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老师的故事

孝敬老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03 11:57:46

❶ 关于尊重老师的小故事

1.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2.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3.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4.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5.张乐平尊师

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

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

❷ 名人尊敬老师的故事

周士棻是梁实秋念高小一年级时的主任教师。周老师教国文、历史、地理和习字。他教授学业的方法不是照本宣讲,除课本之外还自编了许多补充教材,每次上课之前密密麻麻的写满两大块黑板要学生抄写,月终呈其核阅。

例如历史学科,鸿门之宴、垓下之围、淝水之战、安史之乱、黄袍加身、明末三案,诸如此类的史料对课本都有详细的补充,上课时费心讲解,尽心尽责。梁实秋有非常渊博的历史知识,他能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随手拈来某些典故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的情感。如果说梁实秋的散文作品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平实恬淡中蕴藏着深厚功底的话,首先要归功周士棻老师。

“外出谋事,一手好字”周老师体恤劳苦人家的孩子,知道他们高小毕业后能继续升学的不多,必须在这高小三年内打好习字的基础,以提高他们日后谋生的技能和拓宽他们就业的渠道。他教习字的方法也颇为独特奇巧,把黑板糟内的粉笔屑归入小罐用水调匀,稀稠适中,用毛笔饱蘸“墨汁”在黑板上横撇竖捺。粉渍干后显得黑白分明、笔意毕现。周老师的字为柳体,瘦劲方正,他要求学生刻意临摹外,对草书的写法也尽力传授。梁实秋虽家道富足,但他置身于那种环境中,自然也得到周老师的真传。梁实秋高小毕业时,主管教育的京师学务局令饬会考。在打作文草稿时,梁一时兴起,使出周老师所传授的草书千字文书法,笔使得得心应手,字写得龙飞凤舞,受到监考局长的称赞。

在梁实秋的心中,周士棻是严师、更像慈父。除传道、授业、解惑外,他还负起“修身”的责任。周老师布衣布履却一尘不染,昂首挺胸却不盛气凌人,目不斜视却亲切自然,声若洪钟却和颜悦色,决无戏言,处处为人师表堪称楷模。对学生所谓的“生活小节”决不姑息迁就。如衣服上的钮扣系未系好,头发梳得齐不齐整,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腔调无不加以指点。梁实秋在其译著的生涯中所养成的平实的文风,恭谦的风度,严谨的治学精神都与周老师早期的启蒙和教诲分不开的。

❸ 尊敬老师的成语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
一字之师
这个故事有很多,你网络搜一下.
3、
圯上受书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❹ 名人尊重老师的故事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
,毛泽东同志到 阔别32年的故乡
,他特意邀请自己在
读书时 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 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 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
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
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
,白色
上写着:“伯岑师千古, 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

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
同志在 云南
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
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
的老人由服 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
学习时的
叶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 ,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
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 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
,应该穿
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 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 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 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鲁迅百忙中脱身探望老师。
鲁迅对
老师 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 ,不论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

,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8年间,鲁 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
的学习情况。
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
女士结 婚,因时间急促,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4天,但他 仍从百忙中脱出身来,专程探望了年逾
的寿老先生。

尊敬师长终身

宋朝时,
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
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
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
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
的老师,而
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
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

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
,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
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
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
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
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
宗为老师,而且派
侍奉老师。但是
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
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
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❺ 古代尊敬老师的一个故事

程门立雪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5)孝敬老师的故事扩展阅读:

其他名人尊师的故事:

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宇居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宇居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2、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3、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❻ 尊敬老师的成语故事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师训如酒 久酿沉香。 薪火相传,尊师重教。

❼ 尊敬老师的故事。

这是啥意思?是老师又给你们出什么么蛾子了?尊敬老师的故事,比如说我,工作后遇到自己的老师,一定会拉着手好好聊上几分钟,尽自己的热情,表达对老师的熟稔、尊敬。

❽ 尊敬老师的小故事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专犹尊属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❾ 有关有礼貌、尊敬老师、尊敬长辈的故事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❿ 一个尊敬老师的小故事(整篇)

陈老师,我们爱你

题记:行舟飘摇待得一瓢甘甜,微透感怀成行。飞燕徘徊寻得一弯浅滩,熏染眉目索然。启航停泊无助的感伤;挥手依恋落寞的彷徨。老师,我们在不变的地方虔诚地祝愿您的新一次启航!

