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重阳节香港放假吗 2020年重阳香港怎么放假的
导读: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各地都很热闹,大家相约一起去爬山,一起赏菊花喝菊花酒等,还有人回家陪伴父母,让父母度过一个高兴的节日。那么,2020重阳节香港放假吗?2020年重阳香港怎么放假的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重阳节香港放假,因为重阳节是香港的法定节假日,所以会安排假期时间。
香港人过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国人凭吊先人、敬老尊贤的传统节日。据说,登高这个习俗源自汉代(公元前202至公元220xx年),当时有一位相士对乡民桓景说,在农历九月初九,他必须携带家眷到乡郊的最高处暂避灾祸。结果整座村落经历了一场浩劫,而他却因为登山而幸免于难。自此,人们效法登高之举,成为习俗。
如今,在重阳节当天,有些香港人会举家带着香烛果品和糕点登高扫墓;也有些市民会趁着秋高气爽之际登高去。在重阳节到来香港,您也可以趁着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到香港各处的郊野去登山远足,享受香港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据史料记载,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廖族时至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不过,在参与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资料记载,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各地的重阳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广西】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至今。
【福建】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海南】海南过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插茱萸、送“重阳糕”、“赶山猫”、洗艾叶水等习俗。
【江苏】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市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近年上海市杨浦区开展“欢乐在重阳”敬老爱老系列活动。
【港澳】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广东】广州过重阳节,民众登白云山,赏秋、健身。吴川地过重阳节,享宴高会,摆敬老宴。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阳江市过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纸鸢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㈡ 重阳拜山的风俗,广东重阳节拜山
1.重阳扫墓祭祖的,有广西陆川、玉林、贵港一带的客家人、福建莆仙人、台湾东庄里钟氏、饶氏族人,甚至有部分新加坡华人。
2.深圳下沙黄氏族人、香港新界廖氏族人是春秋二祭,春祭拜祠堂,秋祭拜祖墓、祠堂。
3. 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风俗。
4.重阳到,香港市民或举家登高,或扫墓祭祖。
5.由于香港的主要墓园都在山上,扫墓的同时也实现了登高,颇切合时节。
6. 这些扫墓人士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带上丰富的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
7.许多香港人扫完墓、看望过先人之后,再举家带上吃喝,去野外郊游。
8.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别拥挤。
9. 据史料记载,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
10.廖族时至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
11.不过,在参和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12. 资料记载,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13. 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
14.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㈢ 10月14号香港什么节日
重阳节
中新社香港10月14日电(记者张晓曦)今年10月1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香港的公众假期。强烈热带风暴“圆规”离港,不少香港市民都选择在重阳节外出,或前往坟场祭拜故人,或逛街、聚餐,享受难得的休闲假日。
㈣ 香港重阳节放假多少天
香港重阳节放假一天。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4)香港怎么过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古人在重阳节前后几天制作的松糕称作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㈤ 香港过重阳节吗
是的,重阳是香港的法定假日,俗称红日。
㈥ 九九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看香港重阳节都干嘛呢
香港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开埠以来,节日一般依据华人风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阳放假,顺理成章作为秋祭,故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风俗。
重阳到,香港市民或举家登高,或扫墓祭祖。由于香港的主要墓园都在山上,扫墓的同时也实现了登高,颇切合时节。
在重阳节前几日,香港市民就陆续开始扫墓,特区政府也提前公布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并提醒市民注意防火。
这些扫墓人士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带上丰富的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
许多香港人扫完墓、看望过先人之后,再举家带上吃喝,去野外郊游。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别拥挤。
重阳祭祖习俗源于原居民
据史料记载,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廖族时至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不过,在参与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㈦ 香港重阳节放假吗
重阳节是香港的公众假期,放假一天。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回”。汉中叶以后的儒答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㈧ 香港中国银行重阳放假
香港中国银行重阳放假。因为重阳节是香港的公众假期,放假一天。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㈨ 香港的节日庆典
楼主, 在我们香港里, 真真正正属於香港的节日, 就只有17个, 当中不包括什麼圣诞节, 复活节, 妇女节, 父亲节, 母亲节, 儿童节, 情人节或万圣节
1) 中国新年(正月初一 )
农历新年是最隆重、热闹的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在香港,除了代代相传的过年习俗外,还有喜气洋洋的贺岁活动,打造全球其中一个最盛大的新春庆典!热闹喧天的年宵花市、璀璨华丽的夜间花车巡游、气势磅礴的烟花汇演、紧张刺激的体育赛事和一连串精采盛事,於农历新年期间逐一登场,让您全情体验香港的节日特色和生活文化!
