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作丈夫的也要照样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
朋友,我觉得你说得来太对了。
孝敬父源母,使你得福,
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
诫命,作丈夫的也要照样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
孝敬父母,爱妻子都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应该要遵照去做,不可偏待。
相信这样一来,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Ⅱ 媳妇不孝敬父母,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让妻子明白,要学会换位思考,假设丈夫对自己的岳父岳母不尊重,不孝顺,作为妻子,会有什么感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Ⅲ 有那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01孝感动天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三皇和五帝都是我国传说中的人物,舜就是五帝之一,他宽厚仁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历来被尊为“二十四孝”之首。
舜是瞽瞍的儿子,他是个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顽,继弟也十分狂妄。他们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设计害他。使舜感到万分伤心,总是在到田间劳作时向—上天哭诉,恼恨自己不能使父母欢慰。舜的宽宏大度终于感动了父母和弟弟,他们觉悟了。从此,一家人和和睦睦。
历来说将舜的孝道加以夸大和宣扬,说他在历山耕种庄稼的时候,有大象帮他犁地,百鸟帮他播种。他的孝行美德竟然感动了上苍,当时的皇帝尧经过长期的考察,确认舜治民有为、治家有方,具有崇高的品质和才干,于是派他的九个儿子帮助他,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还放心地让他摄行天子之政。后来,尧帝放心地让出天子之位,舜当了国君。元代郭居敬诗曰: 队队春耕象,纷纷耕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亲尝汤药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03啮指痛心
周朝有个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侍奉父母极尽孝道。父亲去世后,更加细心周到地服侍着年迈的母亲。
有一天,曾参正在山里打柴,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客人,母亲无力招待,一时手足无措,巴望着曾参快点回家,又总不见他的身影。她焦急万分,情急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常言道: “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正奋力砍柴的曾参忽然心痛难忍,想念起家里的母亲,背起柴薪飞奔回家。
一进家门,只见母亲坐着呆望门外,忙跪问有什么事情。母亲告诉他: “刚才家里来了客人,我没办法接待,急了咬自己的手指以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早点回来,你快去招待客人吧。”
后来,曾参跟随孔子游学到楚国,一天又忽地心痛起来,于是急忙告辞老师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情。母亲说:“我思念你心切,又不知你什么时候回来,又愁又急,无可奈何之中又咬了手指,不料你果然回来了,这样我的心也就宽慰了。”曾参羞愧难当,自此终日侍奉在母亲身边,不再外出远游。
04百里负米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把你
05芦衣顺母
东周时期的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德行与颜渊并称,但他的孝悌更为人所称颂。
闵损早年即丧母,后来,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很不喜欢闵损,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挑拨他们父子俩的关系。寒冷的冬天来了,后母给两位弟弟缝制了厚厚的棉衣,给闵损做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不能御寒。闵损常常冷得蜷作一团,但他什么也不说。一天,父亲要外出了,让闵损给他驾驭车马。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闵损哆哆嗦嗦的,连僵绳都握不住了,掉到了地上。父亲大怒,举起手里的鞭子便抽打他。哪知闵损的棉衣布料是那样的单薄,父亲只几下便将它抽烂了,里面的芦花露了出来,父亲怔住了,才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父亲便想休了后母,闵损忙跪下来对父亲说: “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两个弟弟也只有单衣穿,这样我们三个都会受冻的。请求父亲让母亲留下来吧!”后母听说了此事,非常感动,羞愧于自己以前的言行,从此视闵损如同己出。
06鹿乳奉亲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郯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
