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感恩孝敬的内容
1、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感谢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生命,使我来到了人间,长大成人,走自己的路。对父母的感恩不仅在母亲节、父亲节的那一天,感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送一枝花,泡一杯茶,帮母亲做家务,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打一个电话都是不错的选择。
2、心中怀着感恩,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刻刻感谢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时献上一句祝福和一张卡片,在父母劳累后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帮母亲洗碗,扫地,叠衣服。与父母多说说知心话,多交流,有事就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他们担心。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为了我们他们多么辛苦。用心去倾听父母的烦恼,让父母减少点压力。心怀感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心怀祝福,祝福父母,天天快乐,天天幸福。
3、“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4、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5、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为了我们忙碌操劳一生的父母,感恩为了我们辛勤劳动一生的父母,感恩为了我们精疲力竭一生的父母,感恩为了我们费尽心血一生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百善孝为先,教育之根本,“教育”中的“教”字是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只有懂得孝敬感恩他人,其次才是获得知识。
❷ 圣经中带有应许的诫命 — 孝敬父母
长久以来,我对父亲节和母亲节一直无感甚至有意回避,甚至在教会母亲节祷告祝福中口无遮拦的吐露了这种想法,我似乎天生对任何形式化的东西都会保留存疑的态度。
武志红的巨婴论更是启发我去思考 “孝顺” 是否是一种包裹在传统道德外衣下的道德绑架,这本书被下架的命运也暗示了它与现在社会的主流道德体系并不兼容。
圣经中指出,孝敬父母是基督徒必须遵守的并带有应许的诫命,对不孝敬的行为以及不孝敬的后果给出了细致的描述,这些行为无一例外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已经司空见惯。
例如当下因为拆迁引发的老辈财产分配调解类节目依旧是上一代人热衷观赏的栏目,似乎每个人都认同在法律条款下指导的公平分配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却不知已经深陷在偷窃父母的罪中,他们也因此承受了失去喜乐、安稳,家庭破散甚至生命终结的惩罚,先知们的话语无不一一应验。
箴言中简洁明了的指出什么是孝敬 —— 就是使父母欢喜快乐。
当下社会对如何使父母喜乐也给出了行为标准,“常回家看看” 可以算是其中的经典之经典。基督徒们相信神会为每个人预备下他们所需要的,而需要的并不一定是他们出于人的意念所想要的那些。我们父母受所处社会观念的影响,自己所理解和想要的孝敬,可能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最终短暂的快乐过后终归原样,正像传道书中说的一切日光之下的事终归是虚空。
圣经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在真理的层面上给出定义、反例和预言,还给出了具体实践 —— 父母喜乐的本质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义人。
义人指那些信靠神;不断追求真理;抛弃罪里的旧我;与耶稣同钉十字架活出新生命;领受了神的恩典、智慧、喜乐、幸福的人,小时候常听见老人说:“孩子淘(气)点儿没关系,道儿别走偏了”,就有点类似这个道理。
作为基督徒的自己,能够将福音带给父母,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孩子在新生命中的改变,并有机会在真理中活出自己的新生命,获得神所应许的喜乐、平安、幸福时,就是最好的孝敬之一。
❸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01
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
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❹ 从圣经的角度看《孝敬父母》
1.耶稣是榜样。
约翰19:26-27
【约 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约 19: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约伯记12:12
【伯 12:12】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2.神的命令
出埃及记20:12
【出 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以弗所书6:1-3
【弗 6:1】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弗 6:3】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十条诫命中,1-4条讲的人与神的关系
5- 10条讲的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第一条就是孝敬父母。
约翰福音
【约 14: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约 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 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约 15:10】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
出埃及记
【出 21:15】 “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出 21:17】 “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利未记
【利 20:9】 凡咒骂父母的,总要治死他;他咒骂了父母,他的罪要归到他身上(“罪”原文作“血”。本章同)。”
爱神就要遵神的命令
3.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本分
【创 3:16】 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
【箴 13:24】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箴 22:6】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 23: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箴 23: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
1.听从父母
【箴 23:22】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
【西 3:20】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弗 6:1】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提前 5:1】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
2.赡养父母.
