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爷爷奶奶我应不应该孝顺你们!
抱歉,恕我不能正常的回答你
我的回答是“不!”
理由,你心里很清楚,我想不用多说。
以德报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强求。
与其去纠结这些,不如去孝敬你姥姥。
父母生育的你,姥姥养育的你,中国传统美德在你爷爷奶奶身上没有任何体现,所以不必被道德束缚。
发现自己寄予希望的后代不争气,转而了弥补你么?你觉得他们现在做的有用?童年你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真的是现在能够弥补的?
你就是你,不是谁的替代品,无论他们是否诚心,我都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不是孝顺,是赡养!并且爷爷奶奶的事与你无关,你照顾好你姥姥就可以了,时间会证明一切,丑恶的嘴脸早晚会显露,真诚也会发光的。你父母对你有生育之恩,生而不养自然有他们的无奈之处,家家有本念的经,顺从自己吧。
有能力可以赡养爷爷奶奶,但不要觉得你应该孝顺他们,因为他们也没对你好过,不是吗?你并不欠他们什么。
他们没有对你在一家人好过,你何必对他们好呢?
很多事情不分什么对错的
公平不是绝对的,不公平是肯定的
但你能力改变这一切
我母亲离开我很久了,她告诉过我:‘报复的最好方法,不是武力,而是你比所有讨厌你的人过得更好’
我感谢那些伤害过我的人 因为他们使我获得成长。并将‘变强’铭刻于心
我温顺,不代表我软弱可欺
我善良,并不代表我没有尖牙
我愤怒,那是因为我懂得
我理智,因为那是我知道没有必要
我对你的一切了解,全部来自于文字
你的文字不会骗人,我的也不会
不要委屈,不要难过,继续生活
让自己的未来过得比所有伤害过你的人更好,这就是你对他们最有力的还击。
你对于这件事情很挣扎,其实没有必要,你早就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需要别人帮你再次确认罢了。
2. 对待老人应该如何才叫孝
孝的定义是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孝”字解析:甲骨文字形很形象地表达了内涵!
汉字“孝”的字形非常简单,上面一个“耂”,下面一个“子”。而这个字的甲骨文更形象,仔细看下图:像不像一个孩子在搀扶着老人在走路的样子?也可以这么理解:老人在上面,孩子在下面。表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而当父母年老后,儿子要在下面背着老人。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对上理应要做到自己的孝道,这就是孝。
“孝”字甲骨文很形象
老人呵护孩子
晚辈搀扶老人
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离不开这个“孝”字,通过对孝字的分析可以看到它的内涵。所以说,中国的汉字结构组合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字的本意是要我们尽心尽力来奉养自己的父母。同时引申为后辈在尊者去世后也要按一定的风俗习惯来行使自己的孝道。
视频
知心姐姐卢勤教你-如何培养孝笑儿女
家长必读
¥99
¥198
购买
孝,何止一个字这么简单?
以“孝”为偏旁的汉字举例:教、哮。
由于汉字“孝”在古代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有很多汉字都是以它为偏旁部首来组成的。比如汉字“教”: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攵(文)。意思是说把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就是教育的教。再比如,咆哮的哮: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孝,一个人对着老人和孩子进行大声喊叫,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汉字“教”和“哮”
关于“孝”字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
关于“孝”字,狭义的理解是对于父母的尽心奉养、尊敬。而广义的孝,我们古代讲六孝,那什么是六孝?《左传》中讲:“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意思就是:作为君主要对百姓仁义,作为臣子,要做到自己的本分,作为父亲要对孩子慈爱,作为儿子要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作为兄长要爱戴自己的弟妹,作为弟妹要敬重自己的兄长。
孝敬父母,中华美德
幸福的老人
“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为什么说“孝”是我们中华的美德,是一代代传承的文化?《孝经》里面讲:“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从古代君王到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尽孝的义务,而尽孝的境界是没有止境的。而《礼记》中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这里的“畜”不是动物,而是指赡养的含义。大致意思就是要侍奉和赡养自己的父母,顺从父母,而不做有悖伦理的事情。
3. 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可是老人比较麻烦不讲理,儿女是否必须孝顺父母呢
孝敬老人、照顾老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每一个家庭都会有老人, 每一个老人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
老人本身年龄大啦,想法和做法与我们有差距,他们还是老一辈人想法,想让他们改变不可能,再说,家不是需要讲理地方,作为年轻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体贴,不要较真,千万不能随随便便顶撞他们,那样他们更伤心。尤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毕竟年轻人和老人有一定的代沟,这很正常,我们应该多体谅!多一些耐心,因为他们很爱我们!百事孝为先!
