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月九为什么是重阳节
把 重阳节 叫做老人节,虽说少了些历史 文化 底蕴的衬托,但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我们那源远流长的传统 民俗文化 。一起来看看九月九为什么是重阳节,欢迎查阅!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什么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原因
敬祖——重阳是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重阳节与 除夕 、 清明 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在重阳节这天,很多地区有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日渐淡薄。这让现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蕴含的最温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沉淀和厚重。
敬老——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孝道——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
感恩——重阳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亲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九月九为什么是重阳节相关 文章 :
★ 2020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
★ 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有何寓意
★ 老人节为什么是重阳节
★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 老人节为什么定在重阳节
★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贰』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老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等诸多活动。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
除了《续齐谐记》中的记载,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多种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认为重阳节是人们为了养生长寿而举行的一个节日。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祭祖、祭拜神灵、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
『叁』 为什么有九九重阳的说法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为什么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
?
所谓阳,《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肆』 重阳节为什么是九月九日
根据《周易》的理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阳数相重的日子,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这个仿佛黄昏色调、染尽秋意菊香的节日,是祭祖节、是登高节、是敬老节、是菊花节。
在祭祖心理和敬老意识中,有“人间重晚晴”的生命情怀,在登高望远和菊韵秋香里,“有暗香盈袖”的生活诗意,而在“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重阳节,更可以有一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志豪情与天高地阔。
把老人节定为九月九日的原因
在中国人民的观念中,九有着长久的意味。普遍的观念认为,重阳节之所以被定为老年节,就是因为中国人图吉利,认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赋予了“久寿”的含义。而随着这种观念的传播,九月九的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称号。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古时就有重阳“求寿”的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也就是说,早在汉朝人们就已经给九月九赋予了长寿的含义。
古人认为天地自然的四季变化和人的一生是相符的,而深秋的重阳正是对应着体力衰竭的老年。所以在这一天,老年人更是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重阳节是在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