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关于重阳节的书有哪些

关于重阳节的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8 08:49:35

重阳节,在哪部书中说道他的由来的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② 关于重阳节主题的绘本故事书单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或许都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们用一切来爱着你,从来不怕宠坏了你。给你做了好吃的,TA在一旁慈祥地看着你狼吞虎咽,你吃得满头大汗,他们爬满皱纹的脸就会荡起一层层的微笑;你做了坏事,害怕爸爸妈妈的巴掌,那么,他们的怀里便是最好的避风港,躲进去了就平安无事......

当你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想要像他们曾经爱我们一样爱他们时,他们早已老去或者早已离去,不肯再给我们一点点回报他们的机会......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或美丽或惊心动魄的传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阅读绘本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格子酱特意找来一些有关重阳节主题的故事,可以发给家长,请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共同阅读哦。

《奶奶不认识我了》

适合3岁以上

主题词:亲情感恩

尼尔斯和奶奶感情非常好,但是最近奶奶有些奇怪,有时甚至不认识尼尔斯了!他们曾在一起做过好多事情,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尼尔斯和爸爸妈妈一起试图帮奶奶找回记忆,而且尼尔斯知道,无论奶奶是否认识他,他都永远爱她,守候在她身边。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适读年龄:4-7岁亲子阅读 7岁以上自主阅读

主题词:亲情感恩 生命教育

这是一个温馨、温情的好故事,这本书可以让孩子懂得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将来某日直面生离死别时,不至于产生恐惧心理。曾外婆的粉红蝴蝶结发带是一个亮点,一个标志性饰品,当她活着的时候,红发带一刻都未曾离开她的白发,当她仙逝,蝴蝶结落在空寂的屋角,好似蝴蝶飞累了停歇下来了,这就是大师的画作,每个细节都值得回味。这本书尤其适合几辈人共同生活的小读者阅读,让孩子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珍惜亲情的可贵,相信就是作者想传达的那一份情感。关于亲情、关于老人的主题绘本不胜枚举,正如我们对老人的爱,如涓涓的溪水源远流长。阅读的力量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认识或者懂得什么,在润物无声中,让这些优秀的绘本故事化作涓涓细流,培养孩子的美好情感,带给孩子健康的滋养,他们的人生,将会因为丰富和善良而与众不同。和孩子一起,把这些美好的故事也讲述给身边的“老小孩儿”们听吧!

《奶奶的护身符》

适读年龄:5-12岁亲子阅读 12岁以上自主阅读

主题词:亲情-感恩-守护-成长

奶奶到山上给孙子求了一张平安符,符上写着:“五百罗汉交通平安”。从此,五百个罗汉总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小男孩。慢慢地,罗汉们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长成了少年,他独自坐火车到远方去的时候,列车失事了,仅剩的一位罗汉摇摇欲坠,少年抱起罗汉冲出车外。罗汉最终却化为灰烬飘上了天空……少年将护身符解下,用手细细抚摸。他遥望远方天色的光亮,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

《我家有个外星人》

适读年龄:3-7岁亲子阅读 8岁以上自主阅读

主题词:亲情-感恩-人际关系

这是一本谜语故事书。脸上戴着两个像轮子一样的东西,身子简直就是用玩具拼出来的,用三条腿走路。他是外星人吗?脸蛋光滑得像奶油,身子柔软得像橡胶,还能用手走路。他是怪物吗.....孙子和爷爷,他们分别行走在生命的起点和归途,相隔甚远。但是,有一条纽带把他们连接在一起。这条纽带,让他们慢慢靠近,彼此照应,相互需要;这条纽带,让他们反观生命的天真,展望生命的辽远:“我也曾经是个小怪物”,“有一天我也会变成外星人”;这条纽带,让过去和将来融会贯通。哦,真正的谜底,是一条纽带呀。这条纽带,就是血脉亲情。