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遛烟儿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化了装,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一次,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别射!我是人!”猎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动了,竟然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是东周时期楚国人,年已七十多岁了。虽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老莱子待父母仍如小孩子一样满腔赤诚,事事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为了让父母生活得快乐和开心,他千方百计逗老人发笑。因怕引起老人家伤心,在他们面前,他从不说自己已老,更不在父母面前提“老”字。他还常穿着多彩的花衣,装成小儿蹦跳欢舞的样子,引父母嬉笑,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可以说用心十分良苦。一次,他端着水上堂,假装跌倒了,躺在地上学着婴儿呜呜娇哭的样子,两位老人慌忙去扶他,他却一下子跳起来,父母明白了他的用意,都乐了。
孟子说: “人孝之人终身仰慕父母。”楚人老莱子就是这样的大孝之人。有人言称老莱子为取乐父母有过分做作之嫌,某不以为然,实在因为他一片至纯孝心使然。俗语说: “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父母年纪大了,怎么当得起忧愁、烦恼,老莱子正是深谙了这点,才做出了一些看似“做作”的举动。
08卖身葬父
汉朝时董永,幼时丧母,随同父亲一起生活。家里虽然很穷,但董永特别孝顺,父子俩相依为命,互亲互爱,日子倒也过得和美。无奈天有不测风云,老父一病不起,盍然逝去。董永伤心万分,哭得死去活来。更难办的事情还在后头,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已一贫如洗,甚至连给父亲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怎样安葬老人家?如何尽人子之孝?后来,他实在无计可施,决定卖身葬父。
—个富翁怜惜他,又见他诚实憨厚,便买下他。董永用卖身所得钱给父亲办了丧事。然后在父亲墓前搭了一问草棚,虔诚地为父亲守孝。三年孝满,他便履行卖身契约,到富翁家当长工抵债。
他正行至—棵老槐树下,遇到了一名女子,她主动要求嫁给董永为妻,并与他一同去富翁家抵债。富翁告诉他们,若能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让董永赎身回家。那女子心灵手巧,一个月后便将细绢织成,得以提前偿债赎身。董永带着妻子高高兴兴地回家,谁知刚到他们初次相识的老槐树下,妻子便辞别董永,凌空飞去。
09刻木事亲
东汉时期的丁兰,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相继病故,成了一个孤儿。丁兰在苦水中泡大,领略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常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用木头雕刻了父母的形象,供奉于厅堂,作为一种安慰和寄托。平日里,他像侍奉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虔诚孝顺。凡事都与木像商量,出门必向木像辞别,回家必向木像请安,一日三餐,都是先敬木像之后,自己才与妻子动筷子。时间长了,丁兰视木像如亲生父母,感情异常深厚。
可是他的妻子便不这样想了,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见过公婆,不知道怎样尽妇道。丈夫这般痴心地侍奉两个木像使她大惑不解,日子久了,对木像也就就不像以往那样恭敬了。一天,丁兰又出了家门。他的妻子闲得无聊,便用一根针去戳木像的手指,边戳边开玩笑地问木像疼不疼。说来也怪,那木像的手指竟是湿漉漉的,像是在流血。丁兰回来后,看到木像似有无限悲哀和委屈,眼里垂泪,酸楚无语。他赶紧洵问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坦白相告。丁兰极其生气,一
气之下将妻子休掉了。
10行佣供母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江革的人,从小便失去了父亲,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相依为命。
时逢乱世,战争逼迫得人们到处逃难,江革背着母亲也加入了逃难者的行列。他们一路颠沛流离。盗贼见他身强力壮,想将他劫去,强迫他去服劳役。江革哭着哀告,诉说自己老母尚在,无人奉养,请求他们放他一条生路。盗贼见他这样孝顺,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杀他。
后来,江革辗转到江苏邳县,生活越发困顿,甚至连双鞋都没有,如何奉养母亲?他来到·个富裕人家当佣人,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担水、劈柴、烧火、做饭、牧马放牛,不分昼夜地干活。江革将挣来的钱全部用来给母亲添置各种物什,母亲所需的样样齐备了,他却舍不得将钱花在自己身上。
11怀橘遗亲
后汉时期的陆绩,是当时的天文学家。他自小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忠义孝悌之道。
