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亲敬老小品
时间:下午放学后。
地点:彤彤家里。
人物:
彤彤:女,小学二年级学生。
奶奶:女,60多岁,彤彤的奶奶。
爷爷:男,60多岁,彤彤的爷爷。
亮亮:男,彤彤的同班同学。
场景:(普通的城市居民家庭的客厅里)长椅,茶几,茶几上有水壶、杯子,学生桌椅一套。
幕启
一、奶奶旧病复发
场外音:
奶奶:回家喽!
(买菜回来的奶奶挎着菜篮慢慢走进家门)
奶奶:哦,到家了!
奶奶(念):老太婆我今年六十多,手脚勤快爱罗嗦,买菜做饭照顾孙女,忙里忙外真快活!
(奶奶突然感觉肚子一阵剧痛,眉头紧皱,一手捂着肚子)
奶奶:哎哟,哎哟!老毛病又犯了。
(忍着痛把菜慢慢放在茶几上,捂着肚子坐在沙发上休息。嘴里轻轻呻吟着。)
二、孙女漠不关心
场外音:
彤彤:放学喽!
孙女彤彤放学回家了,背着书包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蹦着跳着跑进来。
彤彤(念):我是爸妈的掌中宝,关心学习成绩好,就是任性爱撒娇,奶奶说我是淘气包。
(匆匆走进门)
奶奶:(见到孙女,轻轻抬头,有气无力)彤彤回来了!
彤彤:恩。(看了一眼蜷缩在沙发上的奶奶,感觉奇怪,犹豫了一下,只顾走到书桌旁,脱下书包,拿起书本,坐在椅子上做作业了)
奶奶:(看着孙女,小声地)彤彤,帮奶奶倒杯水,好吗?
彤彤:(头也没抬,无理地)我正忙着做作业呢,你自己倒吧!
(奶奶摇摇头,只好忍着痛慢慢地走到桌边,用颤抖的手提起水壶自己倒水喝。突然想到什么,关切地问:彤彤口渴了吧,要不要喝水?
彤彤:(不耐烦)不要,口渴我会喝饮料。
(喝水过后,奶奶感觉胃好象更痛了,继续捂着肚子,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突然想到了什么——)
奶奶:彤彤,帮奶奶把胃药拿过来,好吗?
彤彤:(生气地,任性地)奶奶你不要吵我写作业好吗?我怎么知道你的药放在哪里啊!
(奶奶摇摇头,要站起来却动不了,捂着肚子坐在长椅上轻轻呻吟。)
三、热心肠的亮亮
场外音:
亮亮:这个彤彤可真粗心,怎么把字典落在班上了。
(彤彤的同班同学亮亮背着书包急匆匆下,到彤彤家门口)
亮亮(念):我是彤彤的同班同学,关心他人尊敬长辈,老师说我是好管闲事儿,常做好事我不觉得累。
(亮亮敲门)
奶奶:彤彤,有人敲门,去看看谁来了!
彤彤:我作业还没做完了,你自己去吧。
(奶奶摇摇头,只好忍着痛慢慢站起来开门)
奶奶:哦,是亮亮啊。
亮亮:(看到捂着肚子脸色不好的奶奶,奇怪,关心地)张奶奶,您怎么了,我扶您坐下吧。
奶奶:真是乖孩子。(亮亮扶奶奶慢慢走进屋坐下。亮亮先跑到彤彤旁边,拿出字典)
亮亮:彤彤,你的字典落在班上,我帮你带来了!
彤彤:(站起来,接过字典)谢谢了。(坐下继续写字)
(亮亮急忙转身跑向奶奶,扶住奶奶)
亮亮:(关心地)张奶奶,您怎么了?
奶奶:(小声地)哦,没什么,老毛病了。吃点药马上就好。
亮亮:(果断地)张奶奶,药在哪里,我帮你拿!
奶奶:(奶奶比一比里屋)在我房间的桌子上。
亮亮:我这就去拿!(亮亮快步跑进去,不一会儿,拿药出来了)
亮亮:张奶奶,是这个吗?
奶奶:(点点头,接过药)谢谢你,好孩子!
亮亮:张奶奶,我给您倒杯水吧。
奶奶:(点点头)好!
