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班以孝敬父母的教案题目有哪些
中班年级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深深地爱。 2、学会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心父母的健康,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1、 全家福照片 ; 2、 剪刀、胶水、圆形纸、手工“小提包”范例; 3、 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活动。 师:为什么有码的孩子像个宝?没有妈妈的孩子像颗草? 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 、基本部分: 1、出示全家福照片,幼儿讲一讲父母对自己的爱。 2、幼儿齐读本学期所学的《弟子规》中孝敬父母的内容:香九岁,能温席……让幼儿讲一讲《小黄香》的故事,进一步知道要孝顺父母。 3、老师小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感情。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并花费了不少血汗和汗水将我们哺育成人。若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和苦心教导,我们能够茁壮成长吗?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作为子女的是怎样报答也报答不完的。 3、引导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师:爸爸妈妈在一日生活中细致地照顾我们,那么爱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爸爸妈妈呢? 鼓励幼儿说说怎样孝敬父母。如:给爸爸妈妈捶捶背、拿拖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 4、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省及今后做法。 师: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孝敬父母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的不好?今后怎么改正? 5、指导幼儿给爸爸妈妈做礼物。 (1)、画一幅画送给爸爸。 (2)、给妈妈做一个手提包。 师:我们在送给爸爸妈妈礼物的时候应该说什么呢?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你爱他们。回家还可以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倒杯水,他们一定会很开心。 三、结束部分: 1、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爸爸妈妈养肓我们很不容易,我们要学会报答爸爸妈妈,要懂得孝敬父母。 2、齐念《小乌鸦报答妈妈》结束活动。 效果分析:本次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中,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怎样孝敬父母。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对活动内容已有了了解,源于生活的内容幼儿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能大胆地说大胆地做,效果不错,完成了教学目标。
㈡ 怎样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一节怎样孝敬父母的课
网络一下儿童故事,,,比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之类的视频 我觉得要体现父爱,母爱的伟大,,要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知道父母生活的不易,对孩子的无私付出
㈢ 幼儿园国学小课本《弟子规》第一课教案怎么写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 一、礼仪训练:教站姿、坐姿(15分钟) 二、教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 三、教“孝”(1个小时): 1、在黑板上写“孝”的篆字解释涵义(师生互动阶段) 2、讲母亲怀孕和生产的过程,启发孩子的孝心 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最开始只是一个极微小...的细胞,然后细胞通过吸收母亲的营养不断分裂长大,开始的3个月,我们的母亲往往会出现呕吐、恶心、困倦、失眠,甚至头疼、发烧、咳嗽等现象,有的母亲会吃什么吐什么,大多数的母亲这个过程会很难受;接下来的3个月,母亲身体的不良反映会小一点,但母亲会因为怀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同学们平时吃饭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可是我们的妈妈在怀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好什么难吃的都会吃下去,想想妈妈的辛苦我们应不应该挑食?(不应该)我们挑食身体长不好对不对得起妈妈?(对不起);最后的几个月是母亲最难受的阶段,我们的妈妈肚子上会时刻承受近20斤的压力,走路看不见前面的路,睡觉抱着近20斤的“石头”,脚会肿,而且腰酸背痛。当“十月怀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亲过“鬼门关”的时候,母亲生产的痛苦大过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医院的产房里面产床床头的铁栏杆经常会是弯曲变形了的,就是母亲生产的时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们的母亲如此辛苦地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怎么还可以对她大吼大叫,怎么可以再让她痛苦伤心。 3、怎样孝顺父母? 孩子们会说:帮父母做事,给父母端水等。老师要告诉孩子们,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因为生气会让我们的父母长白头发、生病、老得快。 韩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孝子叫韩伯俞,从小母亲处罚他,他都欣然接受,没有哭过。后来他长大了,有一次他犯了过失,母亲处罚他,打他,结果他抱头痛哭。母亲很惊讶,她说,从小到大打你,你都没哭,怎么这一次哭了?他说,母亲啊,十多年来你打我,我觉得很痛啊,我都忍下来。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觉不到痛,可见母亲您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养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种哀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枝不想摇动,可是风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来?(不能)当我们做子女想要孝养父母的时候,可能父母都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呀!所以,各位同学,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谓“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可列举自己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切身体会)所以,各位同学,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还要赶快报恩呐!当机会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时,你的内心会有无限的遗憾跟感慨。 《弟子规》上告诉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讲解课文意思) 四、静定训练(30分钟) 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做 1、2两段静定练习(把线上运动安排到最后进行)。 布置作业: 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科还课评奖。
