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月九重阳节的风俗
九九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插茱萸、吃糕吃面等。② 9月9日重阳节干什么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庆祝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
1988年我国就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为“中国老年节”,九九重阳敬老,意为孝敬老人,懂得感恩父母;在国家的大力推动,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者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人养我们不易,关爱老人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 9月9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9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
重阳节经过2000千多年的变迁,已经成为多元性的节日,并存在着各种习俗,我国在1989年将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1、陪伴老人
九九重阳,以其长久长寿之义,定重阳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当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让老人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以宏扬敬老的美德。
2、赛风筝
九月是秋天,天高气爽,过去青少年在这天争放风筝,俗语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就是重阳满天飞的景象。
现在在台湾的国父纪念馆或是木栅河堤边,有放风筝的活动,增添节日的娱乐气氛。
3、登高望远
登高郊游,此俗自汉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在汉代时除登高郊游之外,并增加野宴。发展到后来,大家乘登高之便,并兼扫先人的坟墓,增加了重阳在慎终追远的孝亲精神。
4、赏菊并饮菊花酒
菊花在重阳节时正是盛开的时候,所以重阳赏菊便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动,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阳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古诗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重阳节
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 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 初读
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教师范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三、 精读理解
1.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评学生:你好学、善问、爱动脑子,相信你会越学越聪明的。)
对未能解决的疑问让我们在诗中寻找答案。
2.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
①默读古诗,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并说说句意。
②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 检查一、二行的学习情况: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板书:思)
②(点黑板)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出示: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答: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 。(句意让学生说。)
④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⑤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⑥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4.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5.自由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好好学习的。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 比较,明中心
1.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来日,出发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
2.交流。
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 作业
1.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写写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怎样用一段话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试写一段话,也可以试着写诗,不要怕,试试看。
板书设计:
(怎样)倍
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
思
(为什么)独、异 登高(干什么)
⑤ 农历9月9日是什么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⑥ 9月9日是重阳节有什么意义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之一的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重阳节不仅在古代非常受重视在当今社会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3、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九月九为什么又叫重阳
所谓阳,《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⑦ 9月9日是什么节日,古人在这一天有什么的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九九归真,一元回肇始,古人认答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7)9月9日重阳节教案扩展阅读:
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证,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秋丰收祭祀和火星祭祀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古人在九月份收成时祭奠天皇和先祖,以感谢天皇和先祖的恩情。这是重阳节作为秋收节的最初形式。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盛行,盛唐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融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续到今天。崇阳祭祖民俗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古老民俗。重阳节和除夕、清明节、七一半月也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
⑧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两方面。古时候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间在重阳节期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2、九皇会
古时在我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
3、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⑨ 重阳节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新星幼儿园
关注
"浓浓敬老情”重阳节,这样教育孩子最有意义
2017-10-27 阅读137
重阳节,这样教育孩子最有意义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关于"尊老、敬老"为目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平时许多年轻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把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权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们冒着寒风酷暑接送孩子;戴着老花镜为孩子抄作业;背的是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带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而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却一直熟视无睹。因此我们特地选择了这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时刻"9月9日重阳节"开展庆祝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长辈们的情感。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
活动目标: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激发幼儿对老人的崇敬,表达对老人的关爱。
3.培养孩子从小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爷爷亲哟,奶奶亲哟,我是你的好宝宝哟。
宝宝不摔跤哟,宝宝不要抱哟,我是你的好宝宝哟。
咚咚咚咚咚,敲敲背哟,两只小手换得快哟。咚咚咚咚咚,捶捶腿哟,两只小手换得快哟。
九九重阳日,声声敬老歌
父母年已老,期待儿女孝,当年养育恩,如今当踊报。
一日三餐饭,细心来烹调,早晚多问候,喜悦上眉梢。
小病早治疗,大病不来找,健康一家人,比啥都重要。
闲来去散步,携小又带老,全家乐融融,和谐无限好。
邻里多关爱,文明讲礼貌,常有助人行,必当有回报。
关心天下事,多备书刊报,爸妈经常看,充实不无聊。
勤俭是家风,奢侈不能要,教育下一代,力戒浮和躁。
人生大舞台,困难少不了,大家齐努力,没啥大不了。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岁月沉香,正如暖暖秋意,总会让你在往后的时光里回味无穷。登高访友,赏花吃酒,请忘却年龄,抓紧有限的时间去追逐那无限的诗意吧!
