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的古训

孝顺的古训

发布时间:2023-01-10 20:29:19

㈠ 有关孝道的格言与古训

“一铺养三代”是崇尚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投资格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㈡ 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感恩古训

一、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意思】自己不亲自当了家,就不知道操持一家的生活多么不容易。自己不亲自生儿育女,就不能体会到父母恩情的深厚。

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意思】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

【出处】清代诗人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译文】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意思】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出处】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

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

情呢?

四、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意思】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出处】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

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

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五、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出处】《增广贤文》: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

【译文】鸦会用反哺来感戴老鸦的恩义,小羊吃奶时是跪在地上的来感谢养育之恩,马没有乱性的想。

法。

㈢ 中华民族关于孝的古训

  1. 百善孝为先。

  2. 忠孝不能两全。

  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4.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礼节上做周全的诗句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这诗句是: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相隔千里思故乡,奔波劳碌苦自知,亦为家中两老享清福,儿女孝老心中留

㈤ 如何理解“百善孝为先”的古训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孝道的民族。可惜,现在“孝心”教育并不为人们所重视。有人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在家连父母都不孝顺,很难想象他在社会上能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所以,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应该先从《弟子规》学起,《弟子规》的核心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弟子规》开宗明义的八句话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去世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其供奉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
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也是孝,与“三年无改于父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
就现代社会而言,即便父亲在,父子之间已多半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那里保得住“无改于父道”呢?更不要说没父以后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了。一言以概之,“三年无改于父道”不外乎是在一般意义上要求我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辈未竟的事业罢了。
?
看过很多曾国藩的书,对他关于这方面的见解印象很深。曾国藩说过:“科名之所以可贵者,谓其足以承堂上之欢也,谓禄仕可以养亲也。”他的意思是:功名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可以使父母感到欢乐、荣耀,而且官俸可以供养双亲。

“百善孝为先”,孝顺的男子,仅凭此一点,也会有女人喜爱。而你的孝顺,是众多优秀品质中最闪光的一部分。妈妈是你的信仰、你的神,是你前进的动力。不知道你为了妈妈的过世有了多少内疚,流过多少眼泪。也不知道有多少云因为你的孝顺,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亲人。如此一个内心柔软重情重义的男子,叫人怎能不爱?

㈥ 敬老孝老的古言古训有哪些

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3、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释义: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4、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释义: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㈦ 孝敬父母的名言古训有哪些

如下: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㈧ 百善孝为先 下句是什么啊

万恶淫为源。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说孝道,首先就要说到"五伦。所谓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都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而五伦,正是与每一个人都关系最为密切者。任何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与自己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就可推而广之处理好其他一切人际关系。

五伦中的任何一伦,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等。它要求每一个人根据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尽己责,如父母的责任要是要慈爱养育子女,子女的责任就是要尊敬孝顺父母,等等。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而兄长对于弟妹、上级对于下级就可以不慈爱。慈、友、礼、孝、恭、忠等品格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遵循的,只不过在父子关系中,"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主要的,"孝"对于子女来说是最主要的。

㈨ 关于孝的诗句名言(关于孝的十条古诗词)

1.关于"孝"的十条古诗词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2.关于孝的诗句大全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

9、顾我,复我。——《诗经》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5、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7、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9、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2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2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2、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2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3.有哪些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或古诗,古训

以孝律身,即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

------以孝律身,即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气,虽横祸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百行孝为先。P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virtues

4.谁有关于“孝心”的名言或诗句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5.关于孝的名言十句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国莫泊桑《项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白话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过三牺牲。

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国拉法格《思想起源论》

7、母爱胜于万爱。—— 英国莎士比亚《奥赛罗》

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白话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现代林语堂《宇宙风》

10、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英国罗素《西方哲学史》

6.五到十句关于仁孝的名言,诗句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义于人,不能使人义于我. ———— 《鲁连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7.关于孝的古诗、小故事、名人名言

一、小故事

1、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

4、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

5、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名言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国莫泊桑《项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白话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过三牺牲。

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㈩ 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古训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5..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6.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7.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8.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1.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5.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阅读全文

与孝顺的古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南西平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247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 浏览:957
德阳市退休年龄 浏览:202
父母断了我的生活费怎么办 浏览:736
孝敬父母的平凡感人故事 浏览:346
人死了还骗退休金有什么罪 浏览:181
苹果手机如何开老人模式 浏览:434
康佳养生破壁萃取机怎么用视频 浏览:239
老年人右手尺骨骨折错位 浏览:457
如何养生30岁女人 浏览:540
北京卫视养生堂胃不舒服怎么办 浏览:150
养老院的占有率 浏览:888
上海四周附近养老院 浏览:783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自己的父母 浏览:554
重阳节微信群晚会主持词 浏览:713
如何跟父母坦白自己恋情 浏览:397
孝顺父母的图片卡通 浏览:804
哪些养生食材对皮肤好 浏览:322
问企业退休工资 浏览:416
德高人长寿书法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