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登白云山的视频

重阳节登白云山的视频

发布时间:2022-08-25 01:21:47

重阳节前夕登白云山,能在山上看日出吗

要看当天的天气,我今年十一的时候去就看到了~(@^_^@)~
进入景区以后可以版住宿的,里面有旅馆,想住权几天住几天
要楼主想看日出的话,建议下午进景区,然后住一夜,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开始爬山,要带手电和厚衣服,山顶就五六度,超级冷。那次我们一行人就风中凌乱了~(@^_^@)~ 不过山顶有租大衣的
日出是六点十五分左右,爬山大概两个小时,主要看个人速度

❷ 重阳节的历史故事

重阳节的历史故事

九九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重阳节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重阳节的历史故事一: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重阳节的历史故事二: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重阳节的历史故事三:

传说民间有一对青年夫妻,因受哥嫂的欺压逃出家乡,在一个芦荡里搭起了草房遮风避雨,并就地种粮糊口,日子过得很艰苦。一天他俩在田里干活,忽然走来两个衣裳破旧的人,一个眉粗眼大,持着个破烂袋,一个是面目清秀,腰里挂着个宝葫芦,开口就要讨饭吃。这对夫妻二话没说把准备自己吃的两只黄面笼糕给了他们,自己饿着肚子。这俩人高兴地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边走边撒下许多小草。

冬去春来,这里长满了许多草,锄也锄不掉,夫妻俩觉得奇怪,丈夫忽然想起这草是去年那两个人撒下的,听他们唱着说,可以染色,然后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变蓝了,但染不上色,心想这下可上了当。没过几天,晚上刮起了大风,刚睡下,门外有人敲门,说要借一宿。这对夫妻便起床开门点上油灯一看,是去年讨饭的,看他们可怜就把客人留下来,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用刷墙多余的一袋石灰粉垫在草下做枕头。小夫妻安排好,准备去睡觉。

客人说今天我讨了点菜,另一个说我葫芦里还有点酒,咱们一起喝,说着就拿起酒喝上了,说来也怪,葫芦里有倒不尽的酒,一会儿大家都喝醉了。半夜里他们酒性发作,把吃的酒菜都吐进缸里,并把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两个人用木棍一搅,挟起破袋和葫芦就跑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发现缸水变黄了觉得奇怪,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试染,拿出后很快布由黄变成蓝色。丈夫便追上那两人,问了个明白,他们说这种草名叫蓝草,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就开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那两个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使各地的老百姓穿上色牢、美丽的青蓝布衣。梅、葛两仙发明的用灰酒发酵使蓝靛还原的方法,在各地广为传授,后人便将梅、葛二位师傅尊为染布的祖师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染坊内都挂上梅、葛二仙纸祃。

在湖南、湖北地区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染坊内都要祭祀梅、葛仙翁,祭祀时除放上梅葛二仙纸祃外,还要放上观音、财神、家堂的板印纸码及酒菜等,供奉结束后祭品一起烧化,染坊内的师傅及帮手聚集一起开怀畅饮,祝福“染布缸神”常伴,祈求“染仙”保佑,来年染出的布品质好、色度牢,故旧时的民间染坊常见墙壁上贴有“缸水调和”、“缸中出金”等吉祥词幅。

;

❸ 广州重阳节登白云山有什么说法

带来好运,连续三年都登的话时来运转。信则有!!!

❹ 广州的民风民俗

目前,广州保留较好的民俗民风有广州的茶楼(凉茶)、广州的除夕花市、广州的银龙舟、广州的波罗庙会、盘古王庙等等。下面分别说明这些风土人情的特点:

1、广州的茶楼(凉茶)

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

❺ 白云山风景名胜

白云山风景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白云山全山面积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据说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变成白漫漫的一片,犹如面纱笼罩,因而得名。自古以来,白云山一直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羊城八景中的“菊湖云影”、“白云晚望”、“蒲间濂泉”、“景泰僧归”都在白云山里。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分为六个游览区,即:明珠楼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麓湖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区内,峰恋重叠、溪涧纵横、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观多样,四季如春。特色各异的景点星罗棋布,有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白云松涛、松涛别院、明珠楼与新开辟增设的云台花园、白云滑道、白云索道等。金液池位于白云山麓,是一座风光如画的湖泊,湖光潋滟,波平似镜。湖光山色交映生辉,如诗似画,别有情趣,是白云山中的佳境。

