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阳节主要活动和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主要活动和意义是食重阳糕敬老人、赏菊祈福长寿、祭祀扫墓祈福。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在这一时期,重阳节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祷风调雨顺的意义。
重阳节说明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因 “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其中,可能就有你我白发苍苍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今天重阳,一起许个愿,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外出游玩,防雨防冻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但是今天出门游玩可要注意,受台风“艾利”外围环流及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福建中南部、广东东部和台湾等地有中雨或大雨,其中,福建东南沿海、广东东部、台湾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局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12日之前,北方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气温偏低3~6℃。
重阳习俗,不只登高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佩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美食,传统地道
饮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中医证明,菊花药性甘寒微苦,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酒虽达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此外,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阳节时人们品尝享用的佳品。
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劳七伤。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收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
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
重阳时节,这样养生
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避风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适当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子女们应多跟父母唠嗑,多交流。
重阳佳节,吟诗抒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我们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节日,而重阳节就是其中一个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赏菊花
从古至今菊花品种繁多,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古时候人们常常会举办大型的菊展;而秋天有时菊花的应季,这时候正值重阳节,与重阳关系深厚,所以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登高望远
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其实就是说这一天人们会登高山、登高塔进行祈福或者是秋游活动,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沿袭至今登高仍然是重阳节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佩茱萸
其次就是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要知道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因为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史料记载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敬老节是重阳节吗
是的。
重阳节是我国一项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又被称为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等,所以说敬老节就是也是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晒秋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于“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于是有了九九重阳节这一说法。
重阳节会冷吗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首先要知道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天,阳历通常是每年的10月份左右,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温差是比较大的,再加上重阳节到来时已经是深秋季节,这时候周围早晚的温差是比较大的,其中南方与北方温差可以达到1-30度左右。
再加上很有可能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的一年,所以天气有可能是比较冷的,但实际的天气状况还需要结合实际而定,不能以偏概全。
重阳节天气一般怎么样
已经是深秋,根据往年的温度推算,十月温度在10-20度之间,这时候天气是表凉的,尤其是早晚的温差,其次就是南北方温度差异大,有些北方地区甚至于已经开始飘雪,而南方地区还是阳光明媚。
这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温度进行保暖,避免出现受寒感冒等身体不适症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过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代表着日月并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时候可以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文化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经过时间沉淀,到后来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以及爱老等内涵,蕴含着传统文化以及内涵,应该被人们深深铭记的,具有不可撼动的永恒意义。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
1、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是非常必须的,可以帮助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2、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寓意着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以及代替登高的意思,是重阳节的一种特色食物。
3、辞青
重阳节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辞青,被人们称作踏青,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
重阳节又被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被称作敬老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七月半并称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具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晒秋、放纸鸢等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名言
1、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3、子女对父母有供养扶助的义务。——佚名
4、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5、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6、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佚名
11、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旁,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佚名
12、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常常是有缺点的人。——马卡连柯
13、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孟子
14、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当有他的夜曲。——康德
15、老来受尊重,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4. 九九重阳节内容是什么
九九重阳节内容: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习俗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5. 九九重阳节习俗
九九重阳节习俗如下:
1、佩茱萸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以驱邪求吉。古代人们习惯在重阳节这天,“折茱萸房,以插头”说是可以抵御初寒。
2、喝菊花酒
重阳佳节汉族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3、放风筝
风筝又名纸鸢、鹞子。自古相传,重阳时有放风筝的习俗。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放风筝呢?据史料中记载与古诗的描述,北方人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时节,而南方人则多集中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时,福州也因此一直保留着重阳时一定要登高放风筝的民俗活动。
4、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民间在重阳节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6. 九九重阳节的内容 九九重阳节的内容介绍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2、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7.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会于重阳登高。拘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简介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8.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重阳的习俗有哪些
在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比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大年初一是春节,而且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典型的中秋节就是观赏月亮和吃月饼,而春节就是阖家团圆,吃团圆饭的节日。那么对于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国家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呢?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当然还有处在异乡的人们思念自己的亲人和好友。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吃羊肉面,因为“羊”与“阳”是谐音,而且面也是要吃白色的,因为“白”与“百”也有一些含义,把“百”去掉上面的“一”就相当于是九十九的意思,而且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样的话就代表重阳节的意思。而且羊肉也比较适合老人,营养价值也高,口感比猪肉或者牛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