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母亲节晒孝顺的作文题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生活中的我们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位黑人母亲要她的三个孩子每天给她写感恩信,内容多数是“路边的野花开的真漂亮”“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话。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情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平日里,我那么任性,又偶然和妈妈顶嘴,一定让妈妈伤透了心。在这里,妈妈,我诚心向您道歉,请原谅我的冲动与无知。现在想想,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每天放学回家,地板和玻璃也总是干干净净的。我知道,那是你打扫完才去上班的。每一天,你上完班回到家,没有闲歇一会,就忙活起来。那次,就是为了奶奶想吃山药粥,而过敏的那么厉害,起了那么多小红点,好几个星期才下去。
记得您常常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教我而自责,其实您不用自责,我以后会好好学习,把不会的弄明白,不再让您担心、自责。
亲爱的妈妈,您精心养大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我会把您对我的点点滴滴关爱,都化为以后学习、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去好好报答您。
再次,我诚心地跟您说一声:“您辛苦了!”
㈡ 晒孝顺不如行动作文800字
5月10日是母亲节,这个本来是洋节的节日近年在中国也很“火”。今年的母亲节,最火的应该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了,不少人晒出母亲的照片并配以感恩话语,各种“祝福遥寄”的话语更是充斥屏幕,一些赞颂母爱的文章和歌曲也被热转。一些人甚至调侃,问:“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答:“朋友圈。”试问,你的母亲玩微博吗?她能看到你的微信朋友圈吗?如果答案是“不会”,那么这些秀在网上的爱,是否仅仅是秀给自己看、秀给朋友看的,这类发生在特定节日的秀,总让人感觉流于表面,少了一些“味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认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去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的良心,没有道德可言。虽说只要出于真心,任何一种爱的表达都值得尊重,但在笔者看来,孝顺应重在平时的陪伴和关爱,做远比说更重要,回家给妈妈做顿饭,平时多陪妈妈聊聊天,比起隔空“秀”在网上的爱,付诸实际行动更能让母亲知道你的感恩,行动远比形式重要,也更能打动人心。
大道至简,大爱至细。有人总结何为孝: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健康为孝;孤单的父母,相守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毋庸置疑,每年能有这样一天表达对于母亲的歉疚和爱,晒出自己的“亲情欠账单”,用感动和感恩回报母亲,是件好事,至少说明你心里还装着母亲。但是对母亲的感恩,不必拘泥于形式,更不必局限于节日。孝顺母亲,不是非要在这一天走到母亲身边,给母亲打个电话,轻轻地告诉她“我爱你”,而是重在平时。孝心更在平时,虽然我们都很忙,关心父母,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健康状况更重要,陪伴和侍奉不仅需要怎么说,更要看怎么做,忙中偷闲,多回家看看。孝顺母亲的事儿不仅母亲节这天要说,更应该天天做,千万别只在朋友圈里秀孝顺。
㈢ “朋友圈孝子多”为话题写作文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是母亲节,朋友圈被各种“祝福母亲”“我爱妈妈”刷屏。对于在网上刷屏对妈妈表达爱的行为,有网友支持也有人质疑。有的人将其看成一场秀,有的人则点赞称“跟父母表白不该被嘲笑”。网友笑称,这年头,“最孝顺”的都在朋友圈里。
母亲节在朋友圈开启“刷屏”模式,人人争相在网上向母亲表达爱心,这场景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有人调侃说,“今天好像见家长一样,在朋友圈里把很多人的老妈都见了一遍”。也有人吐槽,“朋友圈里孝子一大堆,可惜很大一部分妈妈不会上网,也不用朋友圈,还不如打个电话回家实际点。”但在笔者看来,一味地嘲讽“朋友圈里的孝顺”,从中获取一种道德优越感,这一逻辑本身经不起推敲。