情景剧表演
健康的心灵——承载人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传承敬老思想。
从孩子的健康做起,给孩子健康的爱
>.健康的饮食--滋养人生
>.健康的身体--承载人生
>.健康的心灵--指引人生
>.健康的未来--幸福人生
情景剧表演
我长大了,学习怎样帮父母爷爷奶奶洗脚
那些年我们父辈,爷爷奶奶曾经玩过的游戏,你们还记得吗?
还记得,当年看过的小人书吗?
还记得,当年玩过的游戏吗?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你们用天才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属于你们的游戏
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抽陀螺、自制弹弓抓鸟、掏鸟蛋、跳绳……
还记得,坐在放映机前的心情吗?
还记得,童年的玩伴吗?
他们,现在过得还好吗?
想必,已经跟你一样儿孙绕膝、天伦有欢了吧!
父母给我们爱,我们也给予回报
快乐运动,五彩缤纷的世界
孩子健康快乐每一天,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大的幸福
香香的重阳节
红红的中国情
回家的亲子作业
回家完成作业并拍照发朋友圈:新星幼儿园重阳节德育活动<我帮家长干家务,端茶倒水捶捶背>感恩父母,感恩爷爷奶奶。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
推荐绘本故事亲子阅读:威风无比的大狮子收留了无依无靠的小象,于是,这一大一小成了最鲜明的对比、最特别的组合:狮子是高傲的百兽之王,令人敬畏,小象孤弱单薄,个子矮小;狮子拥有辉煌的宫殿,小象挨饿受冻,无家可归;狮子能滔滔不绝地讲出种种多彩的经历,小象不怎么会说话,他崇拜狮子的表达只是“你大”、“我小”;当小象长成大象,懂得了很多事情,狮子却慢慢老去,不再威武高大,岁月带来了完全相反的大与小。直到老狮子被赶出皇宫变成了流浪汉,迎接他的是大象紧紧的拥抱。因为大象牢记着“你大我小”,在他心里,狮子是永远的国王。
深秋,重阳佳节又来临了
时光之手紧握着刻刀
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种种岁月的痕迹
我们渐渐长大
我们的长辈也在慢慢变老
忘了有多久没有关注过他们
没和长辈们联系
没和同桌吃饭、叙聊家常...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学习、旅游...
你可曾发现
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
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虽然岁月的沉淀让他们更加从容和蔼
但是岁月的痕迹也让他们日渐衰老
他们的脸上和手上逐渐布满了皱纹
渐渐的头上也布满了白发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他们的耳朵开始有点背
打电话总也听不清你说什么
他们的眼睛开始模糊不清
看东西总得用放大镜或者带上老花镜
他们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岁月却不善待他们
曾经他们年轻潇洒的身影
如今都成了弯腰倚仗的模样
理想虽很远,但爱在咫尺
这个重阳节
电话再好不如常回家跑跑
回家对亲人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如果实在没办法回到他们身边
也可以精心为他们准备一个礼物或者贺卡,照片
有声音也有图片
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浓浓的思念
更新于 2017-10-28
⑩ 9月9日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导读:9月9日重阳节是什么节日?99重阳节又名登高节、晒秋节、敬老节、老人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清明节、中元节、除夕三个节日统称为四大祭祖的节日。每年九月九,我们要登高望远,敬老爱老,过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那么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9月9日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提到重阳节,广为人知的或为王维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实际上,1988年我国就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九九重阳敬老,除了必须回家,当然还有孝敬爸妈;在国家的大力推动,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涌现出入一系列如桔豆盒子等专为老人设计的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敬老、敬祖以及感恩。九月九重阳节最早出自《易经》,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所以在很久之前就有过重阳节的习惯,在重阳节还有登高祈福、插茱萸以及拜祖祭祖等习俗,除此之外,这一天还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过重阳节有什么特殊意义
重阳节选在阴历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赋予了长寿的意思,这一天也就被称为“老人节”,代表了小辈对老一辈的祝福和孝敬。孝道为首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所以重阳节里要孝敬长辈。
感恩。由上面讲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测到重阳节还有一层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准则,只要心怀感恩,生活才会变得美好。
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最大的一个数字,两个九九想重叠,寓意重九,这也是九九重阳节日期的来历。
人们怎么庆祝重阳节
在三国时期的时候,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 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 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这都是人们庆祝重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