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佛教谈孝顺

佛教谈孝顺

发布时间:2022-07-28 01:39:36

A. 怎样从佛教的角度评价一个人不孝顺父母

净空法师---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1 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3 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充满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听到,只要缘一成熟,什么叫缘成熟?你劝他念佛,他肯听、肯接受,这就叫缘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

4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家亲眷属,跟你有缘,你都能帮助他们脱离六道、往生不退成佛,这叫大孝,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对于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能够照顾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为你自己的佛没学好;你要学好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学好,才能影响他们,所以自己要精进不懈,要有耐心,要坚持到底,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的。

7 如果你认真努力地修持,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判然是两个人,使你父母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得特别孝顺,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生欢喜心,对佛就会有好感。

8 万万不可以看到父母没学佛,一天到晚批评他、责备他,说他业障重,将来要堕恶道。父母听到你这个话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学,愈学愈不得了,愈学愈不孝顺”,这就错误了,你虽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错误,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很欢喜,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

B. 佛家形容孝心的语句

原始佛教应该是不太讲孝道的,也可以说它是把他从一家一户的小孝内,扩展到“一切男子是我父,容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大孝,因此是使我们升起慈悲戒杀之心。

但佛教传到中国后与儒家的伦理纲常相结合,也开始赞扬孝道,如《观经》里就有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佛家的《孝经》。
摘录一些经文给你吧:
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
——《父母恩重难报经》
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佛说盂兰盆经》

C. 佛教孝敬父母

净空法师---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孝,做学生的一定要尊师。你从历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没有一个背师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净空法师---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1 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3 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充满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听到,只要缘一成熟,什么叫缘成熟?你劝他念佛,他肯听、肯接受,这就叫缘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

4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家亲眷属,跟你有缘,你都能帮助他们脱离六道、往生不退成佛,这叫大孝,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对于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能够照顾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为你自己的佛没学好;你要学好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学好,才能影响他们,所以自己要精进不懈,要有耐心,要坚持到底,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的。

7 如果你认真努力地修持,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判然是两个人,使你父母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得特别孝顺,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生欢喜心,对佛就会有好感。

8 万万不可以看到父母没学佛,一天到晚批评他、责备他,说他业障重,将来要堕恶道。父母听到你这个话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学,愈学愈不得了,愈学愈不孝顺”,这就错误了,你虽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错误,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很欢喜,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

D. 佛法对于孝顺父母怎么讲

凡事之物,人之伦常,因果中的一部分,凡世之人皆在因果之中,自然需要尽到自己作为子女所必需的义务。就像不作不食一样。
对于父母犯下的错,应竭力制止和弥补,这也是作为子女必须要背负的对父母的孝道,但父母也是非我之人,非我之心自然很难用我之心去感化,虽然要尽最大的努力,但他们自己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我们无法劝其回头,其甘愿堕入泥淖,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随缘。
佛教对凡世人伦纲常并无干涉,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因为你信了佛就把他们当作学生什么的,佛教的主张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用健康的心态来处事罢了。

E. 佛教对于孝道的认识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佛教节日有盂兰盆节,就有祭奠先人的意味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F. 佛教中最大的孝是什么

净空法师---你要是往生极乐世界,你的父母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常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就是福报,这是大孝。

问: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若发心出家者,是否就不具足?如何才能圆满其义?

净空法师答:发心出家是大孝,这是诸位要知道,所以出家必须要顾虑父母的生活。如果父母没有人奉养,我们出家时节就要晚。如果你兄弟姐妹多,父母有人奉养,或者家里生活环境很富裕,不需要自己照顾,这个可以。如果家庭生活很清苦,没有兄弟姐妹,这个必须要尽孝道,在家学佛是一样的,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如果父母有人供养,没有后顾之忧,你就可以出家,出家还是尽大孝,因为你一出家,你要是往生极乐世界,你的父母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个东西我们世间人讲人情,六道里头还是讲人情的,如果他造作罪业,死了以后见阎罗王,阎罗王一看,他的儿女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也都特别优待他,这是菩萨的眷属,怎么可以怠慢?不能怠慢。所以常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就是福报,这是大孝。

净空法师---佛子的大孝是要度父母出离三界。第一孝行是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孝。

我们对於父母在生活物质上一切奉养都能做到,算得上孝养吗?你看看《论语》孔老夫子讲的话,如果这个叫孝养,畜生也可以做得到。所以一个明理的人,一个读书人要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你能不辜负,这叫孝顺。可是我们话又说回来,今天做父母对儿女有什么期望?真的是有问题。在古礼,小孩的命名,名字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希望你将来长大名符其实。所以古人给儿女起名字,不是随便起的。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给儿女起的名字有起成外国名字,我们一看就奇怪,他的父母希望他儿女都变成外国人。这实在是对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毫无所知,才会犯这种毛病。

