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食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食?
重阳节传统美食
1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2羊肉面
“羊 ” 与 “阳 ”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 ”是 “百 ”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 “九九 ”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3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的办法,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吃花糕的习俗。
4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这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5重阳糕
又称菊花糕。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菊花也就被古人视为重阳的“候时之草”。重阳也因此称为菊花节。菊花糕是潮汕名糕点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糜饭食会饱,菊花糕孬巧”的俗语。潮汕特产菊花糕以其新鲜、清甜溢香,软脆无异味而驰名。
6板栗糕
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
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7石榴
重阳节吃石榴也正是时候,石榴形状如瘤,皮内有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两种。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维生素的含量要比苹果高出很多倍。
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可防止冠心病、高血压,可达到健胃提神、增强食欲、益寿延年之功效,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
B. 重阳节食品:重阳糕的由来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人们常常在这天做糕点孝敬老人,因此这糕点也叫重阳糕。此后每年的重阳节,糕点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那么重阳糕是怎么来的呢?一起来 中国饮食文化 里看看。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唐时,因为刘禹锡在做诗的时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阳节又多了一个典故,叫做“题糕”。《邵氏闻见后录》载:“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这样,才被宋祁开玩笑说:“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古时,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初起,风力正紧,又是放风筝的良好季节。故人们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礼记·月令》里就记载着古代帝王九月狩猎练武的制度。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日。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以后就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
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
过去,重阳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故又称“女儿节”。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在我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节令风俗中。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C. 重阳节的传统美食
重阳节美食有:
一、重阳糕
北方人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另外,重阳节正值秋天,秋天也是羊肉吃起来最为肥美的季节,能取暖祛寒,温中暖下,算是最符合季节的需求了,所以重阳节吃羊肉面正合适。
D.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 ,大家都知道吧!它可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的习俗可多了,有登高、插茱萸等等,那么你知道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的习俗禁忌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为什么要叫重阳节
重阳节的寓意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 清明 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
步步高升。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后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饮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阳节俗。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藉谐音虚应 故事 耳,用意则仍在避祸。
重阳节的美食
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时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重阳前后,也就是西北风起时,蟹才是最好的时候,雌蟹只只饱满,雄蟹只只膏肥。那么如何辨认阳澄湖大闸蟹呢?还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为阳澄湖的水草特别肥腴且是石质底,所以在阳澄湖爬过的大闸蟹肚腹洁白,蟹脚上长毛带金,而且腿脚有力。其肉质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样甘甜美味。
清蒸螃蟹的做法
原料:螃蟹1000克、黄酒15克、姜末30克、蒜末30克、酱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
1、将螃蟹用清水流净,放在盛器里;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蟹肉成熟时,取出。上桌时随带油调味和醋。
花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常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花糕的做法
原料: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许。
做法:
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备用。将赤豆、白糖、食用油制成干豆沙,备用。或可直接去店里买一包豆沙;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均匀,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备用;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备用。
2、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铺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后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
3、将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状,撒上干桂花;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西京杂记》记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南朝梁关均所撰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这足以说明重阳饮菊花之普及。在当时,人们将菊花酒视为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 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 方法 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药。