陆绩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博学多识,人称“神童”,颇有名气。六岁那年,他去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一点也不怯场。袁术提的问题,他侃侃而谈,不卑不亢。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地给他赐坐,还命人端来一盘桔子。那桔子圆圆的,大大的,皮色金黄,肉肥汁多,味道极美。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两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
—席长谈,袁术对小陆绩的才华华非常满意。当他向袁术拜别时,怀中的桔子滴溜溜滚到了地上。袁术开始吓了一大跳,以为那是什么“秘密武器”,待看清那不过是桔子时,不禁哈哈大笑:“陆绩呀陆绩,今天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桔子呢?”陆绩不慌不忙,跪地答到:“我母亲爱吃桔子,您的桔子太好吃了,我想拿回家去给母亲尝个新鲜。”他振振有辞,神色自若,一点也不显得难堪。因为在他心目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母亲,天经地义,没行什么见不得人的。袁术听了陆绩的回答,惊奇不己,意识到陆绩将来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后来,果真如此。
12埋儿奉母
汉朝有一个人叫郭巨,非常贫穷。虽然这样,但他仍然很孝顺,诚心诚意地侍奉母亲,妻子受他影响,对待婆婆也一片爱心,夫妻俩总是节衣缩食地让母亲吃饱穿暖。
他们有—个三岁的儿子,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都偷偷地从自己的碗里拔出一部分给这个小孙孙吃,小家伙二三口便将奶奶拨给门己的饭吃光了。郭巨看着这令人心缩的一幕,对妻子说:“家里太穷,本来就没法供养好母亲,可是儿子不懂事,还要分吃母亲的食品,长此下去,母亲怎么支撑得住呢?我想,咱们将儿子埋掉,就没人分吃母亲的饭食了,这样老人家兴许能多活几年。你我年轻,日后可以再生养,母亲万—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妻子拗不过他,无奈之下忍痛答应。
郭巨抱着儿子往外走,心如刀割,为了孝敬母亲,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他找到一块地,挥起锄头挖坑,要将儿子埋在此地。谁知,当他挖到三尺深的地方,忽然挖出一个陶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亮闪闪的黄金,每—块黄金上还铸有字迹,写的是:“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可夺。”他大喜过望,没想到门己的一片孝心竟然感动上天。从此,他和妻子对母亲更加孝顺,并决心用虔诚的孝心和恭敬的孝行来回报上天的赐予。
13扇枕温衾
后汉时期的黄香,自小便是在父母的钟爱下度过的。可是当他九岁的时候,慈爱的母亲突然染病身亡。黄香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日夜思念母亲,形容日见憔悴。因母亲不在,黄香小小年纪就得操持家务。非但如此,他还恭敬地侍奉父亲,极尽孝道,天天给父亲做饭、洗衣,千方百计也要让父亲吃好穿暖。
夏天天气格外炎热,为了能让父亲睡个安稳觉,每次父亲睡觉前,小黄香都用扇子为父亲将枕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总是先钻进被子,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暖热被褥,随后才叫父亲上床歇息。太守刘护得知他的孝行,非常惊讶,对他进行了表彰,并将他树为榜样,号召全郡守的儿童都来向他学习。后来,他的事迹被编入《三字经》中,供后人作为启蒙时期的学习资料。
14拾葚异器
东汉时期的蔡顺,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常说:“即使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时,恰逢王莽起兵,烽火四起,天下生灵惨遭涂炭。又遇到灾荒,地里粮食欠收,人们都没法吃饱肚子。总不能让娘亲饿肚子吧,蔡顺非常着急,起早贪黑到处找吃的,然而当时那种境地,谈何容易。他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煮熟捣烂了给母亲吃。看着年迈的母亲吞咽得那么艰难,他难过得心如刀绞。
一次,蔡顺在一处偏僻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桑树,树上结满了桑葚。桑葚有红有黑,蔡顺尝了尝,发现红的味道酸涩,黑的则甘甜无比。他喜出望外,拼命地采集,又用不同的器皿分别盛装着。这时,一个赤眉军正好路过,看到蔡顺正忙碌着,便和颜悦色地问他采葚干什么?蔡顺乐呵呵地说: “吃呀!那边黑甜的给母亲吃,这边红涩的给自己吃。”这个赤眉军一听,敬佩蔡顺是个孝子,又怜悯他们的处境,当下慷慨解囊,送给他一条牛腿、二斗白米。蔡顺千恩万谢,带着采摘的桑葚和赤眉兵送的东西回家了。
15涌泉跃鲤
西汉时期广汉的姜诗很孝敬母亲,他的妻子庞氏勤劳笃厚,对待婆婆尤其恭敬孝顺。姜母喜欢饮用沱江的水,庞氏便常常到江边打水给婆婆喝,而沱江离他们家六七里远,这样庞氏每天都得往返十几里路,但她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有一天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十分恶劣。庞氏仍如往常一样前往沱江担水。但风雨实在太大,瘦小的庞氏如何受得了,于是昏倒在江边。好不容易才醒过来,又赶忙提起桶,重新打了江水往回赶。因为回家太晚,婆婆却有点不通情理,责骂了她,但她毫无怨言,反而侍奉得更殷勤了。婆婆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是,从此一家人更加恩爱和睦。
婆婆还有一个爱好,她特爱吃鱼,并要人陪着,声称那样吃才有味道。夫妇俩尽力满足老人的嗜好,每天都烧鱼给母亲吃,并请来邻家的老大娘陪着她一块儿吃。三五天无所谓,时间长了可就麻烦了,庞氏每天又要担水,又要烧鱼,忙都忙不过来,而且还要经常买鱼,经济也承受不了,可又不敢怠慢母亲,这可怎么办呢?
