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关于重阳节来历及习俗的手抄报

关于重阳节来历及习俗的手抄报

发布时间:2023-04-29 13:48:37

『壹』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可以写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习俗,一些重阳节的名言诗句,素材如下:

农历的九月九日,就是我们传统的重阳节了。因为在古代,人们把“九”认为是阳数,所以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了。

重阳节有着很多的习俗,比如登高望远,赏菊花,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呢。重阳节还有一些新的含义,就是老人节,把传统和现代巧妙的结合起来,号召所有人都要关心身边的老人哦!

重阳节,也叫作老人节,这个节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更好的弘扬我们尊老敬老的传统精神,让呼吁我们多给老人们一点关怀。

老人们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一辈子的力量,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孝顺身边的老人吧,给他们送上一份份的关心和祝福吧。

(1)关于重阳节来历及习俗的手抄报扩展阅读: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的素材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一、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
,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
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
的组成部分。

二、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三、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
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贰』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三年级 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

重阳节手抄报通用模板教程九九重阳节手抄报a4纸带字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重阳节手抄报简单易画

五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神扮怎么画重阳节手抄报框架

重阳节登高的画面手抄报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习俗手抄报重阳节手迟咐抄报简笔画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画画 九九重阳节画好的手抄报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简单

重阳节手抄报及文字素材赶紧收藏吧

二年级上册的重阳节手抄报三年级上册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重阳节手抄报古诗素材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码瞎纯孩子收藏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简笔画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画一幅画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诗词手抄报 重阳节诗词手抄报的画法

同学们制作手抄报学习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表达对父母长辈的

2018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九月九重阳节来历习俗

『叁』 重阳节的来历30字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手抄报小学合集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在这里

2020重阳节手抄报简单易画字少图片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二班同学以重阳节手抄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现了孩子们对重阳节的来历

感恩重阳节手抄报

怎样画重阳节手抄报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电子版敬老爱老关爱老人重阳敬老绘画线稿a3a48k

四年级手抄报重阳节孝亲敬老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瞎码大全重阳节磨祥哪手抄报内容30字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大全简单又好画

重阳节手抄报可以写什么内容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重阳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同学们制作手抄报学习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表达对父母长辈的

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宴谨节手抄报附习俗来历 素材大全 日记范文赶紧替孩子收藏

2020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肆』 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就要到了,那么你对重阳节有哪些了解呢?一起做份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吧!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宽态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习俗

1、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3、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胡巧斗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裤磨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5、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6、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重阳节的传说

1、说在公元前三世纪,那时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他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遣神捉鬼。

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为师。由于这个青年决心很大,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领。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作好准备。”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

费长房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

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清晨,桓景带着全家来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过了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他们果真避过了一场灾难。

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两千多年。

2、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祝福语精选

1.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飘流在外头,此时的你也是一样的想家吗,那么让我送上我的祝愿,让你有一种家的温暖。朋友珍重。

2. 蓝天作信皮,白云作信纸,星星是我的特快专递;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细雨洗去你疲惫的汗迹,送你彩虹通向梦想之旅。祝你重阳节快乐!

3. 秋风徐徐,重阳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备好香醇的菊酒,等着与你分享重阳节。

4. 想念你,在每一个嫁接;祝福你,在每一个新的一天;愿快乐在你身边围绕,让美梦总是在你身边守候。重阳来临的时刻,愿你今天比昨天更快乐。

5. 又是一年重阳到,放眼四野稻金黄。天高云淡秋气爽,菊花吐蕊溢芳香。值此佳节好时光,美好祝福来送上:祝你开心幸福享,事业成功喜成双。

6. 重阳节到了,愿你开心重重,好梦重重,财运重重,健康重重,福气重重,喜事重重,收到的祝福一重又一重。祝你重阳节开心,天天开心。

7. 采一簇百合送给你,悠然登高神清气爽,摘一片白云送给你,远眺长空心胸舒畅,撷一缕秋意送给你,脚下生风步履轻盈。九九重阳节快乐。

8. 九九节日大联欢,高朋满座把酒满;不问昔往各自处,只把今日歌畅欢。哪将忧然放心头?尚须快乐尽满怀;此刻劲歌频伴舞,欢聚一堂赛神仙。

9. 保存谷物,防备饥荒,生儿育女,以防无依,日薄桑榆,愈发美丽,积极锻炼,强健身体,朱颜鹤发,精神焕发,儿孙满堂,幸福吉祥。祝你快乐重阳。

10. 蓝天作信皮,白云作信纸,星星是我的特快专递,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细雨洗去你疲惫的汗迹,送你彩虹通向梦想之旅。祝你重阳节快乐。

11. 不忘兄弟,是从远隔天涯的祝福开始;不忘兄弟,是从点点滴滴的回忆开始;不忘兄弟,是从佳节到来的问候开始。重阳节,祝兄弟姐妹快乐重重,喜事重重!

12. 重阳节这天,我手拿桃木剑,劈散你身边所有的霉运,我手拿平安符,为你招来世间所有的好运,只希望快乐永随你,好运常伴你。

13. 一年一度九月九,二九相重爱永久,日月并阳踏金秋,称心快意品美酒,乐在其中伴长久,祝君快乐重阳节,长生久视双九九!

