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人们都喜欢在重阳节

人们都喜欢在重阳节

发布时间:2022-04-26 20:36:08

1.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序言: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九这个数在《易经》中为阳数,而九九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晒秋节。在古人眼里是非常吉祥的日子。

三、重阳节的起源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渐渐的被现在人所遗忘,很多年轻人都不懂得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也不知道有哪些习俗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的传统习俗并了解传统文化的习俗。至于重阳节的起源,在以前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是因为皇宫中的每年9月9日都要插茱萸,饮菊花酒来求长寿。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被吕后杀害后,宫女就被逐出了宫,然后这个习俗就流传到了民间。关于重阳节的说法,每一个地方的流传说法都是不一样的,总结在一起就是说这天是非常吉祥的。

2. 为什么要过重阳节

每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这一天,人们人们登高望远,赏玩菊花,佩戴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思念亲人。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618-907)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方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中国古人认为折以插头,可以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虫咬,在这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符合传统卫生习惯的。菊花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阳赏菊外,还具有食疗价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酒。晋代菊花酒制法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在重阳节食用。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义。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3. 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都有什么习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版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权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4. 九月九日为什么人们要 过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 “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版 阴九阳。九是阳数,权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 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 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 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 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 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 节日。明朝以前本来有登高看老人星的皇 室活动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 纬度过高看不到该星就演变成只登高不看 星了,随后人们也遗忘了看星的这个初衷 (纬度37度以下 才可见 北京 40度)。

为人们对老人的越来越推重,故此节日又 被称为老人节。

5. 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这是因为茱萸有什么功能

人们喜欢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是因为茱萸具有驱虫、避风邪的作用。茱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植物,很早之前便为国人所知。且古人在知晓了茱萸具有除湿祛虫,避风邪的功能之后还形成了插茱萸的习俗,古时候的重阳节因为非常盛行插茱萸而又被称为“茱萸节”。佩带茱萸之所以会成为重阳节的代表习俗之一,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重阳节前后正好是茱萸成熟的时间。

早在汉朝时期,便已有古人会在身上佩带茱萸。后来发展至晋代,这一做法日渐普及。时至唐朝,佩带茱萸已演变为十分常见的风俗。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人们或直接将茱萸佩带在手臂上,或将其插在发间。此外,古人也会将茱萸磨成粉,制成香袋,然后再佩戴在身上。有些时候,古人也会将茱萸拿来制酒,然后再通过饮用茱萸酒来强身健体。

进入宋元时期之后,在重阳节佩带茱萸的风俗渐渐不再流行。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相比起驱邪消灾,人们开始逐渐重视起长生、延寿。因着希望的转变,古人开始变得更为注重与“长寿之花”菊花有关的风俗,譬如说赏菊、饮菊花酒。

6. 为什么重阳节人们都喜欢登高有什么好处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回到了答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7. 现代人都很看重重阳节,古人如何过重阳

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2.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与“迎霜兔”。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为了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在重阳节那几日,人们会赏菊、整条街都会点菊灯、搭菊花山。非常漂亮。用菊花制造出各种造型便是菊灯。“重阳糕形似宝塔,大多数是长辈送给子女,用来祝福孩子们‘步步登高’。吃‘迎霜兔’就是吃兔肉,期盼多子。

8. 为什么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

重阳节为什么还是一个登高的日子呢?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农民们把这种采集活动叫做“小秋收”。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重阳在民众生活中还成为秋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的说法。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还包含有祈福的含义。
古人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在玉渊潭钓鱼台
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
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
登高之山。
人到老年,阅尽沧桑,如长江入海,恬淡浩瀚,境界阔大,这不也是中青年在登高远眺时所能感悟和礼赞的境界吗?所以,重阳节敬老与登高两个主题又是和谐统一的一个大境界。

9. 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和朋友们爬山英文翻译简写

People
like
hiking
with
friends
in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如果对您有帮助的话
请采纳噢
非常感谢呢

阅读全文

与人们都喜欢在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二甲医院体检有哪些内容 浏览:549
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时间 浏览:832
养老院设计图纸超市 浏览:815
老年大学诗词学会 浏览:760
这一年农村养老金涨了多少 浏览:530
老年人助听器为什么贵 浏览:108
长寿村巴马到底怎么样 浏览:291
菠萝适不适合老年人吃 浏览:7
全民养生艾灸哪里 浏览:417
养生堂食物中毒怎么办 浏览:446
银龄老年大学电话多少 浏览:514
天津体艺老年大学 浏览:876
残疾人能进哪些养老院 浏览:473
你对父母有哪些尊重 浏览:959
单身女人不给养老金 浏览:931
60岁以上退休人员被执行人 浏览:901
养生馆需要交多少钱 浏览:514
部队士官养老保险怎么改革的 浏览:6
杨振宁如何称岳父母 浏览:55
像什么一样长寿 浏览:635