【箴 23:2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尊敬父母,使父母高兴。
3.关心父母
信了耶稣的,不光关心他们肉体的满足,更要关心他们灵命。
未信耶稣的父母,要把福音传给他们。
1.使人得福
【出 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申 5:16】 ‘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伯 36:11】 他们若听从侍奉他,就必度日亨通,历年福乐;
【创 27:28】 愿 神赐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并许多五谷新酒。
【诗 128:3】 你妻子在你的内室,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
【诗 128:4】 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
【诗 128:5】 愿耶和华从锡安赐福给你;愿你一生一世看见耶路撒冷的好处。
【申 28:2】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2.在世长寿
【箴 4:10】 我儿,你要听受我的言语,就必延年益寿。
3.得天上地上的福分
【创 27:28】 愿 神赐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并许多五谷新酒
❺ 弟子规中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弟子规中的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有《孟宗哭竹》。
《孟宗哭竹》,孟宗哭竹生笋是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5)父母孝敬的讲章扩展阅读: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个孝子,他姓孟,单名是一个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一个母亲,年纪已经是很老了。并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厉害,却常想要鲜笋煮羹吃。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可以得到这个鲜笋。他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不觉两行眼泪簌簌的落下来,竟大大的哭起来了。
哪里晓得他有了这样的孝心,竟能够感动了天地,一会儿地下就裂开了,尖尖的露出几枝笋出来。孟宗就拿回家里来,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吃。等到吃完,他母亲的病症,竟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参考资料:网络-孟宗哭竹
❻ 佛经关于孝敬父母的开示
这就多了!最具代表性的首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回於子,有大增益答,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
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
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
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
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
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
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
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
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
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
❼ 基督教母亲节讲章节选:当孝敬父母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即将到来,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人们在节日来临之际,踊跃地宣扬母爱的伟大,呼吁为人子女的要孝敬体贴父母,以报答父母的深恩。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带来基督教会的母亲节讲章节选,聆听“当孝敬父母”的告诫。
引言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至今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国际性节日。母亲节是我们心中最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个节日是在提醒我们要时刻记住:感恩我们的母亲。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的体验,我们感激;母亲使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感激;母亲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开导,使我们获取知识和力量,我们感激;
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困难和曲折,是母亲给予我们槐毕关怀和帮助,我们更应感激。
一、圣经中的母亲圣经记载女性不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与母亲分不开的。1、摩西的母亲约基别暗兰娶了他父亲的妹妹约基别为妻,她给他生了亚伦和摩西;暗兰一生的岁数是一百三十七岁。(出6:20)暗兰的妻,名叫约基别,是利未女子,生在埃及。她给暗兰生了亚伦、摩西,并他们的姐姐米利暗。(民26:59)
2、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得1:16—18)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漏燃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3、撒母耳的母亲哈拿(撒上1:26—28)妇人说:“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3、西庇太的妻子,雅各约翰的母亲(太20:20—21)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二、母爱是世界上最大的爱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耶稣用母爱描述神的爱(1)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2)古时耶和华向以色列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3)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9—11)
三、当孝敬父母:十诫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铅搜芹2—3)1、虽然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但儿女总应有爱的回报吧。2、我们要做一个顺命的儿女,在言语上不要顶撞母亲,顺着她的心意。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西3:20)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23:22)孝与敬是两个层面:不但要孝还要尊重他,不要伤害她的自尊心。并不是为父母买许多好吃的就是孝顺,乃是一个笑脸,一个安慰的话就知足了。愿意在儿女家里,喝水都是甜的,否则吃肉也不行。
怀着感恩回报母亲的大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生疏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或因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然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为我们祈祷,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聆听母亲的唠叨,诚恳面对母亲的严厉,感悟母亲阳光般的心灵世界……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孝顺母亲开始,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吧!让我们记住天下母亲共同的节日。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❽ 有关孝敬父母的经文
经文:“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 5:16)。
父母为儿女受劬劳之苦,保育扶持,至于长大成人,处处皆是由于父母的牺牲、爱护和教养。为了感恩图报,儿女应当孝敬父母。何况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绝非供奉甘脂所能报答。所以古人注重孝敬,而以供养为次要。
按照圣经,除了人事关系之外,又加上神的旨意,命人孝敬父母,得他所应许的福,诸事亨通顺利,又在神所赐的地上能长久居住。我们相信,人对于父母的关系正当了,对人类间其他一切关系就可以融洽无间,互助与团结的精神可以因而增强,社会的事业可以顺利地进展,外来的侵略更能齐心抵御;这样,这个民族的生命是一定可以长久的。可惜犹太民族违背了神的诫命,用奉献于神作为不奉养父母的理由。这样奸诈的存心,终究不能逃避神的惩罚。亏损人的,决不能讨神的欢喜。打着神的旗号而去苦待别人,那真是罪上加罪了。信神的人,应当心口如一,诚诚实实地遵守神的律法,对于父母尽孝敬的心,神必将所应许的福赐给我们。
祈祷:求主帮助我们孝敬父母,为我们的父母感谢赞美你。更求主饶恕我们不孝敬的罪孽。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❾ 孝敬父母使你得福经文在哪里
弗6: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❿ 《以弗所书》6章逐节解释是什么
如下:
被圣灵充满的儿女都愿意顺从父母的权柄。儿女的基本责任是在主里听从他们的父母。无论儿女是基督徒,或父母是基督徒,都没有分别。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是为全人类而设立的,而不是单为信徒而已。主的命令是在主里听从。
首先意思是儿女要听从,态度就如他们听从主一样:他们的听从象对主的一样。第二,只要是与神的旨意相合,他们也当凡事听从。父母若吩咐他们犯罪,就不应期望他们惟命是从。这种的情况他们就要礼貌地推辞,温纯地接受后果,不作报复。但在所有其它的情况下,他们都必须听从。
《以弗所书》是保罗于公元62至64年之间在罗马监狱中所写的书信,由推基古送去,与《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在同一时期,被称为“书信中之皇后”。
该书以教会为主题,主要讲述了基督的奥秘、基督的身体、作基督的丰满以及成为神的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