拉长回忆,从前在那头,现在在这头。以前总听陈老师说,我们要珍惜缘分,就是如今珍惜每一天不再回来的时光……
新校长的上任,是件出乎意外的事,而陈老师的离开却是意外的意外。听到老师说要离开,如同自己常被温热的暖暖的心,在转瞬间被浸入凉水中,有忽然破碎的错觉和伤愁。
陈老师哭了,随着阵阵的哽咽,那无法掩饰的不舍与难过,浮在了她的两颊,凸显着她不愿离开的心情和悲伤的情怀。“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许多快乐的时光。我在这里感谢大家!你们都是优秀的学生,更是懂事的好孩子!我呢,也只希望你们以后个个成材,记住高一最纯真的岁月中还有我陪伴过你们。这样就足够了。”那字字带泪的独白,也使我潸然泪下。是否我是第一个流下泪的人?还是所有安静沉重的空气中都有同学们的眼泪?是否纠结在了一起,都化成陈老师眼角那闪烁的泪,抑或都成了陈老师那句:“我在这里也有一片天,你们就是我的天”的惜别之心?
这么一张充满着母爱、师意的脸,是会永远离开我们的生活了?总记得那样一个放学的午后,和陈老师一起走去办公室的路上,那斜阳余辉绕着窗的斑驳,还有几只归鸟的娇影伴着我们。我知道,在陈老师开口的时候,她早已酝酿了多时,她就是这样一位会考虑周全的老师,她语言的灵动,使我有看到飞旋的花瓣的喜悦与舒心之感。她拿着她“最爱”的语文书,拉着我的手腕,说:“我想,让你做语文课代表,怎样?”我当时的表情,一定充满了惊讶与错愕的,看着我半晌没了反应,她似乎觉得少考虑了什么,可是她那稚气却美丽的笑容告诉我说:“我相信你能做好!”我的微笑,似乎成了她有这个信念的保障,她说:“不急,你应该好好考虑的。”我是否道了声谢谢走了,还是笑着离开,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当时的那个被肯定,却是我刚进高中不安与不自在的情绪上的一个抚慰,好感动,好珍惜。
我们第一次的墙报,第一次军训合影,第一次在新中朗诵比赛合影,第一次去铁路博物馆合影,第一次去上海展览馆合影,第一次在“班班有歌声”合影,第一次在上海科技馆合影,第一次体育节的合影……许多的照片拼凑起短短几个月的回忆,看着陈老师与我们走过的一步一步,想起她在军训时同我们一样顶着酷暑在操场上陪着我们;想起她在展览馆兴奋的像孩子似的陪我们参观;想起她在唱歌比赛中和我们同台演出,还朗诵了一首《送别》;想起她在拔河比赛上为我们嘶声力竭的喊着:“加油!七班!”;想起她在语文课上诙谐真挚的语言,带着我们走过爱因斯坦,走过巴赫,走过鲁迅,走过热爱的海洋……想起,想起,想起她在一年中渐渐融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是高一(7)班成长与磨砺的日子里的一员,可当你离开时我们会变成不完整的残缺!
记得那次辞旧迎新的班会课上,吃着糖果,还有陈老师买给我们的锅巴。本以为我们还可以在一起过下一个,下下一个的新年,可是没想到……只属于我们高一(7)班的今天,过了真的就不会再有了。我心酸的原因,也只在于这短短几个月中集体给我的感动,陈老师给我们的感动。我知道旧的东西牵扯不了新的情绪,就如同沙子牵扯不了水的凝结。会有多少的无奈,也就有了多少的保障。有时甚至可以任性地说:“我无所谓。”会试图变得坚强,会试着学会长大,却在最欢乐的时候勾起了许多的无奈与失落。勉强说会忘记的,会不在乎的,但抛之不去旧的影子。
陈老师的影子,我们似乎永远都抛不掉了。她曾经锻炼我们班一位十分内向的同学,让他做了生活委员,表面上总催促他,可是背后却偷偷告诉我们她看到他一天天的进步而高兴。我们班一位比较叛逆的同学,常常上学迟到,她曾经不间断地鼓励他,有次我们值日的时候这位同学来的很早,她说:“我真没想到他也来的那么早,这就是大家的责任心,你们都长大了,我很感动。”她曾经为了让一位同学字写得漂亮,不断想些主意。当得知他上课玩手机被收掉时,陈老师就说:“你只要端端正正的写一面字给我,我就把手机还给你。”那同学真的就写了一面漂亮的字,她高兴的说:“这样写不是很好,你能做好的!”她对我们班的同学都亲切地叫小名,似乎我们的班级就是个家庭一样,每个孩子都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她总是维护我们,无论别的老师告了我们什么状,她都会为我们说话。回到班中她总说:“在老师那边我受受气无所谓,最主要的是不能让你们受委屈,不过要是认识到错误,最好主动找老师说明。”她就是这样,帮着我们却不溺爱我们。
在期末考的前一个星期里,我们全班偷偷策划排演一首歌,送给陈老师。我知道,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响起时,每个人的眼角都湿润了。第二天我们又叫来了要去英国的同学,和陈老师共同合了张影。那个中午,陈老师的眼睛没有干过,当她得知前一天我们偷偷为她录了这首歌的那刻,泪水已布满了她的眼睛。她又一次哭了,几乎是激动的说不出话了,我们当然也都哭成了泪人,连平时倔强的男生都哭红了眼。陈老师说:“你们为我做了那么多,这么多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要我怎么承担啊!谢谢!真的谢谢!虽然我会暂时离开,可我答应你们两年后我们再见!”
两年后我们再见!陈老师,我们记住了!
最后的欢送会上,同学们都唱了自己创作的歌,竭尽全力的想让陈老师看到我们努力的成果。我看着坐在我身边的陈老师,不断用手擦着眼泪,看着她接过了我们精心为她准备的礼物,看着她翻阅着我们给她写得留言录,我哭了,大家都哭了……
幻化即成为了永远,我们的心轻轻荡漾。
明天即成为了眼前,我们的眼慢慢湿润。
舟行千里装载河流的希望;
燕过万方吟唱白云的梦想。
一路珍重啊!

