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与菊花茶

重阳节与菊花茶

发布时间:2022-08-18 05:47:45

『壹』 重阳节和喝菊花茶是什么原因

相传,重阳节喝菊花茶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九月九日正值金秋时节,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大运河边上住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一孩子叫做阿牛,他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母亲因为生活穷苦,经常哭泣,终于把眼睛哭坏了。阿牛他们的生活更加贫困了。阿牛长大以后想要把母亲的眼睛治好,便去给财主做小长工,同时还要早起摸黑去种菜,希望能够多挣点钱,把母亲的病治好。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神奇的梦,他梦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帮他种菜,还告诉他运河往西的天花荡有一白色菊花,这菊花可以治好阿牛母亲的眼睛,不过这菊花只有在九月初九重阳节才会开放。终于,九月初九到了,阿牛到梦中姑娘说的地方采回白色菊花,熬汤给母亲喝,没想到母亲的眼睛真的好了。

本来到这里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但是我们都知道,一般故事不会这么简单结束。没错,白色菊花治好阿牛母亲眼睛的事情传遍附近乡野,这事情让自私自利的张财主知道了,他样阿牛把白色菊花移栽到他家花园,阿牛不肯,这财主便硬抢。结果在争夺过程中,菊花被扯断了,财主走了,只留下伤心的阿牛。

没想到,那位漂亮的姑娘又出现在阿牛的梦里,她还教给阿牛一首《种菊谣》,阿牛按照《种菊谣》,把菊花救活了。后来,阿牛把种菊花的技术教给了村里的穷百姓,大家都学会种菊花之后,运河一带便种满了白菊花。因为白菊花是阿牛在九月初九找到的,于是人们便把九月初九作为菊花节,之后,九月九重阳节赏菊花、喝菊花茶、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至今。

『贰』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和菊崇拜。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神奇药效而受到崇拜,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翻阅史册,历代赞菊颂菊之诗篇多达千余首,既赞美它的绚丽多彩,更颂扬它傲霜绽放所展现的那种不畏秋风寒霜的精神。正是在这种年复一年赏菊赞菊的文化熏陶中,中华民族养成了不畏强暴和不惧困难、敢于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强敌的品格,敢于担当和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重阳节还要饮菊花酒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文明网-登高望远话重阳探析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叁』 重阳节的习俗有没有赏月饮菊花茶

有.绝对有

『肆』 重阳节用菊花吗

重阳节可以用菊花,比如喝菊花茶,赏菊花,但是一般大家是不会送菊花的。虽然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可别以为重阳节就应该送菊花。菊花在老一辈心中是祭花,是赠给死者表达哀悼的鲜花。若送一束菊花给老人,很可能让老人家很生气,误解你送花的意思。
可以送一些寓意吉祥的鲜花,比如剑兰,有长寿、康宁、福禄之意,送老人再适合不过。还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鲜花,比如康乃馨,表达感恩爱戴之情。重阳节赏菊习俗,传说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伍』 重阳节可以送菊花吗

不可以。一般大家是不会送菊花的,重阳节也不适合。 虽然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可别以为重阳节就应该送菊花。菊花在老一辈心中是不可以。菊花在老一辈心中是祭花,是赠给死者表达哀悼的鲜花。若送一束菊花给老人,很可能让老人家很生气,误解你送花的意思。

(5)重阳节与菊花茶扩展阅读:

重阳节应该送以下花给老人

1、大丽花

只听名字,你就知道它是送长辈的不二之选。大丽花的花色花形繁多,丰富多彩,是世界名花之一;另可活血散瘀,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花语是大吉大利。非常适合赠送给长辈!

