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讲孝心,忠于国家为题的作文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一直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让人们津津乐道,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早在我国东汉末年便有“黄香孝亲”这一历史佳话。黄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使人晚上难以入睡,于是黄香每到睡前就给他的父亲扇凉,直至父亲睡着。他强顶着困意为父亲扇凉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吗?不错的,孝敬父母其实说易也易,主动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让父母们烦心和过度操劳,不就是很好的“孝”吗?古人用他们的行动指引了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不单单在中国,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同样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可见,孝敬父母绝不仅仅像有的人理解为让父母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重要的是更多地给父母带来心灵的满足、安慰,尤其在吃穿不再成为困难的今天,这种意义的“孝”显得更有价值。当然,我所谈到的孝敬父母,并不是指为了顺应父母心思而一味地盲从,更不是封建时代倡导的“愚孝”。类似“郭巨埋儿”、“卧冰求鱼”等愚忠愚孝的故事,他们的孝心诚然可嘉,但他们的行为确实不敢恭维。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孝”的内涵确实也该与时俱进。
对于我们还没有自立的青少年来说,我们的成长还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帮助,孝敬父母上还做不了太多,但是,我们努力做到尊敬他们,陪父母多聊聊天,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同样也是“孝敬父母”最好表现吗?
B. 亚洲哪个国家对老人最孝顺
当我们流连韩剧舞台,欲罢不能、欲说还休时,其中深深打动我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浓浓的家庭氛围,那种对长辈的尊重、对晚辈的教导,时时处处闪现在韩国人的家庭生活中,让我们禁不住对韩国人的孝道文化感受颇深。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是受孔孟儒家孝道学说影响最深的亚洲国家。在韩国,90%的国民认为,行孝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也是做人的美德。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上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韩国,不尽孝就被人瞧不起,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初听此话,我多少有些半信半疑,但经过在韩国的一段亲身体验,的确感受到了“孝道”在韩国的历史沉淀。 过年祭祖彰显孝道 年俗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每年春节期间,韩国也会出现“春节潮”。家中外出的人不管离家多远,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通常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仪式也颇为复杂。通常有“初献”、“亚献”、“终献”三个祭祀形式,然后再由主祭者劝祖先和诸神进酒进食。待祖先诸神“酒足饭饱”后,祭祀祖先的供品才由全家享用,然后相互拜年。与中国人大为不同的是,韩国人拜年礼可是相当讲究,不仅十分讲排场,而且长幼有序,等级非常严格: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对成年晚辈,长者也会低头弯腰答礼,以示敬意,对未成年晚辈虽免礼,但要给压岁钱。平辈之间则是相互跪拜。除了给在世的老人拜年磕头外,韩国家庭还要祭祀死去的亲人,以尽其孝。我见到许多韩国家庭在祭祖后,都要带上酒、菜,开车去郊外给先人上坟,尽管大雪皑皑,寒风刺骨,但尽孝却一点也不受影响。 赡养父母长子承担 韩国人之所以重视孝道,除历史的积淀原因以外,从小就进行孝道的教育熏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韩国,不仅中小学的教育重视孝道文化,每到寒暑假,社区里也会举办“忠孝教育”讲座,向孩子们宣传“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所以,韩国人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神圣义务,一种必备的美德。在赡养父母方面,韩国自古就有由长子负责赡养的规矩,约定俗成,流传至今。如果长子先于老人去世,则老人由次子赡养,以此类推。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仍有60%的韩国人认为父母应由长子负责赡养,而中国只有28%的人认可。 过去,长子在赡养父母时,父母都和长子一家住在一起,所以四世同堂的家庭在韩国随处可见。如今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几代共居的大家庭正日益减少,父母的赡养费也多不再由长子负责,而是实行子女均摊,但长子仍起着“召集和组织”的作用。对于韩国人的孝道,笔者从本社区邻居的言行上,就有所领会。邻居中有一户姓“梁”的人家,共有兄妹四人,长子是社区中公认的大孝子,他是个企业家,目前他与父母虽不同住,但在赡养问题上,可一点也不含糊。每年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他都要招呼弟妹给父母请安、送礼,平时则常到父母家帮助干一些家务。春秋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带父母出去郊游。有一年,梁先生在中国考察,正赶上春节。虽然公务繁忙,又远距千里,他仍然买了机票在正月初一赶回汉城,召集全家给父母拜年。梁先生认为:“花些钱是小事,但尽孝是大事。我作为长子就要给弟妹们做个好榜样。”他还透露说:“他公司中有一位姓金的同事,也是家中的长子,娶了媳妇忘了父母,邻居背后指责他是‘不孝之子’。这个人原本挺能干的,公司总部准备提拔他为课长,后来公司里听闻他对父母尽孝不够,怕此事传到社会上影响公司的声誉,干脆把他辞退了。”韩国人认为,一个国家公务员如果不孝敬父母,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业绩有多显著,也很难得到提拔重用。因此,人们都把给父母行孝与为国家尽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舆论的压力。 男人旧习 婆媳不和 众所周知,韩国男人通常不下厨,有一种“君子远离庖厨”的旧习,而这种旧习又常常受到公婆的默认,并因此导致许多儿媳妇与公婆的不和。韩国妇女一般结婚后都辞职回家,当上地道的“家庭主妇”。例如,每逢春节、中秋节,家庭主妇都得几天几夜围着锅台转,累得腰酸背痛,而丈夫却一点忙也帮不上。此时,如果儿媳稍有怨言,婆媳就会碰出不和的火花。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许多年轻女性结婚后仍继续工作,丈夫下厨已不再是丢面子的事情了。 “孝道”产品 企业赚钱 由于韩国举国上下重视“孝道”,在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孝道”产品,这也是韩国孝道的一大特色。每逢重大节日,韩国厂商都争先推出孝敬老人和父母的产品。其中最受欢迎也最畅销的是无公害的保健食品。西瓜经特殊处理,上面隐约出现一个“喜”字;一套精美的点心盒上印着一个“孝”字等等。为表彰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韩国还设立了“孝子”企业奖。 总之,“东方的儒教文明”,在韩国可以说无处不在。有一份民意调查,问:“东方的儒教文明能成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指导理念吗?”被调查的韩国人赞成的比例高达90%。由此也就不会奇怪现代韩国人为何仍如此恪守“孝道”,为何如此坚守及时行孝的伦理观念了。
