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里有不体贴儿子的老人该怎么办
因为复这种方式确确实实给她带来了不制少好处,最关键的是保护了她的价值感与安全感不受威胁,于是它就渐渐固化下来,成为姥姥的性格底色与行事风格。现在她年纪大了,家人们更不敢正缨其锋,而且人年纪大后心智慢慢退行,越发容易任性,所以姥姥的脾气也就更大了。
② 老父亲86岁了糊涂了,但工资卡儿媳妇一直拿着,却让三个女儿和她轮流赡养老人
赡养老人是儿女们的义务。每个儿女都有责任。如果说你们图老人的版钱去赡养孝顺老人的话权,那你们就做得不对了,因为老人的钱由老人自己支配。你们该怎么孝顺老人就孝顺老人,至于他把工资卡给谁拿着,你们没有理由去争,孝顺老人给自己积福报
③ 老婆不孝顺老人,我该怎么办
你应该做中间的润滑剂,沟通的桥梁
男人在婆媳关系这方面做得好,家里才能和谐
对父母说:
感情是相互的
平时对媳妇比儿子表面上略好一些
有事情表面上责怪儿子不责怪媳妇
口吐莲花,多赞美
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不是原则上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将心比心
……
她保证对你比对她妈还好
我身边有个聪明的婆婆就是这样的
现在媳妇有心事都跟婆婆说
越想掌控人家越想逃
越是看她不顺眼她越是看你不顺眼
反之亦然
不过很多事情都是天性
后天去憋很难
幸福的家庭都有幸福的原因,基本上是因为性格都好,大气
真的
她喜欢你,从心底认同你的观点,觉得你的言行值得尊重,你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都是对她的夫妻关系起正面的作用,自然会孝顺的你如同奉若神明。
对媳妇说:
从另一个角度讲:
可以平时多多沟通,换位思考
最好婉转的让她懂因果,循序渐进的改变。
● 要想有福气,必须孝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在阳间一定会有福。
● 如果做儿女的不孝顺父母, 就脱离不了苦难的业海, 不能登陆幸福的彼岸。
● 孝顺,孝而不顺,就是对爸爸妈妈好是“孝”;跟爸爸妈妈顶撞就是“不顺”,所以孝顺,孝和顺是分开的。
● 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那么无论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着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 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 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妈妈。所以说孝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身体。
● 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
● 母亲多伟大,把我们养育了一辈子,我们没有对她付出什么,希望大家现在对母亲孝顺,孝字非常重要。中国人讲的是孝顺,实际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们好好地照顾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 请问大家,我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好地洗过脸和洗过脚没有?而我们的父母亲从小就帮我们洗脸洗脚。
● 慈悲的心是什么?年迈的老妈妈坐在轮椅上,有些人推着自己母亲在轮椅的时候觉得别人在看他,觉得很难为情,好像推着自己的妈妈丢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顺地推着自己的妈妈都怕别人笑话你,你这个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气是在慈悲心中生出来的。
● 老人家不贪什么,孩子经常孝顺孝顺,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气,你给她说几句好话买点东西,看到孩子很孝顺,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 如果你们自己不孝顺,那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孝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白话佛法
④ 不孝敬老人的媳妇还能要吗
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得学会对别人好,如果你对她很好了,她还是对你不好,我觉得这样的媳妇没有必要要了
⑤ 老人公老人婆要怎么样,他们才不觉得,你和他们没有隔阂 谢谢请回答
做人标准手册---老人道、父母道、夫妻道、丈夫道、妻子道、婆媳道家庭伦常道
——构建和谐家庭培养良好的下一代
老人无德,一家灾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前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本文是根据我国近代著名农民思想家、教育家王凤仪先生和释仁焕导师多年的语录、著作与讲座之精华整理而成。文中用质朴的语言,从伦理道德、传统礼教等方面,讲述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本分;号召大家各行其道、各正本位,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基本道理。什么是和谐?和是互相尊重,谐是互相礼让。在这家庭伦常中,我们只能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拿这伦常道来对照、指责我们身边的人,必定适得其反。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看别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对不对”,对父母来说,“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对子女来说,“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这样一家人就能和谐相处了。在举国上下齐心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本书或许对您和您的家庭有些许的帮助和收益。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2、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3、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5、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7、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8、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9、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1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12、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5、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父母道(中年道)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5、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11、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13、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夫妻道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2、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4、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
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5、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6、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7、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9、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1、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13、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丈夫道
1、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2、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3、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4、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5、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6、“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9、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10、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11、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12、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妻子道
1、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2、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3、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5、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6、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7、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8、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9、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0、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11、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12、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13、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婆媳道
1、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2、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5、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6、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7、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8、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9、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10、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11、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13、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14、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5、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学道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为了完善自己!
