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敬长辈关心他人的心得体会 急需!!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以父母的衰老为代价的,不知不觉间自己也为人父母了,此时方才深觉父母当初养育我们的不易。在我们感念亲恩的同时,也想到为人父母的自身素质,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子女以后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颜。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电视、新闻、各种媒体上看到,老人孤苦无依,养大众多孩子却无一人孝养的报道,老人的白发,破衣、哭诉,和无助干枯的眼神,每每让我喉头哽咽和腹中气胀。现场的访问让我们看到这些用冠冕词汇掩盖着自己不孝养的种种理由:说爹娘,不爱我,孝也无情。弟兄姐妹那么多,凭什么就我养。没能力,先顾了小家里的妻儿....良知和理智在欲望的淫亵中日渐消亡。我不知道是什么消磨了这些人的意志,抹杀了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没了亲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顺二义,孝易顺难。孝无贵贱之分,能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没去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想来报答亲恩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有时候也并不全是用物质来衡量的,电视上一个公益广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个儿女打电话来都是问音响好不好,还有什么缺乏,然后给老人个理由不回家吃饭就各自去寻欢,最后的镜头是老人在空大房间的沙发上歪睡,手边的遥控和电视的沙沙声,道尽寂寞。
“孝为百行先”,从古到今历来都以是否孝顺父母作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孝顺父母,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不扶养的人,他还会关爱什么?
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开始用冷静的眼光观察,用冷静的耳朵听闻,用冷静的心情处理,用冷静的头脑思考。同是养了孩子,有的孝顺无比,有的却是如此禽兽不如?难道和父母的教养就全没了关系?难道那些不孝顺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说的报应轮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过上一种生活:夕阳树下,在那悠悠而来的晚风里,一张张皱皱红润的脸,印在晚霞的老树上,没有哀叹,却挂着一丝可掬的笑容。
四:
孝顺,孝顺,是近来大脑里闪现最多的一个词汇。今天我想谈谈思考过后我对于“孝顺”的认知,仅仅是个人意见,不具普遍性,各位有异议的同学,欢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见,亦可一起讨论,欢迎跟贴或来电。
所谓孝顺,需要从“孝”和“顺”两个方面来考虑。孝——孝敬,中华儿女自古尊崇孝道,这是美德,也是为人之本,“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坏不到哪儿去。”——忘了是谁说过的,确实有道理,这也是我结交朋友的一个原则。另外一个方面呢,顺——顺从,我们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听话”,真没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成就我们怎样的人格,从小事事“听话”,那么长大以后,中华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说,一味的顺从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讲原则。不讲原则的顺从,弄不好就会害了自己,还得害了老家儿,再不济还得捎带着伤了几个无辜的垫背之人。想想只是当时自己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处理事情,才会搞得这样糟糕,再不幸者或许真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何苦来的?
我们自从一出生就是没有选择地来的这个世界,爹妈给了我们生命,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的。我一向认为我们之所以来到人世走这么一遭,实则就是为了还债,尤其是还父母的债。也许我是有些极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够理解宁的决定吧,至少是从这个角度讲,就因为他是他,就因为我是我,所以我们都没有做错什么。
不想去刻意评价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心中自有个衡量的标准,也许我们这类人认为的错,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个人,认为那就是对,也对啊,你不能说人家是错啊,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见吧,只要我们坚持做个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问心无愧,就很不容易了。
⑵ 孝敬父母长辈的自我总结
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元宵节,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⑶ 有关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中国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百善孝为先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回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答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 请问孝敬父母长辈的名词名句
孝敬父母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儿行千里母担忧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母爱最高尚(德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女是娘的罗裙带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国)
●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英国)
●母勤女懒(日本)
●喧骚之母,必养成懒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欧洲)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切斯特菲尔德)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尔德)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
●只要父亲在世,你总是年轻
●父子无隔宿之仇
●雏凤清于老凤声
●弯竹子生直笋子
●养儿强于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个个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两面一样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爱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宝(英国)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不记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父亲健在的时候,不知有父亲的可贵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英国)
●你若想了解女儿,只要看她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英国)
●养女容易嫁女难(英国)
●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英国)
●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上猪娃吃得香
●生的亲,养不亲
●皮里生的皮里热,皮里不生冷似铁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十个叔叔抵不过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袄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亲的婶子不如娘
●狗养狗疼,猫养猫疼
●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养的各人爱
●猫养的狗不亲
●晚娘的拳头,六月里的日头
●谁身上的肉谁疼
●虎毒不食子
●龙生龙,凤竹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将门出虎子