白云山上交通方便,可乘专线游览车南从麓湖往山顶公园,西通黄婆洞及山北公园,东南有白云山南门,东有梅花园大道。还有上山索道,游客可乘登山缆车直达山顶。山上有各式风味餐厅和各种服务设施,还有简易炉灶可供人们野餐和烤烧。

===========================================================
位于河南省嵩县境内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属伏牛山系,以云多而奇、美而幻得名。这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壮观的龙潭飞潭、古老的唐代银杏、罕见的千年杜鹃、独特的野生牡丹、惊险的云飞蹦极。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已开发白云峰、小黄山、玉皇顶、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休闲服务六大观光区。这里风光旖旎,春季万木吐芳,繁花似锦;夏日青山苍翠,气候凉爽;入秋红叶满山,硕果累累;隆冬银装素裹,冰雕玉砌。置身白云仙境,“人在画中游,云在树上飘,水在空中舞”。

白云山所在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汇处,一山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因山峻水幽、地貌独特、植被丰茂、动植物种类繁多,又被誉为“中原山水大观”、“自然博物馆”。万亩原始森林、唐代银杏林等构成了数千平方米的高山森林氧吧。

高山牡丹园是白云山的一绝。

“洛阳四月醉牡丹。”

而五月份白云山,正是牡丹争齐斗艳时。由于海拔高,牡丹延长了开放期,每年5-6月份游人都可以欣赏到国色天香的牡丹芳容。不仅如此,栽植的牡丹有156个品种5.6万株,总面积达168亩,景区特设了几座十分精美的木雕观花阁,增添了不少雅趣。

山得水而秀,水依山而幽,这里沟谷山间处处溪水淙淙, 一山之中伊河、汝河、白河三河共流,分别注入黄河、淮 河、长江三大流域。千米落差的白河大峡谷内,五步一潭 ,十步一瀑。九龙瀑布落差高达123米,似银河倒泻,丽 日照射,现出彩虹万道,人走虹移,彩虹缠身。白云山跨 三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 “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留侯祠地处白云湖畔,是汉朝开国元勋张良隐居的地方。祠前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祠内陈列丰富,古朴的印月亭、草庵、垂钓台,供游人追寻汉相张良在此隐居生活的遗迹。

在地势低缓、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北缘,平地拔起一座风景秀丽、白云缭绕的南粤名山一白云山。它位于广州市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17′,北纬23。11′。地形略呈斜长方形,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7公里。全境面积为28平方公里,其中属特别保护范围的面积为20.98平方公里。地势中间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强烈的岩石差异分化和流水浸蚀,使白云山沟谷纵横·坡度陡峭,相对深度多在100米左右。沟内环境幽谧,是大都市中难得的世外桃源。

===========================================================
广州的“肺部”

白云山是大庾岭支脉九连山的末稍,有山峰三十多个,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白云山山脉连绵不断,以其起伏的线条,丰富的层次,构成自然风景的美丽轮廓。白云山三面面向平原,极适合登高远眺,可览广州全城与珠江三角洲浩瀚平原,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誉,是旅游避暑之胜地。

白云山东、西、南三面均为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平原,三个方向的平原暖湿气流被吹到白云山便会沿坡上升,与山上的冷空气相遇,易结为云。每当雨过天晴,拂晓薄暮之际,时有白云郁而起,诸峰常为白云覆盖,历久不散,远远望去淼淼烟霞,半壁皆素,故称白云山。

白云山地处热带、亚热带交错地区,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达95%。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8℃,年降雨量1724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自云山山林茂密,层峦叠翠,全年郁郁葱葱,四时山花烂漫。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白云山已基本被城市所包围。在人口800万的大都市里,能有这么大规模的风景区,在国内外都是不可多得的。白云山不仅是一个优美的旅游胜地,更重要的是其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面积42000亩)对调节广州市的气候,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持生态平衡,防风抗灾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广州的“肺部”。最近市政府将白云山的园林绿化建设,列为“广州市跨世纪十大市政工程”之一,这对羊城人民真正拥有青山、碧水、蓝天有着重要意义。