㈣ 写一篇幼儿园发展及对父母孝顺对社会的责任的文章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但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而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社会性发展也会不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得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引导,为今后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 ,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应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幼儿社会性: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教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社会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二、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1.溺爱型 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干涉过多,这也不允许去那也不允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活动。所以孩子表现的常常怯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好,对事物缺乏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过份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对小孩百依百顺,任凭其呼风唤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孩子长年累月处于这样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有错误也不能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常常在无原则的纵容下得到满足,因而使得孩子养成了任性、不讲道理的个性,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得到强化。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当时的满足,缺乏自信、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2、专制型 专制型是教育方式也属于高控制教育方式,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幼儿的愿望和要求,父母会无条件的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做事,对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又表示不满,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幼儿绝对的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父母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好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关注幼儿的一切行为,行动都加以保护监督,父母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的出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涉,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幼儿常常容易形成自卑、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的人格特征,由于从小缺乏关爱,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造成幼儿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长此以往,将会与家长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3、放任型 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权威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一样对幼儿 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表现于家长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提出要求,这种家长对幼儿是拒绝的,对孩子的需求也不做出及时的反应,更谈不上情感上的支持,他们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对儿童缺乏管教,听之任之。此种类型下的幼儿常有冲动的攻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有冷漠、叛逆、攻击、自卑、自我控制能力弱、独立性差的行为倾向。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种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但由于家长对幼儿缺乏基本的关注,亲子之间交往很少,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家长与幼儿间情感疏离,家庭产生隔阂。 4、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家长对幼儿是理解与尊重的,他们会与幼儿心贴心的交流及给幼儿自由的成长的空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贴心的帮助,对子女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让子女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三、家庭中如何有效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方式选择出现差异,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通过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 1、提高家长社会化教育的意识,自觉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 2、建立民主化的家庭 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应把孩子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听取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克制住自己,尊敬父母和长辈并对幼儿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威而不猛,态度言论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人自己身上习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 4、赏识得当、奖惩分明 欣赏、鼓励像阳光空气一样不可缺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欣赏和鼓励,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经常对他们的优势和长处进行称赞,并鼓励他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作为家长应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她逐步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希望的,但是一味的正面赞赏是极不可取的。当孩子犯错误后,必须及时进行正确、客观的批评指正,耐心、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让他们明白错在何处,知错能改,在体验中成长。 5、家园合作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我们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帮助、指导、支持、配合家长,共同提高教养方式,通过家园学习活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拉近了家园、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使家长能正确理解自己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加深了对孩子发展水平和自身教育行为的认识,从而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实现家庭教育中新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儿作为家长,我们更看重他们辉煌的未来,我们应从各方面来引导和培养孩子,所以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
㈤ 幼儿园出了道:爸妈陪孩子一起孝敬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并记录感受有什么好点子
给老人洗脚,捶背
㈥ 幼儿园孝顺父母以什么形式比较好
从国学经典中挖掘有用的题材,通过讲故事、问问题、生活小细节等方式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即懂得知孝。教育和教诲他们孝顺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起。
㈦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难免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解决问题,让孩子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加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之外,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试验和实践活动,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才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应用才更加的灵活。
对学习充满兴趣,明白学习的意义,孩子们才更愿意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愿意每天去学习,从而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