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字经中的入则孝的文字部分
《入则孝》是《弟子规》中的内容,不是三字经。
该篇文字内容如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白话文释义: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缓慢答应。父母交待事情,要赶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应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为父母铺床扇凉。早晨起床,应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外出时,须告诉父母去处,回家以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他们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
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禀告父。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起站为己有。如果这样,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之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不可以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让父母蒙羞。
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不难做到;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时,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反省自己,体会父母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的孝顺才最为难能可贵。
(1)孝敬父母的三字经节选扩展阅读
《弟子规》本名《训蒙文》,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著,意思是启蒙、教育子弟尽人伦本分、忠厚生活的读物。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共九十行,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李毓秀在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最简单、最根本的人生态度。有现代研究学者指出,《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共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2. 有关孝的三字经
三字经中与孝悌有关的文字有: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为人子女,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年方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榜样。
3、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手消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4、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毕丛知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2)孝敬父母的三字经节选扩展阅读: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在儒学伦理里,父母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将他们抚养成人,相应地,子女在父母年迈之时,也必须作出回报,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就是“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为人处世必须拥有的一个高尚品质,孝者,才是真正的人。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出发,“孝”的思想观念加以重新审视,批判的继承其精郑闷华,为当代的家庭道德建设服务。
首先要有孝心,我们应当尊重、关心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说话和蔼,非原则的事情多钱让,批评和建议要委婉、耐心。
其次,奉养父母,善事父母,当父母年迈时,应尽可能保障和满足其生活需要。
再次,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关心其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最后,要重精神慰籍。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父母们最期盼和最渴求的是子女的精神慰籍。尤其现在独居老人更希望子女多一些陪伴,这比给他们现金和礼品要更能温暖老人们的心。
3. 三字经孝顺长辈的句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
三字经孝顺的句子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拓展:
三字经小故事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4. 三字经中的哪几句告诉我们要孝顺母亲
三字肆氏经中的哪几句告诉我们要孝顺母亲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裂悄散运樱当执
这几句。
5. 三字经关于感恩与孝敬父母的名句有哪些谢谢!
1、香九龄,能温席来。孝于亲,所自当执。
译句: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从。
译句: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5)孝敬父母的三字经节选扩展阅读:
一、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二、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6. 敬父母尊长辈的三字经
《三字经》尊敬长辈的句子: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7. 三字经 孝敬父母
孝 道 篇
孝 之 道 百 行 源
圣 贤 立 千 载 传
孝 文 化 多 内 涵
倡 文 明 意 深 远
今 公 民 有 规 范
家 美 德 孝 当 先
亲 之 恩 重 如 山
尽 孝 意 大 如 天
亲 恩 篇
父 母 恩 说 不 完
养 育 情 举 几 件
娘 怀 胎 十 月 难
坐 不 稳 睡 不 安
食 无 欲 行 动 缓
儿 坠 地 娘 落 胆
坐 满 月 受 熬 煎
爱 如 命 搂 胸 前
吸 母 乳 枕 娘 腕
屎 污 被 尿 湿 毯
娘 卧 湿 儿 睡 干
恐 儿 啼 夜 不 眠
一 两 岁 走 路 难
怕 摔 跤 双 手 牵
三 岁 到 幼 儿 班
六 龄 起 送 校 园
读 中 学 上 大 专
找 工 作 谋 饭 碗
盼 成 家 结 姻 缘
望 立 业 建 家 园
父 管 外 挣 金 钱
母 理 内 挑 重 担
力 出 尽 汗 流 完
为 儿 女 操 心 肝
孝 敬 篇
孝 父 母 儿 女 担
敬 公 婆 媳 慧 贤
爱 岳 老 婿 心 甘
行 孝 念 问 康 安
重 嗜 好 随 所 愿
在 家 庭 听 亲 唤
亲 有 求 行 勿 缓
衣 食 住 想 周 全
亲 有 疾 送 医 院
昼 夜 伺 守 床 前
父 母 老 别 游 远
出 必 告 返 必 见
远 出 差 常 思 念
打 电 话 问 寒 暖
节 假 日 回 家 看
同 娱 乐 共 进 餐
亲 有 过 务 苦 谏者燃森
常 沟 通 多 包 涵
亲 爱 我 孝 当 然
亲 恶 我 孝 必 贤
厚 瞻 养 薄 祭 奠
享 康 乐 度 晚 年
切 莫 当 忤 逆 汉
不 行 孝 世 人 嫌
祝 福 篇
行 孝 道 积 德 善
福 如 海 寿 比 山
家 兴 旺 国 泰 安
三 口 人 小 家 甜
三 同 堂 合 家 欢
四 二 一 心 相 连
富 贵 花 锦 上 添
人 参 果 结 满 园
传 家 宝 藏 万 年
后 记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孝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施公民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创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内容。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千千段指万万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我撰写了这个《孝敬父母新三字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瑕疵在所难免,仅供参阅,敬请包涵首亩!
8. 三字经中写孝顺的句子
三字经中写孝顺的句子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直。
9. 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版友,以便从他们那权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以上是全部提到孝悌的文字,其实具体地就是“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这一句
10. 三字经中孝敬父母句子是哪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