感受的时候,他就会特别的难受,不重情并非没有情,而是因知道动情对父母只有害,不利于父母学到真正的东西,而相对的不着情,是这样的。
第四条:严持戒律
我们在劝父母学佛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修行人,在一个范围内,我如何做到一个很好的人。如果你干了很多在社会当中不值一提的坏事。然后你父母就对你这样学佛的,造成谤佛,你这样是不可能让你父母学到佛法的。你知道吗,人劝人真的没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后他们觉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学佛以后,吃素身上特清静,脸上也好看”,然后你父母就觉得吃素挺好的,他们也跟着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说,“你们如果吃素得到一种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对认为你迷信的父母讲,吃素后身后会有五位菩萨跟着你)再比如说,你通过学佛变得非常的孝敬父母,严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觉到“这佛法挺不错的,看我儿子或女儿通过学佛变得这样孝顺我了”。而不需要跟他们说“我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宝,听信邪法会下无间地狱的。”如那样讲你母亲“嘭”的一下,“你才下无间地狱呢”。哈哈,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声音,只有改变自己的人,才能引导别的改变,尤其对父母改变的影响。
戒律是自我改变的标尺,不要去改变你的父母,要通过持戒后的改变而去影响你的父母。
第五条:在表象当中,顺应父母的心思;在心性当中,一定不要拿他们当父母。
要把父母当成在修行当中一个关卡。是你成佛的陪练者,也可以说你成佛的心是因他们而发得,在跟父母谈论的时候,关键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这种情执骗了,非常关键。有很多的人,因为他宿世间有出家的因缘,(他这个“家”怎样出,就会让其感觉到没有世间亲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这种宿世间他发过愿要出家因缘到了,他就感觉到特痛苦。他感觉到“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为什么看我哪都不好?为什么这样对我不公平?”。这点怎么样产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执骗了。再此愿力所至,让你断了世间情执心好出家的,哈哈,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因自己愿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记得在年轻的时候,离开家庭,进社会,那个时候不修行,没智慧与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铁哥们),当时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护圈里。当离开这个保护圈的时候,内心当中因为特别依存这种保护圈,就产生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害怕与依赖。这种东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骗了。做为一个修行者,担当是基本条件,是根。这当中如有出家的因缘时,更不要叫亲情骗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这种怨恨在法界当中是很难解开的,必须要了然而知。
你真正爱他们,就不要爱他们。
第六条:一定要顺导,不能逆导
在让父母们接受佛法的时候,一定要顺着父母的心,不要顺着你着相所学的佛法。因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报非常好,然后你父母看到你通过学佛获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响他们去学佛。一定不去用一种道理来指导他们。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样心情的教育他们,最可怕是自己认为学到一定程度了(自认为)差别心,分别心又很重的朋友,就会因父母们达不到自己内心的标尺,为发泄内心由爱生恨的心理压力,而和父母将关系闹僵了。
如你这样说“佛陀说常轻三宝,信邪,一定会下无间地狱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还形成很重的邪见,在这里是不能使用异相方便,使用怪异嗔责,让父母们生畏惧,来修行佛法的。这也不符合人伦道德的,而且会形成没有办法逾越的隔阂。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知道,顺着父母的心情来。
我记得我修净土的时候,持清静戒,过午不食。父母感觉到我特苦,(我没修的时候170多斤,修了后110多斤,瘦的非常难看。)然后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们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个长辈叨着一块肉放在我的嘴里,非要让我吃掉,如果当时没有智慧,不能顺父母的心来,就很难处理的,(其实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对这种东西的贪婪的心,而并不是表象的戒。)我就问自己“怎么样做啊”,我就选另一个方向,把这个肉吃下,吃下去以后,过了没有五分钟,我说我想吐。其实根本没想吐,然后用手指拨嗓子,吐的什么东西都吐出来了。我父母从那时开始,再不逼我吃饭了。所以呢,在这个地方,你一定顺着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讲道理,
恒顺一切众生,即供养诸佛,更何况自己的父母了。
第七条:在和父母交往时,要有一条准则“让父母放下妄想执着”
做这事慧眼是关键,首先你要分清父母是什么类型的人,对于贪心重的父母,在他们面前要演习布施与布施的利益,对于嗔心重的父母,在他们面前演习忍辱及嗔心的害处,对于无明重的父母,演习看破,放下的妙用,对于心神散乱无定的父母,演习禅定,观心好处。对于毁犯无律的父母,演习行有度,知进止的方便,对于懈怠庸懒的父母,演习积极精进的心态。在这里并不是让你去说教,也并不是让你一次将父母们习气改过来,而是你自己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父母们的心,
第八条:顺应父母的心意干事
他们之所以成为你的父母,那因他们对你的情执心(或怨恨心)是非常大的。他们自己也没有办法消耗掉这种大的情执心,他就会化成一种在我们看来不理智,但在他们看来是非常理智的行为。这是代沟,也是因缘。如果你爱你的父母,就要学会相对的忍耐,学会顺应父母的心意干事。给他们一个能爱你的空间,一个能在你这里体现父母爱的地方,同时要合理的善导他们的爱就可以了。
