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敬父母(作文)
孝敬父母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开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个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在连续救起了二十个人后因过分劳累双脚严重抽筋而导致残废必须终身坐轮椅,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的说:我最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时,我们是否会受喜怒哀乐所左右生活?喜的时候是否会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时候是否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时候是否会惆怅万分失落无比?乐的时候是否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样做到对喜怒哀乐处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灵?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的,就当喜,是对我们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报;就当怒,是培养我们耐性的时机;就当哀,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当乐,是生活对我的泰然处世还以的笑容。如此,还会有什么再影响到自己平静的心绪呢?别人对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们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别人对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诉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就必须再接再厉更进一步。事业的成败也是如此。
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 学会感恩,不要去记恨对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远远比对对方的伤害大。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受人一掊土还人一座山.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会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那么,就让我再次用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演讲吧:有位和尚叫佛印,与朋友结伴出游.在路过海边时与朋友话不投机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气愤的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当走过原始森林时佛印和尚遇险被朋友所救,于是他在岩石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两次在不同的地方写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冲淡沙滩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
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小公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他们为儿女付出了许多心血,作为儿女,我们应时时处处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我们这些独生子女,仗着自己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样样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自己照顾得稍不如意,便会乱发脾气,父母的话不听,还粗声粗气地顶撞父母,更谈不上体贴父母,帮父母做事了。你说,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在一次思品课上,老师要我们写出父母的生日及爱好,没想到,一大半同学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里也有一些是自编的答案,由此可见关心父母的人数之少。我家隔壁就有一个小男孩,一心只想着玩,平时宠爱他的妈妈叫他作作业,他竟大吵大闹、大哭大叫,还砸起东西来。妈妈很生气,责备他几句,他居然对妈妈大打出手,又抓又咬,气得妈妈打电话求助于爸爸,你说这个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吗?
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为他人,为祖国献出爱心呢?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听父母的话,对父母有礼貌,关心体贴父母,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个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好公民。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儿子不忘父母恩。我家四口人,父亲母亲,弟弟和我。父亲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母亲既要上班又要带弟弟,还得搞家务。忙的她经常夜里12点以后才睡觉。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在节假日我回到家里后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就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早上帮妈妈买菜,摘菜,洗菜然后再帮妈妈拖地板,擦桌子,照看弟弟。有一次,妈妈感冒了,头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动,急的我赶紧跑到大街上的药店里买了感冒药和消炎药,回到家里按药盒上的说明,让妈妈吃下去,并且让妈妈喝了大量的水,然后给妈妈盖上被子,妈妈睡了半天起来以后,她的感冒好多了。我记得从我5岁时,凡遇到妈妈的生日和母亲节,我总要给妈妈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祝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者是“祝妈妈生日快乐”“节日愉快”!
记得,有一次母亲节,我用采条纸给妈妈制作了10个不同款式的戒指和一只手镯及一串项链,妈妈收到后高兴的合不拢嘴。我生日的时候,我总是用我的压岁钱给妈妈买蛋糕或者点心以表达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在我10岁生时给妈妈买了一条大红色的丝巾,妈妈那激动的眼泪一滴滴的落在她抱我亲我的脸上,在妈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孝敬母亲的孩子。
雷锋日记中写到“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还重要”对我教育很深。我在努力的去做。走在大街上,我经常碰到要饭的残疾人,我非常可怜他们,听说灾区儿童上不起学时,把口袋里仅有的钱捐了出去,又捐了一些书。一次一位同学,在厕所里不小心滑倒扭伤了脚,一时行走困难,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把他从一楼背到了百米外的教室里,他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连声说:“谢谢你,谢谢你!”我说:“不客气”。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要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关心他人。
http://www..com/s?wd=%D0%A2%BE%B4%B8%B8%C4%B8%B5%C4%D7%F7%CE%C4&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自己去这里查吧,多得是哦!
