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传统节日重阳节还可以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什么
1、重九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2、菊花节: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3、登高节: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一种说法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4、茱萸节:重阳节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而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贰』 重阳节又叫什么
重阳节又叫祭祖节、登高节、敬老节、老人节、老年节、重九节、菊花节、茱萸节等。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2013年的重阳节为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设立老年节,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
重阳节的意义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叁』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九九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敬老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在民俗观念中,“九”有着长久长寿的意思,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于是在1989年,便将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七月半并称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每到重阳节这天,民间还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晒秋、放纸鸢等习俗。
『肆』 重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重阳节还被被称作是什么节呢?重阳节还被称作是“登高节”或者是“老人节”,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还被称为重九,在重阳节的时候有着登高的习俗,这也是登高节的缘由。另外,农历九月初九当中的“九九”与“久久”谐音,也有着长长久久的含义,所以在这个节日也有祭祖和敬老的习俗,这也是很多人称重阳节为老人节的原因。称呼纵然不一,这其中的含义确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伍』 九九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敬老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起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0]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