菊花酒的做法
原料:甘菊花2000克,生地黄1000克,当归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适量。
做法:
1、将甘菊花、当归、生地黄、枸杞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
2、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到味甜即成。瓦坛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围起来,需要保温发酵。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简易。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 儿童 食品之分。据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结束语: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既颜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时又能健脾益气。现在的重阳糕,没有固定品种,只要是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可称为“重阳糕”了。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是什么
★ 中国重阳节吃重阳糕原因 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含义是什么
★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原因来历介绍
★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意义有哪些
★ 重阳节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 重阳糕寓意
★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E. 九九重阳节意义是什么_重阳节传统美食
现如今, 重阳节 已经成为了一个敬老节,它的意义最平常最让大家知道的就是多多陪伴身边的家人老人,那么关于重阳节的一些常识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九九重阳节意义是什么_重阳节传统美食,欢迎参阅。
重阳节纪念的意义是什么
孝敬自己的父母
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节传统美食有哪些1、重阳节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吃花糕的习俗。这个是重阳节最传统的美食了,从宋代流传至今,因与高“谐音,所以又有步步高升”的意思,与重阳节要登高的意义是类同的。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会做花糕。
2、螃蟹。秋风起,蟹脚痒,陈酒醇,桂花香。秋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螃蟹也是秋季的应季食物,在重阳节里也是人们喜爱吃的海鲜之一。
3、菊花酒。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因为酒刚好音同九“,乘着九月九日这个节日,人们开始喝菊花酿造而成的菊花酒,闻着菊花香,吃着花糕,是节日里一大享受,不过现在很多时候平常的时候也可以喝到菊花酒。
双九重阳节 插茱萸的意义佩戴气味浓烈的茱萸能御初寒也可辟邪气。这跟端午佩挂艾草、菖蒲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了驱病、防蚊、辟邪。所以无论是艾草、菖蒲,还是茱萸,都有特殊香味,才能达到除病辟邪的效果。以前的人,到了重阳节会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身上佩装有茱萸的布袋。 由来已久:唐朝人过重阳有两大习俗:登高和插茱萸。在更早的西汉,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的说法(《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配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重阳节的诗词有哪些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放纸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3.登高
(1)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4.吃重阳糕
(1)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2)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5.祭祖
重阳节,与 除夕 、 清明 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少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6.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7.饮菊花酒
(1)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2)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 故事 ,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8.佩茱萸
(1)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2)《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而古人则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9.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10.归宁父母
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这便是“归宁父母”。
重阳节名称由来1.“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2.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1.沐浴在秋天。重阳节是享受秋天的最佳时间。中国南方的一些山村保留了“秋日晒太阳”的特点。“秋旱”是一种典型的农业习俗现象。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形复杂,村里的平地很少,不得不使用房屋的前后和窗台的屋顶来干燥和悬挂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业习俗现象。村民晒庄稼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渐成为画家和摄影师追求和创造的素材,并创造了一个诗意的标题“干燥的秋天”。2.放纸风筝“9月9日是重阳节;放纸风筝,线爱长”。致远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崇阳放风筝的习俗。民谣重奏
九九重阳节意义是什么_重阳节传统美食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的意义简短50字介绍
★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 重阳节饮食习俗
★ 重阳节做什么美食
★ 重阳节饮食习俗是什么 各地传统食物介绍
★ 2021年重阳节民间美食习俗
★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 重阳节的的饮食问题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日子
★ 重阳节饮食习俗有哪些
★ 九九重阳节登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F. 重阳节吃什么东西
重阳节的饮食习俗如下:
1、重阳糕。重阳节吃重阳糕的起因源于重阳登高习俗,它又称花糕,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制作而成的一种美食,也是赠送长辈最佳礼物。由于“糕”与“高”同音,所以民间以吃糕橡凯代替登高,又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在里面。
G. 湖北重阳节吃什么 重阳节的历史寓意解析