说来也就奇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他们家屋后突然冒出了—股泉水来,泉水如同沱江水一样清澈、甘甜,而且每天清晨,泉水里一定会冒出两条大鲤鱼,活蹦乱跳的。夫妻俩高兴极了,每天用新鲜的泉水和鲜嫩的鲤鱼孝敬母亲,不敢有丝毫松懈。
16闻雷泣墓
三国时魏国的王裒,小小年纪便懂得敬重、孝顺父母。他的父亲王仪因正直敢言,被骄横跋扈的晋王司马昭无辜杀害。小王裒在母亲的抚育下渐渐长大,他将全部的爱心和孝心放到了母亲身上。除了亲自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他还常陪她说话,逗她开心,以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凄苦。母亲病了,他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每当下雨打雷的时候,他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拉着她的手,绝不离开半步。
多少年以后,王裒的母亲久病不治,溘然长逝。他悲痛万分,将父母合葬一处,虔诚恭谨地守丧尽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记着母亲怕雷的事情,每当刮风下雨的天气,一听到轰隆降的雷声,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诉说: “儿子王裒在此,母亲您—千万别怕!” 王裒对父母的感情可谓至深至厚,每当读到《诗经·蓼莪》这—篇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两句时,他都会反复颂读,禁不住泪如雨下,悲不能自已。
17乳姑不怠
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牙齿都脱落了,吃东西很不方便。祖母唐夫人(即崔唐氏)很有孝心。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婆婆穿衣服,替婆婆洗脸、梳头。接着,她小心翼翼地将婆婆搀扶到厅堂坐下,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喝奶。她婆婆除了喝奶,根本无法吃其它食物,但在唐氏的精心侍奉下,几年来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一天长孙夫人因年事过高而卧病不起了。她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全家老小召集到病床前,拉着唐氏的手说: “我没有什么能报答媳妇你的恩德,只愿你的儿媳妇、孙媳妇也都会像你一样,恭敬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崔山南荣华富贵,同样侍奉祖母和婆婆,尽心尽力,无可挑剔。正如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这家人的几代子孙,孝心孝行一个胜过一个,贤名流芳百世。
18卧冰求鲤
晋朝初年,有个孝子官至太保,爵封睢陵公,尊宠之极。其人便是以“卧冰求鲤”著称的王祥。
王祥,字休征,他出世后不久,生母不幸病故,父亲娶了继母朱氏。朱氏是个很坏的女人,她三番五次地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父亲受她影响,渐渐对王祥也产生了成见。王祥失去了父爱,在家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了。
然而,王祥生性至孝,对父母的偏心和不公从无一句怨言。他想,不管怎样,一家人都应该亲亲密密和和睦睦才对。因此,无论父母怎么对他,他待父母仍一如既往地恭敬孝顺,精心侍候。
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鲜鱼。当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的,所有河流湖泊都结了厚厚的冰,到哪儿去弄鲜鱼呀?王祥为了使继母满足,不顾寒冷,毅然来到河边,脱去外衣,躺倒在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融化那坚硬厚实的冰块。他身下的冰渐渐融化了,他已冻得麻木不堪。这时,出现了奇迹:只听“扑扑”两声响,冰面自动裂开了一条缝,往外蹦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捉住鲤鱼,别提心里多高兴了。他赶紧回家,给后母做了一顿鲜美可口的鲤鱼汤。看着后娘吃得津津有味的,他心里感到莫大的宽慰和幸福。
19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榻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20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主人公大多是男性。而扼虎救父的故事,讲的却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女,赤手空拳置老虎于死地,其事迹可歌可泣。
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她对父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
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去田里割稻,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
21哭竹生笋
晋朝的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学苦读。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学有所成。
