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孝心、行孝道的孩子,会对他的未来人生有什么利益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丁兰刻木、鹿乳奉亲、江革背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闻雷泣墓
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3、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汉文帝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4、丁兰刻木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5、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6、江革背母
江革,东汉时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7、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以身喂蚊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0、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② 孝敬父母有福报吗
孝敬父母是应该的,父母儿女的亲情不应该建立在利益之上。
不能因为有福报就孝敬父母,没有福报就不孝敬父母。这样本心就不纯。
孝敬父母的人相信都会有福报的。
③ 孝顺父母会有大福报,是吗
在伊斯兰教的伦理体系中,“孝”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行孝不仅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种途径。尊老敬老被看作是“万善之首”,善待父母、孝敬双亲成为每个穆斯林必备的道德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伊斯兰教“孝”的理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伊斯兰教“孝”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孝敬父母是真主所命之事。
在伊斯兰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敬老思想,在穆斯林的思想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并支配他们的言行,有着明显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来,孝敬父母、善待老人是真主所命之事,是信仰完善的一种体现。伊斯兰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结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真主),应当孝敬父母。”
伊斯兰教把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感谢真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所以,忤逆父母是大罪。敬畏真主,孝敬父母,这是穆斯林的人格标准。
第二,不仅在物质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
伊斯兰教要求孝敬父母,不仅要关心他们物质上缺什么,还要在精神方面善待他们,甚至以仁慈的眼光看父母都是善功。
第三,善待亲缘。
伊斯兰教要求子女在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他们过世后照看亲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行孝,父母同样因子女的善行而受到真主的恩泽。
第四,根据自身的能力去尽孝。
伊斯兰教主张凭借个人的能力,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尽孝,因为“真主只依个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改善老人生活状况,让老人高兴、幸福,其所得必须合法、正当,凡是超过个人能力或运用非法的形式行孝,都是伊斯兰教明令禁止的。《古兰经》说:“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按自己的生活条件、收入、能力善待老人就是孝,就是在认真地力行人道。这样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条件去履行主命,也使“孝”理念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老人时时得享天伦之乐,而并非等到子女功成名就之后才拥有幸福。
第五,即使拥有不同的信仰,也必须行孝。
伊斯兰教“孝”理念中也包括对非穆斯林父母的孝敬。孝敬非穆斯林父母,同样是子女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古兰经》中指出:“如果他俩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东西配我,那么,你不要服从他俩,在今世,你应当依礼义而奉事他俩,你应当遵守归依我者的道路。”
这就是说,不能盲从父母而放弃伊斯兰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疏远他们或不理他们,要爱他们、善待他们、尽心尽力地赡养他们。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马注根据伊斯兰精神开拓和发展了传统的善的概念,他在《清真指南》提出了“四善”说:“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其中的“公善”,就是对慈爱外教者、孝敬外教父母的最好解读。
二
从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孝”理念十分独特,其中有不少是我们现在可以借鉴的。
第一,伊斯兰教的“孝”理念对于我国缓解老龄化的压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伊斯兰教将孝敬父母定做敬主的一部分,《古兰经》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我说):‘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归宿。’”这些经文,用命令的口吻表现出孝敬父母是真主不可更改的意旨,以“弱上加弱”等词语表现父母对儿女的恩惠之重,将孝敬父母视为仅次于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让每一个穆斯林在一生当中始终与孝心、孝行相伴。将“孝”理念融入生活,能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二,与儒家文化结合,更加充实了“孝”理念的内涵。