2) 车公诞(正月初一)
车公据说是古代一位解救沙田瘟疫的宋朝大将军。善信每逢农历新年年初二及三,都会到车公庙拜祭,祈福许愿。
3) 元宵节(正月初十五)
参加元宵彩灯会,您在欣赏花灯之馀,可同时感受中国情人节的浪漫气氛。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传统花灯。到了晚上,一家人或成双成对的小情侣,更会到灯会猜猜灯谜,庆祝一番。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每年都会在不同地方举行元宵彩灯晚会,为不少热恋男女缔造良辰美景。
4) 清明节(农历三月)
在数千年前,拜祭祖先已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那天,孝子贤孙会前往先人的墓前拜祭,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大部分公共交通都可到达各区坟地,港铁更有特别的加班服务安排,以疏导前往新界扫墓的人潮。若您当天的行程途经扫墓路线,请预留多点交通时间。
5) 天后诞(三月二十三日)
天后是香港渔民的守护神,每年的天后诞辰日,香港各区的天后庙均有庆祝活动。渔民为了祈求平安、风调雨顺和满载而归,会将渔船粉饰得鲜豔多彩,浩浩荡荡地驶至西贡大庙湾,酬神上香;在元朗大球场,还有巡游和舞狮表演等。
6) 长洲太平清醮(四月初八)
太平清醮乃一个别具道地色彩的传统节日,每年在长洲岛上,居民都大肆庆祝。
盛典的焦点是北帝庙前三个用竹棚搭成、挂满平安包的包山。会景巡游是节庆的高潮,飘色、醒狮及麒麟队在岛上巡游,小孩装扮成古今人物或传说中的角色,站在支架上,穿梭大小街道。因为包山的缘故,故太平清醮又名「包山节」。
关於这个每年吸引众多旅客参观的节日,究其起源,有说是几百年前,岛上曾有瘟疫,所以居民就扮成神祇在长洲的大街上游行,驱赶瘟神;另一个说法,则指太平清醮是一年一度的斋醮活动。
庆典长达一星期,当所有祭祀都完成後,最後一个项目就是「抢包山」活动。一声号令後,参赛者就会爬上包山,尽他们的所能抢夺包子,而抢到的包子会分派给其他居民。「抢包山」活动自1978年停办後
,在2005年起恢复举行,现在旅客便有
机会再次亲睹这项特色盛事。
7) 佛诞(四月初八)
佛诞,又称「浴佛节」,当天,香港主要的佛教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拥有全世界最高户外青铜坐佛的大屿山宝莲禅寺,是顶礼膜拜的重地之一,善信可参与浴佛仪式,及享用美味斋菜。而在部份其他寺庙,亦有类似的盛大庆祝典礼。
旅客如於佛诞期间访港,可亲临宝莲禅寺,一睹庄严的浴佛仪式等庆祝活动,并顺道游览岛上的主要景点。
8) 谭公诞(四月初八)
谭公是另一位海上的守护神,为渔民带来平安与喜乐。庆典仪式与天后诞相似,渔民多向谭公祈求未来一年平安、丰收。
9) 端午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不单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庆,还可说是一个热闹的体育盛会!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臣屈原的节日。在2,000多年前,他为了力谏君主而自溺於汨罗江。传说乡民为了拯救屈原的身体,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糭子投进江中,以免鱼虾啄食屈原的身体。自此以後,赛龙舟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前後,香港多个沿海地区都会奉行传统习俗,举行龙舟竞渡活动。这项充满民间色彩的节庆,近年已发展为国际化的体育运动,令赛事更具观赏趣味。由渔民、体育会或私人机构组成的龙舟队伍,事前均积极备战,斗志高昂,加上赛事本身热闹喧嚣,充满节日气氛,例必吸引大批市民和旅客前往凑热闹。
一艘龙舟的长度可达10米,能乘载20至22名健儿,舟上刻有精巧的图案,并有栩栩如生的龙头和龙尾。
端午节期间,本地市民都喜欢品尝应节糭子。不少市民亦会趁此机会畅泳於碧波之中,泡泡寓意吉祥的「龙舟水」,藉此感受节日的气氛。
10) 关帝诞(六月二十四日)
关帝是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的历史人物,是正义和忠烈的象徵。
位於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是19世纪的建筑物,主要供奉文昌帝(文帝)和关帝(武帝),其神像有长亮不熄的灯笼高照。
11) 乞巧节(七月初七)
女孩子及年轻爱侣,都十分重视寓意爱情的七姐诞(又称「乞巧节」)。
七夕的故事众说纷纭,其中一个传说,源自1,500年前的中国神话,据说拥有六位姊姊的织女,年年月月躲在织布房内独自织布,楚楚可怜。她的父亲玉皇大帝不忍女儿孤苦一人,故允许她横渡银河下嫁牛郎。
由於织女婚後忽略了自己的织布工作,玉帝龙颜大怒,下令要她回家工作,并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探望丈夫一次,二人在银河相会。
在膜拜仪式中,年轻的女士会准备祭品,拜祭天上两颗代表着织女与牛郎的星星;而七姐诞的祭品,一般都以水果为主,线香及檀香亦不可少。如您适值於这段时间到香港旅游,不妨到湾仔宝云道的姻缘石参拜,祈求天赐良缘。
12) 盂兰节(七月十五日)
在香港俗称为「鬼节」,传说农历七月鬼魂可以来到人间,部份地区市民会在路边焚烧冥纸香烛超渡游魂,以超渡这些鬼魂。
13)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人月两团圆的好日子。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共进晚餐後,便会带备月饼和水果出外赏月,提着灯笼的小孩子显得格外兴奋!灯笼的款式繁多,除了传统的动物造型外,还有卡通人物、飞机、火箭等,而使用灯泡的现代化灯笼更备受小朋友欢迎。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中秋彩灯晚会,热闹非常!
