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如何实现“孝道”
你好,百善孝为先,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弘扬
2. 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谢谢你的提问,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直以来,在公交、地铁上给老人让座,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大连76岁老人刘增盛,却要与这个“习俗”做对抗。
他认为自己身体好,能站着就站着,不需要被区别对待。
退休后,刘增盛和朋友在旅顺开了个工作室,收藏老式放映机和胶片电影。每天两趟地铁,一趟公交车,一来一回很难避开上班高峰。
为了不被让座,他会找个角落,脸朝外,背对乘客。
但还是常有年轻人给他让座,一来二去互相谦让,拖延许久。
为了避免尴尬,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在胸前挂了一块写着“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
每天上车,刘增盛还特意挺直腰板,带点理直气壮、雄赳赳的感觉。
他想告诉所有人,自己没有老,只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壮小伙儿”。
刘增盛说,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身板硬朗的,80岁也可以不让座。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轻人,也该给他们让座。
一夜之间,刘增盛“勿需让座”的照片走红网络。
不少网友赞赏他的作风,称他为“硬核老人”。
刘增盛说,他做这件事,并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讲究量力而行。
他更想传递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
▼
一直以来,尊老都是我国传统美德。
年轻人对待老人,要保护,要孝敬,要给他们让座。
儿女们对待年老父母,要让他们“享福”,不让他们做饭、洗碗,做家务。
初心是好的,但行为上,往往容易矫枉过正。
形成一种老人就是“老朽”,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轻人包办一切的偏见。
以为只要给老人吃好喝好,满足生活物质和安全的需求,让他们安度余生,就是最大的孝敬。
却不曾想,这种“废物式”养老,不仅会加速衰老,更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
随着物质生活提高,绝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够自理的。
他们欠缺的,是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从退休算起,还有20-30年的时间。
如果什么都不干,就是等死,将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偶、失独、失能老人。
孤独感会让他们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伤及身体健康。
美国芝加哥大学有研究表明:长期孤独,会使早死风险增加14%。
如果对老人的孝敬只是靠给钱、买东西,一味提供物质,而忽视心理需求。只会加速他们死亡。
但可悲的是,当老人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向年轻人讨教。
不少人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
“知道这个干啥呀?”
“好好带孙子就行。”
“说了你也不懂。”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学不会的。”
简单几句话,就割断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这样的生活,怎么会有奔头、有意义?
▼
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作为”才会“有快乐”。
老人也是一样,他们也有自由意愿,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些方面与年轻人无异。
所以,我们要打破社会对老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选择自由。
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及“老有所乐”紧紧联在一起。
活到老,学到老。
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学其所爱。与社会产生联系,能大大抚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山东巨野的姜淑梅,曾经是“九段文盲”,完全不识字。
后来丈夫去世,姜淑梅孤独到了极点。60岁时,她听人们说:读书是抵抗寂寞的良药,于是她决定开始学字。
每一天,家里都传来声音。
“乖孙女,快告诉姥姥这个字怎么写!”
“好女儿,你教教你老妈怎么查字典!”
姜淑梅很好学,身边的人都是她的老师,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令人欣慰的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持。
他们觉得,满足老人的愿望,才是最接地气的孝顺。
很快,姜淑梅把常用字都学会了,开始沉迷书海,大量阅读。70多岁时,姜淑梅尝试着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还成功发表了。
这给她带来了无比的自信。
于是姜淑梅每天笔耕不辍,努力写作。
76岁时,成功出版了《乱时候,穷时候》一书,还卖出了7万册。
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出版了5本书。
姜淑梅的事迹让人震惊,不少人称她为“传奇奶奶”。
▼
但其实,从60岁到76岁,整整16个年头。是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时间。
凭什么年轻人可以用16年完成人生转变,老人却不能?
