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是个啥节日

重阳节是个啥节日

发布时间:2023-04-11 01:42:22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呢

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唤搭2、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在古册瞎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州链空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❷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的民俗。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重敏槐阳卜拿贺节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型派,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❸ 重阳节是怎样节日

1、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袭中习俗。
2、重阳节传承至今,又隐姿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拍携山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❹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其日期在九月九,又叫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和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来源
源自《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双九代表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都十分看重这一天,并且都会在这一天举办隆重的宴会。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的是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曰之“重阳”。所以九月九日为重阳日。
丰收祭天
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当时已有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古代祭祀火星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虽然现今早已没有祭火的习俗,但人们对于九月因阴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觉。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各朝代沿用至今。
重阳节习俗
赏菊
采菊的习俗最晚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到了三国时期重阳节的文献开始集中涌现。
魏文帝曹丕的《与钟繇书》中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还送给钟繇一束表现情谊的菊花。
重阳节赏菊还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和寓意在其中。
(1)菊花花期正好是深秋时节,是全年中最佳的赏菊时期,并且古人常用“梅、兰、竹、菊”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2)菊花象征着正直,中国古代认为黄色是中华民族最高贵的颜色,认定黄色祭祀正色,所以菊花象征着做人正直、不偏斜。此外菊花还有着吉祥、长寿的寓意。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大概是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矣。’”
在重阳节登高是具有很多寓意的。
(1)远古时期,人们对山岳很是崇拜,认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九月九日这天是“阳极必变”的,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2)重阳节登高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清气上升而浊气下降,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大地,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需要登高以避重九之邪气。
插茱萸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避除恶气而御初寒。
重阳节的时候天气就已经比较凉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时,身上佩戴或者插上一些茱萸,具有辟邪,驱虫、消毒等功效,茱萸,是中草药的一种,有驱虫,消毒的功效,佩戴茱萸更多的是应节和传承传统文化。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糕点。重阳糕讲究的是要做成九层宝塔形状,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在重阳节这天,以片糕搭在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放纸鸢
《漳州府志》记载:“九月登高,童子作纸鸢放于野,方言谓之,放公叉”。古人认为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所以重阳节放的纸鸢飞得越高,寓意越好,在放纸鸢的过程中不能将纸鸢的丝线弄断,人们认为丝线断了,“吉祥”、“福气”也会随之飘向远方。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中国南方地区还存在此现象,在重阳节这天,人们将农作物晾晒,寓意丰收。

❺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1、首先,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重阳时节,五谷飘香,是收获的季节,是版成熟的权季节。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年节成熟,象征夕阳红。清代大诗人袁枚在一首自励养生诗中写道: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2、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3、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皮历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5)重阳节是个啥节日扩展阅读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燃腔搜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圆戚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❻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统称中国传统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拓展资料: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时节,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❼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自古流传来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在这一天一般都会开展许多风俗活动,在近年来,我国又将重阳节定为了老人节,下面我就来带大家看看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1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重阳节也是尊老节、爱老节,晚辈向老一辈表达敬爱、关怀之情,也是我国的老人节。

首先,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重阳时节,秋高气爽,五谷飘香,是收获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年节成熟,象征夕阳红。清代大诗人袁枚(1716—1797)在一首自励养生诗中写道: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其次,“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九九重阳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人们认为这个日子很特殊,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应该特别对待。用它来象征年高德劭、年德并应的老年人最为贴切恰当。菊花是秋天的宠儿,是重阳节的宠儿,相传菊花也是长寿的象征。宋代给它起了一个别致的雅号“延寿客”。

重阳时节,百花日渐凋零,而菊花却独立寒秋,神韵高雅,妩媚动人。用秋菊象征老人,从形象到气质都很恰当。老年人成熟、恬淡、宽容,为人民建功立业,有过贡献,德高望重,犹如九九重阳,秋菊点翠——因此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也是顺理成章。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2

重阳节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

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

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明代

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在19 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3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 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❽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都做什么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在重阳节人们要干什么



在重阳节人们要干什么

登高远眺

重阳节,也叫做登高节。由此可见登高远眺活动是重阳节必须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这一天里面你登高山眺望远景了,那才算是过了重阳节。这点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外出登山,一来锻炼身体,以景养情,二来过一个真正意义的重阳节。

佩茱萸

茱萸微毒,有除虫作用。重阳节佩茱萸和端午节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于除虫防蛀。重阳节后被称为:十月小阳春,小阳春的意思是说重阳节后天气有一阵回暖;重阳节前降雨多、天气潮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配茱萸可以防虫。

赏菊

农历九月是菊花盛放的季节,所以,农历九月又称菊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寓意着长寿,与重阳节的尊老内涵不谋而合,而且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每年的重阳节各大省会城市均有大小菊花展,三国魏晋时期,重阳节还有聚会、饮酒、赏菊赋诗的习俗。

❾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呢

重阳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秋收、祭祀活动,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的习俗:
1、饮菊花酒:菊花酒汉代已见。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❿ 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是祭祖节、登高节、敬老节等,重阳节的习俗有:佩茱萸、赏菊花、登高等。

重阳节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设立为法定节假日,其实重阳节在我国历史已经很久远了,那么重阳节究竟是什么节日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是个啥节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