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在社会如何行孝
现在的社会想要更好的尽孝我觉得最应该做的就是陪伴,除此之外,感恩、理解、包容和耐心也非常重要。
儿女们们得到的已经够多了,过得也足够好。希望父母也可以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多为自己想一想。愿余生陪你度过潮起潮落,伴你看遍星空大海。
Ⅱ 孝顺是指什么
一、能行孝的人,就是顺应天道,人生才会顺利。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大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够及时行孝,就是顺应自然,顺应情理,顺应天意。孝顺父母的人,没有人不尊敬,没有人不赞扬,孝顺父母,就是为自己赢得未来。而那些不孝父母的人,就等于自毁前程,即使眼前有那么一点福报,也一定不会长久,现实中这种事例很多,大家可以仔细观察。
三年前,父亲生病住院,我开始回老家照顾父亲。在这之前,已经做了一年自媒体,虽然每天废寝忘食,竭尽全力,却没什么起色,做视频不行,写文章也不行,还要靠兼职送外卖维持生活。父亲生病后,就经常看病、住院,我就没有精力用在自媒体和送外卖上了,只是每天坚持抽时间写一篇更新,所以很多文章都是在病房里用笔记本写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账号却连续通过原创、优质、达人等标签,收入也得到稳步增长,基本可以维持生活需要了。
二、孝顺父母,就是在行不言之教,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确实很严重。孩子叛逆、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这些,都是令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孝子贤孙,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看到的,所以现在社会上的家长课堂很流行,很多家长除了工作上班,还要去上课,学怎么教育孩子。
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就是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如果家长做不到,任你怎么说,讲得再头头是道,孩子也不会听从,因为他心里不服气,“你们都做不到,凭什么让我去做?”
所以要想培养一个孝顺的孩子,首先就是自己能够孝顺父母,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用你教育,不用你天天说,孩子自然就变好了。
得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学校里,变得有责任有担当,不再怨天尤人;在家里,还知道照顾奶奶了,替我分担家务了。这就是不言之教,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就学会了。
Ⅲ 如何理解孝顺
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寒门没孝子。”这就是说:所有的善行首先讲求的是孝,但只看心中有没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为,如果考究行为的话,那么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说明行孝不能仅考究其行为,还应该考究其内心。孝顺父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精神层面上讲有一颗恭敬父母的心和一种关心父母的态度,从感情上多沟通、多交流,听他们拉拉家常、唠叨唠叨日常锁事,经常的、及时的爱抚父母的心灵。二是从物资层面上讲给父母提供足够的、合适的衣食住行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父母年老后,常拌有慢性病或常常犯病,要及时诊疗和陪伴,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我觉得这就是子女孝顺、赡养父母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Ⅳ 孝顺是什么意思
【解来释】尽心奉养父母,顺源从父母的意志:~双亲。他是个~的孩子。
【拼音】[ xiào shùn ]
【反义词】不肖、忤逆
【出处】《国语,楚语上》:「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4)孝顺是行孝扩展阅读:
【近义词】孝敬
【拼音】[ xiào jìng ]
【解释】孝顺尊敬(长辈):~公婆。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他带了些南边的土产来~老奶奶。
【近义词】贡献、孝顺
【反义词】不孝、忤逆、虐待
【出处】《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Ⅳ 孝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孝顺,汉语词语,拼音是xiào shùn,意思是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
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现多指孝敬的口语。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出自《国语·楚语上》。
孝顺社会意义:
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 《论语·学而》。即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来没有。
由于我们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谓:“孝者,所以事君也”。
小孝是敬、顺父母,父母给你建立一种生活方式你若不听从即为不孝;大孝则是忠于主子,对于主子个人意志制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体制你若有所叛逆即为“不忠”,对统治者的“不忠”是灭门大罪,株连九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都是不孝。
更何况你自己人头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儿子女都要共赴黄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说“孝”的范围比忠大,不仅对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君父的忠,可见“忠”、“孝”是统一并不矛盾的,为君父利益服务是其共同点。“孝”就是这样完成了从人伦感情出发达到其钳制人民思想和行为的政治目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
中国历来是一个宗族势力强大的宗法专制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政治统治,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孝”来作为其主流价值观,所以而历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春秋战国儒家便提倡实行“仁政”,主张“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汉代的“察举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后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与“孝廉”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重要内涵一直发展传承着。
