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手足之情与孝顺矛盾

手足之情与孝顺矛盾

发布时间:2022-08-02 20:11:25

『壹』 如何善待同胞手足

尽管现在的社会,一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在现在的年轻人群中,还是有不少的双子女家庭。如何处理好手足之情,对于我们来说,一样是一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人世间除了母子(女)之情、父女(子)之情外,其他亲情莫过于手足之情。爱情可能会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婚姻有时会情断缘了,但同一娘所生的手足之情,应该是久经生命考验的难断之情;同一父所出的血缘关系,永远是浓于水的。但是,有时在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同胞手足之情也会苍白无力,也会因种种原因老死不相往来。

十多年前,阿华的家境非常艰难,全家只能依赖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哥哥咬紧牙关,豁出一个血性男儿的胆略筑起债台,让阿华到西班牙打工,希望她闯出一条生活之路,把全家从贫困中解脱出来。阿华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也懂得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哥嫂。到西班牙后阿华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她披星戴月,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凭着农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阿华帮助哥哥推倒沉重的债台,并把哥哥嫂子从农村贫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顺利地来到西班牙。

这当中阿华也找到了如意郎君,开了一家百元店,生意很不错。哥哥嫂嫂出来后,操起了倒卖光碟的行当,经过奋斗自己也开了一家百元店。哥哥嫂嫂开的店和阿华开的店距离相差300米左右,但不在同一条街道上。对此,阿华很是不满:想不到哥哥竟然在离妹妹店不远的地方开起了同样的百元店,这真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两个店相距比较远,基本不会相互影响。但是因为害怕互相影响,原来纯真质朴的兄妹手足之情,就让阿华几句过火的言辞给断送了,而且他们还大打出手。从此以后阿华和哥哥嫂嫂就像仇人一样。

是什么毁了兄妹之间的手足之情?有人说是因为开店做生意,当然是因为钱的因素在作祟。其实和第一个故事一样,无论是政治还是金钱,都只是表面现象。最深层的,是没有意识到手足深情的分量。作为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父母辛辛苦苦地将我们养育,在我们看来的利益争夺,在他们的眼中,都不过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什么也比不上一家人和和气气。孩子们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最大的孝顺。

『贰』 孝心让我们郁闷

记得初中的时候读过毕淑敏的一篇文章,至今记忆犹深,发给楼主,希望能有所感悟。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孝心无价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叁』 1、家庭成员礼仪涵盖哪些您认为孝敬父母长辈应该怎样做

人员礼仪涵盖哪些?因为削减负担的就是必须做好家里的一些事物和一些说话的礼貌问题,对老人是比较尊敬的。

『肆』 为什么老人常说:父母“没”了,手足之情就渐行渐远了

爱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和睦才能让每个家庭成员发展得更好,毕竟家和万事兴。家是根,父母是整个家庭的凝聚石。要是家中父母还在,那么亲人之间的关系,会相对比较密切一点。

所以,趁着父母在世,多多的对他们进行陪伴和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此生只剩归途才去悔悟。

『伍』 古代关于手足之情的故事

舜和象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尺布斗粟
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废,徙居蜀郡严道县,途中 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意思是(在民间)一尺麻布,尚可缝(兄弟二人同穿);一斗谷子,尚可舂(chōng,冲)(兄弟二人同
吃)。(可在帝王之家)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

『陆』 说到“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爸爸和叔叔是感情很好的,儿子要破坏爸爸和叔叔的手足之情,

儿子可能因为是独生子,所以不明白兄弟间的感情。父母虽然是穷养儿子,但精神上不可“穷养”,要给儿子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如何做人,懂得人之间的情感!儿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是可以纠正和改变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也应配合老师的教育,对孩子言传身教!