白云山早在战国时期已有人迹,历史上的白云山是佛道寺观云集的风水宝地。明清时代保存或建立的寺庙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濂泉寺、蒲润寺、上景泰寺、下景泰寺、五龙谷庙、云岩寺等十处之多。此外还有九龙泉、甘露泉、虎跑泉、玉虹池、“天南第一峰”石牌坊、明珠楼等名胜古迹,是千百年来人民喜爱的游览地方。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沦陷,白云山的文物古迹与山岗树木,全遭破坏。抗战胜利之后,白云山呈现光山一片,景色荒凉。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大面积绿化造林,接着修复和建设了一系列的文化设施,恢复了历史上的一批景点。如今,散落在湖区和峰峦叠翠间的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白云松涛、松涛别院、明珠楼等与新开辟增设的云台花园、白云滑道、广州雕塑公园等景点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令游客流连忘返。

白云山有着悠久的文化蕴涵、深厚的历史沉淀。白云山下黄婆洞,有新石器时代的遗迹。秦汉年间,齐人安期生南来隐居,采药济世,并为之献身。唐宋以来,更有杜审言、宋之向、韩愈、李商隐、李群玉、苏东坡、杨万里、李昂英等著名诗人,入粤登山,游览题咏。本地文人学士陈白沙、陈子壮、屈大均、张维屏等来此集会结社,吟诗作赋。他们的诗文已成为岭南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白云山历史积淀的深厚,在岭南风景名胜区中是独一无二的。特别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它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洗礼,记录着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北伐战争等著名人物的足迹。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郭沫若曾为白云山吟诗题词。周恩来、陈毅曾在此进行国事活动。

诱人的景点

云台花园是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中一颗璀璨明珠。它座落在白云山南麓三台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以各种观赏花木造景为主的园林式花园。它的建成结束了“花城”无花园的历史。园内共建有新颖雅致、各具特色的景点14处。如:“谊园”内建有象征友谊与和平的大型石雕;有占地1200平方米、造型独特的玻璃温室,展出多种热带棕榈植物、仙人掌、多浆植物和兰科植物;醉华苑是高低错落、小巧玲珑的花展馆;岩石园内有各种嶙峋怪石;有少数民族图腾和具有十二生肖的太阳广场;飞瀑流彩是一组气势磅礴的灯光喷泉瀑布;玫瑰园展出各种绚丽的玫瑰,四季鲜花灿烂,绿草如茵。特别是夏天晚上增设的露天交谊舞场,使游人在充满欧陆风情与东方园林造景交融的湖光山色中轻歌曼舞,如痴如醉。

新建成的广州雕塑公园座落在白云山余脉飞鹅岭地段,占地面积46公顷,分为羊城史雕塑区、森林景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四个大区,运用现代雕塑语言使公园的艺术特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强烈,是一个体现广州大城市富有时代感的公园。该园于1996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游客可在欣赏美景品味历史之际,又能感受到高雅艺术的薰陶。

我国最大的天然赏鸟区——鸣春谷,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然鸟笼。它座落在自云山风景区的天南第一峰与九龙泉之间的滴水岩谷地上,占地约5万平方米,分天然式大型鸟笼区、鸣禽挂廊区、珍稀鸟区三部分。其中由十八根10一25米的钢柱支撑,采用悬索式张网结构,顶部用不锈钢网,周围用镀锌网将全区笼罩成12500平方米的鸟笼,放养有各种鸟类150多个品种,共有5000多只。其中不乏珍稀鸟类。游人在醉情山水的同时,又可与鸟同乐。在鸣春谷大门入口处,还可看到极富情趣的驯鸟表演。

“白云晚望”远在元代便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夕阳西下之时,在山顶广场南端罗伞顶之巅,倚栏远望,天空中出现五彩缤纷的晚霞,玉带般的珠江、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远处的绿野,全都落入一片金江之中,给人以“不舍夕阳离人间”的美感。此外,广州碑林、山顶公园、双溪别墅、杜鹃山、白云松涛、可憩草坪、明珠楼、黄婆洞水库等,都吸引了众多的游人。与其它的名山相比,白云山少了一份疏远感,多了一份亲近感,市民无须舟车劳顿之苦,即可寻觅到一处回归自然,欣赏祖国壮丽河山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白云山各景点游人更是摩肩接踵。由于毗邻港澳,游客中港澳同胞约占20%。重阳登高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近20年来,重阳节登白云山成了广州市的一个新风俗,登白云山的人数逐年增多,每年多达十几万人。此时,广州城里如潮的人流涌向白云山,白云山上人山人海,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氛。

