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儿子结婚后变得不孝顺,嫌弃妈妈,可是我对公婆非常孝顺,历历在目,却无动于衷,
儿子结婚以后来对你不孝顺,嫌弃妈妈自,而你却对公婆非常孝顺。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看。第一,从小到大,你在教育方面不是很成功的。从小到大,你是惯着他,宠着他,溺爱他,因此在他的心里,找靓妹,家里是以他为中心,所以不把长辈放在眼里。虽然你对公婆非常孝顺,他认为这是你是应该这样做的。再者你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欠缺,孩子从出生到他懂事的时候,你就应该教育他,先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要尊敬长辈,团结同辈,以后再叫他文化知识的修养。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已经结婚了。要想挽回这个局面,只有当着他妻子的面,好好的和他谈一谈。教育他要尊重他妻子的父母,因为你媳妇的爸妈,把她抚养和教育成人,成为你的妻子很辛苦的,你也一样,爸妈千辛万苦把你养大,应该尊重父母。不应该嫌弃妈妈,等你有了孩子,你也照样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如果你的孩子不尊重你了,嫌弃你了,你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人生就是这样,一代教育下一代,都想自己的子女将来长大有出息,你的父母就是这样被你教育长大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尊重父母呢?让你的儿子知道他不尊重父母是错误的。告诉他,现在开始转变观念,还来得及,你还是我的好儿子。
② 儿子不孝顺父母怎么办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③ 儿子对父母不孝顺怎么办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2、对于不赡养老人的,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婚姻法》第15条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3、对于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指年满60周岁的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发生纠纷的,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如子女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查明情况后,要强制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根据当地的生活标准,判决子女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也可以根据老年人追索赡养费的申请,在判决作出前,依法裁定子女先行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急需。
4、其次,对于虐待遗弃父母的子女,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指子女对父母经常以打骂、冻饿、限制自由、污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遗弃父母,指子女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的情节严重的行为。虐待父母,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260条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遗弃老人,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按照《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一,随意顶撞父母,不尊重父母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更加宠爱,甚至是溺爱。爷爷奶奶也对他们百依百顺,使得他们恃宠而骄。随意耍小脾气,耍性子。但凡有一点没有满足他们的心意,有一点没有顺他们的心,他们就开始对父母又吵又闹。完全不听从父母的,父母说东,他偏要说西。甚至对父母进行语言攻击不尊重父母。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是否真的自己哪里做的不对的地方。如果真的是小孩闹情绪,父母就应该耐心的,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进行交谈,并且要慢慢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摆正心态。
第二,只会索取,不懂得感恩
在生活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吃完饭把碗一推就去看电视,玩电脑或者玩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身影。父母下班回家,小孩还是坐在电脑前自顾自的玩着电脑,完全不理会父母。孩子生病,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不管不顾……习惯了接受家人给予的关怀和爱护,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却不知道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孝顺家长。
作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爱护身边的人。首先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有的时候需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其次不能有求必应,甚至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所想要的东西来的太容易。第三,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工作的艰辛,生活来之不易。第四,要给孩子们做出榜样,给孩子一个"回报"的空间。
④ 小孩子的头七有什么讲究
什么是头七: 人死后的第七日其魂魄会回来家中以作最后的怀念,家人会为逝者准备其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后的致意,中国人称这天为头七。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头七如何祭奠亲人?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现代人由於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 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 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未上寿者即俗所谓「死人快过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后要做的程序 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子辈孝道的尺度。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开吊、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丧仪日程,少则五至七日,多达半月之久不等,耗费甚巨。一般人家,人过50岁,晚辈即开始为老人做寿衣、打棺材(称“寿棺”、“喜棺”)、修坟穴,准备后事,被视为孝顺。
⑤ 儿子不孝顺父母怎么办
儿子不孝顺父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指成年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扶助是指成年子女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对父母的关心、帮助和照顾。赡养扶助的义务主体,一般是成年子女。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必须要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每一个成年人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这种义务是无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赡养扶助,子女就应继续履行这一义务。并且不能以放弃继承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⑥ 儿子对母亲不孝怎么办 6个终极应对方法
1、最简单的直接的办法是,好好跟儿子沟通,用真情唤起儿子心底的善良,看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做的让儿子想多了,导致儿子不听话。
2、假设沟通无效,做儿子老婆的思想工作,统一儿媳妇的战线,让儿媳妇在儿子耳边吹枕头风。
3、假设连儿媳妇都不孝顺,通过儿子的舅舅和姑姑、伯母伯父等亲戚来对儿子施加压力,让儿子回头是岸。
4、假设所有亲戚都没有办法,看儿子在平时生活中最听谁的话,找这个人对儿子进行沟通,百行孝为先,任何人听到这个事情都会帮忙。
5、如果亲戚朋友都试过了,只能求助社区街道办,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解决。
6、最后,儿子还是不孝顺,父母那只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将儿子告到法院,让法律来制裁儿子。
⑦ 儿子不孝顺父母怎么办
近年来,赡养老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国家出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因养老和赡养等问题引起的悲情事件还时有发生。那子女不赡养父母该怎么办呢?下面跟随法易网一起了解。
一、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老人该怎么做?
1.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对于子女不赡养问题,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社区协助监督。
2.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儿女不尽赡养义务,老人可以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可能构成遗弃罪。
二、我国法律对子女赡养老人义务规定
1.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晚辈对长辈有赡养义务
《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
这种赡养是有条件的,需要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负担能力,并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死亡。
3.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
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三、拒不赡养老人或构成遗弃罪
不赡养老人,情节严重的,构成遗弃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行为情节恶劣包括:
1.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
2.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
3.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
4.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
四、关于老人养老的其他问题
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有赡养义务吗?
《婚姻法》为父母子女间规定了互相扶养的对等的权利义务,但这并不是说这两个权利是必须“等价交换”的,子女不能将父母是否对其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因此,子女对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得以此为由而解除。
2.没有经济收入的已嫁女儿,能免除赡养义务吗?
出嫁女儿本人没有收入的,不能作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因为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与丈夫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其丈夫劳动所得的收入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可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赡养费。
3.父母再婚子女能不能解除赡养义务?
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
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而终止。由此可见,父母的被赡养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论父母是否再婚,子女的赡养义务都是始终存在的,子女不能以父母再婚为理由,不对父母尽赡养义务。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⑧ 儿子对父母不孝怎么办
这个儿子孝不孝顺还是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否认社会风气的影响。所以,感动还有教育是应该可以改变的了.
⑨ 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会说自己儿子不孝
孝顺这个事其实很虚:有些老人自己搬不动宁愿两老抬也不让儿子搬,别人说他还辩解:我儿子胖是胖但身体差、我儿子累啊。1千件可以表孝道的事他会总拿他儿子干过的200件来说,生怕别人说他儿子不孝顺,语气骄傲又幸福。而另外一批老人逢人说儿子不孝的事情,无限后悔和气愤。1千件可以表孝道的事他光挑那200件儿子没做的说。说自己多可怜,听者都想打他儿子一顿。越多的人说他儿子不孝他越开心、假如法院把她儿子抓起来判刑、赔偿他才满意。
所以,孝顺这事是父母的心理期待,并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