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阳节因为什么赏菊
我们都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古代文人墨客都会写很多关于重阳的诗句,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被后人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也是写的重阳。大家都知道重阳赏菊,但是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肯定很多人不知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重阳节是每年菊花开的最茂盛的时候,这时候观赏菊花是最好不过了。菊花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赏菊一直延续至今。重阳赏菊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因为爱菊出名,后人想要达到陶渊明的境界所以也开始赏菊饮酒了。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6、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2. 重阳节赏菊因何而来,从何时而起
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他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中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
此时,他就摊煎饼、烧菊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有一天,他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菊花有情,不负陶公心,到九月九日那天,菊花果真争妍斗奇地一齐盛开了。
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赋,令人心醉。此后,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于是,重阳赏菊的习惯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3.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你知道重阳节赏菊的来历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重阳节赏菊的来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重阳节赏菊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姑娘又继续在梦中介绍种植菊花的方法。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重阳节菊花功效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有清热明目之效,在我国馔历史悠久,唐元结在《菊谱记》中就记载:“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
《御香缥缈录》中更八卦披露:慈禧爱吃白菊花美容。而且菊花做菜用途广,焖、蒸、煮、炒、烧、拌都有,还可切丝入馅,如做成菊花酥饼和菊花饺等。其中按颜色分菊花入肴多用黄、白菊,若按品种分,则杭白菊、黄山贡菊等都是上品。
菊花入膳,除了增添馥郁花香外,还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外散肌表之风热,内清肺肝之火热,但药力和缓,安全无毒。全国不少地方均有闻名遐迩的菜式,如广州的腊肉菊花饼、菊花羹,杭州的菊花咕老肉、菊花烩三丝等。在中山,历史上更是有炮制菊花宴的传统。
猜你喜欢:
1. 重阳节赏菊由来
2. 重阳节为什么赏菊花
3. 重阳节相关介绍
4.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5.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4. 古代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古代重阳节赏菊花的原因如下:
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古代重阳节的其它习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2、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5、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4)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扩展阅读:
古代重阳节赏菊的诗句:
《重阳席上赋白菊》
作者: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5.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
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6. 关于重阳节赏菊的由来
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是该节日的传统习俗。至于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呢?网我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重阳节赏菊的由来——时令赏花
当然还有一点,9月9,赏花好时节。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重阳节赏菊由来
重阳节赏菊的由来——对气节的赏识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梅兰竹菊为君子,而重阳节赏菊也代表拜访君子,古代有送菊花给长辈,表示对一个人的尊敬。毕竟菊代表一种气节。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相关阅读:重阳节祝福语推荐
1. 在此重阳佳节之际,为您送出我最真的问候,希望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生活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2. 秋菊绽放花妩媚,香气四溢重阳来;徒步登高身体健,一览四方心舒畅;迎风吹面精神抖,意气风发头脑清;信手采摘一茱萸,鸿运当头不可挡;一触即发送祝福,礼轻谊重暖你心;祝你重阳乐开怀,神采飞扬享幸福!
3. 酿一杯思念的酒,摘一片鸿雁的羽,添一缕菊花的香,在重阳的时候送到你手中,让弥漫着祝福的芬芳,飘逸出幸福的味道,带给你无限好运和快乐。
4. 落叶黄,秋雨凉,勤苦奔波日子忙;朋友意,比秋长,粘帖快乐和清爽;心清爽,颜清爽,美丽魅力齐荡漾;祝福短,情谊长:祝神采飞扬!
5. 老人是都宝,我们保护好!多加问候注意关怀,多加衣服注意防寒,多加体贴注意温暖,多加细心注意照看!重阳快到了,祝老人健康,也祝您重阳快乐!
6. 菊花台,香满怀,思念排成排;雁南归,茱萸飞,友情堆成堆;重阳节,遥望月,祝福白如雪:好运不绝,成功不缺,幸福快乐永不歇。
7. 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祝重阳节快乐!
8. 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你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你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9. 风是我 *** 的号角,雨是我昂扬的战鼓,月亮代表我真诚的心声,太阳代表我燃烧的热情。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地,我的祝福如影随行!
10. 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则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秋天的成熟和坦率。重阳节快乐!
11. 人们尽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却不能超过他的智力。老人们,重阳节快乐!
12. 友谊之花我向一切至诚的人奉献,爱情的甜果我只与你一人分享。无需千言万语,无需海誓山盟;只要记住――两颗心撞击出火花的那一瞬间!
13.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14. 蓝天作信封,白云作信纸,流星是我的特快专递。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细雨洗去你疲惫的汗迹,送你彩虹通向梦想之旅,祝你重阳节快乐!
15. 空调冷却不了青春的火焰,彩电演绎不了年青的色彩,MP3播放不了青春的音色,电影远比不上生命的精彩,简讯却能寄托我真诚的祝福:重阳节快乐!
7. 在重阳节赏菊,因何而来又是从何时而起呢
古代重阳节赏菊的原因如下:赏菊习俗源于菊花文化。菊花是一种天然的花。因其五彩缤纷的色彩和傲霜的盛开,形成了崇尚菊花、赞美菊花的菊花文化。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节。
喝菊花酒也是旧时代流行的习俗。一般来说,菊花酒是用菊花和小米制成的,汉代就出现了。古人认为菊花酒有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的功效。
8.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和菊崇拜。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神奇药效而受到崇拜,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翻阅史册,历代赞菊颂菊之诗篇多达千余首,既赞美它的绚丽多彩,更颂扬它傲霜绽放所展现的那种不畏秋风寒霜的精神。正是在这种年复一年赏菊赞菊的文化熏陶中,中华民族养成了不畏强暴和不惧困难、敢于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强敌的品格,敢于担当和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重阳节还要饮菊花酒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文明网-登高望远话重阳探析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9. 为什么九月九要看菊花
复杂的话我不说,自己文字来给你答案吧!九九是重阳节,要登高登山,广东这边就叫拜山,去拜山当然要带菊花啊,菊花就是送给故人的花!
10.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重阳节 在中国的历史 文化 上,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许多的文化,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赏菊花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欢迎阅读!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源于菊文化
重阳节时,正值深秋,万木萧瑟,菊花凌霜飘逸,有世外隐士的风范,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此后,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古往今来,咏菊的诗词、 文章 数不胜数,故重阳节赏菊,有品味菊文化的含义在里面。
源于菊花花期
重阳节的时候,正值深秋,正是菊花的花期,是全年中最佳的赏菊时期,重阳节做为传统节日,自古就有在重阳节时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赏菊花,还具有一定的传承 传统文化 和习俗的含义在里面。
源于长寿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长寿,重阳节是一个表示敬老感恩的节日,在重阳节的时候和父母或者长辈一起赏菊花是一件可以加深亲子感情的事情,而且,在不少家庭还会有重阳节买菊花盆栽的习惯,菊花好打理,生命力旺盛,而且有长寿的寓意,送给家人再合适不过了。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把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关爱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老龄化社会中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相关文章: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和插茱萸 重阳节习俗介绍
★ 九月九日重阳节赏菊花是为什么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 九九重阳节赏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 重阳节赏菊花的意义
★ 重阳节赏菊的意义
★ 重阳节赏菊的原因及寓意
★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