他们怎么样去疼你,去爱你,如他们见你要哭。这时,你对你父母哭,你父母就会劝你“你别哭了”,你说“你们也别哭了”,你父母就不会哭了。如你不这样,而是说“别哭了,我们是怎么怎么样的因缘,你们这样情重,下一世就当畜生了”,这就麻烦了。我见过一个出家的人,他要出家,父母就哭。他就跟父母说了“你们是我这一世的父母,我上一世的父母是市场里面买菜的老太太”。当时把他父母给气的,哐叽一耳光,他父母说他非常不孝敬,非常自私,学佛学痴了。他说的对不对,相对说也对,他有宿命通了,菜市场那老太太前世的确是他的父母,但又不对,着相了。
父母们认为这孩子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因为他们从小看孩子们长大,他们无法接受这种逆自己心意做法与口气,在父母认为你这是叛变,无论你说的对错。
有时引导父母学佛的捷径,真的不是佛理,尤其不是大道理,而是感动,让父母从内心对学佛而获得到的大利益的感动,一种因感到你对他们无边爱与孝心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动,一定学会用心感心。
第九条:无论无何给你父母留出后路
在一切后路中,唯一“父母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让我放下妄想执着,看破情执,直至让我成佛的,因此我因父母对我的恩德,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直至入究竟(无余)涅盘。我此功德,将父母超度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力究竟。你在发这个愿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知悉见,都会护持你的父母,用这功德救助父母是究竟的。当然别的也不错。我们今天,就“广设方便,劝诱父母”这个地方,就谈这些
3. 为什么说孝顺父母是聚财智慧
为什么说孝顺父母是聚财智慧?
不孝顺父母——必然破财,
孝顺父母了——必然聚财。
孝,即孝敬,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推崇父母;
顺,即顺从,是顺从父母取悦父母的智慧;
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
古籍云: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即是行善;中国道家思想劝善书《太上感应篇》认为:心存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孝为德之本——孝顺父母即是积德;《论语●里仁》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与他为邻。换言之,修德可以聚人,可以形成人脉磁场。
由此可见,孝顺父母是吸引人才、经营人心、管理人性、聚集财富的智慧。
4. 怎样孝敬父母
问题一: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怎样善待父母 把我以前的回答发到这里。
孝顺两个字做到不容易
1.经济上不要让他们有负担,要主动询问,父母不太可能用钱向子女开口的。你要主动询问。
2.老年人在儿女成家后,容易孤独,要多抽出时间看他们,陪他们。到家后不要让老人操心做饭,最好你买了菜去,如果去了还要老人做饭买菜,你就别去。如果实在离得远也必须定期打电话,比如三天五天,固定下来,别说没时间,如果说没时间打电话说明父母在你心里不重要。
3,遇到急事要顺着他们,即使他们要求不合理,也暂时答应,然后找合适机会化解或者说清楚,不要硬顶,不然容易出事。
4.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棘手的问题,不要轻易对父母讲,他们会很着急,吃睡不好。而且没有更多的办法。。。除非他们可以帮到你。
5对待双方父母要平等,不要有明显的不同。
6及时尽孝,不要想尽孝,老人不在了。哭都没地方。、
7,。以孝顺你父母的心来礼敬天下父母。
8 ,尽自己的孝道,不要强求别人。如果有兄弟姊妹你只可以提醒,但是不能强迫他们。
9.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可以婉言提醒,但是你没有权利指责父母。你尽你的儿女道。他们尽他们的父母道。
10.如果你有子女,一定要养成他们尽好孝道,不要把儿女当爹娘供养,这样乱了次序,就会招来灾祸。你孝顺父母,儿女就孝顺你,因为儿女都看着呢,如果你不孝,指望儿女孝顺,没这个道理。
尽好你的孝道,父母不在了 你也不会有太多遗憾。。
说了不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相信你会做的很好。
顶礼我们的父母及普天下的所有父母。。。
问题二:怎样孝敬父母? 1
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抱着感恩的心,去孝敬他们,这不是闭着眼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他们做了什么错事,是怎么样不对,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很多不是的父母,我们还是要尊敬他们;不是尊敬、同意他们的错误,而是尊敬他这个人。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错误,可以在他的错误问题上和他们去谈,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对他的态度是要尊敬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始终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们。
2
用心去对待父母
讲到孝敬父母,基本上,最重要的不是你为父母做什么,而是你跟父母的关系如何?有很多人虽然为父母是做了很多的事,但是跟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有些人说:“我怎么不孝顺,每个月给他寄钱,还不孝顺?”我有个朋友,他每一个礼拜天都去看他的父母,请他的父母吃一顿饭。在今日的深圳,很难得了,一般人哪里做得到!能够做到这样子的儿子已经要给他举起大姆指了,但是呢,有一次他们这样的饭局,我刚好也在那家酒楼用餐,就过去打了个招呼,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他这件事做得对,但是他并没有用心在做。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他对他父母的态度,他只是公事化的在做他该做的,一点都没有借这个时间跟他父母建立一个亲密关系的意思――没有亲近的交谈,没有轻松的气氛,更没有家人聚会的温暖,给人一种清楚的感觉:好了,我做了我该做的,然后咱们各过各的,下星期再见吧。
3
你要成为主角了
很多人不能够孝敬父母,是因为他这个人没有独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离开父母。离开父母不是说你不理父母了,从此宣告独立,再也不听父母的话了。离开父母,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我们要独立的活着,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要做一个成熟的人。