●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坏谷无好种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7.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1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1.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2.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3.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4.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8.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9.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⑸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小论文(+悬赏)
爸爸,妈妈,在此我先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为的是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我还要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为的是感谢你们为了我奔波劳累。
爸爸妈妈,你们视我为明珠,把我捧在手上,不敢太用力地握,怕捏碎;又不敢握太松,又怕掉落地上。就这样,我在你们的呵护下健康欢乐的成长。
爸爸,我想对您说声谢谢!因为您每次在我受挫折时,鼓励我告诉我“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泄气,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这句话鼓励着我,这股勇气窜到了我身上。
妈妈,同样,我也想对您说声谢谢!因为是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我;在我无聊的时候,陪我聊天……
爸爸,我想对您说声我懂了!我懂得您平时教育我,批评我是为了让我能成才就好像园丁只有不停地给花儿浇水,种子才可以慢慢长大,变成娇艳的花朵。
妈妈,我也想对您说声我懂了!我知道您教我做人的道理,不为别的,只想让我成为一个好人,就像红烛只是想照亮别人出发点,就这么的单纯。
爸爸,我想对您说声对不起!因为我平时的倔强,不听话让,贪玩,让您操了很多心。头上但是,“吃一堑,长一智”,我会改的。
妈妈,我真的想对您说声对不起!因为我有时会误解,您付出了汗水,可是,现在我已不是那无知的小小孩,从此我会将心比心,来体谅您。
爸爸,我想对您说声放心!因为我不会辜负您在我身上无形的“投资”,所以,我会努力取得更多的第一,不停的往前冲去,直到永远。
妈妈,我只想对您说声放心吧!因为我会勇敢面对所有的困难,还有挫折。不断的把脚步往前迈,直到那看不见的终点。
爸爸妈妈,虽然我不会永远的得到第一,但是我知道我是你们的唯一。虽然你们普普通通,但你们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给不了我的。虽然我有时候不理解你们,但是我会努力的控制。
爸爸妈妈是你们爱的到来让我的生活陡然增色,是你们的爱让我体验了无私的母爱和父爱,是你们的鼓励让我更加充满自信,是你灿烂的笑脸让我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爸爸妈妈,是你们的爱点亮了我的生命之灯,是你们的爱洗静了我心灵的尘埃,是你们的爱让我发现世间那么的美好,是你们的教育让我懂得忍耐的重要。
爸爸妈妈,你们曾经希望为我创造一片永远晴朗的天空,曾经希望我能永远远离丑陋,可是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让你们渐渐明白我属于我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自由。虽然你们心中藏着无限的牵挂,但是你们不可能永远为我遮风挡雨,我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虽然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我对你们的爱是永远不变的!
爸爸妈妈,你们总是教育握有时候财富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才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没有理想,我的生活将是一片黑暗。但是爸爸妈妈如果没有你们的关爱,我的人生将是一种孤独。如果我没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一切都将是枉然。你们忙于工作,有时甚至忽略了对我们的关爱。
爸爸妈妈,你们成功的时候不自负,你行他也行,失败的时候不气馁,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话,一直埋藏在我的心田,你们的爱将永远与我同行。
⑹ 1、家庭成员礼仪涵盖哪些您认为孝敬父母长辈应该怎样做
人员礼仪涵盖哪些?因为削减负担的就是必须做好家里的一些事物和一些说话的礼貌问题,对老人是比较尊敬的。
⑺ 你还知道哪些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人?其实这种人还是比较多的。
⑻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⑼ 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怎样教育 心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别,尊重父母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没有处在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上:要么就是疼爱过度,要么就是过于严厉,不左就右,很难权衡。
为了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只有将这个平衡点维持在最好的位置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合理平稳地发展。孩子应该在我们的帮助与指导下生活与学习,而不是被父母完全掌控。
我们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独立的空间,孩子才有思考的余地。否则,只是按父母的吩咐行事,就变成了我们跟孩子要孝敬,而不是孩子主动孝敬父母了。
■ 让孩子了解养育的辛苦与不易
现在的孩子,多数不知道父母赚钱辛苦,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太小,与他们沟通工作上面的事情完全是天方夜谭。因此,孩子想要什么就给钱去买什么,不想掏钱的时候,就训斥孩子,这样的举动并无益于我们维持父母形象,也让无辜的孩子成了“牺牲品”。
为了让孩子更合理地消费,让他们知道养育的辛苦与不易,我们应该适时提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赚钱辛苦,不能一看见喜欢的就向爸爸妈妈要钱去买,不买就闹。这样,既恢复了孩子的知情权,也能让孩子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从心里产生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日后,当孩子再次看见喜欢的东西想要购买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赚钱不易,会思考完毕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 从生活小事开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我们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做到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而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我们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从幼年时期开始培养孩子。比如饭后要求孩子主动收拾碗筷、自己的小衣服可以自己洗涤、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等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包办,而应该给孩子发挥的机会。孩子经常锻炼,自然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一切不能操之过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个性特点来具体引导、耐心培养、热情鼓励。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一举两得,我们做父母的何乐而不为呢?
■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我们一直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恶劣态度而感到困扰不安,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否就有良好的态度呢?孩子的好习惯是我们培养的,那么,孩子的坏习惯是跟谁学的呢?答案也是我们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与观察力都很强,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对我们就是什么态度,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我们就是孩子或好或坏的榜样。
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要多与老人相处,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长辈。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