一方面,互联网和朋友圈早已占据我们的生活,别说母亲节这样的“大事”,吃个饭、化个妆、买个包都要自拍晒一晒简直已是圈里的标配。母亲节“晒妈”又有何不可?这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反倒是为了不晒而不晒更觉得刻意。因此,不必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而先入为主地矮化在朋友圈上“晒妈”的行为。
另一方面,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一向非常内敛,这是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所决定的。很多人之所以要在网上向妈妈表达感恩之情,主要是因为面对面说不出口,甚至产生“尴尬”“肉麻”的感觉。这不是不爱母亲,而是因为不习惯在公开场合、现实生活中表达的习惯所致。况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母亲节当天和妈妈团聚,通过网络说出自己的心声,完全可以理解。
恐怕真正遭人反感的是平时对母亲不怎么样,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重视这个节日,而只是为了“应节”或者跟风,专门秀给朋友来刷存在感的人。与其说这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不如说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孝心”的个人形象。网上一个样,现实中另外一个样,这样的“表演型人格”才真正值得警惕。比如有网友吐槽,“看到了朋友圈屏蔽父母的人发了母亲节快乐,原来你这么有‘孝心’。”归根结底,是不是孝子、对母亲是否是“真爱”,主要还是看行动,跟朋友圈里发不发“母亲节快乐”并没有太大关联。诚然,很多母亲也会上网,在网上看到了子女的祝福也会高兴,但这份幸福感可能远远不如给母亲打个电话让她听听声音、关掉手机带母亲出门玩玩、亲手为母亲做一顿饭,或者送出一份心意满满的礼物更加受用。朋友圈里的孝子固然不该受到批评,但只在朋友圈里做孝子是远远不够的。爱妈妈,就大胆地说出来,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动动手指发朋友圈,永远也无法让母亲体会到自己的用心。
眼下,朋友圈等社交网络让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有流于表面的趋势。不止是母亲节晒妈,最恩爱的夫妻、最乖巧的孩子、最舒适的生活、最漂亮的风景,越来越多看起来美好的事物,都实则是个人精心营造的“公关形象”而展示在朋友圈里供认识的不认识的欣赏、羡慕。须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社交网络永远不可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社交网络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切忌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要只做朋友圈里的孝子,更不可“活在朋友圈”里,模糊了谁是主谁是次,谁是真谁是幻。
㈣ 母亲节晒孝顺的作文题写成爱需要行动对吗
伟大的母爱采一束最鲜艳的玫瑰花,寄托着所有对母亲爱的话,母亲说我傻,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花,不,也是儿女要送给母亲的花.很久听不到母亲为我儿时讲的笑话,真后悔,那一段段还没听完就进入梦乡的话语.母亲说,傻孩子,母亲对儿女要说的话永远没个说完,就是睡到坟墓里,你们也是我永远的牵挂母亲刚刚走过.让一半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棵幸福泪日子象走在常有风雨的路上,母亲在最前头.让一些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棵幸福泪亲爱的母亲,我爱你我永远是你长不大的孩子我永远需要你的手掌的爱抚亲爱的母亲,我爱你像溪流对大山的深情一样我热烈地紧紧拥抱着你忘我地珍藏春的温暖我是一只南飞的山雁衔着奶油一样鲜嫩的渴望我爱你,我亲爱的母亲我爱你,大山的呼吸,空气和水分在青春的时光,你为我认真地设计生命中的每一秒,每一分在很多鲜红颜色的日子里带着我溪流的诗句和热情把诗歌写在你布满皱纹的额头采一束最鲜艳的玫瑰花,寄托着所有对母亲爱的话,母亲说我傻,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花,不,也是儿女要送给母亲的花.很久听不到母亲为我儿时讲的笑话,真后悔,那一段段还没听完就进入梦乡的话语,母亲说,傻孩子,母亲对儿女要说的话永远没个说完.为此再赋一首共勉
㈤ 母亲节都是晒孝顺,平时都不理,怎样评价
孝顺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孝意
㈥ 面试官:母亲节,发朋友圈孝顺母亲,你怎么看
“这个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我认为,如果不能好好陪陪母亲,那就给足母亲物质需版求,并在精神上权多多敬畏母亲。至于在朋友圈晒孝顺的,并不能真正孝顺母亲,只不过是为了让更多人以为自己孝顺而已。这样的做法,并不值得推广,很无聊!”
