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孝顺父母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清楚哪三种层次才是真孝顺
首先孝顺是陪伴,孝顺是关心,孝顺也是时不时的和父母亲近,这是父母最渴望的。
㈡ 曾子论孝说:“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奉养。”
意思是:孝有三种情况,大孝是自己的的所作所为让父母受人尊重,回再次是自己的的所作所答为不辱没父母的名声,再次之是能供养父母的衣食住行。
出处:《礼记·祭义》是古代经典儒家著作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对祭祀意义的阐述。
原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2)对父母孝顺的三个层次扩展阅读:
曾子说:“哮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曾子的学生公明仪向曾子问道:“老师您可以说是、做到了‘孝’字吧?”
曾子答道:“这是哪儿的话!君子的所谓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办的事办了,同时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已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过是能赡养父母罢了,怎能说是做到了‘孝’字呢!”
㈢ 孝顺的三个境界
儒家讲的孝其实是小孝,佛家的孝是大孝。儒家是孝顺一世的父母。佛家是孝顺无量劫的父母,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
㈣ 孝敬父母有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孝敬父母有四层境界:身、心、愿、慧。
第一层孝敬父母之身 ,就是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行得安全、住得舒服,这是最基本的孝敬;
第二层孝敬父母之心 ,就是子女的言行,要让父母安心,不能让父母操心,尽可能让父母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层孝敬父母之愿 ,就是倾尽所有所能,完成父母余生心愿、夙愿,哪怕是坐一次飞机,爬一次爬长城,拜访一次老友;
第四层孝敬父母之慧 ,就是耐心帮补父母的慧心,比如教会父母使用智能手机,方便父母子女间的沟通、感知体验外界的精彩等,让父母与时代同频共进。
孝敬父母的四层境界,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依次递进,构成完整的孝敬。
对普通百姓而言,大多数在第一、二层做得较好,在第三层做得一般,做到第四层的就难能可贵了。
孝敬父母既是子女对父母必须尽的责任义务,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对任何人都不例外。
如果把我们的一生比成一棵树,那么父母、爷爷奶奶、曾祖父母以及我们的祖宗是树根,我们是树身,儿女、子孙是树枝树叶。
只有将树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中悉心浇灌,大树才能粗壮挺拔,枝繁叶茂。
父母和祖辈是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身体里的生命信息都传承自父母和祖辈,父母和祖辈就活在我们的血脉中。父母和祖辈造就了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生命的根基。
很多人过得痛苦和不幸福,就是因为与父母和祖辈断了“根”。
何谓与父母和祖辈断了“根”?
就是指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感觉着父母、祖上等长辈亲人们的做法和行为,违背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感觉心灵受到了伤害,对父母祖上产生了诸如“疏远、排斥、对立、对抗、不接受、不认可、看不起、引以为耻、恐惧、怨恨、不满、逃离等等负面情绪”,这就是“断根”。另外,因为父母怨恨长辈或者父母之间互相怨恨,自己就介入到亲人们的因果中间,对父母或长辈亲人起了种种负面的念头,这也是断根。
与父母和祖辈断了“根”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表现为:
对父母不恭敬、与父母斗气、顶撞、反感、求认可、求关爱等等;
叛逆、厌学、自闭、早恋、沉迷网络、自卑、自负、自傲等等;
婚姻不顺、怨恨、邪淫、出轨、找小三、堕胎杀生等等;
身体上会出现各种疾病、最严重如癌症等。
所以断根对人的健康、事业、家庭,甚至对整个人生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必须加以处理。
想要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扭转人生的命运,根源都在于与我们的父母祖宗连根。
孝敬父母、尊敬祖辈就是尊敬自己,供奉祖辈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养料。
祭祖就是找到自己的根,跟自己的生命根本对话。经常祭祖连根养根,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力量,获得人生的幸福。
连根 。连根就是恢复与父母、祖辈的连接关系,“连上根”就会感觉到,与父母祖上之间的隔阂去除了,心意通达了,内心温暖了,心敞亮了,感觉到生命有了依靠,有了靠山、人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感觉到父母尊长怎么做都是为自己好的。
养根。 养根首在尽孝。与父母连上根,也并不是一劳永逸了,还得把根养好。
怎么把根养好?就一句话:让父母祖宗乐起来!
怎样让祖宗乐起来?惟有尽孝!
首先我们要明白“三命”的道理,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老人是“天命”,儿女是“阴命”,夫妻是“宿命”。
可是我们多数人对于“老人”这个天命重视不够,把精力过多地用在“儿女”这个阴命上了。结果真的很糟糕,弄得老人没有很好地赡养,儿女也叛逆等等,全家一团糟!
这就是忘了老人是家庭的根,儿女是花叶果实,忘记了养根护根,不往树根上施加养料,总往花叶果实上面洒水施肥,不光效果不好,反而把花叶果实给烧坏了。
所以,尽孝决不只是做一堂功课,做几次内观的问题,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孝敬老人的性心身!
孝身,为老人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孝心,通达老人的心意,不给老人添心事,帮助老人了却心事。
孝性,对老人恭敬爱戴,让老人心情畅达地安度晚年。
若父母健在的话,要时常回家陪伴父母、给父母打电话,鼓励父母完成父母的心愿,认同父母,逗父母开心,帮老人立志学习传统文化等等。
护根。 护根有两大方法: 继承祖德,传承家风;决不做有损祖德的事情。
尽孝,不仅仅是要赡养老人,它还包括许多方面,从反面来说:
子女不好是亏孝;
夫妻不和是亏孝;
兄弟不睦是亏孝;
工作不忠是不孝。
所以人必须要圆满了伦常关系,才算真正的尽孝了。父母已经往生的话,可以多和子女说长辈的恩德恩情,将祖辈的德光发扬光大。
孝敬父母最基本的四种方法,要常常做,做到更好!