很多时候,老人都缺少一个学习、尝试的机会。只是社会的偏见,让他们止步不前,故步自封而已。
由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脱节。在年轻人观念里,老人总有种种不符合时代的缺点。
他们早已习惯了“老人无法工作”的现状,只能跳跳广场舞、逛逛菜市场、带带孙子。
但去年年初,阿里巴巴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彻底打破这一思维定势。
招聘岗位叫“淘宝资深用户研究专员”,只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需要在中老年人圈子中有号召力,能以中老年群体视角出发,深度体验“亲情版”手淘产品,发现问题并反馈问题。
关键是,给出的薪水待遇非常高,年薪范围是35万-40万。
招聘信息一出,全国老人纷纷报名。从简历可以看出,老人个个身怀绝技。
65岁李璐是杭州市广场舞协会副秘书长,也是社区知名的体育达人,练拳练舞样样拿手,电脑音乐也样样精通。
67岁的熊昌烈,出版了一本书叫《资本圈》,在美国、中国、加拿大图书馆都有收藏,网上已经卖断货了,他希望能送一本给马云。
71岁的章中麟喜欢跳舞,09年开始在西城广场组织舞蹈队,已经有200多名学员。
有人还惊奇地发现,求职者中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生,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
甚至有人用双语进行申请。
▼
不可否认,老人的工作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有一定的衰退。
但科学研究表明,60岁时大脑处理的信息量是21岁时的4倍,开朗的老者,即使到了90岁,依然思想活跃。
而且,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洞察力深刻是老年人的优势。
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消失,甚至更强!
要想度过幸福晚年,除了要学习自由、工作自由。
更重要的,还有情感生活的自由。
目前,我国有1.2亿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有4500万。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情感生活不尽人意。有的为了子女,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
有的丧偶后孤独寂寞,虽子孙满堂,却晚景凄凉。
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个年龄的人,都有交友自由,感情生活都应该受到尊重。
曾有读者留言说,自己中年丧偶,一人含辛茹苦将两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
可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
后来通过婚姻介绍所,他结识了一位离异女干部。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两人决定再婚。但子女却坚决反对,认为他临老入花丛,为老不尊。
就这样,好好的一段姻缘被生生拆散,读者为此非常伤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这并不是什么丑事。
如果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交友横加干涉,只会徒增痛苦。
婚姻专家认为,老年人再婚,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父母和子女关系是平等的,不应该存在一方强大,另一方弱小,一方决策,另一方服从的关系。
即便在身体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老人也依然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
真正的尊重,不是自以为是的干涉,而是用心倾听和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
在不少老人心里,年龄只是数字问题。
能走能跑能折腾的话,谁不想像个小伙子小姑娘一样,接触多姿多彩的世界。
实际上,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设限。老年人也能成为人群中最闪亮的明星。
2019年中国国际时尚周,100位中老年“超模”亮相开场大秀。
表达中国女性的时尚和无龄感,也改变人们对“中国大妈”的刻板印象。
一些艺术家用手中的镜头,展现老年人生命的厚度。
厦门摄影师小野杰西,为85岁爷爷拍摄了一组帅气时尚的照片,使其被喻为中国最帅气老伯伯。
80岁的乌镇老妇胡晖,不仅会网购、在线交流养生穿衣搭配,直播和抖音也被她轻松玩转,“网红奶奶”名不虚传。
燃爆的街舞,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跳起来一样青春洋溢。
公园硬汉大爷,秀出6块腹肌,行走的荷尔蒙,丝毫不输小鲜肉。
不管活到什么年纪,都不要被刻板印象捆绑自己。
老人活出自我,追寻自由。照样能绽放人生的光彩。
▼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
老人也曾有过梦想与追求,或因生活压力暂时搁浅,或为了家庭选择放弃。
但时光荏苒,年龄并没有剥夺他们的意愿和尊严。步入晚年后,他们的心愿更应得到每一个人用心的尊重。
有人说,老人其实就是小孩。
他们不喜欢被约束,想要走自己的路,告诉大家,我能行!