孟宗非常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严重,饭食难以下咽,盂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孟母原本爱吃清新鲜嫩的竹笋,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唠叨着,说想吃笋煮的羹汤之类的食物。可是,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万木凋零,哪有鲜嫩的竹笋啊?孟宗无计可施,只好独自跑到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处,只有一片焦黄。想到母亲的病情,想到母亲的心愿,他不禁悲从中来,扶着竹子,放声大哭。
或许孝心感动了天地;就在孟宗哀恸得难以自制的时候,竹林里出现了奇迹:在他的泪水飞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颗颗竹笋来,尖尖的、绿绿的、毛绒绒的,还沾带着露滴呢!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掘出几棵竹笋抱回家,精心做成羹汤,端给母亲喝。喝着热乎乎的汤,孟母乐得眉开眼笑,病情也随之好转。
22尝粪忧心
南朝齐国时期的庾黔娄,也是个至孝的人。
他在北齐担任编政令,由于政绩可嘉,被提拔为孱县县令。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冷汗直流,心想父子连心,莫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当天他便辞官返程回家。
回到家里,父亲处于弥留之际,情况已明显不好。庾黔娄悄悄向医者询问父亲的病情安危。医者说: “现在还不能确定你父亲的病况,但有一个较好的测试办法,就是尝尝他粪便,如果是苦味,说明他病情好转希望较大。”
庾黔娄生性孝顺,不怕脏、不嫌臭,亲口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有点甜滑,并不苦涩。想到医者的话,他知道父亲的病情加重了,心里非常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病急乱投医,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跑到后院里,面对北斗星跪下,默默祷告上苍,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父亲的性命。
23弃官寻母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刘氏,原来是他父亲的小妾,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个计谋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
五十年来,朱寿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要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苏轼等人都赋诗作文大加赞扬。常言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一片真诚的孝母之心,终于使得五十年后母子团聚,不但可贺,而且可敬。
24涤亲溺器
宋朝时期,中国文坛活跃着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既是著名的诗人、词人,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为“宋四家”之一。他还担任朝廷要职,宋元祐年间,他已官居太史,一时间显贵闻名天下。但人们未必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他就是黄庭坚。。
黄庭坚家有老母,他侍奉母亲始终尽心竭力、极尽诚挚。按理说,黄府侍婢众多,料理老母亲的生活自是不用他亲自动手。但是,每天下朝后,黄庭坚都先探望母亲,亲自侍茶奉水。最难得的足每天晚上他都要亲门为母亲涮洗便盆,从不假手他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
Ⅳ 男人应该怎么样
1,男人不会比较自己的妻子和其他女人
不要忘记男人,他们自己的女人绝对不会与其他女人相比。不要总是说别人的妻子怎么样好,不要算她失望不美,她能嫁给你,那就是你的祝福,你这么说,真的不应该。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听听自己最喜欢的人对她的评价比任何人都认为自己很好并且令人上瘾。男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妻子2,男人不想失去妻子三天
女性是敏感和怀疑的,她会在很多方面考虑消极方面的东西。其实在出门之前表面亲吻一下,当你开门的时候拥抱会让你感到很后动,女人这些都不难做,不是吗?记得在你伤心时告诉她两个人在一起时,在她悲伤时握着她的手,将她的手温度传递给她。
3,男人不要对妻子发脾气
别看你女人的样子,脾气男人的女人是非常该死的。你干净整洁的生意,她在忙碌忙碌的家,忙着做家务已经让她肚皮火了,你应该知道,因为她在你身后,这一切都可以让你无后顾之忧。4,男人应该经常赞美他的妻子
男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并善于发现妻子的美丽,并理解如何表扬他们。自古以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坏的不是指内心恶毒,自私而无情,而是指修辞,要懂得蜜语。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说话是滑稽,表现轻浮,所以不想这样做。对别人说些话可能是不对的,但对你的妻子来说,你得谈一谈。人们常说,朴素是真实的,所有的老夫妻,也是整天爱着爱,而不是一个系统。这没有错,但是这个沉闷的应该是激情之后的迟钝,然后有激情,然后迟钝,波浪交替出现。只要你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会对死亡有激情。男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妻子