C. 欧美国家有没有孝道我们一定要孝顺么
相对来说,比如美国人,他们比较注重公德就是对陌生人非常友善,但是私德很一般,大部分美国老年人都是在敬老院里面待着的。而中国人相反,中国人对陌生人有一些冷漠,但是对家人对朋友还是很好的,那么是不是说,美国人就不孝顺呢,那下面简单的聊一聊。
欧美国家的孝道
这个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孝道,相对来说,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养育孩子长大成人,然后基本就不管了,很少会看到有美国婆婆帮儿媳妇带孩子的。几乎就是相当于两个独立的家庭了。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会互相往来一下。但是大家住在一起的很少。他们认为彼此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孝不孝顺的。只能说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所以说,其他国家是怎么样的我们也管不着人家也不认为自己过的不好。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D. 为什么我国文化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更重视“孝”
为什么我国文化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更重视“孝”?中国文化比其他国家更加重视孝道,是因为受儒家文化和社会阶级的影响。孝道文化讲求要孝顺,尊重父母,从中也体现了一种长幼有序的概念,而我国提倡的百善孝为先,也就充分体现了我们自古以来就对这一文化的重视。中国在古代有着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君王为上,百姓为下”是当时社会的现状,而孝道文化中体现的长幼有序的次序感对于维护阶级的固化和君王的统治十分有用。因此,各朝的君王们很多都是倡导着要孝治天下,要求天下的百姓要孝敬天子;官臣们要孝敬军王。孝道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种美德文化,其中的一些思想是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修养的,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一些朝代过度滥用儒家文化来保证统治就导致了一些对“孝”的曲解,从而发展出来了我们所说的“愚忠”、“愚孝”,这是我们现代社会应该舍弃的部分。
E. 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弘扬 孝敬父母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形式,是合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人只要有了对父母的孝心,才会有对祖国的忠心和对人民的爱心。因此,重视孝亲敬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老助老风尚,是提高国民素质,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家庭亲和力,强化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海口又快又好地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敬老爱老助老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白发银浪必然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带来影响。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切实应对措施,认认真真落到实处。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哪怕是给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搓搓背揉揉肩,老人也会乐在心里笑开颜。对社会老人,也要热心关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要人人敬老爱老助老,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全民动员,各界参与,广泛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机关企事业,老中青少儿,社会各界,全市人民,都应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努力营造“孝亲老人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舆论氛围。要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组织为老人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敬老文化下乡村”、“孝亲敬老进千家”、“帮孤助老送温暖”和为老年人让座、为老年人指路、帮老年人过马路等等活动,让敬老之风吹遍椰城大地。
三、弘扬传统美德,勇于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没有父辈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后代的幸福生活,没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敬重和儿女关爱。可是,社会上还是有些人就是不尊重、不关爱老年人,更有甚者,极个别不孝子女,不讲道德良心,屡屡侵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抢夺老人财物,甚至虐待打骂老人。对于这些丑恶现象,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运用法律武器和道义力量,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F. 欧美国家有没有孝道我们一定要孝顺么