《会飞的抱抱》

适读年龄:3-7岁亲子阅读 8岁以上自主阅读

主题词:亲情、爱、传递

小猪阿文突发奇想,想送一个“很大的抱抱”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千里之外的奶奶。他和妈妈来到邮局,告诉工作人员倪先生说:“我要寄一个大大的拥抱给我的奶奶”,在妈妈帮助阿文写完奶奶家的地址后,小猪阿文给了倪先生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嘱咐说:“你把抱抱给邮差的时候,就要像这个抱抱一样大哦!” 然后,借着“抱抱”这份特殊邮件的传递,每个环节的邮差都拥抱了彼此。终于当“抱抱”寄到了奶奶家,奶奶很高兴,决定让邮差再寄一份特殊的礼物给阿文,这个同样特殊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在抱抱传递的过程中,邮差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外公的旅程》

读年龄:7-10岁亲子阅读 10岁以上自主阅读

主题词:乡愁、关爱、回忆

宽广的大洋,壮观的沙漠,喧嚣的城市……他爱这个全新的国家里的一切,在这里安家落户,却在女儿长大后开始思念大洋彼岸的故乡;他怀着乡愁回到祖国,重新看到了故乡的群山和河流,却又怀念起异国他乡的一草一木。多年以后,他的外孙也踏上了他曾经走过的旅途,理解了他当年的情怀。著名日裔美籍绘本作家艾伦·塞伊通过对外公在日美两国生活的回忆,讲述了自己家庭中独有的跨文化经验。本书的文字饱含深情、感人至深;画面精致而温暖,宛如一帧帧写满历史与回忆的老照片。

《亲爱的狼爷爷》

适合3岁以上

主题词:亲情、爱

我的爷爷常常待在屋顶的房间,忙啊忙,忙个不停。要不,他就呆呆地坐着,思念我去世的奶奶。可是,每当我遇上解决不了的事,爷爷总有足够的办法帮助我。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马戏团待过,做过淘金师傅,学过厨师,开过飞机,还当过海盗……不管怎么说,我亲爱的狼爷爷,我会永远陪在他身边。

《爷爷一定有办法》

适读年龄:3-6岁亲子阅读 7岁以上自主阅读

主题词:亲情、感恩、爱、成长

一个充满智慧的老爷爷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它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

重阳节快到了,在这个属于老人的节日里,请和孩子们一起,从温馨的绘本故事中,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曾经爱我们给予他们关心,这既是责任,也是幸福。愿大家珍惜与老人共度的时光,让爱与时俱进!

③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国有四大传统祭祀节日是,分别是:除夕、清明、盂兰盆会和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为何会成为民间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与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有关。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吕氏春秋-古秋纪》中古书谈到: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还有:”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从这些古书记载的内容来看,古人在农历的9月9日重阳节,会用秋季丰收时的庄稼和果实等,举行祭祀天帝、祭奠祖宗等活动。


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重阳节无论从月、日来讲,都为老阳之数,不吉利;二是感恩的心情,在秋收成熟的季节后,人们到山中采集果子、药材等果实,称为“小秋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

综上可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民间百姓,都对九九重阳节祭祀活动特别重视,主要目的都是为辟邪求吉、祈盼长寿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文献:《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中国传统文化》等;

④ 关于重阳节的介绍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下面我就告诉你关于重阳节的介绍,一起看看吧!
关于重阳节的介绍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在吕不韦所编书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农民在九月份丰收之时有着祭天祭祖的活动,这被誉为前身,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九月九日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的可以让人长寿的说法,之后还要九月九日大家一起去野外喝酒的说法,这些活动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重阳节的前身,在汉代时以及有了基础,而重阳节有记载则是在三国时期才正式出现,唐代时才正式被定为一个节日,从唐开始,无论贵贱,无论皇室还是平民,都一起享受重阳节。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

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

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猜你喜欢:

1. 重阳节相关介绍

2. 关于重阳节吃羊肉的习俗

3. 九九重阳节介绍

4. 重阳节的习俗有关知识

⑤ 有没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给孩子普及知识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比如说端午节讲屈原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告诉孩子节日的民俗习惯,吃粽子的起源

⑥ 重阳节之名来源于哪本书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之名最早出自《易经》。书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6)关于重阳节的书有哪些扩展阅读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⑦ 关于重阳节诗句经典古诗

重阳节 是古代重要的节日,“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的关于重阳节诗句经典古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重阳节的经典诗句

1.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 南宋·陆游

2.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 寒露 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严维

3.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 唐·杜甫

4. 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白衣去后。闲却持杯手。一笑相逢,落帽年时友。群知否。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点绛唇 重阳》 元·李俊明

5.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6.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7.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8. 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风撦红蕉仍换叶,雨淋黄菊不成香。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唐·皮日休

9.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只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重阳》 南宋·文天祥

10. 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九日》 唐·李群玉

11.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12.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13. 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又是江南离别处,烟寒吹雁不成行。《有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句》 宋·方岳

14. 老去登临兴未删,便乘小艇放溪湾。高原水浅苗初出,密树霜浓叶渐斑。《九日放舟山塘》 清·施何牧

15.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16. 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秋夜》 南宋·陆游

17. 老怀多感惊佳节,病骨宜寒喜薄霜。玉脍齑中橙尚绿,彩猫糕上菊初黄。几年虚负登高兴,何许重寻落帽狂?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壬子九日登山小酌》 南宋·陆游

18. 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时。但忆社醅挼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山川信美吾庐远,天地无情客鬓衰。佳日掩门君莫笑,病来纱帽不禁吹。《夔州重阳》 南宋·陆游

19.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重阳》 唐·司空图

20.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九日》 唐·王勃

21. 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九日》 北宋·王安石

22.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九日与陆处士羽 饮茶 》 唐·皎然

23.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漂泊》 唐·郑谷

24.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九日田舍》 唐·钱起

25.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26.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27.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 唐·杨衡

28.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唐·司空图

29.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唐·崔曙

30. 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九日杂咏》 清·赵与楩

31. 凤去台空,庭叶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列岫迢迢供远目,晴空荡荡容长袖。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天亦老,山应瘦。时易失,欢难久。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满江红》 宋·陈纪

32.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九日家中》 宋·陈与义

33. 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至正戊戌九日感怀》 元·叶顒

34.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35.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3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37.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九日贾明府见访》 唐·戎昱

38.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39.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40.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41. 池馆隳催古榭荒.此廷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热,蟹螯充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九日小阁》 宋·韩琦

42. 粲粲黄花手自持,登高聊答此佳时。纤云不作看山祟,斗酒聊宽去国思。落日楼台频徙倚,西风鼓笛倍凄悲。彭城戏马平生意,强为巴歌一解颐。《重九会饮万景楼》南宋·陆游

43.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44.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九日小疾不出》 南宋·陆游

45.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46.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重阳四首之四》 唐·司空图

47.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唐·白居易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2、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3、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九日雨中》

4、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重阳阻雨》

5、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丁巳重阳》

6、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7、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重阳感怀》

8、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9、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0、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1、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12、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九日醉吟》

13、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重阳日有作》

14、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15、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16、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17、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18、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

19、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

20、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21、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九月九日望蜀台》

22、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23、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2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

2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26、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 重阳》

27、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九日登高》

28、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闰九月九日独饮》

2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31、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32、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33、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 白露 洁,菊散黄金丛。《重阳日即事》

3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35、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3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3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8、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39、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40、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

41、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月九日》

4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荫》

43、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

44、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45、高唯北望,菊助可□明。《浙上重阳》

46、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47、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4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九月九重阳节的诗词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_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_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_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汉】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客中九日

【明】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关于重阳节诗句经典古诗相关 文章 :