从我们尚在襁褓到咿呀学语再到长大成人,是父母用他们的爱将我们抚养成人,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所拥有的现在。父母,付出了他们的时间精力他们的一切,乌鸦尚知反哺
我们可以给父母买套房,或者给老家重新装修来尽孝心,让他们安享晚年,买房或者精装修老房子
孝心最不能等,因为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每个人都终将老去,可是孝道会成为家风代代相传。
Ⅵ 行孝有三,好好孝顺父母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古人说行孝有三,一:生则孝,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孝顺父母。第二:慎终。父母在临终之时我们要办理好丧事,并且守丧。第三就是追远。就是已故的祖先,我们要懂得时常的去祭祀。
父母临终时,我们要办丧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的慎终追远,我们的民风就会变得淳朴。我们怀念祖先,去回忆过去的事情,会让我们自己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追远就是感念祖先带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带给我们的回忆,精神和奉献,让我们现在还可以吃水不忘挖井人。
如果没有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我们的精神将是空虚的,我们的内心是没有光明的。如果没有我们没有自己家的祖先,一代一代的奋斗和耕耘,就没有我们现在今天的衣食住行。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要懂得追思,内心怀的是感恩之心,这些都是滋养自己和培养自己的德行。让我们的民风就变得淳朴醇厚。
Ⅶ 孝敬父母做到哪几个样子,才是真正的孝顺呢
孝顺父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因此,一个人的品质如何,看他是否孝顺父母就知道了。孝顺父母有很多的方式,比如有人愿意花钱给父母最好的生活,比如说有的人觉得陪在父母的身边才会安心,于是在父母身边鞍前马后,无论是哪一种孝顺,都要冲到发自内心。
《劝孝歌》里说到:“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了儿女,报答他们势在必行,也是做人的基本,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
真正的孝敬父母,往往是这三个样子,有一个,也很不错了。
三.
知行合一,及时尽孝
“百善孝为先,别等到失去了父母才后悔莫及。”——佚名
孝顺父母需要尽早,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各方面也不如年轻人。有句话说得好“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大刘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为了给父母一个好的生活,大刘几乎常年在外面忙,终于赚了点钱回家,才发现父母已经老了,身体很不好,自那以后大刘就没怎么出去过,留在了父母的身边。
小结:
孝顺父母这件事情不该怠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的成长,这份恩情就已经报答不完了,不要让自己的自私和大意成为一辈子的遗憾。真正的孝顺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也不是用用嘴说说的,及时行孝,用心行孝,这才是你最该做的。
Ⅷ 什么是孝怎样行孝
孝是儒家思想,重在行动,重在心中。
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如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Ⅸ 从乾坤谈起说行孝——世界上最好的人品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乾卦为阳象征着天,坤卦为阴象征着地。天有阴晴不定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不因为它的炎热和严寒我们就否认它的伟大和宏远;地有疏松板结肥沃贫瘠高低不平,不因为它的板结和贫瘠我们就否认它的厚重和涵养。父亲是乾卦居西北方为家中的天,母亲是坤卦居西南方为家中的地,父母是子女的一方天地,是值得子女尊重和孝敬的。
父母是给了我们生命,抓养我们长大的人,父母为生命之根,子女为生命之枝。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表现。 作为子女,不仅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香火的承继者,更应该是父母思想的传承者,家风的弘扬者。孝敬父母首先要尊重父母的人格,感恩父母的付出,维护父母的尊严 ——尊重才有敬,感恩才有孝,维护才有顺。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让父母吃好穿好,这是基础;让父母心情舒畅扬眉吐气,这是孝敬的高层次境界。
一个家庭就好比是一颗树,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是这棵树的根,子女则是树根滋养下的枝干、树叶。顶撞父母,跟父母发脾气就是在割自己的根。根断了,树还能活吗?枝叶和果实还能繁茂吗?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恩德最重的人,顶撞或者发脾气让父母伤心落泪,会极大的损减儿女的福报。孝敬父母的人能够提升自己的运气,而忤逆父母的人则会降低自己的运气!
父母是儿女们的一层天,也是儿女们的活佛。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德行,也是儒家德育教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首要内容。做人、拜神、敬佛都应该从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大福田,也是儿女增长福报最快捷的方法!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一个不懂得做人的人,拜神、敬佛不但不会得到神佛的保佑,反会得到神佛的惩罚。忤逆父母就等于是忤逆天地,神佛是不会原谅的。所以,长大了的儿女,尤其已经是成年人的儿女,千万不要忤逆父母,不要像使唤佣人一样使唤父母,不要呵斥父母,指责父母,不要给父母耍脾气使性子,否则会大大地折损你的福报,冲减你的运气!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即使你再穷再落魄,你前世的业果再多,你也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孝子。到你善果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是你苦尽甘来,得享福报的时候;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即使你的官再大钱再多,你前世的福报再雄厚,你也是一个卑鄙的小人,是一个无德之人。到你福报折损尽了的时候,就是你丢官罢职财产充公的时候,是你无处去买后悔药的时候!