⑥ 婆婆和儿媳为什么天生不和
俗话说:娶了老婆忘了娘。这是做母亲的对儿子不孝敬才是这样的,本来儿子是每个母亲的心头肉,把媳妇娶进来了,儿子却不再关心母亲了,做母亲的以为媳妇从中做梗,就把怨气归到媳妇身上,自然而然地使婆婆和媳妇成了敌人,但我不赞成婆婆媳妇天生是敌人的说法。
首先,做儿子的要做孝顺母亲的表率,让媳妇明白你对母亲孝顺,媳妇会同样去孝顺婆婆的;如果做儿子的都不孝顺,媳妇可能就好不到哪里去,这样就会造成婆媳关系紧张。再者,做媳妇的要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妈妈,婆媳关系自然就会和睦。第三,做婆婆的要把媳妇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哪有女儿不对妈妈好的?
⑦ 老婆不孝敬老人咋办
作为丈夫,当发现妻子不孝敬父母时,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强制自己 冷静来,耐心地对妻子开导、说服、教育、规劝,做好思想工作。
丈夫应经 常向妻子讲述父母的养育之恩,抚爱之情。 使妻子认识到,是公婆辛辛苦苦 把丈夫养大,没有公婆的养育,就不会有丈夫的今天,更不会有这个幸福的 家庭。公婆是有功之人,应该得到子女包括儿媳和女婿的尊敬和赡养。
人心 都是肉长的,只要丈夫能把这道理讲明,大多数妻子是可以转变态度的。人 生自古谁无老,人人都会遇到子女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如果将来自己的儿 媳也不孝敬,自己的心情又该怎样呢?何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 不孝敬公婆,对老人不好,孩子岂不也学会了吗?只要妻子不胡搅蛮缠,她、 们是可以接受这些事理的。
⑧ 孝顺父母会有大福报,是吗
在伊斯兰教的伦理体系中,“孝”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行孝不仅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种途径。尊老敬老被看作是“万善之首”,善待父母、孝敬双亲成为每个穆斯林必备的道德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伊斯兰教“孝”的理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伊斯兰教“孝”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孝敬父母是真主所命之事。
在伊斯兰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敬老思想,在穆斯林的思想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并支配他们的言行,有着明显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来,孝敬父母、善待老人是真主所命之事,是信仰完善的一种体现。伊斯兰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结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真主),应当孝敬父母。”
伊斯兰教把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感谢真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所以,忤逆父母是大罪。敬畏真主,孝敬父母,这是穆斯林的人格标准。
第二,不仅在物质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
伊斯兰教要求孝敬父母,不仅要关心他们物质上缺什么,还要在精神方面善待他们,甚至以仁慈的眼光看父母都是善功。
第三,善待亲缘。
伊斯兰教要求子女在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他们过世后照看亲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行孝,父母同样因子女的善行而受到真主的恩泽。
第四,根据自身的能力去尽孝。
伊斯兰教主张凭借个人的能力,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尽孝,因为“真主只依个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改善老人生活状况,让老人高兴、幸福,其所得必须合法、正当,凡是超过个人能力或运用非法的形式行孝,都是伊斯兰教明令禁止的。《古兰经》说:“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按自己的生活条件、收入、能力善待老人就是孝,就是在认真地力行人道。这样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条件去履行主命,也使“孝”理念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老人时时得享天伦之乐,而并非等到子女功成名就之后才拥有幸福。
第五,即使拥有不同的信仰,也必须行孝。
伊斯兰教“孝”理念中也包括对非穆斯林父母的孝敬。孝敬非穆斯林父母,同样是子女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古兰经》中指出:“如果他俩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东西配我,那么,你不要服从他俩,在今世,你应当依礼义而奉事他俩,你应当遵守归依我者的道路。”
这就是说,不能盲从父母而放弃伊斯兰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疏远他们或不理他们,要爱他们、善待他们、尽心尽力地赡养他们。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马注根据伊斯兰精神开拓和发展了传统的善的概念,他在《清真指南》提出了“四善”说:“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其中的“公善”,就是对慈爱外教者、孝敬外教父母的最好解读。