(亮亮在杯上倒开水,双手递给奶奶,奶奶喝水吃药后,感觉好多了。)
亮亮:张奶奶,我给您捶捶背吧。
奶奶:(高兴地)谢谢亮亮,亮亮真乖!
(亮亮专心地帮奶奶捶背。彤彤在一旁一边心不在焉地做作业一边偷偷观察着亮亮的一举一动,感觉脸在发烧)
四、彤彤变了
场外音:
多懂事的亮亮啊,想想自己,彤彤觉得脸在发烧……
(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彤彤赶紧跑去接)
彤彤:喂
彤彤的妈妈:喂,是彤彤吗?
彤彤:妈妈,是我。
彤彤的妈妈:彤彤,妈妈今晚要加班,可能要晚点回家,你作业做完了吗?
彤彤:(情绪低落)还没呢。今天是重阳节,老师让我们做一件让爷爷或奶奶高兴的事,我正想着呢。
妈妈:是啊,爷爷奶奶从小那么关心你,现在他们年纪大了,你也要学会关心爷爷奶奶呀……
彤彤一边听电话一边偷偷看着奶奶,当看到亮亮正在给奶奶捶背的情景,明白了什么。
彤彤:(不好意思的)恩,妈妈,我知道了,你忙吧,再见!
妈妈:再见!
彤彤:(动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什么,摆手招呼亮亮)亮亮,你过来一下!
(听到彤彤的叫声,亮亮跑过来,彤彤和他耳语了几句,亮亮点了点头。两人一前一后慢慢走到奶奶跟前)
彤彤:(不好意思的,拉着奶奶的手撒娇地)奶奶,您胃疼好多了吗?
奶奶:(高兴的,疼爱地摸摸孙女的头)吃了药,好多了!孙女真乖!
彤彤:(不好意思,一边轻轻地帮奶奶捶边一边轻轻的说)奶奶,我刚才只顾着做作业,没有帮你倒水、拿药,奶奶真对不起!
奶奶:(慈爱地)没什么,乖彤彤……
彤彤:(激动地)奶奶,你不是很喜欢听彤彤唱歌吗?今天是重阳节,是您的节日,我和亮亮给您唱首歌吧。
奶奶:(喜出望外的,拍着手)太好了,太好了!好久没听孙女唱歌了!
彤彤 :哦,对了!爷爷可能又在邻居家下棋了,我去把爷爷也叫过来吧!
奶奶:(笑逐颜开)好!好!
(彤彤下)
五、爷爷奶奶笑了
场外音:
娇气的彤彤懂得关心奶奶了,这让奶奶很开心。
(彤彤轻轻扶着爷爷,爷爷拄着拐杖,乐呵呵地走来了。)
爷爷(念):老头我今年六十七,爱听音乐爱下棋,孙女让我来听歌,我二话没说走得急。
爷爷:(高兴地)一听孙女彤彤要唱歌,我赶紧告别棋友也过来听听。
(亮亮赶紧跑过来一起扶爷爷坐到沙发上,亮亮和彤彤一起走上台,摆好架势)
(音乐响起,彤彤和亮亮大方投入地唱了起来:“靠在你的肩上,能说悄悄话。
依在你的怀里,就到了家。牵着你的手,风雨不害怕。听着你的歌,梦里开鲜花。奶奶格桑拉,爷爷格桑拉,我在你们眼里永远长不大。奶奶格桑拉,爷爷格桑拉,你在我们心里永远是童话。……
(爷爷和奶奶在沙发上边开心地听着边拍手,一会儿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一起唱了起来……)
(音乐逐渐小声)
四人念:
“(彤彤)莫说珠黄不值钱,
莫说人老讨人嫌。
(奶奶) 家家都有父母老年,
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亮亮) 将心比心要敬老,
尊老敬老人间正道。
(爷爷)想那老人一生操劳,
一心只为后代根苗。
(合) 没有老来哪有小?
不懂敬老不如羊羔!
没有老来哪有小?
不懂敬老不如羊羔!
(四人敬礼谢幕!)
2. 求关于重阳节的小品剧本
网上可以找到的例如引用诗句或者是说说他们重阳节日的心情吧
3. 关于重阳节小品的剧本(3人的)
给你下面这个关于重阳节的故事,你选其中的人物分别扮演桓景、费长房、瘟魔三个,根据故事情节去演吧。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4. 跪求一个能在重阳节为老人们表演的小品 时间在七八分钟左右的。
时间:下午放学后。
地点:彤彤家里。
人物:彤彤、彤彤的奶奶、彤彤的爷爷、彤彤的妈妈、亮亮(彤彤的同班同学)
场景:水壶、杯子,学生桌椅一套。
幕启
奶奶:回家喽!
