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意义:强身健体求长寿。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菊花酒有助于长寿,菊花中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元素能参与机体的抗衰老过程。这些与中医学说的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相吻合。
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
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头上之外还可以吃,也可以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这种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等。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②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赏菊和饮酒
金风送爽,红叶照眼,满园秋色迎来了古老的重阳节。
古人把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双数称为阴数。九是阳数的极点,九月九日是两阳相会,所以称作重阳。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在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不少习俗,如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那么,为什么重阳节这一天会有登高的习俗呢?相传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仙人能预卜未来,汝南人桓景曾拜他为师。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今年九月九日,你家当有灾殃。你赶快叫家人缝制绛袋,在袋中存放茱萸,到九月九日那天全家臂上系茱萸囊,登高,饮菊花酒,才可消灾。”桓景照着去做了,晚上回家果见家里的牛羊鸡狗都突然死去,家人却躲过了这场灾难,这个传说虽然子虚乌有,但后人却信以为真。自此以后,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灾。
其实,在这传说习俗的背后,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因为节气到了此时,一年中的阳气到了极至(最高点),阴气开始回升,气温也渐渐变冷了,此时,正当节气的转换期,人的身体如不适应气候的变化,就容易生病。因此在这时,佩茱萸,饮少量菊花酒及登高爬山,对预防疾病、锻炼身体都有一定好处,只不过古人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罢了。
重阳节之所以这样有名,还因为和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陶渊明有关系。
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他最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即将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向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他辞去了官职,写了有名的《归去来辞》回到柴桑(在今江西省)家乡隐居。耕作之余,他在宅旁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陶渊明又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在篱边赏菊,没有酒喝,佳节对黄花,偏偏不能一醉,心中十分惆怅!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来消遣。然而,菊花究竟不能代酒,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白衣人。原来这是江州刺史王弘的差人,给陶渊明送酒来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罢。
因此,也有人说,重阳节饮酒赏菊,是为了颂扬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
③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和菊崇拜。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神奇药效而受到崇拜,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翻阅史册,历代赞菊颂菊之诗篇多达千余首,既赞美它的绚丽多彩,更颂扬它傲霜绽放所展现的那种不畏秋风寒霜的精神。正是在这种年复一年赏菊赞菊的文化熏陶中,中华民族养成了不畏强暴和不惧困难、敢于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强敌的品格,敢于担当和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重阳节还要饮菊花酒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文明网-登高望远话重阳探析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④ 重阳节为什么喝菊花酒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喝“菊花酒”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⑤ 重阳节饮菊花酒寓意什么
重阳节饮菊花酒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古人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饮菊花酒的习俗,其实与节气养生保健有关。菊是重阳节期的应时花草,所谓“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更具体的记载:“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
重阳节饮菊花酒起源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⑥ 重阳节为什么要喝菊花酒
1、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古人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2、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更具体的记载:“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鸡蛋)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
3、饮菊花酒的习俗,其实与节气养生保健有关。菊是重阳节期的应时花草,所谓“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从中医理论来说,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治疗风热冒、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⑦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 是我国非常出名的节日,一般重阳节大家都会喝酒赏菊。那么你知道重阳节喝菊花酒有什么寓意吗?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重阳节日的主要习俗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古人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更具体的记载:“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鸡蛋)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
饮菊花酒的习俗,其实与节气养生保健有关。菊是重阳节期的应时花草,所谓“ 霜降 之时,唯此草盛茂”。从中药理论来说,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意即长长久久,古人把菊花酿制成酒,每到重阳节时取出饮用,保健养生之余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重阳节喝什么酒好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 文化 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
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闲居》诗序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魏晋之后唐代也盛行饮菊花酒。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云:“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历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对菊花人文风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紧密联系。
当然茱萸和菊花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梦梁录》云:“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姑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可见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头上之外还可以吃,也可以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这种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等。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1、登高
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2、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寓意着什么意思
★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 2021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 重阳节民间习俗有什么
★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及习俗介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⑧ 重阳节为什么要喝菊花酒 重阳节要喝菊花酒的来历
1、菊花酒的来历是源于一个故事,在南朝《续齐谐记》中,讲述了桓景跟随费长房学习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大灾难,你快回家叫家人都绑上茱萸,登高并饮用菊花酒,这样就可以消除灾难。于是这便是菊花酒的来历。
2、菊花酒一般是以菊花和糯米酿制而成,味道清甜,口味爽滑,并且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甚至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能加速血液循环。在古代,人们把菊花酒看做长寿酒,只要饮用菊花酒就可以祛灾消难,又叫吉祥酒。
⑨ 重阳节为什么喝菊花酒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据相关记载重阳节在古人看来十分重大的日子,民间还有登高的习俗,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呢?跟着我一起看看。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据说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可以躲避灾祸,所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了。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有去登高望远的习俗。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生活困难,大自然给许多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许多人都对大自然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重阳节为什么喝菊花酒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重阳节饮酒传说喝了这种“菊花酒”可延年益寿。
重阳节喝菊花酒好不好
重阳节喝菊花酒好。 饮菊花酒的习俗也与养生保健有关。 菊是应时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从中药理论来说,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古人认为可以辟邪。 茱萸又被称为“辟邪翁”,是属于重阳节的辟邪物品,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的话可以驱虫祛湿、驱逐风邪、避难消灾等。 于是在重阳节这一天会将茱萸佩戴在手臂、头上,或者磨碎之后装在香袋里佩戴在身上,一般大多都是妇女、儿童佩戴,但有些地方也会有男子佩戴,除了佩戴茱萸,也有些地方有佩戴菊花(延寿客)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