伊斯兰教文化中尊老敬老理念和儒家文化的孝道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并成功地交融结合而成了“伊斯兰教孝文化”,在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具有积极作用与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天的穆斯林家庭中,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顾,老人一般不会因年迈而忧愁,老人多数与儿孙们共同居住,儿孙们对老人都比较孝敬和热心照料,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如果谁家对老人不养不敬,就会受到左邻右舍的批评和指责。平时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道“色俩目”,向长辈问好。每逢伊斯兰教的节日,清真寺的阿訇和毛拉都要看望和慰问老人,许多穆斯林群众也以宗教的方式救济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任何一个穆斯林都知道“父母悦者,主喜之;父母怒者,主恼之”,照看年迈的父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真主会喜悦。这与儒家的“承颜膝下,以尽子道”相得益彰。
第三,伊斯兰教孝文化中提倡“厚养薄葬”,父母在世时,作为子女应该真诚地孝敬他们,细心地侍奉和供养他们,礼貌地对待他们。父母一旦去世,应本着节约的精神,力行薄葬。伊斯兰教反对大办丧事,反对以“孝的名义铺张浪费”,伊斯兰教的“厚养薄葬”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孝”可以使家亲密和谐、温馨幸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在我国老龄化日渐加剧的今天,伊斯兰教“孝”理念对维系家庭正常运转、化解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很多借鉴意义。
④ 有多孝顺就有多少福报
百善孝为先,善良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德,做一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孝顺的人会得到人们尊重当然福报就会多。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⑤ 孝顺父母会有大福报,是吗
按照中国传统道教的说法孝顺父母是分内的事,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福报,除非是“卧冰求鲤”的程度,但道教认为人死后会在地府接受判官的审判,判官会根据你生前所做之事来判决你来世的命运,根据你所犯之错来判决你是否要下地狱,要下到第几层地狱。不孝是大罪,(具体会下到第几层我忘记了,不过惩罚好像挺严重的,我记得第一层是拔舌地狱,惩罚那些乱说话导致一定后果的人)根据程度来确定受罚的时间。
⑥ 为什么'孝顺的人'都会「发财致富」!我来告诉你!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
这是真实的话,并不是比喻。孝顺供养父母,这个福报是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根本挡不住自己的福德。孝顺供养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一年不抵触顶撞父母,能灭尽三十年戾气,之后你缺少的,一齐到来,不顺的,都自动顺遂。你就算拿一个月孝顺供养父母,让父母高高兴兴,你手头上的这件烦恼事都会自动化解的。
如果要积累大福德,积累现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顺利好姻缘,工作顺利,资财积聚,重要考试发挥出色,各种申请不被拒,乃至现实生活一切福德顺意),只要不抵触顶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对父母,和父母说话柔声软语快快乐乐,这些基本的东西要拥有是没有阻碍的,鬼神看你孝顺父母,他非常尊敬你,丝毫不敢障碍你,这么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却不知道,太可惜了。
如果想要仕途顺意,通常是从小就不抵触父母的人。因为他从小每天都受父母印气生助,非常强大,别人比不过。还有就是注意不要说中国古代圣贤如老子,孔子,高僧大德的坏话,一说就完蛋,别想升迁,除非大忏大悔。
毕恭毕敬的对父母,让父母高兴喜悦,有一点好东西,都要拿来供养父母。 毕恭毕敬对父母,这是增长官禄最快的,没有比这更快的,你尊长,那自然你也要成为长,受人尊;供养父母,则是增长资财最快的。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不管一个人怎样说自己的心地孝顺,一个人不供养父母,他这个穷字非常大的写在脸上。所以,佛陀教导我们的是一念孝顺,一念孝顺之后还有一句是:些许微物供养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顺,念完就没有供养的下文啊。平时多少都要拿出财物供养父母,不要抱那么紧,不要找借口说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钱,你这个样子,以后你老了,你孩子一样不会供养你,连借口都和你一样,这叫:父形子肖。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为积福没有损福快。
喜欢这篇文章吗?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给更多人看吧~ 原文出处:media8
⑦ 孝敬父母会有大福报,是吗
没错。但如果你不孝敬父母的话,他们会变成你最大的怨亲债主。
⑧ 孝顺父母的人运气好
孝顺父母的人运气好
孝顺父母的人运气好,古代的时候,孩子对父母都是十分的孝敬的,现实世界中,有些年轻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对父母不孝敬,对自己的孩子却是百般溺爱。下面了解孝顺父母的人运气好。
“孝顺”这个词说起来有点大,如果用“爱”这个字来表达可能理解起来更简单一点。你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心里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你最爱的人。爱包括了牵挂、想念、包容、理解等。父母肯定是最爱你的人,你也一定是最爱他们的。
有一个云南的留守儿童,她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爸爸从此外出打工,很少回来。妈妈改嫁到了另外一座城市,每3年才能回来看她一次。我们到了她的爷爷奶奶家,看到了一个怯怯的不爱说话的小女孩。
我们给小女孩和她的爷各奶做一顿饭。家里的食材很少,一位同事看到房梁上挂着一块腊肉,就取下来、切了一小快,准备炒菜。
小女孩正好进屋看到了这一幕,立刻狂喊:“不可以动,不可以动!“
大家都吓了一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反应这么大。我们安慰孩子:“宝贝,别急,我们再给你买一块肉,或者给你爷爷奶奶买十块肉的钱,咱们继续晒腊肉好不好?”
