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尊

孝顺尊

发布时间:2020-12-09 22:10:22

A.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作文360个字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晚辈的孝顺尊敬。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能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给二老一点安慰,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恩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送他们踏上探亲之路。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欢快,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老父亲听后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籁籁地掉了下来。
像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数不胜数,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B. 孝顺与尊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是的,百行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忠孝思想传承千年
至于尊重,也是君子文化里面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C. 怎样让孩子做好自己的同时,又能孝敬尊重老人标题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碗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D. 夫妻应该如何对待双方的父母,一直以来媳妇对公公婆婆是体贴孝顺尊敬,但是丈夫对岳父岳母不闻不问,还有

从法律角度说,对配偶的父母没有强制性的赡养义务,但负有协助配偶赡养其父母的义务。他不让你履行赡养义务是违法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E. 做儿女的孝敬是应该的,但也要看长辈的做法值不值得去孝顺去尊重,为老不尊还谈什么孝顺。是什么意思。

人是给自己活的,自己活的好才能去照顾老人,自己活的不咋地,老人有想法,只能说他们的思想问题,不怪你

F. 怎么样才能让全天下的人都孝顺尊长

理想化的一个想法
但这个想法真好
是人就不能做到百分百
所以绝对理想化
的事实现不了
祝你好运!
理想可以实现!

G. 我大哥跟我大嫂 结婚到现在五年了对我爸爸妈妈非常孝顺尊敬 对我和我妹妹非常亲和照顾

这个看你老姑平来时的为人自怎么祥?在左邻右舍中的口碑好不好。如果你姑平时在外面口啤不好的话,那么她的心术不正,尖酸刻薄、总是挑刺的人,对你大嫂不好那是很自然,也很理解她的行为了。如果你老姑平时在外人眼里是一个善良平易近人的人,唯独对你大嫂不好,看她们俩有没有矛盾丶利益纠纷。如果没有的话,有可能是你大嫂有问题,你大嫂在你家或许是两面人,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人后两个样。不过不管怎样,你大嫂表面上对你们姊妹好,你们就得记人家的恩。

H. 求一些孝顺和尊敬长辈的故事

这些是古代的:
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关于孝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在一家小单位里上班拿着微薄的工资母亲长年下岗在家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工作单位刚刚工作不久。一家人收入不算高但是过得很和美。夫妻俩很恩爱女儿很懂事。 母亲背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长了一些小红点起初也没太在意不疼也不痒自己没有医疗保险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这个勉强够维持开支的家庭来说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病了等红点点的范围越来越大开始又疼又痒的时候母亲一个人偷偷来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当即要让她住院治疗说要观察观察可能是白血病的征兆。 母亲对医生说了家里的经济情况请求医生给开点药。好心的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最廉价的药后又指点她到市里的爱心医院去医治那里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看病不过象她这种病还是应该在大医院及早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瞒着丈夫和女儿妻子经常在做完家务之后吃下那些只能维持现状的药。但是纸里包不住火过了一段时间妻子的病还是让丈夫和女儿知道了他们责怪她不该对家人隐瞒同时带她到各大医院检查治疗。奇怪的是所有的医院都无法最终确诊她患的到底是不是白血病。只是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应该住院彻底 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很快都花光了也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外债但妻子的病依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女儿平时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乖孩子心里很有主见。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心如刀割可又束手无措。 新年就要到了女儿这天告诉母亲单位里要在春节那天举行活动一大早就得去。对于女儿母亲一向是放心的。 那年的春节特别寒冷女儿早上出门后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父母早都心急如焚了但看着女儿冻得通红的小脸一句责怪的话也没说。 过了两个月母亲身上的小红点竟然慢慢地消退了到医院检查医生感觉不可思议还是用的那些药竟然产生如此的疗效。不知是药神奇还是身体出现奇迹。 一天女儿对母亲说自己要去泰山。母亲劝女儿过一段时间等她父亲有空再陪她去。女儿脱口而出说不用了上次就我一个人去的没关系。 上次哪个上次母亲追问女儿。 女儿见无法掩饰了说了实话春节那天单位里根本没有举行活动听人说泰山顶上的神仙很灵验特别是每逢大年初一求神拜佛更灵。为了当天能够往返不让父母担心她便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独自坐上了开往泰山的火车颠簸三个小时后到达泰山没有停歇就向山上爬去。在经过的每一个寺庙里她都虔诚地跪拜神灵许下新年的愿望愿神灵保佑妈妈的病尽快康复现在神灵终于保佑了妈妈妈妈的身体在逐渐康复她要去还愿。 母亲听到这里再也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抱着女儿单薄的身体哽咽着泪流满面孩子妈的命是你救的