2、长寿花

长寿花不仅寓意极佳,而且花开富贵,花期时节,花色非常的鲜艳夺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3、康乃馨

西方的母亲节爱送康乃馨,因为康乃馨代表的母爱的伟大,这个也送给长辈也是很好的呢。

4、萱草花

康乃馨是西方的母亲花,我国的母亲花其实是萱草花。萱草也叫忘忧草,有放下忧愁,忘记一切不愉快的含义。

5、兰花

君子爱兰,兰花代表君子,象征美好的人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和一切美好的品质,长辈那一代的人,取名也很喜欢用兰,表示了大家对兰花的喜爱。

『陆』 【重阳节】赏菊花,饮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识听歌

九九重阳节是入秋之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中,将“九”视作为最大阳数,而九月初九,两个九字相重,因此在这天举行的各种活动,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特殊含义。例如,重阳登高,是为汲取天地阳气,以趋福避祸;而饮菊酒、插茱萸的风俗,也带有了期盼健康、长寿的意味。

图1. 重阳登高。

菊花和茱萸,是在重阳节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两类植物,而其中又以菊花为甚。赏菊花、饮菊酒、食菊糕,已经成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风俗。那么,菊花究竟是如何与重阳这个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呢?
重阳赏的是什么“菊”?

都说重阳要赏菊,那么我们赏的,到底是什么菊花呢?
如果抛开重阳节不提,那么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可赏之“菊”:作为鲜切花的非洲菊和雏菊、庭院栽种的矢车菊和勋章菊,还有可形成大片花海的波斯菊等等,这些美丽花儿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菊”字。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菊科大家族。

图2:各种菊科植物的花。

所有的菊科植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看上去的那朵炫目的“花”,其实是由诸多小花组成的花序。对于菊科植物来说,我们看到每一片“花瓣”,以及每一个“花蕊”,其实都是一朵独立的小花。只不过,那些看似“花瓣”的小花,花冠特别延长,因此称为舌状花,又因为位置在边缘,又被称为缘花,而像“花蕊”的小花则花冠小而呈管状,因此称为管状花,因为位置居于中间,所以也被称为盘花。

图3:菊科植物花序的结构。

因此用这样的特征去判断,我们身边的菊花真是太多了,例如我们熟悉的蒲公英、向日葵,以及最近为人们熟知的青蒿、黄花蒿,都是“菊花”(菊科植物)。在这些“菊花”中,有些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如蒲公英),还有一些既有舌状花,也有管状花(如向日葵),整个菊科也因此分成了舌状花亚科和管状花亚科两大类。

不过,显然这些“菊花”并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菊花。重阳节所赏的菊花,只是全世界30000余种菊科植物中的一员,即管状花亚科菊属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这一个物种。然而,正是这单单一种,因其长久的历史和我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品种繁多、用途各异的大家族,而又进一步成为了整个菊科的代表。

图4:国人认识中典型的菊花模样。

“食”菊长久远
虽然现在的菊花色彩缤纷,形态各异,但人们最开始对菊花的利用并非是用来欣赏,而更多是拿来食用,以及制作菊花酒。
人们饮用食用菊花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赏菊。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可能已经有食用菊花的历史。而到了汉代,以菊花来制作菊花酒,已经成为了相当流行的习俗。记录西汉时期逸闻轶事的《西京杂记》就记载道:“菊华(“华”通“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可见,西汉时期的菊花酒,不单用菊花,并且还要加入菊花的茎叶,这大抵是利用气味更为浓烈的菊花茎叶,来增加菊花酒的风味。

图5:菊花酒。

到唐代时,随着重阳节成为公众普遍的节日,重阳节与菊花酒,已经成为一对固定的搭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九日登山》中写道:“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不过此时,茎叶入酒的习惯逐渐减退,更多是单以菊花与大米一同发酵,或直接将菊花浸入酒中,从而让酒带有菊花的清香和微黄的颜色。直到今天,菊花酒依然沿用着一千多年前的制作工艺。

