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乡过重阳节的风俗和重阳节的传说所讲的有什么不同
在家乡过重阳节时,一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节的传说来自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㈡ 河南省林州市河顺乡前庄村2019年九月九重阳节的壮观场面人
大概吧,也许吧,可能吧
㈢ 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到底是西峡还是上蔡
上蔡2017年重阳节,位于上蔡县城西南的蔡侯望河楼,即“重阳登高处”和蔡国故城北城墙八卦图等处,人们扶老携幼,登高望远,为全家祈求幸福安康。
蔡侯望河楼是当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和四周风景之处,是汉高祖四年设汝南郡时汝南郡治所所在地,“古蔡八景”之一“芦岗拥翠”典出于此。至于重阳节的发源地,虽然历史文献中没有过多记载,但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人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始于东汉,盛行唐代。上蔡故城冈山又名蔡侯玩河楼,为重阳时节人们登高避邪的源头,并由此在民间盛行,广为流传。2005年12月1日,上蔡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5月,重阳节民俗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10月4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暨首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重阳广场举行。截至目前,上蔡县已经成功举办十五届重阳文化节。
㈣ 中国传统节日经常成为古代人吟咏的题材,王维回想家乡重阳节习俗时感叹:填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㈤ 你们家乡重阳节有什么样的习俗你又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双九节 吃糕
㈥ 九九重阳节乡镇活动总结,活动总结怎么写
活动情况概述,活动目标完成情况
取得的经验
出现的问题或不足
努力方向
㈦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 结尾
可现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电了,山村的黑夜亮内如白昼;修路了,家乡不容再贫穷闭塞。为通电通路这事,乡亲们可乐坏了!专门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敲锣打鼓地庆贺了一天。现在过重阳节,桌上不但有鸡鸭鱼肉,连“百事可乐”等时髦的饮料也上了桌。桐叶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现在的桐叶粑不再只有难嚼的野菜,而是各种里馅,各种样子应有尽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为了读书求学,我已离开家乡来到了吉首。可每当我吟到王维写的这首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乡的重阳节,想到重阳节那令人回味的桐叶粑。
㈧ 九月九曰重阳节,多少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游子都会想起王维的千古佳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