二
从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孝”理念十分独特,其中有不少是我们现在可以借鉴的。
第一,伊斯兰教的“孝”理念对于我国缓解老龄化的压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伊斯兰教将孝敬父母定做敬主的一部分,《古兰经》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我说):‘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归宿。’”这些经文,用命令的口吻表现出孝敬父母是真主不可更改的意旨,以“弱上加弱”等词语表现父母对儿女的恩惠之重,将孝敬父母视为仅次于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让每一个穆斯林在一生当中始终与孝心、孝行相伴。将“孝”理念融入生活,能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二,与儒家文化结合,更加充实了“孝”理念的内涵。
伊斯兰教文化中尊老敬老理念和儒家文化的孝道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并成功地交融结合而成了“伊斯兰教孝文化”,在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具有积极作用与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天的穆斯林家庭中,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顾,老人一般不会因年迈而忧愁,老人多数与儿孙们共同居住,儿孙们对老人都比较孝敬和热心照料,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如果谁家对老人不养不敬,就会受到左邻右舍的批评和指责。平时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道“色俩目”,向长辈问好。每逢伊斯兰教的节日,清真寺的阿訇和毛拉都要看望和慰问老人,许多穆斯林群众也以宗教的方式救济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任何一个穆斯林都知道“父母悦者,主喜之;父母怒者,主恼之”,照看年迈的父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真主会喜悦。这与儒家的“承颜膝下,以尽子道”相得益彰。
第三,伊斯兰教孝文化中提倡“厚养薄葬”,父母在世时,作为子女应该真诚地孝敬他们,细心地侍奉和供养他们,礼貌地对待他们。父母一旦去世,应本着节约的精神,力行薄葬。伊斯兰教反对大办丧事,反对以“孝的名义铺张浪费”,伊斯兰教的“厚养薄葬”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孝”可以使家亲密和谐、温馨幸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在我国老龄化日渐加剧的今天,伊斯兰教“孝”理念对维系家庭正常运转、化解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很多借鉴意义。
⑨ 做孝顺儿媳妇要做到哪些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都是会有矛盾的,婆媳之间矛盾在于你们存在代沟,思想不同,受到的教育程度也不同,你跟朝夕相处的老公都会吵架更何况是你婆婆。其实婆媳相处不难,做孝顺儿媳妇要做到哪些?懂得尊重长辈
对待长辈,你必须学会尊重他们,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了。需要你从心里真正尊敬他们,就像你尊敬和爱你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对待夫家的长辈们。你要是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怎么算得上一个好儿媳呢?
学会包容
老公的家人,同时也是你的家人了,但因为你们之前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的,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们。你能够这样做,他们也会懂得包容理解你。细节之处要注意
平常的时候也会注意一下细节,多点从细节之处去关心家人。例如,天冷了,可以给他们买点保暖的礼物,或者是平时买点好吃的东西。让他们感觉你的心里经常会考虑到他们。
用心对待家人
用真心去对待你这些新的家人。这些是要跟你相处下半辈子的人,从你结婚开始,这些人就跟你建立了亲人的关心,你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去对待他们。用心对待别人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用心对待的。
⑩ 媳妇,老婆,妈妈要明白些什么道理
互相的理解也包容, 媳妇前半辈子和自己的亲爸爸妈妈过 嫁给你以后就得和你的爸爸妈妈在一内起长期容的接触,每个家庭里的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妈妈以前在家里过日子说的算,现在媳妇来的,什么事情都的要协调,谦让,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吃饭,炒菜,妈妈爱吃米饭,媳妇不爱吃,所以就得需要协调,这就的是互相的 这个是儿子的事情,好好地协调,今天爱吃妈妈爱吃的,明天吃老婆爱吃的 活着老婆不愿意 或者妈妈不愿意,生活就是这样的慢慢的协调吧,还有就是要是婆媳在一起住,父母起床早,媳妇不起床,这个事情也是头疼的事情,总之 日子里的生活就是协调,谅解 谦让,收货 美好的家庭,家和万事兴 祝福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