4. 怎么对待长辈才是孝顺
(1)毕恭毕敬
对待长辈,必须尊重有加,处处以礼相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于长辈。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在提及长辈之时,务必要使用尊称。不论长辈是否允许,都不应当直呼其名。另外,随意使用诸如“老头儿”、“老太婆”、“老爷子”之类的谑称去称呼长辈,都是有失庄重的。
不允许随意同长辈打打闹闹,乱开玩笑。至于成心取笑长辈,有意令其难堪,则更不许可。
与长辈打交道时,一定要讲礼貌,守规矩,时时刻刻按照礼仪规范行事。
(2)虚心学习
长辈是人类的智者。长辈所拥有的有丰富有人生阅历。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作为晚辈,一定要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长辈求教,以便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晚辈碰上了难题,或是遇上了麻烦,应不主动向长辈反映,并且认真向其讨教。长辈不仅乐此不疲,而且的确在许多“大政方针”上富有远见卓识。“家有老,是个宝”。不懂得向长辈学习,实乃一大损失。
长辈对晚辈的最大希望,是愿其早日成才。晚辈向长辈学习,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晚辈务必要珍惜机会,孜孜不倦,努力学有所成,以不负长辈之厚望。
(3)听从管教
对于长辈的批评与指点,晚辈必须认真接受,洗耳恭听。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长辈对晚辈的管教,都是其爱心的具体表现。即便长辈的管教有所偏差,也不容许因此而否定其善意。
当长辈管教自己时,一是要虚心服从,二是表示感激,三是尽可能地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之上。不允许当场顶撞长辈,无理狡辩,或是弃之不顾。即使是在表面上显得不耐烦,亦是非常失礼的。
不要过份的夸大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所谓“代沟”,不要一味地认定长辈永远地“守旧”、“落伍”、“糊涂”。不懂得从长辈的管教中取长补短,才是最愚蠢的。
2、孝顺长辈
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为世人称道已久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理当将其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晚辈对长辈的孝顺,不但要体现在物质照顾上,而且也应当以精神上的体贴与之并重。
(1)奉养长辈
对于长辈的“滴水之恩”,晚辈自当以“涌泉相报”。遗弃长辈,或是对其置之不理,是天理不容的。奉养长辈,是晚辈义不容辞的天职。
奉养长辈,首先是要减轻长辈的负担。不要事事让长辈操心,处处让长辈出力。长大成人之后,要尽快自力更生。寄身于长辈操劳之下,难免会“发育不良”。
奉养长辈,其次是要帮助长辈。帮助长辈,应当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重在尽力而为。对于无依无靠的长辈,尤其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要主动担负起赡养的职责。
奉养长辈,最后是要照顾长辈。对于长辈,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在生活上要多加关心爱护,并且应当为此而不遗余力。
(2)体贴长辈
长辈之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脑力和体力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的人还会因此而百病缠身,或是行动困难。对于遇到这种情况的长辈,晚辈一定要更多地从精神方面对其加以体贴。
人到老年,通常最害怕寂寞孤独。作为晚辈,一定要经常抽空前去探访长辈,争取为其排解孤寂之感。一时难以抽身的话,也要多写信、多打电话,或是委托家人前去看望长辈,切莫对其不闻不问。
5. 偏心、自私的老人还值得孝敬吗
谢邀!先送你一个好人的标签吧,安慰鼓励你一下。不论是做女儿媳妇儿媳都是难事,因为选择做好人本身就非易事。世上的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说父辈不好的,也有说子女不孝顺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活一张皮,大多数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自己也会成为他人口中的那个他,所以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那么你之所以有这样的纠结发问,无非是想做一个好人罢了。可以很肯定的给你一个答案:当然还要孝顺!一是道德层面。仁义礼智信是传统美德。你也有老的一天,也是给小辈树立榜样。二是为了自己的口碑,因为你要在别人眼中活出精彩,不能让他人说三道四。三是老人年纪大了,心智不成熟,越老越糊涂,越老越使坏,目的就是引起你的重视,说白了是怕死,调皮捣蛋一下,你不妨就像带小人一样对待。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一家之见,说的不好,请见谅。亦祝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好。天冷打字不易,望点赞采纳为谢!!
6. 即使父母做的不对我们是否应该尽孝善待老人
当然要尽孝善待老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义务,父母的错误我们也要指出,不严重的话,也要学会包容父母的错误
7. 无论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无理由地“孝”吗
首先作为子女是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但是有些事情要看事情的是是非非。
孝顺父母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够,愚蠢的去孝敬父母,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做子女的也应该给予更正,这样才是最正确的方式方法。
毕竟做人为人处事有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