相对来说,比如美国人,他们比较注重公德就是对陌生人非常友善,但是私德很一般,大部分美国老年人都是在敬老院里面待着的。而中国人相反,中国人对陌生人有一些冷漠,但是对家人对朋友还是很好的,那么是不是说,美国人就不孝顺呢,那下面简单的聊一聊。
欧美国家的孝道
这个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孝道,相对来说,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养育孩子长大成人,然后基本就不管了,很少会看到有美国婆婆帮儿媳妇带孩子的。几乎就是相当于两个独立的家庭了。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会互相往来一下。但是大家住在一起的很少。他们认为彼此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孝不孝顺的。只能说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所以说,其他国家是怎么样的我们也管不着人家也不认为自己过的不好。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G. 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哪个重要
都很重要,有大家才有小家,报效祖国的同时也可以孝敬父母啊。
H. 社会主义道德忠于祖国,孝敬父母和封建社会道德忠君孝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是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封建社会忠君孝亲的传承与改进。
区别:社会制度是最大的不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也是极大的不同。世界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古代的教育以四书五经为主。而现代的教育观点是以人为本,讲求人性化。
概括起来:环境不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I. 如何热爱祖国,孝敬父母 主题班会教案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背景〗
1、 国家教育部去年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学校抓住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其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对于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2、 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来到世上就被父母当成掌中宝呵护着,认为父母给儿女做牛做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从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那就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怎么样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 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附歌词: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问: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孝敬父母 二、感受父母崇高、无私和伟大的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念亲恩)
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 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3、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过这种体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4、听听父母的心声。请家长发言谈培养孩子的感受。
5、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附歌词: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 你们为抚养儿女 遭了多少罪 头发白了 不会再变黑 皱纹添了 不会 再消退 起过多少早 贪过多少黑 你们为培养儿女 多少心也被操碎 眼睛花了 走路已驼背 牙 齿掉了 说话常琐碎 常言说 可怜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 才能真正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 母心 儿女长大要去飞 老人怕给添累赘 换一杯茶水 铺一下床被 问一问饭菜 合不合口味 父 母如今 到了这个年岁 健康长寿 多少钱也买不回 常言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 才能真正地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老人健康长寿 多少钱也买不回
6、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 如何孝敬父母?(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学生评价韩伯愈(是一个孝子,性格善良,孝敬母亲)
②讲一个现代儿子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XX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问: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 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请家长点评,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 比一比谁写得好
4、下面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5、巧解孝敬误区:学生讨论下面同学的做法
①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小林却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行)
②小刚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缺少沟通)
③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等我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就行了。”只是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在精神上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更为重要)