如果你大运不是走下运,而生活或事业却常常不顺,除过业报的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对父母的恶劣态度造成的;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意外伤害,那或许就是上天给你的提醒或对你恶劣行径的惩罚!倘若你想获得改变,那就从改变对父母的态度做起,多理解父母,多体贴父母,多孝敬父母,这是挽回败局的捷径,也是赚取人品的最佳方法。
做为人之子女,要从根本上过得幸福,一定得从孝敬父母开始。
小时候顶撞父母,给父母耍脾气,父母不会太在意,因此造成的业果也比较小;可是长大了顶撞父母给父母耍脾气,轻视父母,父母就会伤心落泪,造成的业果就严重了。 孝道是最大的善良,一个善良的人是不会顶撞父母,给父母使性子耍脾气的;孝道也是最高的人品,一个孝道的人,也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孝道是检验一个人人品的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良心。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他的人品错不到那里,反之,一个不孝顺的人,他的人品肯定有问题,他的“良心”也是大大的坏了。有些人习惯性地享受着父母给他们的生活的同时,说话做事从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吃的、穿的、用的总是从自己出发,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原则,从不考虑父母问询父母,无视父母的存在。
生就一幅人的嘴脸,如果长着一颗畜生的心,做畜生的事,就会投胎做畜生。假如一个人生前,好吃懒做,吃了睡,睡完吃,浑浑噩噩,懵懵懂懂、无所事事,投胎做猪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过度无知,愚昧,会投生畜生道。
父母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和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给了我们,曾几何时他们把最好吃的给我们吃,把最好穿的给我们穿,怕我们热,怕我们冷,为我们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地供我们上学,希望我们比他们过得好,希望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恩德最重的人。
我们如今长大了,挣钱了,首先应该回馈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要让他们的老年时光有所恓惶有所忧虑。
几天前和一位亲戚视频聊天,谈起生活情况,他的欣喜之色溢于言表。他说娃娃们每人投资10万元给他在老家盖了楼房,他现在是村子里唯一一家住上楼房的人,两个人住着几百平,家用电器样样齐全,应有尽有,比城里人不得差!他还给我发了几段去年夏季拍的视频,楼上书画环绕窗明净几,楼下鲜花盛开绿波荡漾。看着视频中笑逐颜开红光满面的他,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
与此相对应,我还听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有一个老板在城里买了楼房,自己也开着几十万的小轿车,他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了城里,只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农村的土胚房里。有人问:你咋不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他回答:老人农村住习惯了,不想到城里去。问话的人知道,他分明是不想把老人接到城里去,老人还给他饲养着几十头绵羊十几只鸡,他还指望着老人吃绿色羊肉和鸡蛋呢。就这样,这个身价数千万的老板在城里享受奢靡生活的时候,他七十多岁的父亲与羊、鸡为伴,在一年隆冬的夜晚死在了羊圈里。
这个老板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多少精力,还能活多久,当邻居打电话给他,说他父亲死在羊圈里的时候,不知道这个老板作何感想!
子女能孝顺,父母就有福!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儿女的孝顺,子女最大的功德就是父母的幸福!相反,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子女的不孝,子女最大的恶行莫过于遗弃自己的亲生父母!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个好心情,有个好身体。好的身体是生命的资本,好的心情就是生命的精彩;没有好的身体,生命就会受罪,没有好的心情生命就会抓狂。只要拥有一个好身体,保持一个好心情,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人生最大的赢家,也是人生最强的力量。心情好才能身体好,心情好是身体好的基础,身体好是心情好的结果。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父母有个好心情!
现在人们常说的孝,往往指的就是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犬、马等畜生都能得到人们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孝敬父母不能局限于物质方面的温与饱,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从精神上得到慰藉!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我问起他书法作品获奖的事,他心情大好!满脸幸福地给我讲他家的故事,当年有多穷,儿子有多争气,多懂事。上高中的时候就劝他抽时间多练练笔,不要把书法荒废了;上大学的时候还用勤工俭学得来的钱给他购买了好多字帖和毛笔,并替他多方投稿。他说,要不是儿子,他的这个爱好也就撂下了,哪里会有今天的成绩!他说,功夫虽然是自己下,可儿子给他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原来就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上初中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曾在学校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全校书法三等奖,后来因为家庭原因辍学后便搁置了。时隔三十多年,他能重温旧梦,取得成绩,主要得益于他的儿子。
儿子因为父母的辛苦而懂事,父母因为儿子的精彩而出彩!这样的孩子,父母怎能不为之骄傲和自豪呢?! 看来家庭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儿女学到多少文化,拿到什么样的文凭,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儿女做人!不管儿女官再大,钱再多,如果他们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父母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他们含辛茹苦几十年就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人生也是失败的!