14. 重阳佳节九月九,美好祝福送不够。生活甜蜜如美酒,爱情幸福到永久。工作轻松常袖手,家庭和谐福常有。诸事顺利烦恼走,一切如意喜临头。

15. 重阳节登高,我登上天庭,用菊花酒贿赂了全能的上帝,借他的手机给你发微信,因为收到上帝祝福的人定会健康久久,长寿久久,快乐久久,幸福久久!

16. 重阳九月九;大家捧杯好酒,祝愿友谊恒久。愿亲朋好友:幸福永久,事业成就!祝天下父母:健康长久,快乐久久!盼天下老人:无病无愁,活到九九!

17. 秋风中弥漫着欢乐,树梢上飘落着祝福,重阳的温馨在招手,节日的激情在喷薄。我愿化作清风阳光白云,给你载来如意健康财富。重阳节快乐!

18. 一年一度重阳,祝福大不一样,生活喜气阳阳,职场阳阳得意,爱情沐浴阳光欢笑阳溢,幸福总在身边徜阳不会阳长而去。收下祝福吧。重阳节快乐。

19. 斟上一杯重阳酒,遥表思念牵挂长,身插茱萸祈平安,悠悠惦念在心间,又到一年重阳节,点点祝福随风传,重阳节,愿你平安幸福,重阳快乐!

20. 九九重阳佳节,想约你一起来过节,但菊花一采就碎,菊酒一喝就醉,外出旅游太贵,登高远眺太累,不如发条微信经济又实惠,祝你重阳过得轻松愉快!

21. 用秋月编织美丽的梦境,用金菊收集灿烂的心情,用高山厚重真诚的思念,用心弦拨动友情的音乐,用快乐点缀“九九”的祝福,重阳节,愿幸福伴你到老。

22. 金秋九月,重阳又至。登高远望,饮酒赏菊,品糕点,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重阳习俗,给您一个充实的重阳节,预祝爸妈在重阳节吃好,喝好,玩好!

『伍』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50字

重阳节简短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陆』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的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古诗素材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

重阳节手抄报三年级 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小报图画教程关于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创意作品

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手抄报重阳节的手抄报简单

9月9日重阳节手抄报简单画轮兆法关于重阳节手抄报优秀作品

简单的重阳节手抄报

感恩重阳节手抄报模板电子版小学生重阳节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手抄报

漂亮的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习俗由来传统食物介绍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重阳节手抄报框架

重阳节孝亲敬老手抄报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模板简单又漂亮

手腊此租抄报关于重扒厅阳节

重阳节的手抄报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图片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节日手抄报手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手简单抄报

用心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搜集重阳节的来历诗句风俗等增长知识了解

2018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九月九重阳节来历习俗

最简单的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重阳节的手抄报

简笔画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

『柒』 重阳节手抄报

要绘制优秀的重阳节手抄报,需要适合主题的文字内容进行填充,像比较简短的重阳节来历,重阳节故事,重阳节谚语等等都是和不错的选择,下面和我一起来看重阳节手抄报,希望有所帮助!

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故事

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古诗词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 唐 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 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 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 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齐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山 唐 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重阳节古诗词

鼓琴仙度曲; 种杏客传书。

此联本为元代文学家马祖常的诗句。马氏《石田山居》八首之最末一首曰:“淮南穷僻地,先世有林庐。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鼓琴仙度曲,种杏客传书。朋辈如相觅,休嗔礼法疏。”平仄相谐,对仗工稳,心绪清旷者多喜此联。

孰是题糕手; 徒夸赐菊荣。

上联事关刘禹锡,前已言之。下联点化黄巢的《不第后赐菊》,其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联妙在两个字:“孰”与“徒”。一“孰”字尽显了满腔豪气,当仁不让的情怀隐然可见。至于“徒”字则讥讽了浮华虚饰之徒。两联对仗工稳,意绪相反相成,颇为不易。

三径归时岁月在;满城近日风雨多。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句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上联用之。下联用著名的“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此事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重阳节谚语

1、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京)

2、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苏)

3、重阳无雨一冬晴(苏、浙、鄂等)

4、重阳无雨,九月无霜(皖)

5、重阳无雨,冬至多雨(湘)

6、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7、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8、重阳有雨,下年雨缺(陕)

9、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鄂)

『捌』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重阳佳节也是去旧翻新的节日,下面是我这整理的一些重阳节的内容,这些可以当做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欢迎阅读借鉴。

【重阳节来历】

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丸日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纳陆茱萸囊是也。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而在这些文学家的故事里,包含着重阳节的各种风俗,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等。这些故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所以这些风俗也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与重阳节有关的文人故事,恐怕要算孟嘉落帽和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最有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了。

首扮诗文中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可称节令诗中的大宗。唐朝诗人工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咏重阳的诗,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杜甫的重阳诗也很多,很有名,如“醉把茱萸仔细看”等,特别提到茱萸。其他不少诗人,凡写重阳诗,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洞芹顷带)的茱萸质量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这是一种小乔木,树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树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西晋初期的周处在他所写的《风土记》中,曾说到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宴会;把它称作“茱萸会”。周处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所记的风俗是江南风俗。

【重阳节诗词】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我精心推荐

『玖』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如下:

重阳节来历

阴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代出年。

传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驱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这就是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阅读全文

与关于重阳节来历及习俗的手抄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