④一位学生在接受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后写下了一段话: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让妈妈过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妈妈,等着我给你过最幸福的生活吧。
5、除了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之外我们还要孝敬爷爷奶奶和身边的老人,最后请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附歌词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颗心 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辈子 吃了多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
教师总结发言:
刚才这首歌唱出了孝敬父母的一些具体作法,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如何孝敬父母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人们在学校里、在社会里才能和谐相处;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结束)
附教案设计思路:关于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我认为首先必须认识到关于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详见教案中的教学背景), 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应付式的教育,才会更有热情的去做得更好。其次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即感念亲恩的教育。二是怎么样去孝敬父母,即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去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如果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那么就谈不上怎么样去孝敬父母了,所以让学生学会感念亲恩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不是孝敬教育的最终目的,孝敬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懂孝敬,会孝敬,能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这应该是广大父母最愿意看到的。如果只注重用亲情体验来进行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不具体)实际行动的教育,可能会出现“学生忏悔、感恩的泪水流得多,孝敬父母的实际做法却懂得太少”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乐意孝敬父母,却不懂如何能做得到、做得好。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整个教案中,怎么样去孝敬父母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不能形式化。再次是歌曲运用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我认为不能忽视音乐感染和震撼的力量,可以说在某些时候老师的千言万语往往比不上一首好的歌曲。本教案中一共用了三首紧贴主题,内容具体的歌曲,第一首《母亲》让学生初步感受父母的爱,以此创设了一个极妙的氛围导入主题。第二首歌《天下父母心》唱出了做父母的艰辛和对子女无私的爱心,是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最好回答。第三首歌《孝敬父母》更是贴切的回答了怎么去孝敬父母这个关键的问题。
J. 西方国家有孝敬父母的文化吗
西方人当然也是孝顺父母的,他们同样会给父母赡养费。只不过西方人和东方人区别在于。
西方人相对独立。不仅孩子独立老人也独立。
所以一般孩子18岁以后就不会再用父母的钱了。而老人往往也不用孩子的钱。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给父母赡养费。中西方孝敬父母之差异 一个天经地义一个可有可无
“孝”是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孝敬父母”是指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孝顺”即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意志。
而英文中难以找到完全对应“孝”的词汇。有人将《圣经》中的“honor”译为“孝”,而“honor”的本意是“给予高度尊敬”,并没有奉养和顺从之意。
中西方在孝敬父母问题上差别甚大:前者认为是天经地义,后者却认为可有可无。在西方,奉养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并不是子女必须履行的责任,大多数西方人脑子里不会经常考虑孝敬父母问题,于是设立父亲节、母亲节,提醒人们注意这件事。
家庭
我们习惯于几代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即使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须离家自食其力,结婚后一般与父母分开居住。即使儿女与父母同住,彼此之间关系平等,不依赖父母。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百事孝为先”,牛羊尚能跪乳,何况人乎?在生活上关照、侍奉父母是必须的。西方人虽然也热爱、尊敬、关心父母,但是并不像我们那样,过问父母的饮食起居。他们认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够了,过多嘘寒问暖,有干涉隐私之嫌。
在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对此,我们中国人不能理解,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我们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讳。在美国,老人搬家,请搬家公司,儿女不必一定前来帮忙;周末,儿女前来帮父母收拾庭院、修剪草坪,父母可能要付工钱。某西方外交官的父母来北京探望,全家老少到前门烤鸭店品尝烤鸭,结账时竟然实行AA制。
养老
近年来,我国实行医保制度,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就医问题,但由于国家还比较穷,无力拿出更多的钱为老年人免费养老。现在,老年人进养老院的很少,基本上还是居家养老,靠子女服侍、奉养,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
而西方老年人精神上强调独立,不愿意依靠子女,生病靠医疗保险和医护人员,养老靠国家优厚的福利待遇,不需子女插手。老人和子女经济上来往不多,父母不供养成年子女,反之子女也不需赡养老人。
西方老人一般住养老院或在家中养老,作为子女前去探望,大多数情况下,也仅限于节假日、生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