2. 孝敬父母如敬天,您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孝敬父母如敬天,体现了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孝道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人文的核心。强调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孝子贤孙是家庭道统的最佳继承者,是普通百姓培育子孙后代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追求。
其实,“孝”德文化,作为一种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外力的破坏影响也是有限的,“孝”已经融化大多数老百姓的血液中,在代代自觉传承中坚持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明社会建设需要“孝德”文化,在我们宏伟的中国梦中,中华“孝德”文化必将绽放出奇光异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书写亮丽的篇章。
3. 俗话说上交皇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原
4. 孝敬父母被称为“天下无双”的是()
孝敬父母被称为“天下无双”的是(黄香)
黄香不仅会写文章,而且特别孝敬父母,(温被扇席),被人称为(天下无双)。
5. 孝敬父母不怕天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不怕天。人活在世上,无孝难称为人。人活在世上,想一想你是哪来的,父母之恩大如天,孝敬父母不怕天。
6. 百善孝为先 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难忘是诗词吗
不是诗词,是李昱和演唱的《中华孝道》中的歌词。
作词:李俊伟
作曲:王钧
歌词: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
血脉流不断,山河岁岁新
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祖先留下传家宝名字叫孝顺,多少年多少代温暖过冬与春
它沿着岁月走烙下中国印,风风雨雨五千年从古传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话讲的是孝顺,多少情多少爱交给了儿和孙
它顺着血脉流滚烫赤子心,枝繁叶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
血脉流不断山河岁岁新,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祖先留下一句话讲的是孝顺,多少情多少爱交给了儿和孙
它顺着血脉流滚烫赤子心,枝繁叶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
血脉流不断山河岁岁新,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
血脉流不断山河岁岁新,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6)孝敬为天扩展阅读
李昱和此次推出的全新单曲作品《中华孝道》,也是李昱和表达着作为一名“孝德和谐爱心大使”的具体行动,用自己所擅长的歌唱方式来传承孝德文化,推广孝德文化。对于李昱和也表示,音乐是美的传承,以音乐来推广传统文化,更能够让人更好地接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然也会有其他更多方式,她希望此首作品能够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能以更多的实际的行动与力量投入到孝德文化推广中。
目前,此首具有鲜明传统公益文化特色的作品《中华孝道》,自从在网络中打榜推出以来得到了众多观众的普遍喜爱,此首作品也有望计划拍摄成一首具有代表性孝德文化作品MV,以便更好地传播孝德文化。
7. 孝敬父母是天职吗
有人问埃利泽尔来:“孝敬父母,什么限自度最为合适?”
他回答:“我们去问问达玛,也许他有更好的答案。”
有一次,代表整个部落的一块玉丢失了,于是埃利泽尔问:“谁有与这块玉相似的碧玉?”
有人回答:“达玛有。”
于是,他们一起来找达玛商量,准备买下那块碧玉,开价100个第纳尔。达玛上楼去取玉石,发现父亲和母亲睡着了,并看见父亲的脚放在宝石盒子上,而且开盒子的钥匙也在父亲手里。
达玛马上下楼对来人说:“我不能给你。”
来的人怀疑达玛嫌价钱低了,就把价格抬到了1000个第纳尔,达玛非常生气地说:“什么,难道孝敬父母也能卖钱吗?”正在这时,达玛的父母醒了,达玛上楼,取出玉石交给了来人。
有此发财机会,却因不愿打扰熟睡中的父亲而放弃,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啊。
【感悟人生哲理】
赡养父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只要对造物主的敬重还没有消失,赡养双亲的义务将永无止境。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的天职。
8. 百善孝为先的顺口溜
《百善孝为先》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
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後悔难。
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幼儿咒骂我,我心好喜欢;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欢,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
劝君今後逢怒,也将亲作小儿看。
儿辈出千言,君听常不厌;
父母一开口,便道多管闲。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
劝君钦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乱言。
夫妻携钱包,买衣又买糕;
罕见供父母,多说饲儿曹。
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
劝君多为老人想,供养父母光阴少。
市上检药物,只买肥儿丸;
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
儿固瘦,亲亦残,医儿如何在父先?
