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描写秋天菊花的中学作文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这个中国传统的习俗宣泄了思乡人的抑郁感情,同时又是传统的祈寿节日,有登高避祸、饮酒祈福、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1989年国家把农历九月九日确定为“老人节”,取老人长寿之意,重阳节成了一个以消灾和企盼健康长寿为主旨的传统节日。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
的人儿漂流在外头。”一首《九月九的酒》不知道牵动了多少游子的羁旅之心。九九重阳节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重阳佳节的内容在变迁中发展,在传承中丰富,已成为多元性的民族节日,具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意蕴。但是这个传统节日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直到2003年才为世人所知,作为河南省申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追寻着历史的脚步,来到了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
桓景登高处
上蔡古称蔡地,是蔡姓的发源地。上蔡的历史名人最著名的是李斯,车驶进上蔡县城,秦国宰相李斯的塑像默默屹立,凝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上蔡县文联主席梁国华向记者讲述:南北朝时,南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汝南人桓景跟随一个叫费长房的高人游学多年。有一天费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有灾。让你的家人缝制布囊,里面装上茱萸,然后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喝菊花酒,此灾可消。”桓景依费长房所言,举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归来,发现家中饲养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家畜已经代人受灾了。”梁国华接着这个故事说,现在人们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女戴茱萸囊,“盖始于此”。今天,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桓景登高躲灾避祸是重阳节登高风俗的源头。
今日我登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临近黄昏,我们来到了坐落在蔡国故城西面城垣的一处高台上,也就是当年桓景登高处,暮霭给眼前的这座山冈增添了几分肃穆。
“山冈在春秋时期叫做名冈山,也是当年上蔡的至高处。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现在叫芦岗。经过历史的冲刷变迁,现在的山冈只留个高60多米的小山头。芦岗上的望河楼,应该是当年桓景登高的地方。”跟随记者一行的梁国华介绍说。
望河楼山门向东,进山门拾阶而上,一门楼高耸,翘角飞檐,匾额行书“蔡侯望河楼”。进院是一平台,东西、南北都有四五十米。院中有火神庙、奶奶庙各两间,佛殿四间,关公庙两间,还有几通“重阳登高碑”“功德碑”以及才立不久的诗文碑刻,还留有一块宋代的残碑。
平台北面还有一高台,上面是玉皇庙,庙西就是重阳登高处了,水泥砌就的平台,四周围有护栏。登上了最高的平台,面积比第一层小了许多,四周有围栏,方圆数百米的景色尽收眼底。“我小的时候常和伙伴们来此玩耍。站在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上蔡县。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遂平县的嵖岈山呢。”暮色中依稀看到蔡国时期留下的古城墙,向南北环绕了整个县城,而一条横亘的土坡绵延至远处。迎着初春料峭的寒风站在高台之上,想像着蔡侯的样子凭栏远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风俗代代传
东汉桓景“齐家登山”避邪免灾的故事发生后,人们遂纷纷效仿,上蔡人就把这里和城墙北垣的烽火台等高处作为重阳登高之地了。登高的习俗在晋朝已经开始,兴盛于唐宋,现在的上蔡县,还保持这样的传统,每年的重阳节,就会有大批的人来到登高处祈福。在后世的流传中,经过不断的传承、选择、优化和积淀,重阳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从当时的诗文中就可见一斑,最著名的数王维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花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这是流传于民间古老的辟邪菊花歌,重阳日有饮用菊花酿制的菊花酒,但也有以菊花浮于酒上而饮。饮菊花酒的内在本意,是为了追求长寿,祛病延年,这和插茱萸是同一内涵。唐朝及宋朝时,重阳节还讲究吃糕,就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节的食品。因“糕”“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重阳节登高的时候吃糕,象征步步登高。在上蔡县,每逢给老人祝寿,蒸枣山,做重阳糕,就成了必需的准备,而且做得越大越排场。
重阳新风尚
通过考证发现上蔡即为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县的文化馆老研究员尚景熙功不可没。2003年10月4日重阳节,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来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并把《重阳节》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定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举行。此时,重阳节的故地才为众人所知。去年12月4日,中国民俗协会把上蔡县命名为“中国重阳之乡”。
②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版阳节一般包括出游权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③ 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到底是西峡还是上蔡
上蔡2017年重阳节,位于上蔡县城西南的蔡侯望河楼,即“重阳登高处”和蔡国故城北城墙八卦图等处,人们扶老携幼,登高望远,为全家祈求幸福安康。
蔡侯望河楼是当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和四周风景之处,是汉高祖四年设汝南郡时汝南郡治所所在地,“古蔡八景”之一“芦岗拥翠”典出于此。至于重阳节的发源地,虽然历史文献中没有过多记载,但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人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始于东汉,盛行唐代。上蔡故城冈山又名蔡侯玩河楼,为重阳时节人们登高避邪的源头,并由此在民间盛行,广为流传。2005年12月1日,上蔡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5月,重阳节民俗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10月4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暨首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重阳广场举行。截至目前,上蔡县已经成功举办十五届重阳文化节。