麓湖是白云山西面一个风景秀丽的游览区。该湖原名叫金液池,面积达312亩。这里绿树夹道,树木参天,湖面波光粼粼,四周山林秀色,尽收湖中。湖区北面的山丘迂回跌伏,依山傍水是良好的高尔夫球场用地。近年来利用这一有利的环境建立了麓湖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俱乐部由练习球场、高尔夫俱乐部会所、乡村俱乐部会所、会员休息室住所等五个部分组成,是一个多功能的高级康休与社交场所。既美化了麓湖风景区,又改善了广州市的投资环境,是广州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一个配套项目。

此外还兴建了极富刺激性的新型娱乐项目——白云山滑道(SL称旱地雪撬),全长1400米,集滑雪、观光和游乐于一体,是一项风靡欧美的文体运动。全套设备由德国进口,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刺激感受。为便于游客上下,建起了我国第一条单循环双钳口自动抱索式客运旅游索道,并配备了具有优质服务的酒家、宾馆、饭店、茶座等,为广大游人提供了一个可游、可居、可乐的现代桃源仙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白云山对于广州市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2l世纪持续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投资3000万元作为林防改造工程的启动和进行,它预示着明天的白云山更加美好。一个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将以它博大的胸怀,灿烂的文化,美丽的景色,屹立在珠江之畔,熠熠生辉。

❻ 重阳节的由来,习俗,诗句大全 各地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内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容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习俗: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各地习俗:
广州过重阳节,民众登白云山,赏秋、健身。吴川地过重阳节,享宴高会,摆敬老宴。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阳江市过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纸鸢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❼ 重阳节习俗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回习俗。传承至今答,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❽ 去白云山怎么玩

白云山不是很高,爬上去半个小时都不用,上面有滑草,有蹦极,有个人组织的野外聚餐,白云山的娱乐项目不是很多,只是因为地处广州市区,难得的一个大氧吧。爬上去可以远眺广州景观:如果天气不是灰蒙蒙的话!我曾经在重阳节登白云山,那时候人多,有2条道路,一条大道较平缓,一条比较陡峭。
白云山下有人家,就不愁吃的了,下得山来,坐车到黄花岗那边,就很多吃的了,记得有次中秋节在骨留香吃的骨头汤,很过瘾。还有很多别的饭馆!
实际上半天就可以游览完白云山,下午建议去上下九,北京路走走,有很多小吃和服饰,大概在下午5点搭地铁到省站或天河客运站回东莞(一个小时内到东莞总站)

❾ 为什么九月初八广州人登白云山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亦称“重九”。古人以“六”版为阴,以“九”为阳,九月权初九,月和日两阳相重,故为“重阳”。

重阳节,秋高气爽、景候宜人,自古以来给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佳话。早在战国时,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吟咏;晋代《风土记》中有了“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的记载;南朝梁宗怀《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逢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重阳节的风俗很多。常武地区人民例食重阳糕,一是糕与“高”谐音,蒸糕谐音“登高”,二是重阳糕可作登高野餐的主食。那么,这一天为什么要登高呢?根据梁代《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难临头。”桓景求师父给解救之法。是日,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关照,全家人佩茱萸、登高山、饮菊花酒,直至晚上回家,只见家中“鸡牛犬羊,一时暴死”……从此,重阳登高等作为避难消灾的风俗流传开了。

❿ 重阳节登高习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登白云山的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滁州社保基数和养老金 浏览:601
网上能交社会养老保险 浏览:96
父母和男朋友之间的矛盾怎么处理 浏览:83
丰盛路哪个小区适合老年人养老 浏览:69
孩子独立户口怎么转回父母处 浏览:394
美国体检多少美元 浏览:555
衢州老年大学位置 浏览:63
高唐退休金 浏览:436
75岁透析老人走路无力怎么办 浏览:771
长寿到江北机场怎么去 浏览:484
威海60周岁招聘 浏览:418
孝敬爷爷奶奶作文450字 浏览:413
宁波市老年大学二胡班 浏览:984
免收养老保险 浏览:228
70岁老人记性不好是怎么回事 浏览:37
it男进养老院证明什么 浏览:267
老年大学入学合同 浏览:354
老人总拉肚子怎么回事 浏览:516
工行理财养老产品的利率是多少 浏览:70
第1次见父母值多少见面礼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