『柒』 孝敬父母救助兄妹是道德绑架么

不是道德绑架
但是前提是什么呢?
不可能为了父母兄弟
自己的生活不能继续了
有些事必须管那么责无旁贷
有些事不是必须那自然不能
放弃自己的责任

『捌』 家庭忽视孝悌教育的原因

《孝经》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如果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德行的培养,没有孝道的教育,孩子一定是教不好的,他的人生一定是失败的。
一个人只有做到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姐妹尽悌道,他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圆满的。那么,教育孩子,也应该把握这一点。一句话: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孝”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弟子规》开篇第一件事,就是教人学孝。孝,是首要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看这个“孝”,上面是个“老”字头——“耂”,下面是个“子”,就是“子”在“老”身边,背着“老”一代。可见,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就是孝。“孝”字还说明,上下两代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孝”字,因为它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孩子就是父母的分身。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父母的分身。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语才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教孩子学孝,首先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到孝。我们要对父母尽孝,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爱人回家看望父母,经常与父母联络感情。
行孝,不能离开敬,我们要从内心恭敬父母。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如果只是给父母吃的,而不敬重父母,那跟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父母,一定要心存恭敬。
孝顺父母,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为政》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今天所谓的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父母吃喝,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所以,孝顺父母并不是只给他们吃的、穿的,而是随时都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而不是一张爱搭不理的臭脸。否则,我们即使让他们天天吃山珍海味,而对父母恶脸相向,父母也不会开心。
也许给父母一时的好脸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给父母好脸色。所以,我们为人子女者应该永远记得“色难”这两个字,永远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永远开心。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只有时刻给父母好脸色,我们才会主动去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我们做到了孝,家庭就和谐了,社会就安定了。
教孩子学孝道真的那么管用吗?
我在前面提到过,孝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家庭中,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从教孝道开始。有的父母可能就会有疑问:“教孩子学孝道真的管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会不让父母操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会尽力让父母开心。比如,《弟子规》后面提到的“亲所好,力为具”,如果孩子掌握了这句话的精髓,那他就懂得如何去做了。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但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乐意主动学习的太少了,学习变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古人提到学习,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现在,都成了“不亦苦乎”。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不亦苦乎”,那基本可以确定,他的孝心还没有打开。因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知道父母希望他能学习好,他就会主动地学习,根本就不用父母在后面催逼,更不需要父母用物质、金钱奖励来诱惑。所以,孩子有孝心,他就会学习好。
我有一个朋友,对父母非常孝敬。他从来不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孩子的学习却是自动自发的。对孩子的学习,我这位朋友曾这样对我说:“很多时候,我都限制他学习,比如说晚上,他都学到很晚,都是我让他熄灯睡觉的。有时候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已经早早起来看书了。孩子对我说,他不想让我操心他的学习,他一定会奋发努力的。”这个孩子去年已经以优异的孩子考入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因为这个朋友孝敬父母,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在孩子心里,他能做的,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不让父母失望。在他看来,这就是对父母尽孝。当然,这个孩子在做人处事方面,也比同龄的孩子优秀很多。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教孩子学孝的原因之一吧。看到这里,有些父母也许并不认同,没关系,在后面“入则孝”的内容中,我还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教孩子学孝道,以及孩子学了孝道之后会有哪些改变。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绝对不会做出让父母操心的事,他做事前一定会好好掂量,做这件事是否有违孝道。所以,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了孝心,那我们这一生都会安心了,孩子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非常踏实。
那么,在生活中又该怎样教孩子学孝道呢?
既然孝道的培养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教孩子学孝道呢?这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把握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首先,以身作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时时刻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具体的细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后面的内容中,还有这方面的论述。但只要我们注意一点,就是在做事之前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第二,知恩报恩。感受父母的恩德,知恩,感恩,报恩。有人曾总结出慈母的十大深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哺乳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悯恩。而做父亲的,也付出了很多,比如,孩子的生日就是“父忧母难日”,父亲为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拼搏付出。
