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因为孝敬父母是我们该做的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为自己孩子做好榜样。
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题纲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 ,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⑶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中得标准答案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5条)
1.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专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属道理。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模范。
5.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怎样孝敬父母?(5条)
1.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3.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4.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5.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⑷ 江苏人民出版社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6——8课!! 速度!!!!!
初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越代沟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2)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3)赡养、扶助父母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1) 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2) 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
(3) 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4) 要赡养父母
3、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会出现代沟?
(1) 进入青春期,我们独立性越来越强,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或儿童。
(2) 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
(3) 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的相对疏远。
(4) 我们情绪敏感而不稳定,缺乏足够的理智,往往以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
4、如何与父母沟通?
(1) 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 客观的看待自己和父母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3) 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 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5) 既要尊重、孝敬父母也要帮助父母。
(6) 要换位思考,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5、尊敬老师的表现?/怎样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1) 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2) 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3) 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4) 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6、怎样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互相理解、共同努力。
(1) 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2)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 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4) 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5) 主动热情的与老师交往。
1、友谊的重要作用 ?(必背)2单元
⑴友情是心灵的需要,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青少年特别渴望友情。
⑵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朋友给予了我们很多,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2、怎样获得真挚的友谊?(综合三四课知识,必背)
⑴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敞开心扉,坦诚的与他人交流,真诚地帮助他人,我们一定会获得真友谊。
⑵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
⑶平等待人,理解体谅,宽以待人,欣赏并赞美他人的成功。
3、什么是“益友”
所谓“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益友”,我们交友时要选择“益友”。
4、如何做到善交“益友”?
首先,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同学之间应该成为“诤友”,一方面要乐于接受同学的批评,另一方面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批评。
其次,善交益友也要求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5、什么是“诤友”?乐交“诤友”有什么积极作用?
⑴“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
⑵朋友是与我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我们的人。能有朋友及时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我们改正,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6、什么是“损友”?对于青少年来说,为什么要远离损友?
⑴“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和好人交朋友,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响;与坏人交“朋友”,也会不知不觉的受到侵蚀。
⑵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夸大,社会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加之我们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可能在交友上犯错误。为此,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远离损友。
7、对“损友”与“哥们义气”的正确认识。(必背)
⑴、损友是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和益友交往,会受到好的影响,与损友交往,会不知不觉受到侵蚀。
⑵、青少年辨别和控制能力比较差,很多青少年因分不清真正的友谊和“哥们义气”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⑶应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
8、怎样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把“江湖义气”看做是“够朋友”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⑴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⑵有人把“江湖义气”看做是“够朋友”,这种看法很容易导致不良的后果。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分不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9、交友的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10、获得友谊的方法和艺术有哪些?(必背)
⑴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⑵真正的友谊不包含嫉妒。当朋友得到某方面的成绩时,我们应该欣赏并真诚的赞美他的成功。
⑶对朋友理解、信任、宽容。
11、为什么要和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⑴如果我们只与同性同学交往而不与异性同学交往,无异于放弃了一半朋友,也失去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机会。
⑵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不仅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
12、与异性同学交往,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与异性同学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影响学习,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13、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必背)
自然、适度。
14、怎么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同学的情感问题?
⑴进入青春起后,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且产生思慕异性的心理。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里,男女同学相互产生好感和爱慕心理,喜欢一起学习,结伴参加各种活动,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⑵面对男女同学的感情问题,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
第三单元
1、什么是从众现象?(或问:从众现象的表现?)
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2、从众的作用是什么?
(1)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消极作用是: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3、导致盲目从众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社会团体的不合理压力;
(3)缺乏抵御非正式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
★4、中学生怎样避免盲目从众?
(1)中学生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2)学会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3)增强抵制团体不合理的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做到心中有原则。
4、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1)可以满足自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
(2)也可能为了追求刺激、时尚与流行、浪漫等;
(3)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普遍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
5、追星分为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折射出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6、怎样认识“追星”的利与弊?
(1)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怎样追星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2)弊: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致丧失自我,就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影响我们的生活。
(3)利:追星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7、怎样认识和评价所崇拜的偶像?
要全面的评价明星,既要看到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缺点和不足,这是对待偶像成熟和理性的态度。
★8、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明星崇拜现象?
(1)对待偶像,我们崇拜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2)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要确立和追寻自己的理想,选择自己的道路。
第四单元
1、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原因?
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但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
※2、“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有哪些危害?
(或问:为什么要拒绝“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
(1)会使人精神萎靡、纪律涣散、不思进取,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
(2)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危害身心健康,导致家破人亡,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青少年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必背)
(1)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远离容易滋生不良现象的场所。积极举报存在不良现象的场所。
(3)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
(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等。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涉足“黄、赌、毒”都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5、不良诱惑能迷惑人的原因——能够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需要。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什么是犯罪?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犯罪(刑事违法)。
(3)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社会危害性 危害性较小 危害性严重
违法性 刑法以外的法律 刑法
应受处罚性 承担刑罚以外的法律责任 刑罚处罚
※ 7、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即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之间的关系?(必背)
(1)三者有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
不良行为已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离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2)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如果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8、 惩治犯罪分子的意义?