这位朋友说起他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不知道孝敬父母的孩子还能干啥?”玩手机打游戏一玩一个通宵,父亲提醒他注意眼睛,他就抢白父亲:“我的事情你少管!”一晚上不睡觉一天不起床,母亲做好了饭,三趟两趟叫不醒,再叫时“你这个人烦人死了,不吃!”
这样的儿子对父母将意味着什么?父母养育了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啊?我也没问这孩子什么身份什么学历,但凭这一句“我的事情你少管!”断言,这孩子就是一个缺少教养人品有问题的人!父子骨肉,血浓于水,从来儿女的事都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儿女的事,八十老儿吃一天饭还管一天事呢!
当子女的,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就算是孝道吗?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要让父母有个好心情,一切都要建立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以父母的意愿为出发点,不自以为是,不强词夺理。我们对父母最好的态度,就是时时把他们放在心上,就像他们小时候父母把他们放在心上一样。
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从来就不是相貌,不是学问,也不是财富,而是他根植于内心的善良,以及懂得将心比心的修养 。有儿方知孝父母,多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将心比心,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天道循环,你也有老的时候,父母的现在就是你的将来,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有的人命好运亦好,一生平安顺利;有的人命差运亦差,一生多舛曲折坎坷。命好运亦好者,除过前世积累的福因之外,一般都是大孝之人;命差运亦差者,除过前世造下的业果之外,大有可能是忤逆之辈。
想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善孝为先,做人“八德”赋予孝道最基本的做人原则。最近几十年来因为外来文化的入侵,资本主义腐朽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泛滥,拜金主义、自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使八零年之后的近生代深受其害,不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何物,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有文化,没文明;有教育,没教养的事处处可见,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啊!
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中华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人要以中华文明为荣,积极地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一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Ⅹ 古人对“孝顺”的定义,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误解
不久前,一个视频引起热议:一位年轻女孩由于辛苦6年打工积攒下来的20万,被妈妈拿去给弟弟买房,于是深夜在街头崩溃痛哭。不少人网友因此对“孝顺”提出质疑,说应该孝而不顺、不要愚孝云云。
孝顺,是一个常见的词。有些人认为孝顺是传统美德,不过也有些人认为孝顺是封建产物,应该被淘汰。究竟孰是孰非?接下来,笔者综合资料,大家解释一下孝顺的含义。
“孝顺”一词由孝和顺两部分组成,把“顺”理解为顺从,甚至是无条件地顺从,是人们对孝顺一词的主要误解。事实上,古代很多思想家是明确反对无条件顺从父母的。孝顺一词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国语》,不过先秦思想家比较少使用。孔子、孟子都提倡孝,却没有使用孝顺一词,反而明确说到对待父母,应该顺则顺,不应该顺的时候就不要顺。
孟子指出,对父母的过错阿谀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是“三不孝”之一。
荀子提出孝子不听从父母命令的三种情况。
听从命令使父母有危险,不听从父母命令就安全,孝子不听从是恰当的;
听从命令使父母名声受辱,不听从命令使父母名声彰显,孝子不听从是合乎义的;
听从命令使父母言行会如禽兽,不听从命令父母会修饰自己的言行,孝子不听从是恭敬。
孟子指出,可以父母的命令而不听从,这不是儿子应该做的;不可以听从父母的命令而听从了,这是不恰当的。明白听从与否的道理,应该保持恭敬、忠信、诚实的态度,谨慎做事,才是大孝。
汉末思想家仲长统认为,为人子者应该有主见,并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列出五种情况,为人子者不能顺从父母。
父母不公正地责备别人,自己仔细观察后发现并非如此,可以违背父母不告诉别人;
父母希望给某人官爵,然而该人才能不能胜任,可以违背父母不听从;
父母想以奢侈浪费来使心情愉快,可以违背父母不允许;
父母不喜欢做善事,讨厌子孙与善人来往,可以违背父母而与善人做朋友;
一起读书的朋友有困难等待自己去救济,父母不让自己去,可以违背父母前往。
仲长统指出,不能违背的违背了,是不孝;喜欢违背父母,也是不孝;合乎公义而违背是可以的。
《孝经》记载曾子问孔子:做儿子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这是孝顺吗?
孔子对曾子的问题感到很惊讶,接连两次说“是何言与”。老师明确否定了学生的观点,孔子讲到,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地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地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那么,孝顺的顺,究竟是什么意思?
《汉书》说:“导民以孝,则天下顺。”这是说,引导百姓行孝道,天下自会和顺。儿子行孝道,家庭才会和顺;百姓行孝道,社会才会和顺。孝顺的顺,是和顺。
清代《说文解字注》说:“顺于道,不逆于论,是之谓畜。”这是说,顺从道义,不违背人伦,才叫做赡养。孝顺的顺,是顺从道义。
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