找父母的好处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
看父母的长处 :养我们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人,则消自己的福报;
知父母的苦处 :父母发脾气时,要当苦处,养我们的慈悲心,只可帮不可怨。我们有能量也会点燃父母的能量。
明父母的恩德 :对于父母的对自己点点滴滴的恩德恩情关心关爱,都要一一忆念出来,存于心中。
㈤ 孝亲的三个层次
⊙曾仕强教授授权*思想精髓*绝对原创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良心学堂)微信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曾子以孝闻名。曾子对于孝的体会和认识,应该是十分深刻而中肯的。他认为孝有三个层次: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由于环境快速变迁,现代不可能回到从前,但是孝道的要求,也不应该由于今非昔比,就全盘加以否定。只可惜多数人不能明白孝道的时代意义,因此不能表现出现代化的孝道。
1、孝的最基本层次是“能养”,即心怀恭敬地服劳奉养父母
子女到了能够自己谋生的年龄阶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俗语说得好:“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即在鼓励成年的子女要有自食其力的勇气,不能够存有依靠父母余荫的念头,这是人最基本的义务。有了自食其力的基础,便应该进一步服劳与奉养父母。服劳的意思,是代替父母劳作,为父母分忧分劳;奉养的意思,则是供给父母衣食,使父母不必为生活而忧虑,得以安享余年。这两种行为,只是对父母最低限度的报答,子女应该尽力去做,不能稍有应付的念头。
子游曾问孝于孔子,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代人把奉养父母当做尽孝,自以为有钱让父母花用,有食物让父母享用,有衣物供父母使用,便是孝的表现。如果做到这种地步,便自认尽孝,那实在是太小看自己了。孔子所说的敬,实际上是诚意的意思。有诚意的孝,而不是形式上的顺。不问条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凡事诚意就好。有的人对宠物的爱护,甚至比对父母还用心,岂不是父母反不如宠物?
所以在子夏问孝时,孔子说:“色难。”即是侍奉父母,贵在长久保持和颜悦色,这是很难的。长期在父母跟前保持和颜悦色,真有那么困难吗?如果真的这样想,最好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待父母缺乏诚意,才会失去恭敬之心。对父母不敬,还能够敬重什么人?精神上的孝敬,才是人和禽兽的差异。孝是做人的根本,奉养父母,务必做到恭敬而有诚意,毫无怨言。
2、孝的第二个层次是“弗辱”,便是说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
现代的子女,说起来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心中没有父母的存在。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一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派头,完全没有顾忌。殊不知就凭这句话,便会把自己害惨。
父母心心念念教养子女,他们努力工作,看人脸色,忍辱负重,都是为了子女。但父母从来不强求子女要做什么,只在乎子女心中有没有自己。我们可以不怕警察,可以不怕法律,但是不能不怕父母难过。人会不守规矩,会为非作歹,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分自我,把父母抛在脑后,认为什么都可以做。
孟武伯问孝孔子,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女要做到只有疾病的时候,才会引起父母的担忧。人吃五谷杂粮,要完全没有疾病不太可能,而且也不见得是好事情。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是亲情的表现。子女如果品行不端,时时令父母放心不下,处处让父母为之担忧,这便是不孝。若是言行端正,只是偶尔生病时,才使父母担忧,实在已经是孝子了。
中国人最看不起的,就是一个人心中没有父母。子女读书好不好,成就大不大,赚钱多不多,其实都无所谓。但是心目当中有父母,是对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不让父母丢脸,是最为根本的孝道。
3、孝的最高层次是“尊亲”,即是子女力求发奋图强,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我们常说的光宗耀祖、扬名显亲,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业,实际上都是对父母的大孝,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得到彰显。孔子的子孙,我们对他们都另眼看待,就是因为孔子的名望和贡献。小孝用体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则永久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中有父母,终生不敢使父母蒙上耻辱。
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我们从小就是因为父母的帮忙,才有办法长大。父母老了,我们必须回报他们,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对父母尽孝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希望每个人恭敬而有诚意,好好躬亲实践。
㈥ 怎样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的基础。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现在我们还正在努力求学的阶段,还不能养活父母,所以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那是长大的事情,现在你只能做一些孝顺父母的事就是:
第一:努力求学,不让父母担心自己的功课、自己的课业、自己的成绩,尽到做学生的本份的话,那就不会让父母亲担心了。
第二: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感染了疾病,这样子,才不会使父母操心你的身体,晚上睡觉时,不要把父母帮你盖的被子踢掉,这样不仅回让自己受凉,还会让父母再起来帮你盖被子,这样会把父母累垮了。
第三:不要学坏,一些坏孩子教你抽烟、喝酒、杀人、放火,你绝对不能跟他们学,自己被警察抓是自己的事,更何况还要拖累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没面子,实在是太不孝顺了。
第四:要帮父母做家事,在家里的时候,要帮父母做一些事,分担父母的工作,例如:帮父母洗洗碗、拖拖地、扫扫地、擦一些家具……等,这事情不必等到以后在做,现在小学生时就可以做了,当然不只是这样几项而已,要当个孝顺的孩子不只是做这样的工作而已,还有很多事情你都要自己去做喔!
最后我希望我自己能够做个孝顺的好孩子,不让父母操心的好孩子,虽然我自己不是那么的孝顺,但是我想我只要在更孝顺父母,不再跟父母亲顶嘴,那就好了。
如何孝顺父母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所以如何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质所需,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久缺。
第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们呢?所以中国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难,顺父母的心意难。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他。
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比方说:父母办养老院、孤儿院,或者办学校,办一些对社会福利的事业机构,我不能让它中断,我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
所以如何孝顺父母,就是:
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
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