佛家讲「孝」,如果父母来生还搞六道轮回,那就是大不孝。真正孝子怎么能够忍心叫父母来生还要堕六道。由此可知,佛子的大孝是要度父母出离三界。第一孝行是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孝。父母不肯念,父母不能接受,你要找出原因,把这个原因消除,父母就乐意接受,才晓得这个好处。父母疼爱子女,尤其年老了,儿女哪里会骗父母?不过现在儿女骗父母的太多,搞得父母也不相信了。从前骗别人有之,骗父母的那是大逆不道,罪过滔天!所以很少会骗父母的。劝父母亲念佛,这是大孝,没有比这个更究竟的。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孝一定讲「顺」,顺亲心,兄弟不和,父母很痛心,这就不孝,妯娌不和,这也不孝。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父母心里愉快。儿女都能修养品德,从事正当的行业,不犯法、不违规,这是孝顺父母,你的邻里乡党对你尊重,对你父母就更尊重,这是孝亲。所以「孝顺」两个字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诸位要知道,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你要不做,换句话说,你就不想出三界,来生还想搞六道轮回。真正想出三界,真正不再搞轮回,你要从这里做起。家人兄弟妯娌他不懂,我怎么办?忍让。所以中国人讲孝,一定讲舜,拿舜做一个榜样。你们看看舜王的传记,一家人对他的态度那样的蛮横恶劣,他只是一个真诚恭敬对家里任何一个人,积年累月,十几年全家都被他感动,一家和睦了,这才叫做孝养父母。孝养父母,大舜做到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所以念佛念了几十年,连个往生的消息都没有,你说这怎么得了,这多可怕;我们错,错在哪里找不到,这多可怜。实在讲,不读经之过,经上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也念了,念了就滑口念过去,真正的意思不懂,怎样重要不晓得,怎么做法那更不必说了,这个不得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0九集)

净空法师---父母这一生不能得度不要怕,自己要往生。自己往生了之后,你的父母不管在哪一道,你看得到;他什么时候能够接受,你马上化身来度,这叫真正孝顺。你现在为了度你父母,一天到晚心里烦得不得了,好了,父母没去得了,自己也去不了,这个可惜,这是愚痴到了极处!所以,只要自己成了佛,你的家亲眷属可以说早晚的事情,没有不成佛的。

G. 佛家有云“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这个说法有何典故

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去寺庙里烧香拜佛,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鸿运亨通、身体安康。于是乎,寺庙成了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那些名山古寺更是香火鼎盛络绎不绝。

这不,下午在一个微信群里,就看到一帮朋友相约去名山胜地烧香拜佛,其热烈程度不亚于抢红包。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有这么娘俩,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可儿子却嫌弃家境贫寒,平日对母亲态度恶劣非打即骂。

当今社会,人情日疏。很多人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以神灵为精神寄托,希望神灵能够助己成功。殊不知,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父母才是我们这辈子最应该顶礼膜拜的佛啊。如果堂上不孝敬父母,远处求佛有何用?佛家说“百善孝为先”;道家讲求“孝亲尊师”;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孝字当头;在民间,还有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典故。“孝”才是接通福缘慧根的通天之道。只有力行孝道,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才能有一颗恭敬之心,打开财富和幸福之道。

H. 求佛教有关孝亲的经典

《地藏经》
原文 http://..com/question/95560779.html
讲座 http://www.amtb.tw/section1/core.asp?web_choice=14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http://www.buda.idv.tw/show.asp?file_serial_no=5351

I. 佛教文化:如何孝顺父母

净空法师---怎样孝养孝顺父母?

第一个是讲"孝养父母",善导大师在批注里面注得很多,诸位自己看可以做参考,我们这个批注的本子都赠送给诸位,大家细细去看。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以说不深刻?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出家了。

有很多人问我,出家怎样孝养父母?你们想想看出家怎样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你对你父母对不起,叫大不孝。所以这个孝养里头,包括的范围就非常之广。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我们要照顾到,生活起居要照顾到,这是物质生活;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

怎样能叫父母快乐?那里面这个因素就很多。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你总要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踏进社会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这父母又伤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这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要太平,这父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哪有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这些统统都在孝道里头。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是全部,真的!

中国这个"孝"字,这个字就造得好。在我们中国这个造字,造字是有六个原则,叫六书,它这个属于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讲,现在有所谓代沟,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做到究竟,给诸位说,只有一个人,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个缺陷,还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

所以我们出家了,在家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个道理?是因为他的儿孙当中有一个作佛的。他儿孙作佛,他作不了佛,为什么?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这个功德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这个便宜。所以纵然堕落在恶道,这恶道里头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去。这个天到哪一层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么?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只有福报,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未到定,他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较上要清净,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是到忉利天。这我们俗话讲沾光。是这么一回事情。可见得我们世法里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头都有,六道里头都有人情关系。

由此可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这一个范围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一个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经典上所讲的「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纲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个什么?就说一个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不能出这一个字的范围,所有一切经教法门是这一个字圆满的相状。把它摆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从这里下手,到最后还是圆满孝道,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始终不离孝道。

J. 释迦摩尼佛说: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对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还是非宗教的家庭伦理关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摆在首位的伦理。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对老年人的奉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父母、长辈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对他们的那份关爱之惰;同样,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长辈表达他们的那份敬爱之心,只有这祥,双方的心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满。

阅读全文

与佛教谈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保险哪些人不领还要退回 浏览:457
为国解忧永不退休不领社保 浏览:839
重阳节宣言 浏览:991
80岁老人肺气肿吸氧设备 浏览:861
什么是脱离父母的管教 浏览:994
敬老院助残日活动 浏览:622
老年大学品牌打造 浏览:864
农民社保卡土地养老金怎么查询 浏览:424
辽宁农民养老金是多少钱 浏览:344
孝敬父母的八个字成语有哪些 浏览:57
陆丰市哪里有老人乘车卡 浏览:748
久月初九重阳节小作文 浏览:463
老年公寓安全协议 浏览:872
老人如何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浏览:357
高龄老年人适合喝什么牛奶 浏览:450
重阳节爬山活动横幅 浏览:353
老年人脊背烧 浏览:578
武警选拔体检检查什么部位 浏览:328
金丝峡老人多少岁免门票 浏览:509
体检多少天前要吃素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