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及早驻亲颜。
富贵孝亲易,双亲未曾安;
贫贱养儿难,儿女无饥寒。
(8)孝敬为天扩展阅读:
1、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清代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2、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3、儒家文化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所以与西方文化不同,东方历史中执政者无不把“孝”,作为立国之本去美化,作为驯化子民的第一课,来大肆宣扬,它培养了一代一代对“父母官”顺与忠的奴才,甚至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孝廉)。
4、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9. 政治辨析题: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之,我们理应一切顺畅 急 交作业的
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个角度?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能。我们说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一通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他能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孝心。
再来父母的健康时时能够去注意到,而且关怀父母的健康还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行。我们来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么办?看医生,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么医生?其实中国人对于身体来讲最重视的是治未病(还没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的是养生的方法,绝对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来预防,那就很辛苦。我们思考一下,有哪一个人高血压送到医院去,然后高血压好了,有没有?有没有哪一个糖尿病患到西医去看,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有没有哪一个癌症病患到西医去看后来说癌症好了?西医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状解除掉。比方说高血压,高血压因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个药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马上怎么样?扩张,这个血液就稍微流过去。所以你就没有好象快不行,好象塞住了,血管就扩充下去。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心脏病患都怎么样?赶快拿药来,那个药吃下去是症状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松弛掉,到最后血管就坏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状解除掉而已。
到最后我们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岁就开始跟着西药吃的人,药要吃多久?要吃一辈子。所以我们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包包里面会放很多什么?东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药。当我们的父母亲晚年都是伴随着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更多正确的养生之道,来让父母的身体真正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样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亲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这一方面提醒他。然后在饮食当中让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弱碱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体质就酸化。有一句话叫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根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父母养生之道,让身体慢慢趋于弱碱性,身体状况才会好。不然我们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内脏把它泡在酸的东西里面会怎么样?这些内脏很快就会退化掉。我们都听不到内脏在呼喊,都听不到它们说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这么酸的体液里面。
所以父母亲这些养身的正确观念,也要透过我们点点滴滴给他们的引导,给他们的积累,他们才懂得如何养身。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标。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以医学来讲,去看一个中医,他把你的脉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你这个要调养半年才能够把身体调好。很多人一听半年怎么样?吓得半死,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调养,结果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舒服,他很高兴,就马上打下去了。但是这往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后面的副作用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要真正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健康,也才能够让父母得到身体的健康。
再来养父母之心,就是你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妈妈打一通电话给你,然后东聊西聊,结果你也听出来是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还想念小孙子,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恤到父母的这一份心,赶快回家看看。我们有一个老师她在今年元宵节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只要讲到一些圣贤的故事,她马上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结果经过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就走向前来,听课听了三个月她从来没跟我讲过话,三个月之后才走上讲台来,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那我就先问她,我说:您听课三个月了,怎么从来没跟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扰你。我们一听很感动,她的心时时能体恤别人。
她说她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还有家庭很受益,她说不能只有她们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教一些比较失学的孩子,能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能,能够也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也很随喜她的这分发心,所以我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然后很多老师了解到她这种存心,也把他们很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教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八个月了。结果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然后就跟这位徐老师讲,他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而你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这个行为在心里上很认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而他的女儿做出来之后他会觉得很欢喜也很安慰。这也是我们继父母的志向去回馈社会。
刚好有一次,这位徐老师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规》,经文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教这句经文的时候,这老师非常用心,她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后带回她的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她就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讲完之后,这位徐老师就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能够去做到,所以就让这些小孩每个人拿着荔枝到她整个乡里去送给一些长者、一些长辈。就看着一群孩子在她的乡里当中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给他的水果,内心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一个顶点。结果隔天她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个徐老师,然后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辈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他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女儿心里也很安慰。
诸位朋友,她父亲这一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给他一不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快乐一下,女儿的行为让他值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所以《孝经》里面说‘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种德行去帮助这个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就是让自己的德行能够奉献社会,让所有社会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养育出这么好的孩子,才让这个孩子能够这么有成就在社会付出,所以叫扬名于后世,可以以显父母。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养父母的智能,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所以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过程当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轻人)最忌讳的‘戒之在色’,《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结果现在很多的传播媒体都是暴力跟***,孩子一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难清澈,这要非常谨慎。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替孩子防止这些污染,所以电视也要替孩子选择,不能让他接触太多这种暴力***的东西。‘壮者戒之在斗’,他出社会年轻力壮很可能在工作当中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于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这是要谨慎的。当然我们从小假如告诉孩子懂得处处替人着想,懂得扩宽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最后说‘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亲这个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还不就躺六而已。所以人生这一些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这些圣人的引导,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