(买菜回来的奶奶挎着菜篮慢慢走进家门)
奶奶:哦,到家了!
奶奶(念):老太婆我今年六十多,手脚勤快爱罗嗦,买菜做饭照顾孙女,忙里忙外真快活!
(奶奶突然感觉肚子一阵剧痛,眉头紧皱,一手捂着肚子)
奶奶:哎哟,哎哟!老毛病又犯了。
(忍着痛把菜慢慢放在茶几上,捂着肚子坐在沙发上休息。嘴里轻轻呻吟着。)
彤彤:放学喽!
孙女彤彤放学回家了,背着书包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蹦着跳着跑进来。
彤彤(念):我是爸妈的掌中宝,关心学习成绩好,就是任性爱撒娇,奶奶说我是淘气包。
(匆匆走进门)
奶奶:(见到孙女,轻轻抬头,有气无力)彤彤回来了!
彤彤:恩。(看了一眼蜷缩在沙发上的奶奶,感觉奇怪,犹豫了一下,只顾走到书桌旁,脱下书包,拿起书本,坐在椅子上做作业了)
奶奶:(看着孙女,小声地)彤彤,帮奶奶倒杯水,好吗?
彤彤:(头也没抬,无理地)我正忙着做作业呢,你自己倒吧!
(奶奶摇摇头,只好忍着痛慢慢地走到桌边,用颤抖的手提起水壶自己倒水喝。突然想到什么,关切地问:彤彤口渴了吧,要不要喝水?
彤彤:(不耐烦)不要,口渴我会喝饮料。
(喝水过后,奶奶感觉胃好象更痛了,继续捂着肚子,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突然想到了什么——)
奶奶:彤彤,帮奶奶把胃药拿过来,好吗?
彤彤:(生气地,任性地)奶奶你不要吵我写作业好吗?我怎么知道你的药放在哪里啊!
(奶奶摇摇头,要站起来却动不了,捂着肚子坐在长椅上轻轻呻吟。)
(亮亮上场)
(彤彤的同班同学亮亮背着书包急匆匆来到彤彤家门口)
亮亮(念):我是彤彤的同班同学,关心他人尊敬长辈,老师说我是好管闲事儿,常做好事我不觉得累。
(亮亮敲门)
奶奶:彤彤,有人敲门,去看看谁来了!
彤彤:我作业还没做完了,你自己去吧。
(奶奶摇摇头,只好忍着痛慢慢站起来开门)
奶奶:哦,是亮亮啊。
亮亮:(看到捂着肚子脸色不好的奶奶,奇怪,关心地)张奶奶,您怎么了,我扶您坐下吧。
奶奶:真是乖孩子。(亮亮扶奶奶慢慢走进屋坐下。亮亮先跑到彤彤旁边,拿出字典)
亮亮:彤彤,你的字典落在班上,我帮你带来了!
彤彤:(站起来,接过字典)谢谢了。(坐下继续写字)
(亮亮急忙转身跑向奶奶,扶住奶奶)
亮亮:(关心地)张奶奶,您怎么了?
奶奶:(小声地)哦,没什么,老毛病了。吃点药马上就好。
亮亮:(果断地)张奶奶,药在哪里,我帮你拿!
奶奶:(奶奶比一比里屋)在我房间的桌子上。
亮亮:我这就去拿!(亮亮快步跑进去,不一会儿,拿药出来了)
亮亮:张奶奶,是这个吗?
奶奶:(点点头,接过药)谢谢你,好孩子!
亮亮:张奶奶,我给您倒杯水吧。
奶奶:(点点头)好!
(亮亮在杯上倒开水,双手递给奶奶,奶奶喝水吃药后,感觉好多了。)
亮亮:张奶奶,我给您捶捶背吧。
奶奶:(高兴地)谢谢亮亮,亮亮真乖!