很多的人就是结了婚、生了孩子,都没有离开父母。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独立,他的经济没有独立,情感没有独立,他很多事情都没有独立;他只要一看到他妈妈,他就变成三岁小孩啦。自己都做父母了,还是独立不了。不独立你怎么孝敬父母?很难的!他觉得好多事情都是天经地义的,觉得父母就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还是要照顾我的,因为从小他们就是照顾我的嘛。
如果你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你很难孝敬父母。你很难会想到说,现在轮到我了,所以,这个也是常常会拦阻我们孝敬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4
父母已经老了
父母不再是超人了。已经老了。很多人不能够孝敬父母,是他对父母有着一种不实际的盼望。我们小的时候都认为我们的父母是超人,小孩子吵架的时候,常会这样讲:“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但等到我们慢慢长大就知道,其实父母不是超人,父母是非常有限的人。而如果我们还有像对一个超人那样的期盼,就让我们对父母常常有很多、很大的不满,不管父母改进了多少,我们都觉得还不够。
我认识一些人就是这样子的,对他的父母可凶了,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子对待你的父母呢?”他跟我说:“噢,你不知道!”就开始讲他父母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他讲的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其实是他对着父母的要求太高了,他的父母根本不可能满足他这样那样的要求。要知道,父母是人呀,他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金钱有限,他的什么都有限,他怎么能那样无限的满足你呢?但是有许多的儿女就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他,他心里就很气呀,从“气”开始跟父母的关系不好,这样下去,就越来越不好。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对父母的期盼,合理不合理。
现在很多人,一个礼拜要为自己花很多钱,要吃好的,要穿好的,要看电影,又要逛街买东西......随便买一双球鞋的钱,在农村的人可以活一个月了。
我们如果不懂得感恩,就算父母给......>>
问题三:怎样孝敬父母(初二政治)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让父母高兴。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我们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问题四: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孝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亲情无价,骨肉情深。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 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孝的真谛是:“报本思源、尊重生命、图谋发展”。 父母生前应做到:“尊重关爱,顺从意愿,不亏吃住,衣洁保暖,病有所医”。让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父母的过错,应柔和、细声进行劝谏,耐心温和地指出,决不能对父母进行粗暴的训斥和指责,更不能恶意地讥讽。
问题五:百善孝为先怎么孝敬父母尊敬父母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对父母尊重,但尊重不是盲目的顺从。如果父母的那些行为错误了,我们也可以指出来。
孝子贤孙就是孝顺父母的有德行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来到世间的机会,父母哺育我们长大成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报答的就是父母。
青年人不孝敬父母极大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在这个时候的青年往往都对自己的父母表现出不耐烦。对父母发脾气。
而另一种是因为有些人结婚后,婆媳关系不好。男方惧怕自己的老婆,所以对父母逃避。这也是一种不孝顺。
问题六:该怎样孝顺父母? 一、应当记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知道作父母的,无论是贫是富,是智是愚,也不管是飞黄腾达,或是一生潦倒,他们在养育儿女方面都一样地含辛茹苦,花费了一生宝贵的精力。从十月怀胎到婴儿呱呱落地,无不为生养儿女花尽心思,操劳过度。为了将儿女拉扯成人,父母吃苦受罪从来没有一声怨言。儿女的衣食住行无不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在我们中间年轻的弟兄姊妹,也有为人父母的,你们会深切地体验到:养育儿女实在不容易!所以说,父母的养育之恩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我们的生命是神籍着父母赐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当记念父母的生育之恩。提前5:4说:“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守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
然而世上有许多的儿女长大后,常常忘记父母的哺育之恩,不顾念亲情,对父母采取打骂、虐待、遗弃的态度,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玷污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旧约”《出埃及记》2章17节:“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新约时代保罗在《罗马书》1章30-31节也说“他们是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保罗不但教导作丈夫和作妻子的应该怎样相片,也劝戒作儿女的该如何对待父母,这也是我们当今教会面对的巨大挑战。
所以,我们孝敬父母首先要记念父母的生养之恩,让主恩典不断地激励我们,更新我们对父母之爱的回应,从而产生敬老之情,使一辈子为养育我们而受尽劳苦的父母,能得到安慰和满足。
二、听从和顺从父母:
当前大多数青年人都推崇“个性张扬”,让他们“听从”或“顺从”父母都很困难。自从神创造人以来,这成为一个问题。当初神赐给人类自由意志时,人们选择了“不听从”神的话,始祖亚当和夏娃的行为使整个世界陷在罪中,从那一天起,这种行为影响着每一个人,人类背逆神堕落之后,“不听从”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今世代,一些作儿女的,不听从父母的劝告,赌博、汹酒、早恋、偷窃、逃学……整天无所事事,不服父母管教。作父母的遇上这种情况是最可怜、最悲哀的。