④ 重阳登高,是哪里的风俗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今天的山东吗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这个中国传统的习俗宣泄了思乡人的抑郁感情,同时又是传统的祈寿节日,有登高避祸、饮酒祈福、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1989年国家把农历九月九日确定为“老人节”,取老人长寿之意,重阳节成了一个以消灾和企盼健康长寿为主旨的传统节日。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
的人儿漂流在外头。”一首《九月九的酒》不知道牵动了多少游子的羁旅之心。九九重阳节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重阳佳节的内容在变迁中发展,在传承中丰富,已成为多元性的民族节日,具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意蕴。但是这个传统节日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直到2003年才为世人所知,作为河南省申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追寻着历史的脚步,来到了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
桓景登高处
上蔡古称蔡地,是蔡姓的发源地。上蔡的历史名人最著名的是李斯,车驶进上蔡县城,秦国宰相李斯的塑像默默屹立,凝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上蔡县文联主席梁国华向记者讲述:南北朝时,南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汝南人桓景跟随一个叫费长房的高人游学多年。有一天费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有灾。让你的家人缝制布囊,里面装上茱萸,然后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喝菊花酒,此灾可消。”桓景依费长房所言,举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归来,发现家中饲养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家畜已经代人受灾了。”梁国华接着这个故事说,现在人们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女戴茱萸囊,“盖始于此”。今天,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桓景登高躲灾避祸是重阳节登高风俗的源头。
今日我登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临近黄昏,我们来到了坐落在蔡国故城西面城垣的一处高台上,也就是当年桓景登高处,暮霭给眼前的这座山冈增添了几分肃穆。
“山冈在春秋时期叫做名冈山,也是当年上蔡的至高处。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现在叫芦岗。经过历史的冲刷变迁,现在的山冈只留个高60多米的小山头。芦岗上的望河楼,应该是当年桓景登高的地方。”跟随记者一行的梁国华介绍说。
望河楼山门向东,进山门拾阶而上,一门楼高耸,翘角飞檐,匾额行书“蔡侯望河楼”。进院是一平台,东西、南北都有四五十米。院中有火神庙、奶奶庙各两间,佛殿四间,关公庙两间,还有几通“重阳登高碑”“功德碑”以及才立不久的诗文碑刻,还留有一块宋代的残碑。
平台北面还有一高台,上面是玉皇庙,庙西就是重阳登高处了,水泥砌就的平台,四周围有护栏。登上了最高的平台,面积比第一层小了许多,四周有围栏,方圆数百米的景色尽收眼底。“我小的时候常和伙伴们来此玩耍。站在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上蔡县。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遂平县的嵖岈山呢。”暮色中依稀看到蔡国时期留下的古城墙,向南北环绕了整个县城,而一条横亘的土坡绵延至远处。迎着初春料峭的寒风站在高台之上,想像着蔡侯的样子凭栏远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风俗代代传
东汉桓景“齐家登山”避邪免灾的故事发生后,人们遂纷纷效仿,上蔡人就把这里和城墙北垣的烽火台等高处作为重阳登高之地了。登高的习俗在晋朝已经开始,兴盛于唐宋,现在的上蔡县,还保持这样的传统,每年的重阳节,就会有大批的人来到登高处祈福。在后世的流传中,经过不断的传承、选择、优化和积淀,重阳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从当时的诗文中就可见一斑,最著名的数王维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花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这是流传于民间古老的辟邪菊花歌,重阳日有饮用菊花酿制的菊花酒,但也有以菊花浮于酒上而饮。饮菊花酒的内在本意,是为了追求长寿,祛病延年,这和插茱萸是同一内涵。唐朝及宋朝时,重阳节还讲究吃糕,就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节的食品。因“糕”“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重阳节登高的时候吃糕,象征步步登高。在上蔡县,每逢给老人祝寿,蒸枣山,做重阳糕,就成了必需的准备,而且做得越大越排场。
重阳新风尚
通过考证发现上蔡即为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县的文化馆老研究员尚景熙功不可没。2003年10月4日重阳节,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来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并把《重阳节》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定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举行。此时,重阳节的故地才为众人所知。去年12月4日,中国民俗协会把上蔡县命名为“中国重阳之乡”。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⑤ 关于上蔡民风民俗的作文
2003年10月4日
首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3年10月4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古城上蔡迎来了国家重阳节特种邮票上蔡首发式及“最美不过夕阳红”文化活动,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集体舞《欢乐的节日》在上蔡县重阳广场拉开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文化活动的序幕。