“不好,你们不许动!那是妈妈的!”
原来孩子的妈妈每3年オ能回来一次,女孩儿特别想念妈妈,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妈妈。家里穷,这块腊肉是很珍贵的。每次想妈妈了,她就会对着房顶自言自语:“妈妈,腊肉都给您晒好了,您快点回来吧!”“妈妈,我好想您,您给我写封信吧!”
但是,妈妈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她没有那么方便来看女孩。
我们最终找到了孩子的妈妈,啥都没说,就把这块切下来的腊肉带给了她,告诉她;“你的女儿好想你,这是她给你晒的腊肉!”妈妈瞬间泪如雨下,跟着我们回来看了女儿。远远地,妈妈就
往家里跑,女儿也使劲往妈妈那里跑,一个结实的拥抱,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这就是爱,人们往往因为得到的不客易,オ更加珍惜、我相信女孩不会和妈妈顶嘴,不会有各种抱怨,因为妈妈能来看她,她已经很满足了。
是一种相互的情感,当爸爸妈妈给你很多爱的时候,你像一个充电宝,把爱都充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这些爱如果不释放出去,时间久了,充电宝就老化了,甚至被淘汰了。有些宝贝也想把自己的爱释放出去,可是他不知道正确的路径,就相当于电线连错了,对方总是接收不到你的爱。
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爱孩子就要给他需要的爱。还拿充电宝打比方,本来给他220伏的电压就正好,结果爸妈总是觉得不够,非得加量,打着爱的名义,各种担心、各种唠叨全来了,最后充电宝烧坏了,因为电压太大。
爱爸爸妈妈,就是像他们牵挂你一样牵挂他们。下雨了,到楼下给爸妈送把伞;刮风了,拿件衣服去门口接接他们:你吃大餐的时候,要想想,爸爸妈妈吃了没有;你和同学出去玩的时候,要及和爸妈联系。
爱爸妈,就是不舍得说一句重话让他们伤心难过。因为他们是爸爸妈妈,不管你怎么样,爸妈通常最后都会原谅你。
爱爸妈,就是在爸妈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及时雨”立刻赶到。当你越长大,爸妈需要你的地方就越来越多。我的原则就是爸妈的事情都是大事,因为中国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忍的疾病可能都不会告诉孩子。所以,只要父母提出来的事,我们都要积极努力做到,就像你小的时候需要有家长去开家长会,爸妈再忙也得请假去,因为这是责任。当你长大了,照顾他们也是责任。
爱是一种本能,每个人心里都有浓浓的爱。表达出来,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展示出来,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要相信,孝顺可以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好运气!
大乘经典对孝道都有具体的解释,说明佛教十分重视孝道。佛陀说,如果一个人能孝顺父母,他将受到梵天、帝释和白发天尊的祝福和支持,这是由四位天王主宰的。同时,佛陀和菩萨也很喜欢这种人,所以孝顺的人能够增加福报并改变命运。
佛经告诉我们,孝道是戒律,父母是菩萨,我们身边最大的菩萨就是父母。如果你能以佛菩萨的身份服侍父母,孝顺父母,那么你的福祉将超过你供养百名高僧几十万亿年的福报,这是真的。我们的生活里。几乎所有能够事业成功的人都是孝顺的。俗话说,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孝道,就不要谈大事,更不要说成功了。只有孝顺父母,并牢牢扎根于此,才能让生活中得到好运,这就是世事报。即使你的八个字注定要失败,它们也可以改变。
古往今来几千年孝道传承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备孝道,才能具足因缘。很多人会说,我哪里做了多少功德,我哪里放了好多生命。我哪天念了多少佛号,我想问的`是,你真正有去孝顺父母了吗?父母生你养你,含辛茹苦,这份恩情你作为子女是永远报答不完的,你们要知道,人,一生其实短暂,懂得感恩,懂得孝顺,哪怕是一碗清粥也能吃出山珍海味的味道。报答父母,孝顺父母要从点滴做起。
孝道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厄运的影响。就像在现实中一样,当孩子处于危险中时,父母会尽其所能来预防灾难,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孝顺父母。
懂得孝顺感恩的人运势都很好到哪都能遇贵人!
