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
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如下:
1、重阳的活动:游赏;饮菊花酒;放风筝;赏菊;登高;吃重阳糕。
2、重阳的意义:重阳传承至今,又多添加了敬老的内涵,将国人骨子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浓浓情感展现得淋漓尽。
3、该节日倡导我们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给有需要的老人施以援助之手,因此,传承该节日能够促进社会形成敬老的良好习俗。
4、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5、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登高节、菊花节,还称为老人节。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度过该节日,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6、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插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7、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8、描写重阳的诗词:唐代李白的《九日龙山饮》;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唐代阴行先的《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唐代岑参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代杜甫的《九日蓝田会饮/九日蓝田崔氏山庄》。
9、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10、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❷ 关于重阳节的知识关于重阳节的知识有哪些
1、重阳节习俗
(1)登高远眺
九月九正值缓盯羡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2)赏菊花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2、重阳节饮食习俗
(1)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这个是重阳节最传统的美食了,从宋代流传至今,因与“高”谐音,所以又有“步步高升”的意思,与重阳节要登高的意义是类同的。
(2)螃蟹
秋风起,蟹脚痒,陈酒醇,桂花香。秋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螃蟹也是秋季的应季食物,在重阳节里也是人们喜则迅爱吃的海鲜之一。
(3)菊花酒
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因为酒刚好音同“九”,称着九月九日这个节日,人们开始喝菊花酿造而成的菊花酒,闻着菊花香,吃着花糕,是节日里一大享受。
(4)菊花糕
实际上是起源于潮汕,在重阳节这一天吃菊花糕历史已久,主要是因为其清香软糯,入口即化,外观比别的糕点更加美观。
3、重阳节养扰拍生
(1)饮食清淡,预防秋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最为明显,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抵抗力比较低的老年人,极易在此时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秋燥呢?首先要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选择多吃一点粗粮,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早睡早起,适当午睡
秋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天此时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适当的午睡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得到休息,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3)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秋天天气寒凉,如果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
运动时需注意:清晨气温低,不要穿着单衣就到户外活动;锻炼热了也不要脱得太多,身体发热后,可以适当减少衣物;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
❸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如下:
1、重阳节的名字由来:磨唤
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
2、节日源头: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3、重阳节原型: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辩碰时间坐标。
3、重阳节的内蕴: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5、古人过重阳节的节俗: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6、重阳糕的讲究:
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故事传说:
重阳节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也会被附上一个神话传说作为登高习俗“起源”。该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话故事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人们认为重阳是个凶的日子,于是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属于附加活动。
❹ 重阳节知识是什么
重阳节知识的意思指的是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习俗等系列文化知识。
重阳节知识其实讲的就是关于重阳节的一系列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禁忌、重阳节的人物、重阳节的节日习俗等等。
简介: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