第三,亲师配合。在古代,父亲带孩子第一次到私塾见老师的时候,是要给老师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的。在孩子眼里,父亲就是天,父亲竟然给老师行如此的大礼,孩子在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日后,他一定会非常听老师的教诲,而不会跟老师顶嘴。对老师有一分的诚敬,学生就能得到一分的利益;对老师有十分的诚敬,他就能得到十分的利益。
父亲三跪九叩,就代表把孩子交给老师了,老师也非常负责任,一定会教孩子做人,一定会教孩子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孝敬我,他说不出口来;老师对孩子说,你要尊敬我,他也说不出口。所以,亲师配合。也就是说,父母教孩子尊师,老师教孩子孝亲。一个人只有孝亲尊师,他才能有大的作为。在历史上,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亲师配合。但我们还要跟老师行这样的大礼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学圣贤的教诲,学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依然需要对孩子的老师恭敬,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这样,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尊敬老师,他自然也会对老师生起恭敬心,自然会认真学老师教的课程。因为,有些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教孩子要孝敬父母,所以父母还应该跟老师沟通,请老师适当地点一下孩子,提醒或引导他孝敬父母。
第四,夫妻配合。也就是说,父亲要把母亲的恩德告诉孩子,母亲要把父亲的恩德告诉孩子。比如,父亲可以跟孩子说:“母亲怀胎十月,非常辛苦,还经常呕吐,吃不下东西;生产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但一看到你,所有的痛苦都化作了快乐;你出生后,妈妈一步不离地照顾你,把你养大,实在是付出了太多。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你不可以不孝敬你的母亲。”做母亲的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父亲为这个家辛苦奔波,为了让咱们能过上好日子,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非常辛苦。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你不可以不孝敬你的父亲。”当我们这样跟孩子讲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思考:原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报答他们。这样,孩子的孝心就被激发出来了。
夫妻配合,但也要注意教育原则要一致,不能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古代,夫妻双方都不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但今天,很多父母已经搞不清楚了,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代的家训没有传下来。古人有家训的传承,今天的人已经没有了。怎么办?那就需要透过学习,学习教育的智慧。所以,夫妻双方,都学习《弟子规》,这就是我们的家训纲领、原则,只要全家都学《弟子规》,并且活学活用,孩子就一定能教得好。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教“悌道”还有用吗?如何教呢?
悌,即哥哥姐姐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因为任何所谓的大事小事而伤害了手足之情。在《弟子规》看来,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就是孝,因为兄弟姐妹不给父母出难题,处得特别好,父母就会很开心,这其实就是在尽孝。
今天的家庭,绝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那这个“悌”还有什么用吗?当然,虽然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但孩子是不会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的,他会跟亲戚家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同龄的孩子相处,他也会跟社区里的同龄孩子相处,他还会跟幼儿园、学校的同龄孩子相处,等等。如果我们把“悌道”教给孩子,他就不会跟别的孩子闹矛盾,别的孩子就会非常喜欢他,他的人缘就非常好。他长大后,还要走向社会,走入工作岗位,如果能够懂得“悌”,他自然也会跟同事和睦相处,自然会深得同事、领导的认可……可以说,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悌道,我们做父母的一辈子都会很省心,都不会为孩子而头疼。
也许有些父母会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好,懂得恭敬别的孩子,那他不是掉价跌份吗?别的孩子要是觉得他好欺负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有,一个学传统文化的孩子,他不会把自己学呆了,他会非常有智慧,非常聪明,对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的任何问题,他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他不但不会掉价跌份,不但不会受人欺负,反而会迎来更多的尊重,从小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他也不会傲慢,不会自负,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真的,请父母放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会取得好的成就。
教孩子悌道,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把《弟子规》里的教诲讲给他,让他自己读《弟子规》或是我们跟他一起读。在生活中,如果他跟别的孩子为玩具或其他小事有了不愉快时,我们可以给他提醒“兄道友”,他自然会接“弟道恭”,我们说“兄弟睦”,他会接“孝在中”。这样一提醒,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学《弟子规》的孩子是非常有智慧的。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可以去做这个实验。当然,前提是,父母和孩子已经深入学习了《弟子规》。
另外,还是需要我们父母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因为一点经济利益而跟自己的兄弟姐妹计较,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败坏兄弟姐妹、败坏同事朋友。相反,经常提及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的好,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那种非常和谐的“磁场”,他自然会学到,自然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去与他的同龄孩子相处。
从现在开始,坚定不移、毫不迟疑地把孝悌的家风传承下去。
我们都知道“家训”这个词。家训,指的是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古人的修身、齐家,甚至是治国平天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人都有家训的传承,今天几乎没有了。我想,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既然已经开始在找最彻底、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训,要有家风的传承。这个家风,我们想,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孝悌的家风。
只有我们把孝悌的家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我们的家族就一定能兴旺,就一定能有孝子贤孙出现。我在讲课的时候,也会问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家族要绵延多久?是像孔子的家族一样,绵延2000多年而不衰?还是像范仲淹的家族,绵延1000年而不衰?”现在,我们也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而要想让自己的家族绵延不衰,孝悌是关键。
教育孩子从关注“阅家长”开始