回忆即成为了永远,我们封存小小悲伤。
昨天即成为了历史,我们回首深深感谢。
舟至江头百般留恋的红墙;
燕到北去万分殷切的感伤,
只有您能懂!

只是
师恩与母爱的光芒,
将逝去原有的闪亮……
那些
送别的嘴角没勇气
道出一声再见走好……
不过
拥有共同回忆梦想
未来总有新的启航!

让我们化为踏江的使者;
让我们化为传递的号声,
我们轻轻的抬头
或者慢慢的前行……
追逐在前方!

有勇气握起理想的船舵;
有力量展望相逢的未来,
我们小小的祝福
或者深深的怀念……
守在老地方!
陈老师,我们听过老师最通俗的愿望:桃李满天下。可是您可曾听过我们最通俗的愿望?“不想让您走!”
回忆很长,好的在那边,坏的在这边。这里的坏是您的离开,那里的好是您的陪伴啊!
陈老师,再见!
陈老师,祝您快乐!
后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得今生一次擦身而过。今生仅一年的相逢,是前世多少轮回的巧合……陈老师,我们真的爱你!

与孝敬老师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当兵体检村里的去哪里体检 浏览:883
为什么我们都要好好对待父母 浏览:577
户口迁移后养老保险怎样转 浏览:580
企业养老保险怎么投诉 浏览:118
养老金被人取走 浏览:959
考驾照的体检表在政府哪个部门拿 浏览:185
天津交四十年退休金退休能拿多少钱 浏览:513
用身体慰问敬老院老人 浏览:642
2015年7月1曰广州退休金新政策 浏览:721
上海建阳养老院 浏览:799
养老金信托怎么做 浏览:353
骗婚老年人 浏览:545
2016年4050养老金返还 浏览:94
江西省今年退休工资待遇 浏览:762
分手如何让两家父母见面不尴尬 浏览:769
如何和父母的二婚对象相处 浏览:679
重庆长寿温度 浏览:435
老年痴呆症编码 浏览:606
可以改名字的重阳节祝福网页 浏览:430
66岁老人适合穿什么衣服 浏览: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