(亮亮专心地帮奶奶捶背。彤彤在一旁一边心不在焉地做作业一边偷偷观察着亮亮的一举一动,感觉脸在发烧)
多懂事的亮亮啊,想想自己,彤彤觉得脸在发烧……
(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彤彤赶紧跑去接)
彤彤:喂
彤彤的妈妈:喂,是彤彤吗?
彤彤:妈妈,是我。
彤彤的妈妈:彤彤,妈妈今晚要加班,可能要晚点回家,你作业做完了吗?
彤彤:(情绪低落)还没呢。今天是重阳节,老师让我们做一件让爷爷或奶奶高兴的事,我正想着呢。
妈妈:是啊,爷爷奶奶从小那么关心你,现在他们年纪大了,你也要学会关心爷爷奶奶呀……
彤彤一边听电话一边偷偷看着奶奶,当看到亮亮正在给奶奶捶背的情景,明白了什么。
彤彤:(不好意思的)恩,妈妈,我知道了,你忙吧,再见!
妈妈:再见!
彤彤:(动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什么,摆手招呼亮亮)亮亮,你过来一下!
(听到彤彤的叫声,亮亮跑过来,彤彤和他耳语了几句,亮亮点了点头。两人一前一后慢慢走到奶奶跟前)
彤彤:(不好意思的,拉着奶奶的手撒娇地)奶奶,您胃疼好多了吗?
奶奶:(高兴的,疼爱地摸摸孙女的头)吃了药,好多了!孙女真乖!
彤彤:(不好意思,一边轻轻地帮奶奶捶边一边轻轻的说)奶奶,我刚才只顾着做作业,没有帮你倒水、拿药,奶奶真对不起!
奶奶:(慈爱地)没什么,乖彤彤……
彤彤:(激动地)奶奶,你不是很喜欢听彤彤唱歌吗?今天是重阳节,是您的节日,我和亮亮给您唱首歌吧。
奶奶:(喜出望外的,拍着手)太好了,太好了!好久没听孙女唱歌了!
彤彤 :哦,对了!爷爷可能又在邻居家下棋了,我去把爷爷也叫过来吧!
奶奶:(笑逐颜开)好!好!
(彤彤下场)
(彤彤轻轻扶着爷爷,爷爷拄着拐杖,乐呵呵地走来了。)
爷爷(念):老头我今年六十七,爱听音乐爱下棋,孙女让我来听歌,我二话没说走得急。
爷爷:(高兴地)一听孙女彤彤要唱歌,我赶紧告别棋友也过来听听。
(亮亮赶紧跑过来一起扶爷爷坐到沙发上,亮亮和彤彤一起走上台,摆好架势)
(音乐响起,彤彤和亮亮大方投入地唱了起来:“靠在你的肩上,能说悄悄话。
依在你的怀里,就到了家。牵着你的手,风雨不害怕。听着你的歌,梦里开鲜花。奶奶格桑拉,爷爷格桑拉,我在你们眼里永远长不大。奶奶格桑拉,爷爷格桑拉,你在我们心里永远是童话。……
(爷爷和奶奶在沙发上边开心地听着边拍手,一会儿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一起唱了起来……)
(音乐逐渐小声)
四人念:
“(彤彤)莫说珠黄不值钱,
莫说人老讨人嫌。
(奶奶) 家家都有父母老年,
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亮亮) 将心比心要敬老,
尊老敬老人间正道。
(爷爷)想那老人一生操劳,
一心只为后代根苗。
(合) 没有老来哪有小?
不懂敬老不如羊羔!
没有老来哪有小?
不懂敬老不如羊羔!