古人偏爱服食菊花,其实是对菊花多种特性的联想所致。首先,和其他大多数植物,包括很多菊科植物不同,菊花多在深秋时节开放,“我花开时百花杀”,因此给人以傲然之感;而经霜不谢的特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坚韧”“长寿”,因此也赋予了菊花以“长寿”的含义。其次,菊花的茎叶及花中存在多种挥发性物质,食用或浸酒饮用,这些物质的特殊香气会带给人“神清气爽”之感,更是让人认为菊花会拥有“轻身”“健体”之功效。因此在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代,取食菊花,以期望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6:菊花也是食材用花之一。

从“饮”到“赏”

当然,如果人们只是将菊花用作食材和酿酒的调味剂的话,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菊花的名气。而人们开始主动栽种菊花,正是菊花得以变得如此多样的原因。
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人们主动去栽种菊花的,恐怕就是陶渊明莫属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栽种菊花,成为了陶渊明淡然隐居,傲骨犹存精神的体现。不过,陶渊明在东篱下栽种菊花,观赏并非其主要动机,更多的,还是便于采来做酒,不然,为何是“采菊”呢?陶渊明《饮酒》中也明确写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可见,在酒中上下浮动的菊花,和带着菊花清香的菊花酒,都让诗人沉浸在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当中。

图7:陶渊明采菊

陶渊明的隐士之风,逐渐成为了文人们所追捧的对象,而在庭院中栽种菊花,也成为了文人和上流阶层追捧陶渊明式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不过,当菊花逐渐脱离物质化的食用、饮用功能后,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审美功能上的重视,因此自两晋之后,菊花逐渐从山野中的“黄花”,演变出了一支专供观赏用的分支。而经过劳动人民的多年选育,观赏用的菊花品种也不断丰富起来。

在李白“笑酌黄花菊”之时,菊花还主要带着野菊的黄色。而在不到百年之后,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就记载“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见在唐朝时,由于重阳赏菊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常见风俗,因此随着人们对菊花品种的选育,菊花花色也不再限于黄色,白色的菊花品种也已经出现了。
而到了宋代,菊花的花色更加丰富。南宋女诗人朱淑贞《菊花》诗云:“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可见红色这种在野菊中绝少见到的颜色,在宋代也已经出现。到清代《广群芳谱》中,已记录有菊花品种300-400个,归结为十余种类别。而近年的统计显示,我国的菊花品种数多达3000个以上。

图8:菊花展上多样的菊花。

如此多菊花品种是如何起源的,是目前花卉研究中一个颇为重要也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显示,如此多菊花品种的祖先,其祖先应为菊属中毛华菊、野菊等几个野生物种,并在不断的杂交中引入了小红菊、甘菊等的血统。整个菊花物种的形成和品种的分化,呈现出一个庞大的网状杂交体系,频繁的杂交,以及菊花本身控制花序发育基因的突变,使得野菊、毛华菊原本具有的盘花也转变为了舌状花,并且具有勺状、卷曲状等形态,使得菊花的“花瓣”显得层次更为丰富、形态也更为瑰丽。

图9:菊花的祖先之一——野菊。

千百年来,菊花从默默无闻的野花,到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阆苑仙葩,与重阳节和重阳文化的发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驯化和品种发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盼和对美的追求,而这也正是重阳节的重要内涵了。九九重阳节是入秋之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中,将“九”视作为最大阳数,而九月初九,两个九字相重,因此在这天举行的各种活动,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特殊含义。例如,重阳登高,是为汲取天地阳气,以趋福避祸;而饮菊酒、插茱萸的风俗,也带有了期盼健康、长寿的意味。

图1. 重阳登高。

菊花和茱萸,是在重阳节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两类植物,而其中又以菊花为甚。赏菊花、饮菊酒、食菊糕,已经成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风俗。那么,菊花究竟是如何与重阳这个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呢?
重阳赏的是什么“菊”?

