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求10条尊师、爱国、孝敬父母等时事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尚书·泰誓》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回师而重傅,则法存。
礼,答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荀子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学记》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
天地君亲师。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作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之火, 化甘霖育桃李浇开理想之花。
民有尊师意, 党开重教风。
B. 尊师重道和孝顺父母用一个成语表示
忠孝两全
C. 弟子规关于孝敬父母、尊师重教的手抄报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内而非博与杂容;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D.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有关名言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唐)
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出自:《游子吟》
2、孝子的奉养,是要使他们从心里感到愉悦和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志。——戴圣(西汉)
意思是: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
出处:《礼记·内则》。
3、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唐)
意思是: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出处:《远师》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戴圣(西汉)
出处:《礼记》
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出处:《论语·里仁篇》
意思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E.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除了孝敬父母、尊师重道以外,还有什么
二、传统文化的复形式
1、爱国爱校爱班制
(1)“爱国”。
(2)“爱校、爱集体”。
(3)特殊的节日。(比如利用母亲节对学生进行爱母亲教育,等等)
(4)孝道。
2、礼仪
(1)“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
(2)“民风民俗”。
(3)“卫生”。
(4)“金典朗读”。
3、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