神是在教导儿女对待父母的态度时说“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箴言30:17)这些话告诫我们不听从和孝敬父母是神所憎恶的,为天地所不容,神的话真叫人胆战心惊。我们实在要敬畏神,听从他的教训。《以弗所书》6章1节:“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3章20节说得更清楚:“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他还说:因为你们现在是基督徒,在基督里有了新的智慧,不要错昧无知,不再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所以“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2~23)后面又说得更明确:“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4:31~32)。
总之,儿女要听从父母的理由是因为我们在基督里的地位,我们是在主里面的人,我们的生命不再发球自己,而是用主耶稣基督的宝血买赎回来的,所以,我们要荣耀神。在主里面听从父母,也就是在真理里听从父母,真孝还包括劝谏。《圣经》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提前5:1)。“不可严责”就是要求人在劝责中有爱有敬。
古人......>>
问题七:孝敬父母,怎么写 20分 孝敬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问题八: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听父母的话,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更要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学习和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身边,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问题九: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一、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二、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有时身体不适,作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
五、随时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活动内容。有事在外必须向父母做好交待。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六、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先向父母问好,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
七、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间问安,帮他们做一些点烟递茶的小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
5. 孝顺是不是也需要有度
我觉得你这个不是孝顺的度的问题,而是太注重形式上的标准了。
孝顺并不在于你给父母多少钱,或者多委屈自己,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那个孝心。
拿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说,我爱一个人,想送她玫瑰和想送她房子,其本质是一样的,对吧?如果对方爱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钱,那她就不会只满意我送房子,觉得玫瑰寒酸,不够表达我对她的爱。
对你父母来说,你送一半的工资让自己生活很有压力,其实远不如你走到什么地方都惦记着父母,吃到好吃的带一点回家去,看到母亲喜欢的新款衣服买一件回去(如果型号什么的合身那就更完美了),这些关心在细节,时刻惦记父母的心意,比你给他们多少钱更重要。
你非常孝顺,但是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许是周围什么人这样做,或者是你父母赞赏过,或者是周围环境把这种行为当做标杆来表扬,总之,就给你一种既定印象:只有这样做,才是孝顺。但是这就一定是对的吗?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情况,父母子女的性格还有相处方式不同,真正的孝顺也是因人而异的。我觉得你没必要太在意外人的看法,或者外界的标准,你自己心里明白你是孝顺父母的,也努力去了解父母对你的希望,看看他们觉得你怎样孝顺他们更舒心才对。比如,也许你父母不在意你给他们多少钱,更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拎两斤苹果呢,孩子回家陪他们聊聊天他们就很开心了——那你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去做让你本人有压力,也并不能让你父母开心的那些所谓的高标准孝顺行为呢?
孝顺的本意,就是让父母感到幸福,具体要怎么做,要看你和你父母的实际情况而定。
6. 孝顺老人有哪些方法
孝,孝父母之身——供给父母足够的生活费用,让父母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必要的医疗条件,使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孝,孝父母之心——关键是一个敬字。有事没事电话聊聊,大事小事回家看看,经常采用父母的意见,让父母觉得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使父母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有时有些事父母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呢。马克思都说,人有困惑了要找父母询问方法。)
孝,孝父母之志——努力实现父母的愿望,如父母希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家庭上下和谐快乐,在邻里社会上有很好的声誉等等,要努力做到啊。
孝,孝父母智慧——父母有大的过错,要诚信规劝,以免父母限于不义。还要引导父母提升人生境界,助人爱人,增长父母人生的福德智慧。
若是孝子,做好这些事情吧。孝敬父母的人,天地都会保佑他,他因此会有用不完的力量,享不完的幸福的!祝福你,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