别以为他们老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他们有梦想的时候,千万别歧视,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就像他们当初给我们造梦一样。
3. 山东烟台宋女士花2万元买新手机送父母!对父母真正的孝顺是什么
买手机也是孝顺,这份贵重的礼物足以让父母自豪很久,逢人就炫耀,满足了虚荣心。父母空灶嘴上说浪费钱,但心里无比高兴。
父母要的并不多,三言两语就足矣。网友们不必学该女子,同时买两部苹果手机不便宜,孝顺父母要量力而拿塌行,先保证自己的生活,然后在能力范围内给双亲送礼物。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该女子平时就一直给家人买东西,本来是要用这些钱犒劳自己的,但考虑到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她才选择买手机。父母抚养我们长大,希望我们过得好,经济能力暂时不足的朋友,不用打肿脸充胖子,给爸妈斗敏扮花太多钱,平时多打打电话就行。
1、不要反驳他们,多听父母话。
即使双方观点相悖,也不要正面起冲突,表面上先答应老人,然后再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这样既可以避免家庭矛盾,又能不让他们担心。
你给爸妈送过东西吗?他们是什么反应呢?
4. “连坐式孝顺”让孩子苦不堪言,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却说理所当然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代 社会 “连坐式孝顺”蔚然成风,家长认为理所当然,孩子却苦不堪言,压力越来越大,非常反感。
“连坐式孝顺”逐渐蔓延,家长面子到位了,孩子却觉得反感
什么是“连坐式孝顺”?顾名思义就是子女孝顺父母时,也要孝顺和父母关系好的人,比如父母的兄弟姐妹、结拜好友等等。
其实就是讲人情,目的是让家庭更团结,与朋友关系更好,而很多时候是单纯为了面子。
“连坐式孝顺”并不是个例,许多孩子“被迫”花钱花时间去孝顺亲戚及父母的好友,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苦不堪言,看完这些“连坐式孝顺”例子,你会发现身边的案例也不少!
“娘亲舅大”,孝顺不要忘了舅舅
小庄是一个二胎宝妈,嫁得不远,平时经常回娘家走动,她十分反感妈妈总是把她带回家的东西拿去舅舅家。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小庄把花钱都买不到的100个口罩分了一半给妈妈,但妈妈转眼就分了一大半给舅舅,小庄知道后一肚子火,她并不是不喜欢舅舅家,只是觉得妈妈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总为舅舅着想,还要求她孝顺舅舅。
过年小庄给家里买年货,一定要给舅舅准备一份,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拿出一半分给舅舅家的孩子……
若是“你来我往”小庄也不会说什么,但每次都是自己家在付出,舅舅家从没有回礼,搞得好像在讨好他们似的,因此小庄感到很不公平。
孝敬妈妈,更要孝敬外婆
玉儿觉得自己孝敬外婆并非完全是个人意愿,至少有一半是自己的母亲逼出来的。玉儿的妈妈是当地出了名的争强好胜,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凡事都想争第一,小时候争宠,结婚生子后比家境比孩子,如今为了讨个孝顺的好名声让女儿比孝顺。
玉儿的大姨、舅舅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三天两头往外婆家跑,唯独玉儿的妈妈,每次玉儿回家都会让她拿钱买好吃的好喝的往外婆家送去,街坊邻居见了玉儿妈妈都夸她“女儿孝顺懂事”,妈妈听了也很高兴,她的面子是足了,但玉儿心里却很累。
她很反感这样的面子工程,导致她和外婆相处时总感觉别扭,这种“连坐式孝顺”真是累人。
爸爸“后老伴”的家人也要孝顺
小徐也正在遭遇“连坐式孝顺”,他的妈妈早几年就去了,爸爸如今65,一个人在家无聊,参加老年 旅游 团时认识了隔壁小区的一个年纪相仿、同样丧偶的大妈,两人就好上了。
刚开始小徐觉得爸爸有个人陪也挺好的,然而小徐爸爸经常对他提一些过分的要求:给他买礼物,一定要给他的后老伴备一份,后老伴的家人有困难需要小徐帮忙时,也要求小徐事事顺着他们来,后老伴的姐姐生病了也要让小徐送礼物、主动付一部分住院费。
只要一看到爸爸的电话,小徐就能猜到不是爸爸有事就是他的后老伴有事,小徐的媳妇没少和他为这件事争吵,小徐的爸爸也没有搭把手带娃,而家里的两个娃正是花钱多的时候,却要连着孝顺外人,怎么想都觉得心里不舒坦。
“连坐式孝顺”讲究量力而行,家长们别再给孩子增压了
这几个网友只是“连坐式孝顺”现象的冰山一角,自身压力大却无处可说,其实孝顺父母也顺带孝顺亲戚确实是件好事,但也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孩子能力有限,孝敬父母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真的没有多余的金钱和时间连带着照顾亲戚,孝顺亲戚多出来的一份赡养金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没有哪个孩子会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去帮助亲戚,毕竟没有谁的收入是大风刮来的。
其次,孝顺亲戚或父母的好友,也要看对方的人品,一些亲戚朋友会做人,送礼有来有往,因为孩子的这份孝顺双方的感情更加融洽,这样的孝顺才有意义。
如果单方面的孝顺没有获得一丝好处,家长真的没必要让孩子去孝顺亲戚朋友。
今日互动话题:你身边有“连坐式孝顺”现象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 谈一谈当今大学生应当怎样践行孝顺之道
1、我复认为“孝”在每一个制人的心里,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
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去做父母不希望的事情。
3、“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最难过和痛苦的是父母,是最大的不孝。