都说重阳要赏菊,那么我们赏的,到底是什么菊花呢?
如果抛开重阳节不提,那么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可赏之“菊”:作为鲜切花的非洲菊和雏菊、庭院栽种的矢车菊和勋章菊,还有可形成大片花海的波斯菊等等,这些美丽花儿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菊”字。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菊科大家族。

图2:各种菊科植物的花。

所有的菊科植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看上去的那朵炫目的“花”,其实是由诸多小花组成的花序。对于菊科植物来说,我们看到每一片“花瓣”,以及每一个“花蕊”,其实都是一朵独立的小花。只不过,那些看似“花瓣”的小花,花冠特别延长,因此称为舌状花,又因为位置在边缘,又被称为缘花,而像“花蕊”的小花则花冠小而呈管状,因此称为管状花,因为位置居于中间,所以也被称为盘花。

图3:菊科植物花序的结构。

因此用这样的特征去判断,我们身边的菊花真是太多了,例如我们熟悉的蒲公英、向日葵,以及最近为人们熟知的青蒿、黄花蒿,都是“菊花”(菊科植物)。在这些“菊花”中,有些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如蒲公英),还有一些既有舌状花,也有管状花(如向日葵),整个菊科也因此分成了舌状花亚科和管状花亚科两大类。

不过,显然这些“菊花”并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菊花。重阳节所赏的菊花,只是全世界30000余种菊科植物中的一员,即管状花亚科菊属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这一个物种。然而,正是这单单一种,因其长久的历史和我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品种繁多、用途各异的大家族,而又进一步成为了整个菊科的代表。

图4:国人认识中典型的菊花模样。

“食”菊长久远
虽然现在的菊花色彩缤纷,形态各异,但人们最开始对菊花的利用并非是用来欣赏,而更多是拿来食用,以及制作菊花酒。
人们饮用食用菊花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赏菊。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可能已经有食用菊花的历史。而到了汉代,以菊花来制作菊花酒,已经成为了相当流行的习俗。记录西汉时期逸闻轶事的《西京杂记》就记载道:“菊华(“华”通“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可见,西汉时期的菊花酒,不单用菊花,并且还要加入菊花的茎叶,这大抵是利用气味更为浓烈的菊花茎叶,来增加菊花酒的风味。

图5:菊花酒。

到唐代时,随着重阳节成为公众普遍的节日,重阳节与菊花酒,已经成为一对固定的搭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九日登山》中写道:“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不过此时,茎叶入酒的习惯逐渐减退,更多是单以菊花与大米一同发酵,或直接将菊花浸入酒中,从而让酒带有菊花的清香和微黄的颜色。直到今天,菊花酒依然沿用着一千多年前的制作工艺。

古人偏爱服食菊花,其实是对菊花多种特性的联想所致。首先,和其他大多数植物,包括很多菊科植物不同,菊花多在深秋时节开放,“我花开时百花杀”,因此给人以傲然之感;而经霜不谢的特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坚韧”“长寿”,因此也赋予了菊花以“长寿”的含义。其次,菊花的茎叶及花中存在多种挥发性物质,食用或浸酒饮用,这些物质的特殊香气会带给人“神清气爽”之感,更是让人认为菊花会拥有“轻身”“健体”之功效。因此在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代,取食菊花,以期望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6:菊花也是食材用花之一。

从“饮”到“赏”

当然,如果人们只是将菊花用作食材和酿酒的调味剂的话,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菊花的名气。而人们开始主动栽种菊花,正是菊花得以变得如此多样的原因。
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人们主动去栽种菊花的,恐怕就是陶渊明莫属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栽种菊花,成为了陶渊明淡然隐居,傲骨犹存精神的体现。不过,陶渊明在东篱下栽种菊花,观赏并非其主要动机,更多的,还是便于采来做酒,不然,为何是“采菊”呢?陶渊明《饮酒》中也明确写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可见,在酒中上下浮动的菊花,和带着菊花清香的菊花酒,都让诗人沉浸在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当中。