I. 在国外人老了怎么办谁照顾在国内运气好子女孝顺孝敬,国外有孝敬尊老词吗

我一位来英国的朋友也和我谈过这个问题自,他告诉我,他们帮出去住之后就不会照顾父母,除非父母以后真的老了,才会照顾父母多些,他们照顾的方式与中国也不同,他们的父母老了可以选择在家给孩子照顾,也可以选择去养老院,因为在英国人的家庭生活都是特别忙的,可能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年老的父母,特别是当父母身体的时候需要人照顾时,孩子往往没有时间那他们的父母就会去养老院,国外他们的观念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不认为这是对父母的不孝顺,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为父母好,让父母在养老院里生活是会比在家里幸福,因为养老院里也有很多同龄人和专业的人员照顾这样会让父母过的更好的,但是在过节日时候父母还是会与孩子过,如果在家里给孩子照顾的话,那他们的父母也是不会去孩子的家里住,不像我们那样是可以和父母住一起的,他们的父母会在自己的家里居住,孩子可以在周末或者空闲时间去父母家里帮忙整理花园什么的。国外的人对父母的孝顺方式是不同的,但也不能完全说他们就不会孝顺父母

J. 汉文化为什么要求儿媳伺候公婆。而没有女婿要孝敬尊敬岳父母的道德要求

汉服来党——不就是喜欢并鼓励穿源汉服的人么?说实话我也很喜欢汉服,因为确实很好看,又飘逸,有点仙仙的感觉。但说回来就是一衣服,你喜欢穿就穿,你不喜欢穿就不穿咯。我要是就不穿汉服嫁娶,你还能把我怎么滴?

至于你所说的汉服党的思想和言论,表示没听说过,太奇葩了。我看到的汉服党,也就是喜欢汉服而已。关于女人出嫁以后的规定,如果有女人愿意嫁给那些人并遵从这些规定的话,哈哈哈,我也没意见呀,反正结婚都是个人的私事,只要你情我愿、人家自己乐意,别人也管不着,是不是?

呃~,我觉得你有点太能以偏概全了:汉文化有汉文化的优点,也自然有它的缺点,孔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你也不能因为汉文化有所缺,就否定了整个汉文化呀;尤其是,就因为几个你所说的“汉服党”的言论,就下定论汉族有多么父系崇拜、最男权,还“没有之一”、、、哈哈哈,这是不是也太那个了吧。。。。

阅读全文

与孝顺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院最低生活费是多少 浏览:289
老年痴呆查出血液里有癌细胞 浏览:97
外派养老是什么意思 浏览:264
老人重阳节爬山吧用英文怎么说 浏览:991
孝敬父母教育班队会 浏览:853
参公事业编的退休工资 浏览:934
鞍山社保退休登记认证 浏览:885
北京最低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549
有女孩的父母老了过得怎么样 浏览:703
养生堂如何调理体寒 浏览:396
孝顺父母我能行作文 浏览:378
社保没交够十五年就到达退休年龄 浏览:365
老年人考虑事物钻牛角尖怎么办 浏览:434
为什么父母总是伤害孩子内心 浏览:605
如何缓解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 浏览:244
老年人颈肩 浏览:465
昆山有没有50岁的工作 浏览:112
怎么父母离异的孩子 浏览:561
老人头痛看什么科室 浏览:669
老人吃什么长寿药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