湖北重阳节吃什么?重阳节的历史寓意解析?重阳节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会特点去过重阳节,但是在一些地区里重阳节却是祭祀祭祖的绝佳时候,因此重阳也有着缅怀故人的含义,而在湖北人们会怎么过重阳节呢?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北重阳节吃什么
九黄饼
九黄饼是荆州的传统美食,荆州八珍之一,是荆州的特产,口味丰富,一般大多数都是以果料为馅,然后再正反两面裹上芝麻,不仅好吃,外形也很好看。
荆州人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吃九轿姿迹黄饼、登高赏菊、饮桂花酒的习俗,作为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活动,很多人都买九黄饼来自己吃或者送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九黄饼的故事。
历史上九黄饼因龙山落帽的故事流传千古,九黄饼因而成为具有荆州的地方特色的传统糕点。
吃重阳糕
也叫食蓬饵,饵,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而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象征着用吃糕来代替登高。现在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喝酿酒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阳节的历史寓意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于册升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在民闭并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 重阳节美食
九月重阳,两九相重,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叹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节的活动多彩丰富、浪漫怡情,在如此吉利的喜庆日子,在登高远眺之后再聚餐桌前,是多么的温馨啊!那么重阳节吃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重阳节的饮食风俗,不仅有茱萸、菊花食品,还有重阳糕等特色菜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几种重阳菜式。
一、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下面我们就介绍最简单的松糕做法。
原料:鸡蛋、白砂糖、自发粉、牛奶、红枣以及适应花生油等。
制作方法:1、取三个鸡蛋与糖和牛奶一起打至起泡;2、慢慢加入自发粉,轻轻搅拌均匀至糊状;3、静置30min,同时取锅烧水,当水开后,将糊浆倒入糕盆,在上面加上几粒红枣,再放到锅中蒸20~30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1、花生用最好用猪油;2、加入自发粉后切勿搅拌过度,以避免起筋;3、可用红糖粉代替白砂糖。
二、油酱毛蟹
原料:河蟹
辅料:姜末、水淀粉、葱花、干面粉、白糖、酱油、味精、黄酒、猪油等
制作方法:1、取洗净后的河蟹,斩下尖爪后将蟹肚朝上并切成两段,挖蟹鳃;2、在斩断处蘸上面粉;3、用油滑锅后再加适量的油烧至五成熟后将蟹以蘸面粉向朝下放入锅中煎至金黄色,为了使蟹受热均匀,翻一番再煎;4、当蟹煎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黄酒、酱油、白糖、清水等烧再烧,直至蟹肉全部熟透后加味精,收浓汤汁,并加水淀粉翻锅几下,浇上熟猪油即可。
三、花生陈皮猪脚汤
材料:花生、陈皮、猪脚、生姜
制作方法:1、将花生、陈皮洗净后浸泡片刻;2、洗净猪脚并斩件;3、将花生、陈皮、猪脚和生姜一起放进瓦煲中,加入3000毫升(约12碗)清水用武火煲沸后再用文火煲约3小时,最后加入适当的盐油等调料即可。
除以上提及的美食外,重阳节各地的美食还有,
4.流沙包,
5.鲜虾蛋卷,
6.菊花酒,
7.菊花糕,
8.九品羹。
I.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来历
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一大美食,你知道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佳节,正值菊花盛开,所以古代曾经把重阳节称之为“菊花节”。而在重阳节饮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过的一种民间风俗。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传说喝了这种“菊花酒”可延年益寿。秋天菊花盛开,边赏菊边饮菊花酒的雅兴起源于晋朝诗人陶渊明。
据东晋葛洪的《西吵迟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重阳节菊花酒的故事
《续齐谐记》说,东汉桓景随费长房学道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中会有大灾难,你快速赶回家里,让全家人各做一个装茱萸的绰袋系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难。桓景依其言,全家人得以免于疫病。这个近乎神话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希望避瘟疫,求健康的殷切愿望,同时也说明了菊花酒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重阳节菊花酒的做法
然而古人所饮的菊花酒,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酒呢?古书上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用菊花为原料制成的酒,称之为“菊花酒”。另一种说法是在重阳节新酿的酒,统统称之为“菊花酒”,因为这个节令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如此看来,只要是在重阳节酿制的酒,其原料不一定是菊花,其他稻麦、高粱等五谷酿制而成的酒,都可以称之为“菊花酒”。推而论之,重阳节的宴会,也可以称之为“菊花宴”了。
不过大多数的资料,都是说用菊花酿制的酒,才能称之为菊花酒。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述菊花酒的酿制方法是:“菊花酒,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择净入醅***尚未定型的酒***内搅匀。次早榨,则味香清洌。”
另外在《西京杂记》中也记述了菊花酒的制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这两种制法虽有不同,但都要用菊花为原料,而《遵生八笺》的制法更为简便一些。
还有在《直隶志书。南皮县》中,则又有一种说法:“重阳新酿黍酒,谓之菊花酒。”这就是从时令的观念来理解了,那么只要在九月九日菊花盛开时饮的酒,不管黍酒、米酒,都可以称之为“菊花酒”了,意思就是赏菊花时节饮的酒。所以我们还是根据这种说法,在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大家来一边赏菊花,一边饮“菊花酒”。
菊花酒做法一
主料:菊花2000克、稻米3000克。
辅料:生地黄1000克、当归500克、枸杞子500克。
做法:1、甘菊花烂银,当饥碰宴归,生地黄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
2、将大米煮半熟沥乾,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发到味甜即成。
菊花酒做法二
配方:菊花、生地黄、地骨皮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曲适量。
制法:1、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减半,备用;
2、糯米浸泡,沥乾,蒸饭,待温,同酒曲***先压细***,药汁同拌令匀,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备用。
菊花酒做法三
配方:菊花***500克***、杜仲***500克***;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200克;紫英石、肉苁蓉,各250克;萆薢、独活、钟乳粉,各400克;茯苓150克。
制用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J. 重阳节的饮食文化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祈求神灵降福,并推行敬老活动,传承孝道文化。
重阳糕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菊花酒
重阳节,你有吃糕饮菊花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