图7:陶渊明采菊

陶渊明的隐士之风,逐渐成为了文人们所追捧的对象,而在庭院中栽种菊花,也成为了文人和上流阶层追捧陶渊明式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不过,当菊花逐渐脱离物质化的食用、饮用功能后,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审美功能上的重视,因此自两晋之后,菊花逐渐从山野中的“黄花”,演变出了一支专供观赏用的分支。而经过劳动人民的多年选育,观赏用的菊花品种也不断丰富起来。

在李白“笑酌黄花菊”之时,菊花还主要带着野菊的黄色。而在不到百年之后,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就记载“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见在唐朝时,由于重阳赏菊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常见风俗,因此随着人们对菊花品种的选育,菊花花色也不再限于黄色,白色的菊花品种也已经出现了。
而到了宋代,菊花的花色更加丰富。南宋女诗人朱淑贞《菊花》诗云:“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可见红色这种在野菊中绝少见到的颜色,在宋代也已经出现。到清代《广群芳谱》中,已记录有菊花品种300-400个,归结为十余种类别。而近年的统计显示,我国的菊花品种数多达3000个以上。

图8:菊花展上多样的菊花。

如此多菊花品种是如何起源的,是目前花卉研究中一个颇为重要也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显示,如此多菊花品种的祖先,其祖先应为菊属中毛华菊、野菊等几个野生物种,并在不断的杂交中引入了小红菊、甘菊等的血统。整个菊花物种的形成和品种的分化,呈现出一个庞大的网状杂交体系,频繁的杂交,以及菊花本身控制花序发育基因的突变,使得野菊、毛华菊原本具有的盘花也转变为了舌状花,并且具有勺状、卷曲状等形态,使得菊花的“花瓣”显得层次更为丰富、形态也更为瑰丽。

图9:菊花的祖先之一——野菊。

千百年来,菊花从默默无闻的野花,到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阆苑仙葩,与重阳节和重阳文化的发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驯化和品种发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盼和对美的追求,而这也正是重阳节的重要内涵了。

『柒』 重阳节的时候饮"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流行过的一种民间风俗。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同时也有消灾辟邪的说法,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饮菊花酒的习俗也与养生保健有关。从中药理论来说,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7)重阳节与菊花茶扩展阅读:

除了饮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的习俗。

茱萸是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在古代人们习惯在这天,插茱萸,说是可以辟恶气,抵御初寒。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够驱风逐邪、稍积祛寒的茱萸在民间成为驱病疗疾的巫术用品。

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捌』 什么叫重阳节重阳节为什么喝菊花茶叶有什么寓言嘛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玖』 重阳节为什么喝菊花茶

跟季节有关,一般这个季节气候干燥,喝菊花茶有助于降火;另外可能是一种风俗吧。

『拾』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意义:强身健体求长寿。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菊花酒有助于长寿,菊花中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元素能参与机体的抗衰老过程。这些与中医学说的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相吻合。

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

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头上之外还可以吃,也可以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这种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等。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与菊花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检时检查癌什么意思 浏览:177
武汉社保医保缴满多少年能退休 浏览:249
2018年退休工人还长工资吗 浏览:382
苟仙李长寿 浏览:893
新乡养老险认证逾期怎么办理 浏览:275
巩义长寿山作文 浏览:242
重阳节宁波景区优惠 浏览:565
2016上海市养老金调整 浏览:647
长寿二十四孝背夫出嫁 浏览:378
孔子子贡孝顺分辨 浏览:225
重阳节活动现场载歌载舞 浏览:50
老人家吃苦 浏览:598
老人机如何用手机传视频 浏览:781
哪里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浏览:354
失能老人如何喂药 浏览:213
河北企业职工退休金 浏览:951
沙孟海长寿 浏览:929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转农村养老保险吗 浏览:601
长寿金逸国际影城 浏览:632
梦见老人复活什么意思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