5,男人应该每天给妻子一个拥抱
夫妻之间沟通最难的部分是许多人可能会同意,但更多的人忽视了这一点。沟通包括语言,另一种是肢体语言。有时候,一个拥抱,千言万语。很多男人明白孤独是生理需要,其实很多时候,女人通常只需要拥抱一只手臂。
Ⅳ 亏身脏腑不和、亏孝百事不顺、亏妻百财不入、亏心天地不容、所以做人要问心无愧。是什么意思
亏欠身体来就会出现五脏六腑不和自,如果不孝顺便会百事不顺,对妻子不好就会破财,没有进项。所以做人要问心无愧,谁也不亏欠。这样才会心安理得。
为亏了根基、父与是根,只有父母好了根好了才会好。父母是什么,父是天母是地孝敬父母就能得到天地护佑,五行学上说:南主父位、北主母位,父是天母是地,很多少诸事不顺,皆因亏孝,根上的风水坏了。
(5)孝敬父母和对妻儿负责扩展阅读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
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颤动;由于中医认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枯薄脆裂。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
根据虚则补其母和阳生阴长的道理,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在血虚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还常加入补脾肺之气的药物。
Ⅵ 打鱼输了一百万,上亏对父母,下亏对妻儿,趁现在还不晚,从此以后决心在也不赌博,好好孝敬父母,善待妻
我最近刚输了父母十万血汗钱,我是真d的想死了
Ⅶ 妻子嫌弃老公老家简陋,不肯陪老公回老家看父母,也不许老公回去,怎么看待这件事
常言道:狗不嫌弃家贫,子不嫌母丑!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妻子在家庭很重要的角色是旺三代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好妻子就有好家族!人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有教养的人,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导 语
人都有老的时候没有老人就没有我们!别等老了儿女不孝敬才知道因果报应!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终归会回到我们身上,这是宇宙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孝敬了老人,儿女也会孝敬你!这一切是为我们老的时候做的铺垫!
孝敬父母是我们传统美德!
我做人有个原则:不孝敬父母的不交往!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养育和呵护下茁壮成长,他们是辛勤的园丁,时时关注着我们的幸福,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最亲近的人!所以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不值得交往!
不孝的妻子应该改正观点和看法
妻子选择和丈夫结婚证明她已经接纳公婆简陋的家了!没有这简陋家庭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儿子吗?没有任劳任怨的父母能有你现在的老公吗?这样穷苦家庭培养的孩子容易吗?你独占了还不让回家?是不是太强势霸道了?你也有子女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是子女的榜样!不想养不孝的儿女那就改变自己的不孝的行为,主动孝敬公婆,经常回家看看,嫌弃家里穷,你可以建设家里啊!
做老公的应该主动说服妻子检讨自己的作为和她一起成长!这位老公你生在什么家庭你最清楚的!父母的不易供上学,上班和娶妻生子,经历过的事情父母没有给你少操心!你现在成就了,有了这样不尽人情的妻子,你没有责任吗?你做儿子的责任没有做好,做丈夫的责任喂没有到位,做好了至于家庭是这样的吗?你的懦弱导致你妻子的嚣张跋扈,(这里不是让你夫妻打架)这与你性格有关系!好好经营家庭,爱妻子不是惯妻子!孝敬老人不是远离老人!
把家庭比如成大树,老人是我们的根,儿女是树叶,树根不经常浇灌,根不好叶子也得不到营养树就枯萎了!人是自然的产物,任何物理和我们息息相关!好好孝敬老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儿女的榜样!
Ⅷ 自己为了孝敬父母和大家住一起,但父母和老婆常常有矛盾,自己要做孝子,老婆就常常夹在中间受气
可以考虑分开,常回去看看,可能会好一些。
Ⅸ 男人不孝敬父母是妻子的原因还是自己的缘故
多方面因素,妻子没有支持丈夫孝敬父母的美德,丈夫没有孝心,都是原因之一,再加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家庭的内部一些因素,也造成了男人不孝敬父母
Ⅹ 夫妻之间如何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和老婆有意见该听谁的话!
如果是小事 最好不要站立场 听谁的你都伤了另外一边 婆媳矛盾很多都是回男的答不会调节造成的 在父母面前好的事情 比如给家里买东西 孝敬父母的 你要说是妻子的心意 或直接让妻子表现 有老人不满意的事情发生 你要承担责任 说是你的原因 毕竟是亲生的 你父母嘴上骂你两句 心里也不会记恨 但是换做儿媳妇就会上心了 而且是小事放大化 同样在妻子面前也是这样的 但是注意有矛盾时不要当着谁的面替另一方说话 这样会觉得你偏心 心里没有自己了 不管对错 尽量耐心听抱怨 然后小心开导一下 比如对父母说 多担待一下 是子女有不对的地方 对老婆说 多忍让一下吧 老人家岁数大了 有时候办糊涂事 这样首先明确你是站在她(他们)这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