根据传统习俗,每年中秋节前後,即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一连三晚,铜锣湾大坑居民会在区内多条大街小巷,舞动一条蜿蜒曲折、长达67米的火龙。景象夺目,蔚为奇观。
这条由百多人舞动的火龙,将游走於莲花宫、浣纱街、安庶庇街、新村街、布朗街和华伦街一带。舞毕,居民会拔下火龙身上的线香,然後分派予围观者,据说取得线香的人士可因此沾上好运。
相传舞火龙的习俗,约100年前源自大坑区的一场瘟疫。当时居民饱受疫症、台风及其他灾祸之苦,为了驱赶这些灾害,中秋节期间,村民以珍珠草织成长龙,在龙身插满线香,一边烧鞭炮,一边舞动火龙,三天三夜後,灾祸真的绝迹;从此以後,这项一年一度的活动奉行至今,成为了本地的一项风俗,名声更流传海外。
14) 猴王诞(八月十六日)
猴王诞以《西游记》的孙悟空为主角。香港猴王庙位於九龙的秀茂坪,昔日每逢猴王诞便会有盛大的活动,声称被猴王附身的乩童会作出赤足走火炭和攀刀梯等表演,代表猴王降乩接收信众的祝贺。
15) 孔圣诞(八月二十七日)
香港的儒家信众,视孔圣诞为重要节日。
孔子是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始创人,他以五德︰仁、义、礼、智、信,作为修身自省的信条。
16)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中国人凭吊先人、敬老尊贤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名秋祭,当日,举家上下都会携同香烛果品和糕点登山扫墓,「糕」是取其谐音,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重阳节秋高气爽,亦是登高远足的好日子。据说此习俗起源可追溯至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当时有一位相士对桓景说,在农历的九月九日,他必须携同家眷到乡郊的最高处暂避灾祸。桓景言听计从,举家登山避难,结果在回家的途中,他发现整条乡村经历了一场浩劫,家禽家畜无一幸免。自此,人们效法登高之举,成为习俗。
17) 冬至(农历十一月)
对中国人来说,除了农历新年外,冬至可说是最受注重的传统节日。冬至是指一年之中,晚间时间最长的一天。根据中国传统,农民及渔夫在秋收後,都会将食物储存以度过严寒的冬天。在这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提早归家,共聚天伦,好好吃一顿丰富晚饭应节。
这个节日起源於中国人的阴、阳观念。阴、阳象徵生命的平衡与协调,中国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冬至当日,我们将稍为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庆祝冬至的来临。市民会穿上漂亮的衣裳及探访亲友并送上礼物,然後大家一起在漫漫长夜细尝佳肴,故此,我们可窥探中国人对伦理重视的一面。
㈩ 农历九月九,在香港有什么风俗习惯
你好!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国人凭吊先人、敬老尊贤的传统节日。据说,登高这个习俗源自汉代(公元前202至公元220年),当时有一位相士对乡民桓景说,在农历九月初九,他必须携带家眷到乡郊的最高处暂避灾祸。结果整条乡村经历了一场浩劫,而他也因为登山而幸免於难。自此,人们效法登高之举,成为习俗。
如今,在重阳节当天,有些香港人会举家带著香烛果品和糕点登高扫墓;也有些市民会趁著秋高气爽之际登高去。在重阳节到来香港,您也可以在这金秋送爽的日子,到香港各处的郊野去登山远足,享受香港大自然的美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