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儒家典籍关于孝顺的句子

儒家典籍关于孝顺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0-12-07 09:19:41

① 儒家关于孝的思想哪五部典籍

《孝经》、《弟子规》、《孟子》、《论语》、《尔雅》等五部典籍。

1、《孝经》:《孝经》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儒家十三经之一。

2、《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3、《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4、《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尔雅》:《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尔雅》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1)儒家典籍关于孝顺的句子扩展阅读;

孝道文化的作用;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② 请写出论语中关于三句孝道的句子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贤不肖不可内以不相分,若命之容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孝敬父母的儒家言论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④ 求所有的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5、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注: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⑤ 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百善孝为先

1、以前的时候,我们总以为,孝顺父母就是给予他们很多的物质,为他们做很多的事情。却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才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孝顺。

2、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个孝顺的人吧。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的人,才有对得起父母的疼爱。这个世上,不管你走多远,都走不出父母的牵挂,父母才是希望你越过越好的人,才是无私帮助你的人。

3、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好好孝顺他们!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4、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一家人坐在阳光下聊聊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孝顺父母,及时行孝,从我做起,一起来!

5、母爱是最伟大的,百善孝为先。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应该永远的。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顺,佛门里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6、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里永远放不下的就是儿女,无论年龄几何,无论天涯海角,心里挂念的永远是孩子。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万不可辜负父母的似海恩情。

7、大气是让人感觉敬重而不是敬畏,对朋友忠诚,对父母孝顺。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从不让别人感觉你的高度;更能赢得别人的刮目相看。

8、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是在父母开始依赖你的时候。觉得自己成熟的是开始在懂得孝顺父母,爱朋友爱家人的那一瞬间,是心突然软下来的一瞬间,世界突然变得温柔,变得明亮起来。

9、实际上真正的孝顺就是不要让父母亲烦恼,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给父母亲多多念经,庇荫他们,让他们身体好,这才叫孝顺。

10、不要对未来充满焦虑,也不要对过去的事而后悔,做好当下这一刻最重要,努力赚钱,孝顺父母,一心爱她。

⑥ 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 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⑦ 儒家经典中一些有关感恩、孝道的名句

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译文: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⑧ 关于孝顺的精彩语句

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无疑是对行孝意义的最高诠释。由人的性情中发出来的一切美德,而行为中最大的就是孝。论语上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可见,孝是所有爱之本源

⑨ 论语中关于养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⑩ 古籍中有关孝的语句

一、《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朝代】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白话释义: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二、《元夕二首》

【作者】王守仁【朝代】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白话释义: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三、《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白话释义: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10)儒家典籍关于孝顺的句子扩展阅读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借咏赞张巡、许远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通过咏史,表达了作者在南宋亡国前夕力挽狂澜、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上片直抒胸臆,气势磅礴;下片转而论理,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全词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旨归,爱憎分明,大义凛然,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

潮阳有张许双庙,是纪念唐代张巡和许远两位爱国将领的。在唐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战争;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唐韩愈曾撰《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二人功烈。

韩愈贬潮州刺史,富有政绩,后来潮阳人为纪念韩愈,建书院、庙祀,皆以韩名,又以韩愈为张许之知己,并为张许建立双庙。

文天祥很敬仰张许二人,特意去潮阳东郊之东山山麓拜谒张许双庙,并赋此词抒发其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借咏赞张许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词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词中洋溢着爱国者的豪情与正气。此词与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业绩一样,可以与日月争光,其精神可以光照万代。同时这首词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价值标准就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应当“留取声名万古香”,“好轰轰烈烈做一场”,这面“镜子”的具体稽模就是张巡、许远。

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当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照照自己。

阅读全文

与儒家典籍关于孝顺的句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适合送给父母的智能手机有哪些 浏览:274
上海返沪知青增加养老金 浏览:149
父母不抚养残疾儿子怎么办 浏览:800
80岁老人过世算高寿吗 浏览:286
北京农民户籍退休金 浏览:34
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偏方 浏览:993
工伤十级退休年龄 浏览:489
男方父母第一次来家应该注意什么 浏览:766
长寿喝多少酒最好 浏览:782
养生壶里的茶叶放多少水 浏览:250
车祸死亡死者父母80岁应赔多少 浏览:931
80岁的老人吃止痛药 浏览:204
海南养生堂的天然维E多少钱 浏览:459
老人家额温38度 浏览:431
父母沉迷保险怎么买 浏览:256
中医养生保健师考什么 浏览:395
老年痴呆症的子女均由监护权吗 浏览:366
70一80岁的老太油画 浏览:722
购买什么资产适合养老 浏览:708
机关事业养老金调整方案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