『玖』 亲人,是血脉相连,是手足之情。 为什么在某些事情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别人想你

现在的亲人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般纯净,很多可能也是某种利益驱动,有的时候兄弟之间可能会为了一些利益方面的东西,搞得反目成仇

『拾』 作为青少年,怎样孝敬父母

1、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做人是青少年头等大事,也是一生的大事。让父母放心,首先是让父母在做人这一点上感到满意和放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十分重视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自我修养,争做一个具有“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四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公民。为人子者,要让父母真正对你的思想道德行为放心,就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新型“孝敬道德规范”的又一个重要内在标志,就是政治上积极上进,思想道德上注意修养,言行举止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 “爱的不必说,爱就是需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浮泛语言好千百倍。真正的孝行,就要替父母分担辛苦。少空谈,多帮忙,使父母少为子女操心费力。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生活上自强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常回家看看。在校学生尽可能在回家时或“双休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打扫房间,买菜洗菜烧饭做菜,刷碗洗锅洗衣服等。还要做一些公益劳动,如打扫公共楼梯、庭院等。这是新型“孝敬道德规范”的一个外在显现的标志。 3、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 古人云:“言为心声”。早晨起床见到父母应讲“早上好”、晚上睡觉前要对父母说声“晚安”。离家上学或外出时与父母说“再见”,放学或外出回家要说:“爸爸、妈妈,我回来啦”。如果出去时间较长,还要告诉父母回家的大体时间,超过预定时间,要打个电话回家,以免父母挂心等等。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长辈常问好,讲礼貌,做父母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然舒心。这是新型“孝敬道德规范”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4、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世界是多情的:爱情、友情、亲子之情、手足之道;世界双是复杂的:矛盾无处不在,面对矛盾,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这种积极的态度就是新型“孝敬道德规范”的重要体现。 由于年龄的差异和心理原因,老年人常常会表现出自尊、自负、怀旧、孤独和猜疑等心态特点。加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形成了所谓的“代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大都由此而生。对此,我们要宽容老年人(父母长辈),尽可能让他们顺心。“姜是老的辣”。父辈是过来人,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可以作为财富让子女继承下来,在父辈们的唠叨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5、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 为人子者,要让父母真正感受到你的一份孝心,还必须有真才实学,掌握日后自立于社会,在工作上建功立业的过硬本领。这样,父母会真正感受到子女为自己所带来的莫大荣耀,会为自己养育出这样有出息的子女而无比骄傲和自豪。如:某高中一学生,进校后因放松学业,成绩直线下滑。后来鞭母不幸患恶性肿瘤,病情急剧恶化,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困难。面对困难,该学生怀着对母亲深深爱心,发愤苦读,成绩又直线上升,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音讯传来,使久卧病床的母亲松开了紧锁的双眉,父母亲都开心的笑了,并流下了激动的泪花。所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自强自立,是新型“孝敬道德规范”中“大孝”的一种表现。 6、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 遇事勤与父母商量,多尊重父母的意见,这是新型“孝敬道德规范”的又一重要内容。常言道:“天下最慈父母心”。真正孝敬的子女,遇大事难事都应主动与父母商量,多听听父母的意见,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让父母称心。但一切全凭父母作主,不管正确与否,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这并不是真孝。在新时期我们讲对父母要孝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愚孝”,而是建立在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孝。父母的心思符合道义的要求,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加以接纳顺从;如果父母的要求不符合道义,我们不仅不应该盲从,而且要勇于站出来纠正。 7、孝敬父母不等于盲从或迁就父母的错误。 郑成功谏父报国的感人故事,至今被人传颂。郑成功孝敬父亲,但不盲目服从父亲,对变节父亲忠言谏非的义举,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一种高尚的孝举。有位少年的父亲曾一度染上赌瘾,一赌就不知回家,不但使家庭经济造成困难,还影响了家庭和睦。从小懂事孝顺的女儿,眼看父亲堕落下去不能自拨,心里非常痛苦,为了挽救父亲,她一边发愤读书,以优异成绩向父亲汇报;一边不断给父亲写劝赌信,日复一日,终于使其父亲醒悟。是女儿的一片“孝心”,使父亲改掉了恶习。 因此,我们青少年“孝敬父母”,就要克服一切依赖父母,不仅不替父母承担责任,连自己的责任也要父母代劳的不良行为。要勇敢地脱离父母翅膀的庇护;克服懦弱行为,做一个孝敬父母、意志坚强、有独立头脑的孝子,不做在父母错误和弱点面前丧失独立人格一味盲从和愚顺的人。更不能为了所谓的“孝”,昧着良心,甚至帮父母隐瞒坏事,帮父母干坏事,那不是“孝”,而最大的不孝。 8、重推恩,把孝敬美德的精华“爱”传递给他人和社会。 孔子日:“仁者爱人”。“仁”字是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表示二人相处的道德规范,应该互助互敬。具有“仁爱”思想和行为的人,也一定是善待双亲,敬重老人的大孝子。当代社会主义新型的“孝敬道德规范”,应该是在子女孝敬父母双亲的同时,把孝亲敬老的真情实感推广到邻居、乡亲、师长、同事以及全社会成员,使“敬老孝亲”的中华传统美德超越家庭,成为调整社会一般成员和长幼之间关系的公民道德准则,使全社会人人都像“孝敬父母”那样敬重他人的长辈。那么,我们大家生活着的社会主义社会将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温暖的大家庭。

阅读全文

与手足之情与孝顺矛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敬父母的八个字成语有哪些 浏览:57
陆丰市哪里有老人乘车卡 浏览:748
久月初九重阳节小作文 浏览:463
老年公寓安全协议 浏览:872
老人如何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浏览:357
高龄老年人适合喝什么牛奶 浏览:450
重阳节爬山活动横幅 浏览:353
老年人脊背烧 浏览:578
武警选拔体检检查什么部位 浏览:328
金丝峡老人多少岁免门票 浏览:509
体检多少天前要吃素 浏览:507
退休后社保每个月发多少 浏览:698
苏州市养老金一个月能拿多少钱 浏览:199
养老保险账户可以撤销吗 浏览:952
警务人员体检都有什么项目 浏览:471
退休职工80岁老人国家补助政策6 浏览:224
女高中生怎么养生 浏览:856
青岛养老保险几号发 浏览:563
好孝顺的孩子妈妈命真好 浏览:40
2016成都平均退休工资是多少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