2004年10月22日
第二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4年10月22日10时,中国上蔡第二届重阳文化节暨河南省文化厅送文化下乡活动在上蔡县重阳广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省直有关厅(局)领导和市、县有关领导为上蔡县评选出的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随后又为90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发放了补助金。
2005年10月11日
第三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5年10月11日,中国·上蔡第三届重阳节在上蔡县重阳广场开幕。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文艺演出、文化研讨、书画展览、诗歌朗诵、重阳登高等,为上蔡县9名90岁以上老人代表、9名100岁以上的老寿星颁发了长寿金。9个好家庭代表、9名好儿女和9名好媳妇代表受到隆重表彰。
2006年10月29日
第四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6年10月29日,中国·上蔡第四届重阳文化节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老年艺术表演、召开蔡氏文化暨经济发展联谊会、邀请省市知名医疗专家为老人义诊、开展尊老敬老主题教育等内容。
2007年10月19日
第五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7年10月19日,中国·上蔡第五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举行。该县对百岁寿星每年颁发1200元“长寿金”,对9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2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先后投资3043万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6所,开通闭路电视,建起了卫生保健室、娱乐室、洗浴室等。
2008年10月7日
第六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8年10月7日,中国·上蔡第六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159名尊老敬老模范和尊老敬老先进集体、好家庭、好儿女、好媳妇受到表彰,16名90岁以上“老寿星”领到长寿金。举行了“金秋重阳”诗歌朗诵会、“夕阳红”老年文艺会演等重阳节系列活动。
2009年10月26日
第七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9年10月26日,中国·上蔡第七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蔡明园广场举行。开幕式上,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第二届省十大敬老楷模、省敬老之星、敬老功勋单位受到隆重表彰,老寿星们领到了长寿金。河南省广播电台为欢度重阳节的老人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2010年10月16日
第八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0年10月16日,中国·上蔡第八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全市“十佳”尊老敬老模范和上蔡县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尊老敬老标兵、尊老敬老好媳妇颁奖,并为上蔡县的老寿星代表颁发了长寿金。开幕式结束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艺术团进行了慰问演出。
2011年9月30日 第九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1年9月30日,中国·上蔡第九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与会领导向上蔡县颁发“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奖牌,40名尊老敬老模范和尊老敬老先进集体、好家庭、好儿女、好媳妇受到表彰,13名90岁以上“老寿星”领到了长寿金。
2012年10月22日 第十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2年10月22日,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上蔡第十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拉开帷幕。组织了“金秋重阳”摄影大赛及展出,对全县孝心模范、孝道家庭进行评选,为全县长寿老人免费照相赠送“长寿照”,为全县五保老人和计划生育奖扶对象开展义诊活动等。
2013年10月12日 第十一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3年10月12日,上蔡县蔡明园广场人潮如海、嘉宾如云,中国·上蔡2013“九九重阳”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以“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主题的《我的长辈》微视屏作品大赛颁奖公益活动在此举行,受表彰的尊老敬老模范、孝心模范、孝道家庭代表为来自祖国各地的获奖者颁奖。
2014年9月29日 第十二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4年9月29日,中国·上蔡2014“九九重阳”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暨《我的长辈》微视屏大赛获奖作品展播活动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举行。活动突出“传播孝文化、醉美重阳情”主题,旨在将上蔡打造成全国重阳文化的节庆盛典地和孝文化传承中心。
2015年10月20日 第十三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5年10月20日,“爱佑中华善孝同行”中国·上蔡第十三届重阳文化节群众文化活动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活动期间,上蔡县举办了中老年人健身才艺大赛、“重阳孝老情”戏曲文艺演出、“重阳寿星”及全县孝心模范孝道家庭评选表彰等8项活动。
2016年10月9日 第十四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6年10月9日,中国·上蔡第十四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重阳文化节以“重阳节·敬老情”为主题,以群众类广场文化演出为主体,共演出歌曲、舞蹈、脱口秀、器乐演奏、相声、诗朗诵等节目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