(四人敬礼谢幕!) (剧终)
5. 各种重阳节小品的台词
8月14日重阳节小品-办社保(第1幕) 时间: 2005年重阳节前地点:(1)张重阳家里 (2)某机械厂生产办公室人物: 李大叔(重阳之父) 50岁左右、头发花白、下岗老工人代表 李大娘(重阳之母) 50岁左右、两鬓斑白 张重阳(剧中重阳) 二十七八、工薪阶层的代表 晓 月(重阳妻子) 二十四五、温柔贤惠 老 王(老工人) 40多岁,老工人 小 伍(李大叔徒弟) 25岁左右,年轻小伙子 剧中间接人物:机械厂人事科-马科长、小伍之妻-小莲、邻居-张阿姨、 李大叔棋友-老张第一幕[道具]:饭桌上放一杯水、一个烟灰缸、一张擦桌帕,一个隔墙屏风后放几付碗筷,两根板凳、一根围裙、两袋蔬菜、一串钥匙、一把椅子、一套旱烟、一个火机 (幕起:上午10点过,老头子一个人在客厅里闷闷不乐,也不开电视,一个劲儿抽烟。母亲双手提两大包菜 走到门前,先将两包菜转到一个手,然后掏出钥匙开门进屋。)李大娘:哎呀,老头子在啊,也不出来开下门;这天道,真想把人热死似的,今天中午重阳要回来吃午饭,我多买了几个菜;哎,累死我了(父亲不语,母亲进厨房把菜放好出来,走到桌前,喝口水,)李大娘:哎呀,跟你说了多少回了,不要抽那么多烟,对身体不好;你看你这烟灰弄得满桌子都是,一会儿儿媳妇回来吃午饭,又要夸个没完了。你看看这客厅本来就小,让你这样一折腾,简直就是乌烟瘴气了嘛 (父亲仍旧不语,母亲自言自语:“呃,这死老头子今天是怎么了,一声不吭的?”一边说一边进厨房拿菜 出来择[模拟动作])李大娘:今天怎么没去陪老张下棋呢?……问你呢李大叔:(使劲儿吸了一大口旱烟,好半天才挤出三个字)没心情李大娘:呃,今天早上还好好儿的,又咋子了嘛?李大叔:没的啥子的,心头烦李大娘:没的啥子,没的啥子、把你急成这样,你那脾气我还不晓得……死爱面子,一家人还这样!李大叔:好嘛,好嘛!给你说下,也好帮到拿个主意李大娘:到底啥子事嘛,还卖关子!死老头子李大叔:今天马科长叫我去了下李大娘:马科长,他找你干啥子嘛?又是600块钱一个月聘你去做那个机修工程师。名字听起好听,还工程师呢?不就是帮到修修机器,一个月多给你拿100块钱,现在都是私人的厂了,赌这口气我们也不能去李大叔:就你小心眼,人家马科长可没得罪我们哦,今天是说办社保的事。李大娘:(喜上眉梢)办社保,有眉目了?李大叔:马科长说今年10月要补办最后一批下岗人员的社保,以后就不办了。李大娘:那得抓紧办啥李大叔:事情没的这么简单。现在办社保,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和生育总共五保,每年得交2000多,我自己要交8年,至少得交两万多李大娘:(惊讶)要这么多啊,上哪里找去。上次不是说一万二就能办下来?李大叔:上次不是你不让办嘛,还说呢?李大娘:上次不是要给重阳缴电大的学费嘛,当时你也同意了的,怎么怪起我来了李大叔:那你说这回咋个办嘛,平时就你有主意李大娘:我有啥法,你自己去借啥,重阳那里有点钱让他给你准备一万呗李大叔:(中午12点过,重阳回家里吃饭,走到家门口,敲门:嗒嗒嗒……父亲一边开门一边说)我去借,我去借,上哪儿去借哇?又不是三两千块钱,说借就借到了李大娘:那有啥子法呢?(唠叨:“别人家有钱买房、买车子,我们家连个社保都办不起。真气人。”一边说,一边给重阳准备午饭,端菜到客厅等)李大叔(父亲听了,觉得受到刺激,破罐子破摔,气愤地嚷到):我不办。等退休以后再想办法。李大娘(针峰相对):“年轻时都没地方找钱,老了还能找到钱?”(父亲气的说不出话来,一声不吭,回房间睡觉去,传来猛烈的关门声) 重 阳:妈,你们吵啥子哦?李大娘:没吵啥,赶紧吃饭,吃了还要上班重 阳:你跟爸老是要吵架,有事就不能好好说吗?李大娘(从厨房端碗陈饭一边吃一边出来):去喊你爸吃饭重 阳(走到房间门口敲了敲门):爸,吃饭了,吃了饭再去睡嘛李大叔:(从里屋传来)你们先吃嘛,不要管我,我一会儿吃重 阳:妈,给你说多少回了,饭放了两顿就不能吃了。营养都跑了,有可能还有青霉菌,吃了对人体不好李大娘:管它啥子菌哦,感觉不到,这白花花的饭倒了多可惜重 阳:妈,到底啥事嘛,把爸气成这样李大娘:哎呀,不想跟你说。现在晓月快生孩子了,你们要多存点钱重 阳:你说嘛,一家人还那样!是不是家里缺钱嘛,我那里有李大娘:哎,还是让你听到了。你爸他们单位10月份还要办一批下岗工人的社保,听说这次办了,下次就不办了重 阳:要好多钱嘛?李大娘:两万多重 阳:要这么多啊!李大娘:就是,晓得咋个现在要交那么多哦?我叫你爸去找老关系借个一万多,你那里也帮到凑点;可你爸那人死爱面子,哪里开得了这个口?重 阳:哦,妈!这个事我得跟晓月要商量下李大娘:好嘛好嘛!上次因为送你上电大,没办到,你爸还跟我生气呢!这次你能帮就多帮你爸分担点吧!你爸年龄大了,很想后半生能有个保障。重 阳:好的,妈你放心,我会说服晓月的,我上班去了(起身想把碗放到厨房去)李大娘:你走嘛,我一会来捡(重阳出去,关门声。母亲收拾好碗筷,进厨房,灯光渐暗,落幕)
6. 重阳节要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求一个新颖的节目,符合重阳节这个主题的,不要什么小品唱歌之类的。
乐器演奏、配乐诗朗诵、书法对联、快板、舞蹈、太极、手语、短剧、小魔术。
7. 关于端午节的小品、