(1)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
设的顺利进行。
(2)惩治犯罪,遏制、教育犯罪分子,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
也是一种震慑。
※9、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必背)
(1)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杜绝不良习惯,克
服小缺点、小错误,防患于未然。
(2)提高法律意识、道德修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克服错
误思想。如:因年龄小而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只要不
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也没关系。
(3)正视并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树立“知耻近乎勇”的品质
⑸ 八年级(1)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孝敬父母,帮做家务”社会活动,并根据学生帮家长做家务的时间来评价学
解:(1)a=50×40%=20,b=50-2-10-20-3=15; (2) ![]() |
⑹ 八年级政治: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交给我们知识技能回和做人的道答理。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3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怎样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2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上的困难,不想父母提过分的要求3孝敬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主动承担家务劳动4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还要从精神上关心父母 为什么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代沟?1进入青春期,独立性越来越像,但是缺乏自制力2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知识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3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很愿意求助于父母与老师,但遇到心理困惑时,可能更愿意向同伴倾诉 怎样与父母共同和谐?1要认识到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2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3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克服逆反心理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⑺ 八年级上册政治价值判断
判断:(错来误)
理由:自小样不应该与父母争吵,应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爱、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的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3).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可以说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4).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5).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6).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父母、体贴父母。
⑻ 政治八年级上册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让父母高兴。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我们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⑼ 八年级上政治复习提纲
政治复习提纲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5条)
1.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模范。
5.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怎样孝敬父母?(5条)
1.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3.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4.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5.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三、什么是代沟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代沟”或“代际冲突”。
四、代沟产生的原因(4条)
1.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们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儿”。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2.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3.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亲密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4.在这个时期,我们往往会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怎样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一,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第二,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的正确的意见、建议。
第三,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第四,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第五,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六,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平和的态度与父母沟通,加强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矛盾和冲突,而且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相处。
六、为什么要尊师?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折一枝也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2.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3.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
七、怎样尊敬老师?
1.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3.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4.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5.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八、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什么特点?
新兴的师生关系即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师生关系、
九、怎样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于老师沟通,就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第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第三,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第四,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不要冷淡和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
第五,乐于与老师交往并虚心向老师求教。
十、友谊对我们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1.友谊是心灵的需要。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离开了朋友,失去了友谊,人就会感到孤独。进入少年期后,我们更愿意向同龄伙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因此我们特别渴求友谊。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十一、青春期的我们在交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麻烦?
害怕与他人交往,放弃与外界接触,拒绝与他人沟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空间里,却又无法抑制对交往和友谊的渴求,总希望别人能主动接近、关心自己,这是不少同学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
十二、如何获得真挚的友谊?
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与老师、同学交往,我们一定会获得真友谊。敞开心扉,坦诚的与他人交流,真诚的帮助别人,朋友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十三、什么是益友?
所谓“益友”就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益友”,我们交友时要选择“益友”。
十四、如何做到善交“益友”?
首先,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朋友之间应该成为诤友。一方面要乐于接受同学的批评,另一方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批评。
其次,善交益友也要求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十五、什么是“诤友”?乐交“诤友”有什么积极作用?
“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的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与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朋友这是与我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我们的人,能有朋友及时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帮助我们改正,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十六、怎样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
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十七、把“江湖义气”看作是“够朋友”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有人把“江湖义气”看作是“够朋友”,认为做事“够朋友”就是友谊,这种看法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分不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儿们义气”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十八、什么是损友?
“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和好人交朋友,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响,;与坏人交“朋友,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侵蚀。
十九、获得友谊的艺术方法有哪些?
1.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真正的友谊不包含嫉妒。当朋友取得某方面的成绩时,我们应该欣赏并真诚的赞美他的成功。
3.学会对朋友理解、信任、宽容。
二十、为什么要与异性同学交往?
1.如果我们只与通信同学交往,无异于放弃了一半的朋友,也失去了与异性同学互相学习的机会。
2.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不仅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
二十一、与异性同学交往,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毕竟不同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影响学习,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二十二、与异性同学交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我们在与异性同学之间交往时,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
二十三、怎么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问题?
1.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心理,喜欢一起学习,结伴参加各种活动,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可能因此遇到很多麻烦、困惑和苦恼,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2.面对男女同学的感情问题,须要例行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
二十四、什么是从众和从众现象?
1.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
2.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
二十五、从众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前一种是指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后一种是指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二十六、怎样认识从众的作用?
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顾大局、识大体,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助于我们遵从规范形成一致的行为,保证团队的良好秩序。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和自信心。有的从众有助于学习他人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
从众的消极影响
2.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的事业。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二十七、怎样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
1.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2.自主选择,勇于负责。全面的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人的选择和行为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途径。
3.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地址外部不良诱惑,心中有原则,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二十八、导致盲目从众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是少、阅历浅、经验少的人,自信心低,独立性弱,比较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2.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从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全体接纳和认可,受到群体的保护和尊重。因此,当个人的真实想法和行为意愿与群体不一致时,往往会违心地顺从大众的意见,做出符合群体的意愿的行为。
3.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重要原因。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商不成熟,依赖性较强,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重,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性,容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自制力和抵抗力都比较薄弱。因此,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⑽ 八年级政治辨析题:我们对父母的孝敬就是表现在学习上,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不完全正确
孝敬父母的表现:
孝敬父母就是在生活中理解关心父母,让父母高兴,在行动上帮助父母,认真学习,积极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