4、“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蒙羞。
5、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重用。
6. 如何理解家庭美德中的孝顺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孝道
1“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
2、“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
3、“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4、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5在家里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做家务
7. 孝敬父母用心不在力那句话怎么说的
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孔子粗陪仿及他的学生也多次谈到孝道,如“孝悌,为仁之本”、“弟子,入则孝”等等。孝敬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乱衫个人都必须要有尽孝之念,不要等双亲不在时留下人生遗憾。
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尽孝也要量力而行,不知道这种观点会不会被骂惨,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比如为了让父母住上大房子,而自己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于是就去偷,去抢,去做违法的事,而且还冠冕堂皇的说是为了孝顺父母,认为应该被原谅,这是极端错误的,这也不是孝心了。但买不起我们又会岩纤很痛苦,想慢慢攒钱实现这个愿望,只要我们有这个心,并且是真心,说明我们尽力了,这就是孝。
8. 孝敬父母应该量力而行还是有求必应,你怎么看
我感觉应该是量力而行,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那样不仅会给家庭增加负担,还会让这份孝顺变质。
另外,对于父母的不合理要求,要学会拒绝,毕竟自己还有家庭,也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9. 大学生如何践行孝悌之道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孝道:
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有道德素质的学习,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大学,学校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说孝道的培养就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践行“孝道”:
1、我认为“孝”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
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去做父母不希望的事情。
3、“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最难过和痛苦的是父母,是最大的不孝。
4、“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蒙羞。
5、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重用。
10. 今天我们要如何践行孝道
我认为古往今来,中华传统美德都没有变,那就是“百善孝为先”。在当今的社会中,为人子女更应该把尽孝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培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让他们安享晚年。要让父母安享晚年,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因为老人晚年生活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排挤父母的孤独情绪,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天。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根本,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道的本质是感恩 。生命是一种延续,孝顺父母,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恩。每个家庭都父慈子孝了,社会的和谐还会离我们太远吗? 最初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精彩的世界,不论是贫是富,是顺境还是逆境,主要的是我们经历了,经历了就足以让人激动。我们的经历难道不是用父母分分秒秒的爱所铸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恩情是海洋!我认为“孝”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 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去做父母不希望的事情。
3、“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最难过和痛苦的是父母,是最大的不孝。
4、“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蒙羞。
5、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重用。
祝天下的父母都快乐长寿!愿天下的子女都孝心常驻!愿天下家庭都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