想要改变命运,永远从孝顺父母开始!
佛说:什么是善,孝顺父母就是最大的善,诚心供养一次父母的福德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相反,不孝顺父母的人,无论他在外做多少善事,供养了多少高僧,都无益一事。因为…孝,是百善之首!这是真实的话,并不是比喻。孝顺父母,是现世报,这功德极大。
从现在起,诚心诚意孝顺自己的父母,面容柔和的陪伴父母,让父母开开心心的生活!您的生活将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一切不顺的,都自动顺遂。一切烦恼事都会自动消除,连鬼神看见你孝顺父母都会敬你三分,不信!大家可试试!
孝顺,不能靠嘴说,要靠实际行动。嘴上说的没用,什么等我赚到钱了,带父母去哪去哪,说上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实现不了。用点心去行动,比嘴上说的强一百倍!孝顺!不一定要有钱才能做到,也不是要你放下工作整天陪着,只要平时多让父母开心,陪他们说说话,多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有好的、新鲜的东西,让父母尝尝,就可以了。
佛陀教导世人,一念孝顺,一念孝顺之后还有一句是:些许微物供养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顺,念完就没有供养的下文啊。
重在于平时的点滴关爱,不能只有一念之行,父母平时向你要点钱,不要找借口说这说那推辞。要切记,凡事有因果,你这个样子,以后你老了,你孩子一样不会孝顺你,连借口都和你一样,这叫:父形子肖。
想要改变命运,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开始。从现在起,好好的孝顺我们的父母,日行一善,永远以孝为先!善为本!
⑨ 孝敬父母会有大福报,是吗
你好,这句话很正确,因为所有的佛菩萨都是孝顺父母的楷模。
当初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成佛后还特意升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以报母恩;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佛也亲口讲述了地藏王菩萨的前世——光目女为救母精进念佛的事迹。
“百善孝当先”,要做一个好人,首先就要从孝敬父母做起。父母就是家里的两尊佛,家佛不拜,去外面的寺庙里烧再多的高香拜再多的佛菩萨也没用的,因为不是出于真心流露的善,是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的。而一个真心向善的人,又怎会不孝敬最疼爱自己的父母呢?许多高僧大德都有讲过:不孝者,人身难保。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敬重孝顺的人来生很容易堕落到三恶道中。
我们孝敬父母,不但要养父母的身,还要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供养钱物养父母的身,使父母老来有依靠,能安享晚年;养父母的心则使他们不但无财物之忧,还能活得开心,活得高质量;养父母的志则不仅考虑到父母这一生的安乐,还为父母考虑到将来百年之后,要往哪里去?临终时是糊里糊涂的走呢?还是在惊恐于未知的旅程中离去?很多的人到临终时为未知的未来惊恐不安,这就要做儿女的为他们讲解这世上除了六道轮回之外,还有一条光明大道——成佛,去西天极乐世界享受永恒的安乐。这样在精神上有寄托,走时也能安详自在,不至于堕入恶道受苦。这样为父母考虑到了将来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尽心尽责的孝顺。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命终能去往西天极乐世界永离诸苦,永享胜乐。阿弥陀佛!
⑩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孝养父母,首来先一源个果报是顺,所谓孝顺,你孝就会比较顺。据道教讲,鬼神最佩服孝子,因此,你孝敬老人,鬼神都帮助你,当然会顺利了。
再,孝养父母,你给子女作了榜样,子女也会孝顺你。
从佛教看,不仅是上面的果报,佛教认为父母是恩田,孝顺就是为自己积累福报,后世会成为有大福报的人,或者升天道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