★ 有关重阳节的经典诗句

★ 九月九日重阳节经典古诗十篇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五首

★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名句

★ 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二十篇精选

★ 关于重阳的古诗大全

★ 写重阳节的古诗

⑧ 《重阳花糕》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什么

描写思路:开头先描述《重阳花糕》的故事类型,之后要写关于重阳花糕对作者的故事,最后写对《重阳花糕》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以及其存在的寄托。

《重阳花糕》是一部散文集,《重阳花糕》主要描写了重阳花糕的来历,以及重阳花糕对其母亲和家人产生的一系列故事,在文中,表达父母孝心的内容为无须父母迎候,做子女的这一天提一盒重阳花糕主动上门,让爱成为一个连在一起的圆,彼此循环,其乐融融。让我们明白了重阳花糕不仅是一种传统食物,更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象征。

(8)关于重阳节的书有哪些扩展阅读:

《重阳花糕》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文中只要描写了家庭父母的关爱。文中强调重阳节是敬老节,特别讲究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在老北京,这一天,特别彰显的是长辈对下一代尤其是女儿的关爱。

也表达了在重阳这一天长辈和晚辈团聚,真的是日月并阳,好事成双。那么,重阳节,其实也就是爱的节日。从侧面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多繁忙,也要多多看望父母,尽孝心。

⑨ 重阳溯源有哪些

重阳一词,据说是与《易经》中的“以阳爻为九”有关。以九为阳,两九相重即为重阳,故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还有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称呼。这些称呼,均由九月九日举行的节日活动而得名。

重阳节的起源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屈原《远游》诗中就有咏重阳的诗句。晋朝著名道士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一书中记载:西汉初年,皇宫中就有“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在唐朝时被朝廷确立为法定节日,官方正式宣告重阳节为“三令节”之一。

重阳节成为法定节日后,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宋朝,重阳节活动已经遍及全国,成为广泛流行的重要节日。明朝的重阳节活动依然盛行,明人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一书对此有详细记载。

重阳节的节日习俗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重阳节登高习俗始于汉朝,到唐朝时广泛盛行。唐诗中有很多描写重阳节登高的诗句,最为今人所熟知的是王维所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外,还有李白的“九日天气晴 登高无秋云”,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月生夕风。”等等。

重阳节赏菊之习俗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晋朝时,重阳赏菊之风已十分盛行,如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至今脍炙人口。唐朝时,重阳赏菊之风大盛,如王维《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诗:“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直称重阳节为菊花节。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描写了贾府重阳节期间赏菊吃螃蟹的情形。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晋朝道士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一书中就有记载。唐朝王维的著名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使这种古代重阳节习俗为今人所熟悉。古人认为插茱萸或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茱萸其实是一味中草药,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驱寒解毒。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在古代非常流行。晋朝道士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记有菊花酒的酿制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重阳节饮菊花酒能延年益寿。《风土记》中说:“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而道书《神仙传》则说:“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乃得仙。”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起源很早,到宋朝时正式称为“重阳糕”。“糕”字

阅读全文

与关于重阳节的书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玖姿中老年人短袖上衣 浏览:786
哪些东西可用于hiv抗体检 浏览:693
为什么我不喜欢养父母 浏览:203
上海抗议养老金并轨 浏览:191
父母无能力交社保怎么办 浏览:189
天津老年公寓咨询电话 浏览:470
关于孝顺的短故事 浏览:356
老年人腿困是怎么回事 浏览:871
军人养老保险60岁以后给多少 浏览:647
父母职业个体工作单位怎么填 浏览:231
养老保险单子怎么算 浏览:11
易县养老保险到期怎么办理 浏览:15
乐山养老保险用什么软件 浏览:929
重阳节插什么 浏览:21
什么体检需要等一周 浏览:372
海淀入职体检怎么办 浏览:340
八零后能一次交够养老保险吗 浏览:903
减肥不想多吃怎么跟父母说 浏览:385
人社部2019年退休年龄方案 浏览:339
撞到老人跑后怎么办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