旁白:随着粽子被摆上了大小超市的柜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到来了。而这几天,有关端午节可能会被韩国申报为该国文化遗产的传闻,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热议,那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起源的?韩国又为什么要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呢?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
吴兵:萧老师,您给我讲一讲,中国的端午节,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时候?
萧放:如果说端午节,作为文献记载来看是在晋朝有一个人叫周处,他有一本书叫《风土记》。那么这本书里面第一次记载端午这个名字。当时那个时候没有记载防来我们所的龙舟竟渡这些东西没有。
吴兵:大概有多长时间?
萧放: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吧应该说。
吴兵:就说我们的端午节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
萧放:如果说要是不是说大概的说法两千年差不多。
吴兵:那您觉得韩国的端午祭,江陵的端午祭跟我们的端午节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之间?
萧放:如果说要说联系,那肯定是有联系的。因为以前东亚这个文化,整个就说东亚大陆和朝鲜半岛,这个文化有它一个相关性,就在很早以前,它的历史和文化是连在一块的,所以它就是包括它的居民,包括它的一些制度的包括它的一些习俗都有关系。有关系。
解说:端午节作为我国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成了亚洲各地、各民族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尤其是作为中国近邻的韩国,早就把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此次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更具有韩国地方特色。
采访: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韩国的端午节他们过端午节也很有传统,但是从中国引进的,或者是中国的端午节,对东南亚国家,对东亚国家的影响,他们从1961年就开始对无形财产进行保护。那么1967年,把这个端午节作为节日进行保护。那么从六十年代末开始,韩国人的端午节每年有上百万人参加,据说。所以它的影响在韩国很大。
解说:在韩国江陵地区,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江陵端午祭”其实更像是韩国青年男女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年轻男女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采访:韩国留学生
吴兵:在韩国有没有这个端午节这个节日?
韩国留学生:有。
吴兵:有,是吧?通常你们是怎么过的?
韩国留学生:端午节属于韩国三大节日之一的。
吴兵:传统节日。
韩国留学生:对,但是那个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不会放假,不会休息,只是过有一些活动,吃东西,米糕之类的东西。比较传统的。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不好翻译。
吴兵:还有什么
韩国留学生:长发。用菖蒲水洗头发。
另一位韩国留学生:洗头发。
吴兵:洗头发,还有摔跤。
韩国留学生:摔跤也有、打秋千
采访
韩国访问学者 高仲守:我觉得那个中国是从古代就很有影响力的国家,所以好多方面就从中国那个传到韩国的,挺多。比如说那个祭祀的方面,也是从中国过来的。可是韩国慢慢那个改变了从古代到现在也是一样,保留下来的。
解说:尽管端午节最初起源于中国,但是韩国的端午祭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习俗,因此,韩国有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无可厚非。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
吴兵:那现在就是很多媒体在炒这个,也可以说很多媒体在争论这个,韩国江陵这个地区要把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对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理性的看?