㈦ 作文800字 不要在微信里“秀孝顺”
5月10日是母亲节,这个本来是洋节的节日近年在中国也很“火”。今年的母亲节,最火的应该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了,不少人晒出母亲的照片并配以感恩话语,各种“祝福遥寄”的话语更是充斥屏幕,一些赞颂母爱的文章和歌曲也被热转。一些人甚至调侃,问:“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答:“朋友圈。”试问,你的母亲玩微博吗?她能看到你的微信朋友圈吗?如果答案是“不会”,那么这些秀在网上的爱,是否仅仅是秀给自己看、秀给朋友看的,这类发生在特定节日的秀,总让人感觉流于表面,少了一些“味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认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去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的良心,没有道德可言。虽说只要出于真心,任何一种爱的表达都值得尊重,但在笔者看来,孝顺应重在平时的陪伴和关爱,做远比说更重要,回家给妈妈做顿饭,平时多陪妈妈聊聊天,比起隔空“秀”在网上的爱,付诸实际行动更能让母亲知道你的感恩,行动远比形式重要,也更能打动人心。
大道至简,大爱至细。有人总结何为孝: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健康为孝;孤单的父母,相守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毋庸置疑,每年能有这样一天表达对于母亲的歉疚和爱,晒出自己的“亲情欠账单”,用感动和感恩回报母亲,是件好事,至少说明你心里还装着母亲。但是对母亲的感恩,不必拘泥于形式,更不必局限于节日。孝顺母亲,不是非要在这一天走到母亲身边,给母亲打个电话,轻轻地告诉她“我爱你”,而是重在平时。孝心更在平时,虽然我们都很忙,关心父母,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健康状况更重要,陪伴和侍奉不仅需要怎么说,更要看怎么做,忙中偷闲,多回家看看。孝顺母亲的事儿不仅母亲节这天要说,更应该天天做,千万别只在朋友圈里秀孝顺。
㈧ 如何看待母亲节在朋友圈秀孝心这一现象
平常心
人和人对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一些人是思想派 说几句暖心窝的话,买点东西就完了 这是以前 现在手机都用软件了 动动手指发几条就觉得心意到了就行了 谁知道他老爹老妈会不会社交软件啊? 第二种是行动派 过节了很早的回家 买礼物 做好吃的 陪着聊天 如果相比较来说都会觉得后者更好 但是现实中像第一种那么办的却很多
不管谁属于哪一种都没有错误 只要你觉得做的有意义就可以了 意义在于父母收到你的关心 至于如何看待别人在朋友圈里秀我觉得有何意义呢 自己做好又何必去想别人这样做的用意? 也许有感而发、发自内心的 也许就是为了留给朋友一个孝顺的好印象 不管是已何目的在秀又何妨 不管真情还是假意 都当真的看就好了
㈨ 你们怎样看在母亲节朋友圈秀孝心这种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母亲节在朋友圈扎堆秀孝心这件事,大概反映了如下一些社会心理。
首先是从众效应。当你的朋友圈大多数朋友都在以各种方式秀“孝心”,你如果无动于衷,无形中就会产生被排斥感。人类天性就需要在群体中寻求共鸣和认同,这种心理驱动使人们很难在一场流行中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这就好比,电梯里五个人,其他四个人(一伙的)依次报数,第五个路人(真正的乘客)在大多数时候会跟着报数。
其次是一种廉价的心理代偿。对母亲尽孝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规范,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给母亲尽孝是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和成本的,特别是对于离开家庭,独自在另一个城市打拼发展的年轻人。也就是说,应该对母亲尽孝,这是一种无形中的社会规范;但相隔异地,发展维艰,又难以做出具体的尽孝行为,这会让自己感到不安和难受。那么,在母亲节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时节,通过朋友圈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不啻是一种替代补偿,以消弭无法身边尽孝的不安和难受
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呢?
建立和谐的长幼家庭关系
这并不是封建社会的“长幼有别”的意思,是指父母要尊敬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孩子更要尊敬长辈,听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辛苦。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就是个“小太阳”,大人都要围着孩子转,试想一下,把孩子培养成了“小皇帝”又何谈让孩子孝敬父母呢?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自己与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关系,不可长幼颠倒,乱了次序。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只有从小让孩子做家务,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只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他才能心怀感恩的去关心父母,长大后才会为家庭分担责任。
周末时,让孩子拖拖地,他才知道拖地有多累;让孩子帮忙洗菜,他才知道做饭原来这么复杂;平时要教育孩子主动关心家人,问候老人的身体健康;当家人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提醒家人多穿衣,注意天气变化等。
㈩ 在朋友圈晒父母照片就是孝顺吗
我觉得这个是不一定的,但是从表面上看,他还是很在乎他的父母的。
这里是恶意的揣测,假如他是故意营造这样的一个形象了,那么为什么呢?肯定不会是毫无原由的。或许他虽然不是很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不能让大家发现,所以欲盖弥彰。
或许能看到他这种朋友圈的人,是他的上司、合作对象或者他有想法的对象,这样就可以刷印象分了。如果是有未敲定的合作项目,这样做也是很有可能。毕竟挺多外国人是注重家庭的,如果你家庭和谐幸福,你又很孝顺,那么他会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至此我们只能得出结论,在朋友圈晒父母的照片,不一定是孝顺的行为,然而只能表明他认为父母的形象不会令他丢人,而且他的行为无论如何都会刷他人对他的印象分,这只能很浅薄地说:“哦,他好像很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