研究员:我觉得这个事情,本来说应该说没有多大的事情。因为韩国江陵这个地方,它对端午节祭祀的仪式保存得比较完整,每年有很多万人参加这个活动。有传统,而且他们是在一九六七年就做国家的一个无形文化资产。在保护,那么他,它重视这个东西,是无可厚非的。
旁白:据专家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品牌的注册不同,具有‘共享性’,不存在抢注之说,也就是说,我们同样可以申报自己的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面对端午节事件,许多市民的反映很平和。
街头市民反馈意见
1:从这个世界遗产,因为它是人类共享的东西,共享的东西也不是任何国家,任何国度在这方面予以保护,或者说搜集的吧,都是对人类有非常大的贡献。
2:我觉得因为现在有那种全球化的趋势嘛,这种节日的东西,比如说现在我们也过什么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就说别人也可以过我们这种节日。
3: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吧。世界遗产,毕竟申请得越多,它以后保护的也越多对子孙后代留下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为现在随着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多留下一些毕竟比少留下一点要强得多吧。
解说:世界各国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韩国方面就端午节‘申遗’并不是件坏事。但是,作为端午节的发源地,这一事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
采访: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从我个人认为,韩国申报这个端午节文化遗产,他的可行性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不好说,但是从这个事件本身,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我们在这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做了什么,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二十年立法,还没有出台。二十年还没有出台。那么尽管有在学术上,保护的手段上,方法上需要进行论证、研究,但是保护的行为本身我们做得不够。
旁白:不可讳言,如今,整个中国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很多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节日越来越淡漠,象端午节,人们只记得吃粽子。
采访:稻香村集团副总经理 池向东
稻香村集团副总经理 池向东:粽子这个产品呢,我们基本上常年生产,拿现在吧,大体上每天要产销一万多个,真正的产销高峰在端午节前十来天的时间里面,从端午节往前推一个礼拜左右吧,大体上我们要生产和供应市场二万多个粽子,尽管这个大的量,到最后还是有点供不应求。
吴兵:月饼节,粽子节,这些都是咱们的传统节日,那么您觉得到了这些节日,光吃吃粽子,吃吃月饼就可以了吗?
稻香村集团副总经理 池向东: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吧,和节日商品是联系懂得比较密切的,但是我觉得,作为整个节日的内涵,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食品,好多没有食品不行,但是光有这些食品我觉得还是比较单薄一点。
吴兵:现在有一个现象,尤其是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如果提起情人节、圣诞节,大家一到节日都纷纷上街买花,或者是和朋友一起来过圣诞节,很隆重。但通常,我们在过中秋节或者是端午节,类似这样的民俗节日的时候,显得却很冷清,也就是吃吃饭而已,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传统一些民俗的一些节日,已经有些淡化?
专家点评
专家:应该说,这若干年来吧,特别是文化革命一个破四旧的破坏,就说对传统文化的一个实际中断,是影响非常大的。好像我们老百姓对这个东西感觉不到节日的一些气氛。节日的很多很好的一些文化的要素被省略掉了。很多的活动不让做了。最后就成了一个就只是吃粽子,中秋节只吃月饼。重阳节还什么都不吃了。那这样的话,等于说节日成为空的东西,它就没有这个现实的感受。
解说:因此,这次“端午节”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不能忽略我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拿出实际行动来。为了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目前我国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节日民俗文化遗产的“申遗”保护工作。为了加强人们的民俗文化意识,专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可操作办法。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前一段时间,在“两会”期间,有代表,政协有代表,人大有代表都提出要把这个传统节日,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假日来规定,我觉得这个提案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的清明节,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端午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应该适当地假日来保证它,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下来去跟我们的传统接近。去把我们过去的好的东西展示给我们年轻人,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说: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有关部门已经加大了保护力度,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公布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附名单)财政部正式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预算项目,2003年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2004年又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试点工作的开展。
采访: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的现代社会,应该说是综合的一个一整套的办法,那么国家的、社会的,形成一个普遍全国性保护网络,保护体系,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应该就是说学习,包括西方,亚洲其它国家,比如日本,包括韩国,在某些方面做的保护好的经验和办法,同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我们的民间文化进行这个立体的、多维的保护和抢救。
吴兵:目前我国已制订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并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们相信这部法律将为濒危的中国方言、服饰、戏曲、民俗文化等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我国的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将越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